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7月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2021年世界前沿科技發展態勢總結及2022年趨勢展望——信息篇)

时间:2024-06-16 14:38:53 编辑: 来源:

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封城措施對疫情擴散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站立下汗馬功勞。但人口流通的暫停,對商業的影響極大,從而對汽車的銷售產生巨大沖擊。進口汽車1-3月終端銷量同比下滑而分別為22.9%、76.1%和28.8%,隨著疫情在我國的逐步成功防控,汽車市場銷售將逐步恢復。

二)未來趨勢判斷

進口汽車的生產在國外,銷售在國內,因此進口汽車的發展受到國內外疫情的影響更加明顯。另外,汽車產業是全球化程度很高的行業,汽車零配件全球供應。新冠疫情在國內蔓延時,我國汽車工廠產量大幅下降,特別是湖北省武漢市是我國的汽車重鎮。隨著全球蔓延,國際汽車產業受到巨大沖擊,歐美汽車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在3月中旬開始關閉部分工廠,之后大面積停工停產現象發生。特殊事件的影響可以參考2011年3月日本大海嘯對對日本制造汽車的沖擊,其引發東南亞汽車零部件生產一度暫停。

從以下左側圖可以看出,日本的大海嘯對中國整體進口汽車整體影響力度是有限的,畢竟市場上競爭主體多樣化。但是從右側圖來看,日本制造的出口到中國的車輛連續4個月同比下滑,之后的5個月出口到中國的車輛也僅僅恢復到上一年同期的水平。

根據中國進口汽車市場數據庫信息顯示,2019年中國進口汽車的主要制造國分布如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新冠疫情均比較嚴重,汽車企業停工停產現象大面積發生。據媒體報道,大眾集團于3月17日宣布暫停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工廠生產、奧迪暫停德國兩座工廠,3月18日緊急叫停美國底特律工廠。到3月27日,除中國外,大眾全球業務處于停滯狀態。寶馬宣布4月3日到19日關閉美國斯巴坦堡工廠,之后延期,預計5月初復工。豐田3月23日宣布暫停本土7家工廠生產,其中包括生產排在中國進口汽車市場第一的雷克薩斯品牌車型的生產。未來疫情的發展難以預估,目前有部分車企計劃在5月初重啟生產活動。但是汽車產業鏈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

個人判斷:2020年中國進口汽車發展主要可劃分為需求暫停、市場恢復與庫存消耗、供給不足、供需逐步恢復四個階段。一季度,特別是2-3月份是中國汽車,包括進口汽車銷售的暫停期。從4月進入到汽車市場恢復和庫存消耗期,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出臺,將會拉動汽車消費。按照3-6月周期,以及目前進口汽車市場大約3個月左右的全渠道庫存,預計7月份將會出現部分車型供給不足,如果產業鏈恢復不理想,供給不足的情況可能會影響到第四季度。按照目前估計5月初海外車企開始大面積復工,四季度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將進入供需逐步恢復正常階段。

需要提及的是,日本由于距離中國市場近,其出口汽車的運作周期一般在1-2個月,因此將會有利于中國進口汽車市場的復蘇進程,按照上述汽車產業鏈恢復估計,二季度日系進口車,如雷克薩斯可能會出現供給不足情況,之后逐步恢復供給。

三、應對建議

對于疫情下各市場的參與主體談“破局”很難,但危中有機會,如何應對危機,抓住其中蘊含的機會尤為關鍵。

對于各大汽車生產商來說,根據各國疫情防控進度,加速恢復生產,特別是統籌恢復零部件、整車的恢復的節奏,并根據全球各市場銷售節奏,恢復不同車型的生產制造,統籌安排發貨梳理和節奏。

對于中國的進口汽車貿易服務商來說,加強與跨國汽車公司溝通,反饋一線市場銷售信息、港口信息,提高進口汽車全鏈條服務能力與效率,盡最大努力一起保證市場供給,特別是三季度市場供給至關重要,做好應急預案, 努力將產品供應的影響降到最低。

