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3年九月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在哪里成立(進出口公司)

时间:2024-06-02 11:39:05 编辑: 来源:

天然街、中興街、安樂街、連理街、龍畔街、山磅街。 迎秀街的石板街最闊,約5米;最窄處為金德街羊巷口,不到兩米,兩旁各擺肉臺一張,行人相對而行,只能擦肩而過,每逢墟期節日,交通為之阻塞。

二、帶龍橋

帶龍橋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是黃姚15座古橋梁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古鎮景致的地標。其以青石板為材料,由兩個橋拱組成,拱橋呈半月形橫跨在新興街東面的小珠江上。帶龍橋右岸為見龍祠,累了可坐在石凳上歇息。

橋邊多怪石嶙峋,眼尖的不妨尋找,烏龜、駱駝和巨蛇每一個都惟妙惟肖,自有傳說。

三、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是黃姚古鎮景點之一,古井的泉水常年翻騰而涌,無論多旱多澇,始終保持不變。傳說陰歷七月初七上午在泉中取的水,能放置三年而不腐,人飲后百病不生。傳說歸傳說,經過專家的測試,發現這井水中還真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常飲即使不益壽也能健體。

四、龍爪榕

龍爪榕因其氣根形似龍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樹齡。從正門進入沿右岔路尋去即可見,古樹竟是在石頭中生長,與巖石緊緊相擁,根須沒法充分伸展,故又名“石上榕”。而枝干卻盤根錯節,參天繁茂,伸展至半空,倒影清溪,參差斑駁。

五、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是黃姚古鎮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間,院子祖先可是盛唐有名的將領郭子儀,占地面積約20多畝,有接龍門、太平門等四處門樓,門前有池塘和花園,四周有高高的石砌圍墻,屋舍近百間。

宅第設計巧妙、嚴謹,所用的磚,每一層都是用一大一小兩塊磚砌成,層層碼靠。

黃姚古鎮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黃姚古鎮-古鎮石板街

推薦理由:由8條街道組成,是遠離城市喧囂的好去處

2、帶龍橋

推薦理由:黃姚15座古橋梁中最大的一座,電影《面紗》曾在此取景

3、仙人古井

推薦理由:黃姚鎮八景之一,由分工明確的五個池子組成,泉水常年翻騰而涌,清澈甘甜

4、龍爪榕

推薦理由:黃姚最著名的龍爪榕,是當年拍攝釋小龍《奪寶奇兵》的外景地

5、石跳橋

推薦理由:黃姚鎮200多年的古橋,由31個石頭墩子串聯而成

6、郭家大院

推薦理由:黃姚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院子祖先是盛唐有名的將領郭子儀

7、迎秀街

推薦理由:黃姚古鎮最寬闊的石板街,也是古鎮中心街

8、黃姚鎮郵局

推薦理由:外觀獨特,憑黃姚古鎮的門票可以換一張明信片

9、古戲臺

推薦理由:廣西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古戲臺

10、司馬第

推薦理由:黃姚民宅的典型代表,是一座沿著地勢遞進式的老宅院

昭平黃姚古鎮風景名勝區在哪怎么樣

黃姚古鎮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距離賀州市區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黃姚古鎮方圓3.6公里,屬喀斯特地貌。發祥于宋朝年間,有著近1000年歷史。自然景觀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觀廟祠20多座,亭臺樓閣10多處,多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點有廣西省工委舊址,古戲臺,安樂寺等。黃姚古鎮2007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4A景區。

黃姚古鎮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黃姚,古時隨縣居南越地。

黃姚古鎮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置蒼梧郡,轄臨賀、猛陵等縣,黃姚地屬臨賀地。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年),梁武帝蕭衍析今昭平縣地馬江以上至平樂縣南面置靜州,轄梁壽、靜慰二郡,并在二郡中設龍平、安樂、寧新、博勞、蕩山五縣,黃姚地屬蕩山縣轄。

