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2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5%(廣州2022年GDP預增5.5%,沖刺三萬億)

时间:2024-05-18 18:56:58 编辑: 来源:

新能源產能。

泰國未來在東盟內的汽車頭號出口地位,仍將繼續強化。其政策、物流、人員素質、基礎設施,共同造就了這一點,從燃油車一直延續到新能源車。越南也很努力,但距離追上還遠。

特斯拉在德國的產能號稱要提升到年產100萬輛以上,雖然不一定能達到,但特斯拉上海對歐洲的出口,可能很早就觸碰到天花板。特斯拉也會將重點放在中東和東南亞。但對于東南亞(除了新加坡、文萊等小國)來說,特斯拉產品最低也超過25萬元人民幣(中國是特斯拉銷售價格最低的市場),還是太貴。

10萬-15萬元的新能源車,是東南亞的主力車型。而且,純電銷量是混動的4倍以上,這與國內市場的邏輯有所不同。

新能源進入發達國家的邏輯

目前在歐洲部署比較早的上汽,早就吃到了先發者紅利。相對積極的還有比亞迪和吉利(主要靠極星和沃爾沃),其它廠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歐洲市場的特點,如果是汽車產業傳統強國,諸如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本土品牌仍舊占優。比如在德國,特斯拉相比大眾汽車的新能源業績,相差很遠。

對于“外來戶”而言,感覺這些國家的本土品牌抵抗力很強,這與市場消費者的認知慣性有關。想打破這一點,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政策也起到一定作用,法國的新能源補貼,外來戶就很難拿到。

而比利時、瑞典、西班牙、挪威這些國家,本土要么給“三強”做產業配套,要么和汽車產業沒什么瓜葛,進入比較容易。但市場太小,容納營銷資源的上限很低,更別提本地化產能。英國本地產能沒落,也和上述小國逐漸走到一起。即進入相對容易,擴張上量不容易。

日本市場仍然很特殊,比亞迪在那里遭遇挫折,2月份只賣了56輛乘用車。這與其渠道資源已經部署到位不相稱。除了“六價鉻”的問題(《比亞迪日本的“六價鉻”風波,可能變成大麻煩嗎?》),個中原因不難猜測。

不光是日本,在澳洲、歐洲,比亞迪的進入勢頭,都沒有此前想象的順利。有比亞迪這個例子放在前面,其它中國廠商,可能悄然打消了近期在歐洲部署本地化產能的想法。

總體而言,新能源車占據出口總量仍將為1/3左右,但其增速較大,量能將決定今年汽車出口的上攻勢頭,到底走到什么地步。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人傳媒,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2022上交所股票市場規模增近2倍

2022上交所股票市場規模增近2倍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提升能級方面重點是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加強制度性創新。那么今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一下上交所股票市場規模增近2倍,我們一起看看吧!

持牌金融機構超過1700家外資占比約30%

上海市金融工作黨委書記信亞東在發布會上透露,十年來,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從2012年的528萬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萬億元。“上海價格”范圍不斷擴容,涵蓋了股指、外匯、利率、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價格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上海金融市場格局日益完善,十年來,新設上海票據交易所、上海保險交易所、跨境清算公司、中國信托登記公司、中央結算公司上海總部、城銀清算公司等多家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

上海金融改革開放深入推進,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從2012年的3.9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萬億元。金融中心與科創中心聯動效應日益增強,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充分發揮,截至今年9月末,科創板上市公司473家,累計募資總額7181.8億元,總市值5.5萬億元。

一系列支持自貿區建設、支持長三角一體化、支持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系列措施陸續落地。孫輝透露,先后先行先試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基于宏觀審慎管理的本外幣境外融資制度、外幣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以及新片區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一大批全國首創性金融制度,其中一些制度陸續在全國推廣。

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14.2萬個,辦理跨境結算折合人民幣129萬億元,年均增長39%;境外主體持有銀行間債券量達3.5萬億元,是2016年底的4.3倍;境外主體累計發行“熊貓債”由2012年末的40億元增加到目前的6121億元。

上海金融機構體系日益健全。上海持牌金融機構總數從2012年末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19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比約30%。全球資管規模排名前十的資管機構均在滬開展業務,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管理規模占全國比重均達三分之一。上海金融人才規模從2012年末的30萬人增加到目前的47萬人,年均增幅約4.6%。

上海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琦透露,十年來,上海持續鞏固金融開放門戶樞紐地位。目前,上海共有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超過50家,外資省級分支機構超過100家,外資銀行保險代表處77家。積極落實國家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重大舉措,率先試點外資機構與大型銀行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目前已開業的4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全部落地上海;率先推進人身保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全國前三家外商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均在上海完成注冊變更。全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也在上海獲批開業。對外開放的“首家”“首批”效應,體現了上海在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上的“加速度”。

