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3年中國網紅城市指數(“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評選標準是什么?你覺得你所在的城市幸福感高嗎?)

时间:2024-06-01 08:30:26 编辑: 来源:

P達到29619.7億元,同比增長8.8%,3808.5億元的增量超過陜西,距離排在第十四位的陜西僅剩300億的微弱差距。

江西的發展得益于工業的提質和新興產業的快速增長。2021年江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3%、15.2%。

分析指出,隨著中部崛起戰略深入實施,在長江中游城市群“抱團”發展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帶動,中部省份的增長將撬動各省GDP排名的重構。

此外,西部第一經濟大省四川GDP突破5萬億,達到5.39萬億,是西部地區首個突破5萬億的省份,位居全國第六;重慶則超越遼寧,位居全國第十六。

相關問答:上海人均gdp

截止2023年5月18日,上海人均gdp是7.2萬元。

2021年末,上海全市生產總值規模躋身全球城市第六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發展指數位居世界第三,口岸貿易總額達到8.75萬億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350萬標準箱、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萬元。

上海的工業發展:

上海作為中國現代工業和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早在1861年就有了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的電機繅絲廠。1919年前后,上海已經是全國工人人數最多、工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近代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集中了約50%的民族資本企業、約40%的資本額、約50%的年產值。占據全國九成造船噸位數的江南造船廠,整體規模和單位造船能力均居世界首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上海(經濟)

武漢2021新增人口

曾經,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大城市工作生活,是很多人的夢想和榮耀。北上廣深的城市人口也在過去幾十年迅速膨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北京市常住人口2189.3萬人,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228.1萬人,年均增加22.8萬人。

但近日,國家統計局2021年人口數據后公布的全國各城市人口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人口增長在2021年開始放緩。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公布數據的城市中,有14個“新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人口增長超過10萬人。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武漢120.1萬、成都24.5萬、杭州23.9萬、Xi安20.3萬、南昌28.25萬、長沙17.85萬、青島15.1萬、濟南13.36萬、鄭州12.52萬、寧波12.4萬。

為什么人口流動不再追求北京上海,開始選擇去“新一線”或者二線城市?

有分析認為,這意味著既定一線城市人口告別超高增長時代,部分內陸省會城市人口開始引領正增長。人口的突變推動著中國城市發展的巨大變化。那么,在這場巨變中,老一線城市將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將如何破譯「人口流動密碼」?

北上廣深3360

“人口規模”轉向“人才選拔”

根據2021年的人口數據,貝尚廣深今年新增人口12.48萬人。其中,廣州增加7.03萬,深圳增加4.78萬,上海增加1.07萬,北京增加0.40萬。

分析原因,專業人士認為,這與北上廣深控制人口總量的行動有關。四個一線城市目前的總人口已經非常接近其上限規劃,增量人口余額分別為111.4萬、10.57萬、118.9萬、131.8萬。“剩下的幾個名額中,貝尚廣深肯定希望能吸引一些更高端的、必要的人才。”

這一點從近幾年北京上海的人才落戶政策就可以看出來。2020年9月,上海向碩士、博士等“雙頂”高校畢業生和符合基本條件的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本科畢業生開放申請落戶。北京還鼓勵清華、北大等7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在首都落戶。

分析人士認為,這種高端人才的稀缺足以拉動城市人口的巨大增長,但高端人才的引進將進一步優化一線城市的人口結構,實現其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城市人口結構,是一個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保持可持續發展需要面對的問題。它需要成功地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

另外,很多人認為北上廣深這些老一線城市相對較高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也是很多人選擇“回歸”、“新一線”或者二線城市的原因。BOSS直聘研究院早前發布的《00后群體就業選擇偏好調研報告》顯示,00后對二三線工作城市的偏好明顯增加。與90后和80后相比,偏好比例分別上升了8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新一線城市:

積累財富,產業帶來人口集聚效應。

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成功抓住了人口回流的機遇,積累了大量資金,以產業發展促進人口流動。

以武漢人口爆炸為例,武漢市實施的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使得2019年至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年凈增數分別為881家、1842家和2892家。高科技企業的增加,必然需要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服務。與此同時,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三大萬億產業集群,帶動了一批新業態的加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增長

據相關機構分析,武漢在此次人口普查中,人數激增。另一方面,應該是受2020年武漢疫情的影響。“疫情下很多工地、企業都關門了,有的人還沒回來或者還沒達到第七次人口普查時‘住滿半年’的登記條件。但2021年武漢血復活后,大量人口回流,也是人口爆炸的因素之一。”

除了工業發展帶來的人口增加,加快建設“強省”戰略也是人口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比如南昌,在“強省”行動中對全省的人才和人口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貴州也出臺了《關于支持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確保貴陽成為國內生產總值7000億元以上、排名27%以上、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

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幸福指數,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和各個城市不同的發展階段,專家認為,這些“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目前正處于人口加速集聚的階段,仍然有一個比較大的增長期。

長沙:

2021年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位居全國前三。

在這些“新一線”城市中,長沙作為華中地區的省會,2021年新增人口超過17.85萬,位居全國第六。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長沙市常住人口為10047914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04萬人增加300.69萬人,增長42.71%,年均增長3.62%。

同時,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大專以上學歷)的有2758466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學歷的人數由19138人增加到27453人。“這個指標的進步意義重大!”湖南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湖南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侯指出,近年來,長沙市人才凈流入量占比穩定,人才總量由2017年的110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110萬人。

2021年280萬,2021年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前三,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例達95%,“人才吸引力指數”躍居全國第十、中部第一:“人才是會跟著人才走的。長沙市這些年來一直在引進方面下力氣、出實招,產生了很好的人才集聚效應,所以人才越引越多,越引越好!”