隋場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撤銷靜州,將安樂、博勞、寧新三縣撤并人龍平縣,蕩山縣部分歸龍平縣,部分歸賀川縣,黃姚地受龍平縣轄。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靜州,并將臨賀、平樂等地設定昭州、賀州,黃姚地受昭州龍平縣轄。

五代十國時期,雖經戰亂,但州治如唐代制,黃姚地屆龍平不變。宋仁宗時期平定依智高之亂后,靜、昭、賀三州的社會趨于安定,宣和六年(1124年)將龍平縣改名招平縣,意謂招撫平定,后將"招"字改為具有光明、明亮之意的"昭"字,定名為昭平縣,黃姚地屬昭平縣轄。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將昭平縣劃分為里管理,黃姚屬寧化里轄。

清咸豐十年(1860年),地方多故,縣辦團務,將全縣劃為十區,以預、備、財、恒、足、關、防、樂、太、平十個字為區名,黃姚屬"關"字區轄。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廣西實行區鄉保甲制度,全縣分明源、黃姚、馬江三大行政區和二十三個小鄉鎮,在黃姚區設立黃姚鎮,屆黃姚區轄。

解放后,1950年4月,昭平全境劃分為一、二、三、四區,其余二十三個鄉鎮仍按解放前區劃不變,黃姚鎮屬二區管轄。

1959年9月改稱為黃姚人民公社。

1984年7月,將原黃姚公社拆為黃姚鎮和鞏橋鄉。

2003年黃姚古鎮景區正式成立。

2007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9年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4A景區。

古鎮價值

黃姚古鎮里的門樓、古戲臺、古街、古井、民居、宗祠、廟宇、橋、亭、匾等有形建筑遺產,特別是作為整體出現的古鎮聚落環境。古鎮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面積達1.6萬平方米,完整保存8條石板街,全部用青石板砌成,全長10多公里。還有亭臺樓閣10多處,寺觀廟祠20多座,特色橋梁11座,楹聯匾額上百副。古鎮建筑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其設計建造匠心獨運,從建筑學上說也是一筆寶貴的遺產。

黃姚古鎮(2017) 環境布局 總體布局

黃姚古鎮東部姚江兩岸是古鎮的主要生活和公共娛樂區,姚江以西, 興寧河以北,小珠江以南地區是商業區。古鎮由龍畔街、中興街、商業街區三塊自成防御體系的建筑群組成。這三處建筑群又通過橋梁、寨墻、門樓巧妙地連線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風水布局

黃姚古鎮周圍酒壺、真武、雞公、疊螺、隔江、天馬、天堂、牛巖、關刀等九座山脈,從四周聚向古鎮。三條小河姚江、小珠江、興寧河交匯于古鎮。黃姚古鎮的居民主要來自中國東南地區,村鎮的選址深受東南地區漢族風水文化的影響。黃姚古鎮被群山環抱,被綠水繞行,具有東南風水理論所要求的全部要素。

布局特點

黃姚古鎮同姓民居建筑多以祠堂為中心修建并向外輻射。黃姚古鎮現有八大姓氏,九個宗祠,兩個家祠,民居建筑多為同一姓氏圍繞祠堂周圍居住。

建筑群的功能各有分區:龍畔街、中興街主要是大戶人家的生活區,安樂-金德-迎秀-連理-大然街是商業貿易區;姚江兩岸的公共建筑是休閑娛樂區。

古鎮保護

200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批覆同意實施賀州市《黃姚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要求嚴格按照《城鄉規劃法》《文物保護法》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條例》的要求對黃姚歷史文化名鎮及其文物進行管理。

黃姚古鎮在有規劃開發的同時,注重保護景區內外的景觀,并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破舊的建筑或景觀妥善地修復,盡量恢復原來的面貌。對古鎮風景名勝區內的古建筑、古樹名木、古墓葬、摩崖刻、革命遺跡和其他重要的人文景觀設立保護標志,落實防護措施。