對于終端銷售商來說,要緊抓政策機遇,加大數字化營銷力度,做好不同階段保價和保量的營銷策略組合,抓好基盤客戶,特別是老客戶的更新升級機會。

對于平行進口汽車市場參與者來說,國內國6排放標準有望延后實施。疫情影響導致二季度海外汽車市場停擺,銷量慘淡,是從海外經銷商處下訂單進口到國內的好機會,二季度下旬逐步進入終端市場,或將抓住大貿車型供給不足的機會,實現量價齊升的良好發展局面。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021年世界前沿科技發展態勢總結及2022年趨勢展望——信息篇

世界信息領域2021年態勢總結

數字經濟發展迅猛,主要經濟體強化頂層設計與市場監管。 在數字經濟宏觀戰略方面,美國與歐盟建立美歐貿易與技術委員會,在數字技術及其供應鏈的關鍵政策上達成合作。歐盟以《歐洲數字戰略》為基礎,發布《2030年數字指南針》,在數字人才培養、數字基礎架構構建和數字化升級等方面做出具體部署。日本通過《數字改革關聯法》,成立數字廳,促進政府機構的信息化與標準化。在加密貨幣市場方面,其“野蠻生長”的狀態受到抑制。美國采取包括制裁、立法在內的一系列行動,打擊將加密貨幣用于勒索攻擊等非法行為。七國集團金融領導人聯合發布央行數字貨幣(CBDC)指南,提出13項公共政策原則,對數字支付、普惠金融及反洗錢等做出具體部署。印度發布《加密資產法案》,擬禁止數字資產交易。新加坡禁止全球最大數字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在其境內開展未經許可的支付服務,致使幣安關閉其在新的加密貨幣業務。

網絡與數據安全形勢愈發嚴峻,各經濟體持續加強規制。 全球黑客攻擊向大規模、有組織的趨勢發展,如勒索軟件LockBit 2.0入侵全球11個國家的50多個組織;BlackMatter黑客組織宣布組建勒索病毒生態聯盟,使黑客攻擊呈現全鏈條協作趨勢。日益猖獗的網絡攻擊活動,給各國帶來巨大風險挑戰,如美國約有4000萬人 健康 數據被泄露;以色列約650萬選民在線信息被泄露;阿根廷全國人口身份信息被泄露并出售。對此,各經濟體不斷推出網絡安全保護新舉措。美國發布《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將“網絡安全和數字威脅問題”確定為美國和全球安全的重中之重;參議院通過一項國土安全撥款法案,將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的預算提升30%至26.38億美元。歐盟理事會宣布成立“歐洲網絡安全工業、技術和研究能力中心”,以協調歐盟成員國的網絡安全行動、共享威脅情報。俄羅斯修訂《個人數據法》,禁止任何企業將數據傳輸給第三方。英國宣布組建國家網絡部隊總部,以對抗網絡空間潛在對手。中國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 汽車 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等法規,強化信息安全法治保障。

元宇宙元年引發熱潮,部分國家政府和大型 科技 企業紛紛入局。 美國Facebook公司改名為Meta,宣告以全新面貌迎接元宇宙,率先推出Horizon Worlds元宇宙體驗空間;微軟重點開辟面向協同辦公的元宇宙業務;英偉達發布Omniverse元宇宙平臺,為工程與藝術創作者提供協同作業基礎設施。韓國首爾市政府發布《元宇宙首爾五年計劃》,投資建設數字城市。日本多個加密資產公司成立民間團體性質的元宇宙協會, 探索 虛擬資產與現實的結合。巴巴多斯宣布在元宇宙平臺Decentraland設立大使館,暫定2022年1月啟用。

科技 巨頭監管成為各國政府要務,平臺壟斷、違禁內容泛濫等問題受到重點整治。 美國將網絡平臺監管納入反恐范疇,認定在線平臺在“將暴力思想帶入主流 社會 ”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俄羅斯頒布一項聯邦法律,要求在俄日活用戶超過50萬的外國互聯網公司必須在俄設立辦事處。日本經濟產業省將亞馬遜、谷歌、蘋果3家美資公司以及雅虎日本、樂天2家日本公司指定為《有關提高特定數字平臺透明性及公正性的法律》的適用對象。韓國國會通過《電氣通信事業法》修正案,禁止蘋果和谷歌等應用商店提供商強迫軟件開發商使用其支付系統并收取高額傭金。