智聯招聘和澤平宏觀合作在2023年5月17日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指出,流向長沙的人才主要來自4個一線城市和5個湖南省內城市,人才流入主因生活成本低、文娛產業繁榮、“新國潮”崛起、“夜經濟”盛行、城市就業和城市魅力提升:“2020年長沙房價收入比僅8.6,遠低于其他重點城市,作為‘房價洼地’的長沙更能滿足人才安居的需求。”

長沙近年來因文娛產業繁榮、“新國潮”崛起、“夜經濟”盛行等成了吸引年輕人打卡的網紅城市。

人才興則城市興,長沙深諳其中道理。在一線城市人口增速放緩之際,長沙正搶抓機遇,破譯“人口流量密碼”聚集人才,在“強省會”戰略和人口回流雙重加持下,努力成長為一匹突破重圍的“黑馬”。

也就在今年4月底,長沙市重磅發布《長沙市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若干政策(試行)》,從全球招攬頂尖英才、創新樹培產業帥才、廣泛集聚青年俊才、培育壯大技能匠才、加強創新創業支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等7個方面,提出了45條具體措施。

這被認為是長沙在原有人才聚集政策上的一次全面升級!侯俊軍認為:“人才是所有工作關鍵中的關鍵。人才的集聚,是長沙發展的基石,是強省會戰略的重中之重。而新的政策進一步聚焦優勢主導產業和教育衛生等重大民生領域,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廣、突破性更大、操作性更強,充分彰顯了長沙市委市政府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釋放了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強烈信號。”

今年40歲的黃先生曾在北京生活工作了12年,有一家自己的農業科技公司。“我是2016年從北京回到長沙的,總的說來有多種因素吧!但有一點我很肯定,我的決策是正確的。”雖然當時的北京有更好的資源和平臺助力公司發展,但最終因孩子上學、戶口、住房、老人以及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等諸多因素,黃先生在和家人商量后果斷選擇了將公司搬回老家湖南長沙。“長沙這些年對類似我們這樣的企業和投資者支持力度挺大,回來這些年,我的家庭和工作都實現了我們的期望值,真正的安居且樂業。”

與黃先生不同的是,段思倍先生則是因為其所在公司CSDN的總部由北京遷往長沙而來到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他認為,這些年長沙借助世界計算機大會舉辦地的平臺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打造IT產業高地,吸引了大量公司入駐,也引進了不少相關方面人才,從而促進了湖南IT產業和互聯網產業生態繁榮。“良好的行業生態將會是吸引人才進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長沙還是一個極具幸福感的城市,這里美食遍地,房價又低,而且生活便捷性極高。”

正如段思倍先生所說,為推動軟件產業創業發展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聚集,長沙市政府發布了三年行動計劃,從軟件產業發展的目標、布局、任務和保障四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和規劃。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長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企業數量達到3萬家,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為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選擇時,從北上廣深又多了一個長沙選項。”

與此同時,長沙多年保持相對穩定的“低房價”,積極發展高新產業及智能制造等產業提供就業機會,不斷完善的醫療和教育等公共基礎設施,加上相對寬松的戶籍政策,以及正積極推出的“強省會”戰略等,都使得長沙正成為一座極具幸福感的宜業、宜居理想之城。侯俊軍認為,倘若長沙能夠繼續保持這種人才引進的良好態勢,并致力于幫助人才在長沙產生很好的科研和產業成果,讓成果與長沙的產業發展緊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人才引進、成長、留下來的粘性,或許,我們可以期待,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長沙,能在未來持續精準掌握“人口流量密碼”,成為新一輪人口增量排位賽中的“黑馬”!

ID:jrtt

相關問答:全國人口普查2021各市排名總人數?

一、2021全國31省份人口排名表

1.排名第一是廣東省,總人口數為12601251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1709378人。男性占比53.07%,女性占比46.93%。

2.排名第二是山東省,總人口數為為10152745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734388人。男性占比50.66%,女性占比49.34%。

3.排名第三是河南省,總人口數為為99365519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341952人。男性占比51.16%,女性占比48.84%。

4.排名第四是江蘇省,總人口數為84748016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6088113人。男性占比50.78%,女性占比49.22%。

5.排名第五是四川省,總人口數為83674866人,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相比,四川常住人口數量增加3256666人。男性人口占比50.54%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