02 馬云上海外灘演講時間(阿里的困局:曾經與騰訊齊名,如今卻漸居下風,難以和騰訊對抗)

时间:2024-06-02 08:47:28 编辑: 来源:

于四面八方的流量。這也導致了,阿里的各種投資,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給自己的電商產業增加足夠多的流量。

然而,互聯網領域,流量為王。只要有了流量,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變現渠道。增加流量和變現渠道相比,顯然增加流量更為困難。

所以阿里選擇的電商主業,顯然比騰訊的社交+ 游戲 主業,路顯得更加的難走。阿里在長時間的競爭中,漸漸處于下風,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說說投資策略,騰訊的投資策略比阿里的投資策略更成功。

從騰訊的眾多投資公司中,我們可以看到,騰訊采取的是一種合作共贏的投資策略。

比如京東,美團和拼多多等,騰訊不僅入股這些公司,給它們提供發展資金,而且還將自己的社交流量開放給它們,扶持它們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騰訊從來不干涉這些公司的“內政”,準許它們獨立運營,只需要按時分紅給它就行了。

你想想,如果有一位大哥,他不僅給錢給人,還不干擾你自己的戰略和決策,你會不會非常歡迎它?你的公司會不會發展得更好?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被騰訊投資的公司,大多數發展得都比較好。像京東,美團和拼多多等,都已經對阿里的電商主業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而阿里的投資策略則偏向于強勢掌控,大多數情況下,阿里更喜歡全資收購。

許多公司被阿里收購之后,阿里都會換掉原來的創始團隊,派來自己的嫡系部隊進行管理。因為這樣做,阿里可以更好地掌控公司的戰略以及決策,讓這些公司為自己的電商主業提供流量。

但是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端。

其一是被收購的公司,已經完全無法按照創始人的規劃來發展,嚴重偏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這些公司發展得好不好,其實阿里并不在意,只需要它們給阿里提供源源不斷的流量就行了。

其二是阿里這樣做,給自己在投資界帶來了很不好的觀感和名聲。許多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正是因為不想自己的創業心血被阿里毀于一旦,才拒絕被阿里收購或者入股的。

比如美團的王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團最開始是阿里投資的,后來王興因為不滿阿里的做法,才轉投騰訊,成為了阿里的死敵。

如果你是一家要被入股或者收購的公司創始人,相信你也會更加歡迎和青睞騰訊吧。

因此,騰訊和阿里在投資策略上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雙方公司的日后發展。

當然,阿里逐漸落后于騰訊,其原因還有很多,篇幅所限,我在此也不再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加以補充。

如今的阿里,已經不復當年輝煌,在與騰訊的競爭中漸漸處于下風。這是阿里的困局,也是對商業模式的重新思考。

可以預料的是,如果阿里無法在后續的發展中積極轉型和改變,它就很有可能會與騰訊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也會走上百度的老路,和騰訊嚴重掉隊。

各位朋友,你們對此怎么看呢?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踴躍評論。

螞蟻金融被停止上市

金融業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起著絕對的支柱作用。

否則,大多數發達國家不會把金融業作為GDP增長的核心動力。

雖然我國主要以實體制造業為主,但近年來金融業發展有趕超之勢。

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的金融業以國有為主,民營企業的比例幾乎很小。

很多民營企業家也對金融業帶來的高額利潤垂涎三尺,所以不得不擠進去。

比如前幾天馬云頻繁登上熱搜。

有句話說:既然山不會來找我,我就去找山。

馬云也說過類似的一句話: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為銀行改變。

說實話,這句話對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都感覺是在吹牛,但唯獨馬云不是。

畢竟馬云一個人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支付方式。

所以馬云的話不得不被銀行重視。

以阿里的螞蟻集團為例,該集團已涉足金融、基金、信貸等多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被叫停,2020年冬天,螞蟻集團上市成功的概率很大。

之所以叫螞蟻,有它的由來。2004年,馬云在阿里題為《螞蟻打敗大象》的報告中演講。

所以,后來馬云組建金融集團的時候,直接用螞蟻來命名。

到2020年,螞蟻金服確實有實力扳倒大象,僅估值就達到2.1萬億,全球僅此一家。

螞蟻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規模的快速擴張。

螞蟻問世之初,第一個產品是余額寶。遠遠高于銀行的活期利率,開始吸引一批客戶來存款。

據統計,余額寶管理資金最高的時候,已經達到1.83萬億元,比當年中國銀行的存款還多400億。

說實話,2015-2018年期間,中國四大行的競爭對手不是彼此,而是余額寶。

那個時候,余額寶對于大多數喜歡存儲的人來說,就和銀行差不多了。

不僅如此,隨后螞蟻集團抓住年輕人提前消費的習慣,開始推出花唄、借唄等以借貸為主的產品。

雖然花唄的用戶數量遠不如余額寶,但放貸規模卻達到了數千億,成為螞蟻集團最賺錢的產品之一。

據統計,僅2019年,華遠營收就達到1200多億元,凈利潤率14.98%,達到180多億元。

到2020年,僅上半年營收就將達到725億,全年凈利潤將是一個巨大的突破,35%的凈利潤率達到575億。

這個增長速度真的很驚人。

相對于中國銀行當年的凈利潤,雖然總量仍然巨大,但利率正好比銀行高兩個百分點。

所以2020年,螞蟻集團的盈利能力已經超過四大行。

但一直不喜歡錢的馬云并不滿足。

2020年10月,馬云在上海外灘峰會上公開指責銀行,旁敲側擊希望放松金融監管政策。

螞蟻上市前準備了2300億。單純花這么多錢肯定不現實,但其主要目的是擴大規模。

不喜歡錢的馬云一心要多賺錢。

說實話,從螞蟻的收入來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確實不是很嚴格。

目前螞蟻最賺錢的項目是種花和借貸。

在很多人眼里,馬云的名聲并不比我差,但至少他愿意借錢給我。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你從花唄借的錢根本不屬于蟻族,那么它屬于誰呢?

