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黔東南年貨必買(貴州春節最具民族氣息的節日)

时间:2024-06-03 02:47:14 编辑: 来源:

東南名族節日簡介

苗年節

在收谷子進倉以后,即分別為農歷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干凈,積極準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打豆腐、發豆芽,一般還要殺豬或買豬肉等等。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為家人縫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飯,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在新年的頭兩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等。苗鄉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選在過苗年的時間。從第四天開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來賓;一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別的村子游方場“游方”,男女丁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前后活動,歷時9天左右才能結束。這是苗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

黔東南以雷山縣的苗年節最為隆重,多年來,雷山苗年變成了雷山一張燙金的名片,在貴州乃至全國形成了文化品牌,節日期間,雷山縣16萬人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無比熱鬧與歡騰。苗年主要集中在每年農歷十月上旬,游客可以在凱里客運站乘坐客車抵達,時長40分鐘,可選擇在雷山縣城吃住,也可以回到凱里吃住。

春節

這是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傳統節日。在黔東南的苗族,把春節叫做“漢年 ”(niangx diel)與傳統的“苗年”(niangx hmub)并存,和其他民族一共同歡度,尤其是那些不過苗年的苗族地區,主要是過春節,但不及苗族過苗年隆重,識漢字的苗族也貼些對聯、門神之類,其余與過苗年相同,即增加了斗牛、賽馬、走親訪友以及男女青年“游方”、對歌等民族特色的內容。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選在春節舉行。

黔東南春節活動時間從初一至十五,丹寨、雷山舉辦活動的時間、地點和活動內容都有所不同,雷山舉辦是時間是初一至初三,地點為永樂、公統、桃江、開屯,期間會有踩銅鼓、吹蘆笙、賽馬、斗牛、游方等活動內容,而丹寨舉辦的時間是初一至十七,活動舉辦地點為排調、五里鋪、長青、興仁,期間活動內容有跳蘆笙、踩銅鼓、斗牛、耍龍燈、唱山歌、賽馬、舞獅子等。黎平的玩故事、臺江的噓龍活動等都具有特色,游客都可以從凱里客車站坐客車抵達相應縣后轉車抵達,期間所花時間為40分鐘。游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

吃新節

每年農歷六七月間,當田里稻谷抽穗的時候,苗族村寨家家戶戶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歡度“吃新節”。到時,每家都煮好糯米飯、一碗魚,一碗肉等,都擺在地上(也有的擺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來放在糯米飯碗邊上,然后燒香、紙,由長者掐一丁點魚肉和糯米飯拋在地上,并滴幾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禱豐收,然后把摘來的稻苞撕開,掛兩根在神龕上,其余給小孩撕開來吃,全家人就高高興興地共進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紛紛穿著新衣來觀看蘆笙會,參加跳蘆笙會,參加跳蘆笙舞;有的拉馬來跑馬場賽馬,有的牽水牯牛來斗牛場斗牛,節期一般2天。

吃新節主要集中在凱里、雷山、施秉、臺江、劍河等縣市,凱里地區舉辦時間從二卯后開始,舉辦地點為凱里九寨、地午、灣水、翁項、開懷、旁海等地,期間有吹蘆笙、斗牛、賽馬、游方等活動。雷山舉辦時間為上旬卯日,地點為雷山連花、橋港、高巖,期間有跳銅鼓、跳蘆笙、斗牛、游方等活動。施秉舉辦時間為中已(三天),舉辦地點為平新、新城,活動有斗牛、賽馬、吹笙、賽歌、游方等。游客都可以從凱里轉車,乘相應縣市客車抵達即可,期間所花時間為凱里40分鐘、雷山1.5個小時、施秉2個小時,游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

蘆笙節

流行于貴州的凱里、麻江、丹寨各縣交界的舟溪一帶。各地的節期不統一,一般在農歷的正、二或三月;個別地區選在七月舉行。主要是祭祀祖先,慶祝豐收。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伙子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涌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一種融歌、舞、樂于一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

黔東南地區蘆笙節大致可分為苗族蘆笙節和侗族蘆笙節,其中苗族蘆笙節幾舉辦的地點有凱里、麻江、雷山、黃平,侗族蘆笙節以從江和黎平為代表,舉辦時間貫穿全年,苗族主要集中在正月,侗族為八月十五,活動內容苗族有跳蘆笙、斗牛、賽馬、踩銅鼓、吹蘆笙,侗族有對歌、蘆笙、格斗、賽蘆笙、唱侗戲。凱里、麻江、雷山、黃平都可以在凱里轉車即可抵達,時間分別為0.5小時、40分鐘、1小時、1.5小時,黃平還可從黃平機場進行轉車,游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

龍船節

這是苗族的一種水面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于貴州的臺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注入這段河的臺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個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兩條劃船比賽用的龍船。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河兩岸的苗族群眾輪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龍舟競賽。在湖南湘西的鳳凰、瀘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劃龍船,而且分男隊、女隊、男女混合隊比賽,場面非常熱鬧。苗族的龍船節,雖是以賽龍船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娛樂和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中老年人探親訪友、交談年景和生產經驗的節日,游客可以選擇在凱里轉車,臺江30分鐘,施秉1.5小時即可到達,可以參與和觀看賽龍船、搶鴨子、射擊、踩鼓、賽馬、游方等活動,之后便可在當地品嘗特色美食,住特色酒店。

四月八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的貴陽、黃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飯,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