十年來,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能力不斷增強,上海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占全國比重約50%,始終保持全國第一。孫輝透露,上海跨境人民幣結算額年均增長47.7%。其中,2013年以來,上海與“一帶一路”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額年均增長49.6%。

上海企業貸款利率和小買粉絲貸利率處于歷史低點

孫輝在發布會上表示,2012年-2021年十年間,上海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1%增長到18%,今年上半年這一比重高達21.3%。

從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角度看,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本外幣貸款余額10.1萬億元,本外幣存款余額19.1萬億元,分別是2012年底的2.5倍和3倍。

上海金融業在支持上海經濟較高速度發展的同時,也重點支持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孫輝透露,統計以來,上海高新技術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和綠色貸款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9%、32.7%和24.1%,比同期上海全部本外幣貸款增速分別高出9.6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和14.8個百分點。同時,目前上海企業貸款利率和小買粉絲貸利率都是有統計以來的歷史低點,而且上海這兩方面的利率一直在全國各地區中始終保持最低的行列。

信亞東透露,面對疫情沖擊,上海出臺的抗疫助企、經濟恢復重振以及新一輪穩增長政策中,涉及金融支持政策有30條。據統計,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今年8月,上海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8%,比上年末下降44個基點,處于歷史低位。

劉琦表示,過去十年,上海銀行業資產和銀行貸款增長均超過140%;保險深度從4.08%上升到4.56%,保險密度從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風險保障。制造業貸款余額較十年前增長96%。推動成立中國集成電路保險共同體,已為12家集成電路重點客戶提供保障金額近7千億元。

截至目前,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存量戶數為1.8萬戶,貸款余額超過6500億元,分別較年初增長32%和44%。上海銀行業保險業助力72家上海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實現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成功對接。

上海證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登勇也透露,十年來,資本市場為上海企業提供直接融資超過4萬億元,支持207家地方經濟支柱企業和戰略新興行業企業通過上市做大做強,120家次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資產重整、加快轉型升級。此外,上海股權、創投基金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本金超8500億元。

上交所股票市場十年增近2倍躍居全球第三位

王登勇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規模達49萬億元,十年來增長近2倍,從全球第七位躍居第三位;債券市場累計融資近34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債券市場。今年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額107萬億元,是2012年同期的3.2倍。

十年來,上海資本市場新上市期貨和期權品種26個,是之前品種數量的兩倍多,基本覆蓋農產品、化工、金屬、能源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也構建起了金融期貨權益類、利率類兩大產品線。

十年來,上海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從經營效益看,總市值和資產總額分別增長了2倍和2.3倍,總市值穩居全國第三;營業收入、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均達10%;近三年累計現金分紅達到3531億元,較之前三年增長近19%,遠超凈利潤增長幅度。從行業分布看,戰略新興行業企業占比近四成,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成為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目前,上海科創板上市公司總市值和首發融資規模均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硬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凸顯。信亞東透露,上海將發揮好科創板“頭雁效應”,健全科創企業培育和服務機制,深入實施“浦江之光”行動,形成百家重點科創板預備企業、千家科創培育企業、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百、千、萬”后備企業資源體系。

十年來,上海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數量持續領跑全國,集聚態勢不斷擴大。目前,上海共有證券公司31家、期貨公司36家、基金公司62家,十年來分別增長55%、20%、68%,其中有2家外商獨資、4家外資控股和26家中外合資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占全國近半數。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資管機構均已入駐上海開展業務。此外,上海還有各類證券基金期貨分支機構115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4473家。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總資產分別增長5.1倍和9.2倍,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增長9倍。

王登勇介紹,上海資本市場和行業雙向開放取得積極進展。十年來,上海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設立境外分支機構逐步從美國等地拓展到新加坡、越南、老撾等國家和地區,并積極開展QFII、RQFII等跨境業務。中國太保成功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倫交所滬倫通板塊掛牌交易。

全國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證券公司等多個首例性、示范性項目落戶上海。滬港通、滬倫通、中日ETF、滬港ETF互通相繼落地。上海期貨交易所先后推出原油、20號膠、低硫燃料油、國際銅期貨和原油期權等5個國際化期貨和期權品種,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交易者。華安、華泰柏瑞等一批基金公司相繼推出中日、中法、滬深港等跨境ETF。境外投資者在期貨市場的客戶權益已超過1100億。

未來將提高國際化水平和加強制度性創新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建成與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已在2020年已如期實現。下一階段,將如何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提升?

對此,孫輝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提升能級方面重點是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加強制度性創新。

一方面,堅定不移地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支持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提升上海金融市場全球定價權和影響力。加快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統一對外開放,為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市場提供進一步便利。

另一方面,推進重大金融改革創新,特別是科創金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