半導體行業經歷“寒冬”,各經濟體多措并舉應對缺芯挑戰。 據美國高盛公司的研究顯示,對芯片投入超過產值1%的產業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為此,美日韓等國提出多項激勵政策,防范半導體供應鏈斷裂等風險。美國發布《關鍵產品供應鏈百日審查報告》,為后續加強半導體領域投資、盟友合作、出口管制等提供政策依據;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擬劃撥520億美元補貼美國本土芯片生產;德克薩斯州泰勒市宣布為韓國三星大幅度減免房產稅以吸引其建廠。日本發布“半導體數字產業戰略”,宣布撥款6000億日元(約合52億美元),支持中國臺灣臺積電、美國美光等企業在日建廠。韓國舉行“K-半導體戰略報告大會”,公布其半導體戰略規劃,計劃未來10年投入510萬億韓元(約合4287億美元)建設芯片制造基地。

人工智能技術多面開花,倫理與規范問題持續引發重視。 2021年,人工智能在基礎研究、模式識別以及智能信息處理等具體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美國谷歌公司推出超級語言模型Switch Transformer。該模型擁有1.6萬億個參數,在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上表現出色。Cerebras宣布研發出全球首個參數總量超人腦突觸總數的人工智能集群,極大提高訓練神經網絡的速度。英偉達推出的GauGAN2人工智能系統,可根據文本描述合成風景圖像。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實現超高像素3D點云合成成像,有望為虛擬現實等應用拓展邊界。同時,人工智能的倫理與規范問題愈發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重視。美國國防創新委員會發布“負責任人工智能指南”,確保構建公平、負責和透明的人工智能系統。歐盟發布《歐洲適應數字時代:人工智能監管框架》與《2021年人工智能協調計劃》政策提案,尋求監管與發展的平衡。俄羅斯簽署其首份人工智能道德規范,作為俄羅斯2017-2030年信息 社會 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英國發布《國家人工智能戰略》,以期“鞏固在負責任人工智能方面的領導地位”。

量子技術亮點頻出,突破性成果涌現。 美國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等聯合開發出256位量子模擬器,可模擬的量子態數量超太陽系中的原子數量;谷歌成功在“懸鈴木”(Sycamore)量子計算機中實現糾錯能力的指數級增長;IBM公司推出127位量子計算機Eagl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實現500千米量級現場光纖量子通信,刷新世界紀錄;開發出“祖沖之二號”與“九章二號”量子計算機,在超導與光量子計算機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英國薩塞克斯大學通過量子傳感器實現對人腦神經元的高精度檢測。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實現糾纏光子無損檢測,成功地兩次檢測到單個光子在光纖中的運動而不產生破壞。

世界信息領域2022年趨勢展望

多國央行和企業推進數字貨幣測試,法定數字貨幣實用化進程加速。 韓國央行構建數字貨幣試驗平臺,并計劃在2022年進入第二階段試驗。俄羅斯央行將于2022年測試“數字盧布”原型,并起草監管規范。日本央行啟動數字貨幣發行試驗,將在2022年審查CBDC功能的可用性;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等70余家企業共同成立數字貨幣聯盟,其數字貨幣DCJPY計劃在2022年內流通。印度央行預計于2022財年第一季度啟動數字貨幣試點工作,并檢查相關技術是否去中心化、能否繞過中介機構。

半導體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先進制程競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 市場方面,受消費電子、 汽車 和云計算等多個行業需求膨脹影響,半導體經營活動愈發頻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世界半導體統計組織預測,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產值將達到5734億美元,同比增長8.8%。德勤全球預測,2022年全球創投機構將向半導體初創公司投資超過60億美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