在幾千億的貸款中,螞蟻其實只貢獻了38億,之所以能達到幾千億,是螞蟻通過一個ABS的模式,刻意去杠桿幾百倍。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花唄出了問題,最多承擔38億的責任,剩下的幾千億全部由銀行和金融機構承擔。

一邊推卸責任一邊賺取利潤。“空手套”這一招真厲害。

正因為如此,螞蟻上市被叫停,馬云也從公眾視野中消失。最后一次露面,被網友看到在西班牙度假。

上市被叫停后,螞蟻金服的規模開始萎縮。

除了金融業,螞蟻集團還投資了房地產、餐飲、旅游和教育。

自上海外灘事件以來,螞蟻的規模一直在縮小。

據統計,去年四季度保本規模不足7500億元,包括相互寶、金選、投連寶在內的產品相繼關停。

雖然規模在縮小,但是整改并沒有停止。

對于阿里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說,行業應該還是互聯網技術,但馬云卻打著技術的幌子對外借錢。

馬云是企業家還是資本家?

相關問答:螞蟻金融怎么樣!靠譜嗎?

螞蟻金服的各項產品還可以,風控比較好。所以最近支付寶平臺包括余額寶的利息普遍下來了,不過比銀行還是高

螞蟻金服IPO與暫緩上市風波:論相關產業結構未來走勢研究

本文主要探討如下幾個問題:1. 螞蟻金服暫緩上市是否有利于所在行業的競爭。2. 資產證券化與 歷史 教訓。3. 擁有互聯網屬性的產業歸屬問題。3. 復合型行業估值方法的改進與取舍。4. 反向思維對螞蟻金服估值的再定位。本文不作細節性的闡釋,但嘗試理清以上幾個問題間的邏輯。

史上最大IPO螞蟻金服科創板上市暫時性擱淺,此事件霸榜近期 財經 類新聞幾周有余。馬云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的演講是表面意義上事件的導火索和起爆點,暫緩上市與互聯網小貸的推出是輿論風向的切割點。大眾認知逐步統一,并形成了對暫緩上市的一致性認同。從時間線上來看,暫緩上市與互聯網小貸的出臺十分“掐點”,有懸崖勒馬之感。從政策制定的角度來看,政策制定應符合最優原則,即在時間維度選取最有利于行業的端點值。一般意義上,具有一定競爭性的行業擁有較大的消費者剩余,更接近市場均衡點。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便應運而生:螞蟻金服所在行業壟斷性質會因為暫緩上市風波而降低,從而利于市場競爭嗎?

在嘗試闡明核心問題前,我們需要理清幾個前置問題。

首先,螞蟻金服屬于什么行業?據螞蟻金服IPO招股說明書顯示,該集團擁有共計14個境內子公司,其中被大眾熟知的主要有支付寶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螞蟻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等。不同子公司對集團的利潤貢獻度不盡相同,傳統意義中,以利潤額度為權重的行業分類方法可能不適用于互聯網屬性極強的螞蟻金服,因為不同子公司分類賬款存在一定量的互相補貼與利潤轉移狀況,年度利潤額度與子公司重要性不可以完全劃等號。例如支付寶網絡 科技 的利潤僅為商誠小額貸款的十分之一,但支付寶作為框架和后臺技術支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進行行業劃分時需要格外慎重。

其次,以何種方法對螞蟻金服進行估值?傳統的公司估值方法主要有市盈率和DCF(dis買粉絲unted cash flow)和對比法等方式。然而,在進行市盈率預估時,存在以高市盈率行業估算整體的可能。披上金融 科技 和互聯網外衣的小貸服務本質上依然是個人貸款或消費貸款,但不同的行業劃分可能產生質的差距。因此,筆者嘗試以較為特殊的方法進行估值與核對,其靈感來自于微觀經濟中的對等變量(equivalent variation)和補償變量(買粉絲pensating variation)。假設子公司或某部門不復存在,需要花費多少資金才能彌補其功能上的缺失,使母公司的整體營收與效用保持不變?這種計算方法有利于剝離部門特殊性,以市場均價判定估值大小,有利于消除準入門檻和特殊市場結構下的計算難題。

上文主要闡釋了螞蟻金服行業劃分和估值方法等問題,下文將嘗試說明資產證券化的弊端和暫緩上市對市場結構(競爭或壟斷性質)的影響。

資產支持債券(AssetBacked Security, ABS)和衍生品的濫用通常被視為2008年次貸危機的導火索和放大器。螞蟻金服主營業務和杠桿主要因資產支持債券的弊端被大眾所詬病。簡言之,ABS的濫用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的不斷擴大,螞蟻金服被監管部門約談主要是因為此類問題的懸而未決。筆者認為,理論上螞蟻金服對消費者畫像的大數據分析和分類能有效減少不對稱信息帶來的道德困境難題,從而降低借款人和消費貸使用者違約的風險。這取決于螞蟻內部的算法有效性和獲取信息的準確度。螞蟻金服必須在個人隱私使用和降低微觀風險中找到唯一平衡點。

一言蔽之,金融 科技 的應用不能建立在創造性毀滅的基礎上,巴塞爾協議始終是目前階段不可或缺的風險管控工具。如何看待新事物對傳統行業的改進,這是本世紀最大的難題之一。

本文作者:王逸凡

原文摘自《人工智能資訊周報》總第104期,轉載請注明出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