四月八在黔東南的黃平縣、天柱縣、三穗縣、榕江縣尤為盛行,農歷初八這天他們會舉辦各種活動,例如黃平賽馬、吹蘆笙、斗雀、祭祖,天柱集會對歌,三穗敬牛王菩薩,榕江做黑米飯等。便利的交通條件也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環境,目前從州府所在地凱里出發,至黃平1.5小時(余凱高速2015年6月底開通,開通后20分鐘即可到達黃平)、天柱2小時、三穗1小時、榕江3個小時,晚上游客可以在縣城吃住,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享住民族精品酒店。

踩鼓節

流傳于貴州的凱里、丹寨、雷山等縣的苗族地區。在每年農歷二月的第一個豬場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動聚集于當地規定的歌場上踩鼓。這種鼓是用實心楠木挖空、兩端繃以牛皮作成的。屆時,由一個有威望的老人,將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齊搬進鼓場,并用力敲鼓,人們都聞聲前來翩翩起舞,年輕人趁機擇偶;老年人也穿著新衣,圍著楠木鼓唱古歌。舞畢,姑娘們便拿出親手編織的花帶,敬獻在楠木鼓上,表示對楠木鼓的感恩。人們盡情歡唱,直到天黑才離開鼓場。最后,由鼓主把楠木鼓抬回家,端放于樓上。每逢節日還要用魚肉敬祭楠木鼓。

劍河舉辦的時間為正月初六,凱里舉辦時間為農歷二月首亥,丹寨舉辦時間為農歷二月第一個豬場起工三天,期間會有敲木鼓、踩銅鼓、吹蘆笙、踩木鼓、鬧沖、斗牛、游方等活動,場面熱鬧非凡,從凱里出發,走滬昆高速40分鐘時間可抵達劍河,走凱羊高速40分鐘時間可抵達丹寨,活動結束,游客可以吃住農家,也可以返回凱里,或者在丹寨可以去丹寨丹寨石橋古法造紙文化旅游景區、丹寨龍泉蚩尤文化園旅游,在劍河可以去泡劍河溫泉。

爬坡節

農歷三月子、午日,主要活動在雷山、臺江、丹寨、凱里等縣市,活動地點分別于凱里沖板溪寨、雷山新聯、牛角坡、五岔路、送扁寨、滿天星、東山平郎德舉行。農歷四月初八至初十在麻江隆昌雷打坡舉行,農歷六月底,香爐山爬坡節,更為熱鬧。登高一呼,四而呼應。期間會舉辦爬坡、對歌、斗牛、賽馬、跳蘆笙、游方、玩山、賽馬等活動。從凱里出發1個小時可抵達板溪寨,40分鐘抵達雷山,30分鐘抵達麻江,游客參加完活動可以游凱里民族風情園、云谷田園生態農業旅游綜合體、凱里斗牛城旅游綜合體、下司古鎮旅游景區、雷山西江千戶苗寨、雷公山原生態苗族文化旅游區、麻將藍莓生態旅游區,吃住農家,或者選擇縣城特色酒店及菜肴。

游方節

“游方”又稱“友方”,是凱里、雷山、臺江、劍河等縣市境內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的一種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們往往通過這種活動結識朋友、物色對象或傾吐愛情。為了選擇一個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幾里、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游方一般是在農閑季節(如:從秋收結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傳統節日(如:苗年、吃新節、蘆笙節、斗牛節、爬坡節、翻鼓節、鬧春節、對歌節等)和趕場天進行。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場”、“游方坡”或“游方評”。這些場所,或在寨子前后的橋邊樹下,或在村莊左右的平緩的草坡上。為了參加游方,姑娘們穿著盛裝,頭戴銀飾,插上幾朵鮮花,頸上套著銀項圈,手上戴著銀手圈。她們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藝,表現自己美麗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的愛慕。游客參加完活動,可以在游凱里民族風情園、云谷田園生態農業旅游綜合體、凱里斗牛城旅游綜合體、下司古鎮旅游景區,晚上游客可以在市區吃住,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享住民族特色酒店。

姊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姊妹節”又稱“姐妹節”,是清水江中游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節日集會,有的村寨在農歷的二月十五日過,有的村寨在農歷三月十五過,以臺江施洞地區最有特色。過節的時節,家家都要準備不少由紅、黃、白、黑、綠五色糯米飯攪拌在一起的“姊妹飯”以餉賓朋。白天,江邊、路邊、沙灘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邊的沙灘上、草地上,高亢的飛歌聲、渾厚古樸的大歌聲和情歌聲交織在一起,在寧靜的夜里傳到很遠很遠。每年春天,那里的苗族婦女要過一次“姊妹節”,吃上一餐“姊妹飯”。節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們便去田里捉魚,準備“姊妹飯”、不管她們到哪家田里捕撈,都會受到歡迎。婦女們吃完“姊妹飯”后,便各自帶上事先準備好的彩色糯米飯,到游方場找小伙子對歌。小伙子想要吃到糯米飯,必須在對歌中取勝。除對歌以外,婦女們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姊妹節”。從凱里出發30分鐘可抵達臺江。

鼓藏節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殺牛祭祀一次。每屆歷時三年。“牯藏節”是最具特色、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節日,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是苗族人生價值觀的展現,懷念祖先、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勤勞儉樸、富裕安康等是鼓藏節的禱告主題。苗族鼓藏節是研究苗族歷史與文化的百科全書,具有重要的價值。在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雷山鼓藏節已吸引了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