民俗活動 舞魚龍

每年的大年初二,黃姚古鎮的居民自發地集中一起,參與舞魚、舞龍、舞獅、 舞龜蚌以及表演光對陣、五花陣、提燈等傳統活動,共同祈福新春,慶賀新年。提燈晚會當地也稱舞魚龍,由上千人的游行表演隊伍組成,他們在游行前進中向觀眾展示光對陣、嗩吶、提燈、五花陣、扮飾、萬事、扮龍、舞板凳龍、舞獅、舞魚、舞龍等近20個當地民間傳統表演節目。

黃姚古鎮的建筑 五月初五

在黃姚古鎮,過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插菖蒲,并在水缸里泡菖蒲的根,據說泡過菖蒲的水可以防治邪毒、蟲蟻。晚飯前還在墻根墻角放一些雄黃,可以防蛇毒。

七月十四

七月十四"中元節"是黃姚古鎮當地可以和過年相媲美的節日,一共要過兩天。十四晚上,男女老少都會聚到帶龍橋頭到興寧廟的那一段河邊,觀看放燈。到了十五的晚上,人們又聚在河邊,在放燈結束后年輕男女會跳下河搶柚子燈,把搶到的柚子拿回家和家人分享。

九月初九

九月初九重陽節,在黃姚古鎮又叫做"老人節"、"登山節"、"重逢節"、"牛王節"。這一天,人們會相邀前去登山,又是故人重逢的好日子。

特產

黃姚豆豉

黃姚豆豉,因產于黃姚古鎮而得名。歷經十幾代人的研究,選用黃姚鎮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獨特的手工藝精制而成。

黃精及黃精酒

黃精為"黃姚三寶"之一,既是藥材,亦是野菜。 黃精酒是黃姚鎮傳統飲料酒,也是昭平"三寶"之一,它是由黃精與酒泡制而成的。

主要景點

廣西省工委舊址

廣西省工委舊址位于古鎮寶珠觀內。 1944年冬,日本侵入廣西,桂林淪陷(桂林是當時省工委所在地),廣西省工委在錢興的領導下遷至黃姚,以寶珠觀做隱蔽地開展工作。當時隨省工委疏散到黃姚的還有何香凝、歐陽予倩、千家駒、張錫昌等大批知名人士。為紀念這一段歷史,廣西省人民 *** 把寶珠觀定為廣西省工委舊址,并于1990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古戲臺

古戲臺位于姚江邊,寶珠觀東側。 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黃姚古戲臺。它屬單檐歇山木石磚瓦結構,整座戲臺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帶后臺、廂臺、邊欄的亭閣式戲臺。

鯉魚街

鯉魚街位于古鎮東面的鯉魚街路中。 古時候,工匠們在鋪砌石板街時,遇到了一塊突起的天然巖石,于是他們將這塊石稍加修飾,鑿成了這條長約2尺的鯉魚,稱之為"盤道石魚"。這條街也叫"鯉魚街"。

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距離源頭雞公山約兩三公里,占地約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為5口。 古鎮上的人把這井的水稱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專供居民飲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農具用的。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為"取水節",那天的中午十二點鐘以前,鎮上的民眾都來這里上香取水。

安樂寺

安樂寺在黃姚安樂街。 明朝萬歷26年(1573年),土人為排斥到這里謀生的漢人,經常出來搶掠錢財,于是他們以鳥羽檄(急文)呈上,請知事和府臺知府派官來治理,當時知府派千戶李道清率官兵討平了土民之亂。為了感激平定叛亂之有功官兵,黃姚民眾集資建了這個寺,起名"安樂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遠紀念。當時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歷史了。

錢興烈士像

錢興烈士塑像矗立在黃姚鎮寶珠觀 *** 廣西省工委紀念館前的小廣場上,塑像高3米,玻璃鋼塑造。塑像基座高2.6米,寬1.5米,臺基邊長1.1米,臺下階梯三級總高0.5米,為花崗巖結構。 這一尊塑像是為了紀念 *** 廣西省第一任工委書記錢興于1986年興建的。

守望樓

守望樓在龍畔仙山祠下。 這座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