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6歲兒童訂閱雜志排行榜(00后們都在想些什么呢)

时间:2024-05-17 06:36:39 编辑: 来源:

如果你不瘦,你如何有吸引力

與瘦相比,健康簡直不值一提

你在進食之時,心中要有愧疚與罪惡

她在一則宣揚厭食癥的博客上看到這些文字。這些頁面充斥著瘦得竹竿似的女孩照片,還有各種指導人不吃東西的小貼士。如果她繼續找相關的東西,她還能看到諸如貪食癥、自殘、自殺這類的網站——這類危險行為在有過創傷事件的青少年身上會更常見。凱瑟琳拿著手機,就這樣滑過了這些界面,樣子和在讀BuzzFeed文章時沒什么不同。

過去你總是會聽到你的爸媽和老師們這樣講,你“好成熟”,“這么聰明”,“14歲就像45的人”,你擁有“無窮的潛力”。我可以問問,你怎么就信這些話了?完全是無中生有!

她復制了博客里的一些文字到PPT。她從沒節過食。但是她說,不知道為什么,這個博客一出現就似乎烙印在她腦海里了,沒法忘記。

十四歲生日的那天早上,凱瑟琳被手機鬧鈴叫醒。現在是6點半。她翻了個身,黑暗中伸手關掉了鬧鈴。

她的祖父母正在走廊另一頭的客房里沉睡。他們來這里是為了慶祝她青少年期的第一年結束。她聽到等著吃早飯的拉布拉多在樓下的木地板上跑來跑去。

她用只印有英文和平(peace)字樣枕頭撐在背后,倚在床上打開了Instagram。待會莉拉會送給她一張星巴克的星禮卡;老爸戴夫會把多拿滋帶去教室;祖父母晚上會帶她去Melting Pot吃晚餐。但是首先,她的朋友們會決定是否要發凱瑟琳的照片來慶祝她的生日。無論她們是不是真的那么喜愛凱瑟琳,喜愛到在自己的主頁發照片。不過,只要她們發了,她們會得到許多贊,或許還有不少tbh。

這些生日祝福狀態應該在早上發的——就是眼下這流逝的每分每秒。她滑動手指,滑過朋友發的一張沙灘比基尼照片;滑過肯達爾·詹娜發的伴著咖啡的自拍;滑過一則Vines的籃球視頻;還滑過一個女生伸舌頭的自拍。她滑動拇指,靜靜等待著。

等著那個小小的消息框彈出提示來。

;

如何成為百億富豪

最近一期的美國《財富》雜志刊載了11位白手起家的 百萬富翁自述的發家史。他們分布在金融、IT、傳媒、零售、快遞、體育等各個行業,親身創下的企業如今都已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細讀他們的故事發現,這些了不起的創業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靠點子起家,憑著自己的奇思妙想,敢想敢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并且執著于自己的信念。他們創造了百萬、 億萬的財富,甚至對某些行業和領域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從挖掘第一桶金的大膽決策到企業快速擴張過程中的經營戰略,這些杰出的領袖式人物在創造財富過程中的表現也許會帶給人們更深層次的啟發。

不放棄偶發的靈感

當全球其他的電腦制造廠商正在經歷著銷售低迷的痛苦時,戴爾電腦繼續著繁榮。當它遍及世界的出貨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長18%時,其他廠商的出貨量則下 降了4%。37歲的邁克爾·戴爾至今已經在其創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里擔任了將近20年的首席執行官。戴爾計算機在1984年成立時注冊資金只有1000美 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2002年《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中,戴爾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爾公司為何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直接面向顧客銷售的“直接模式”和對顧客進行分類的“市場細分”方式是其兩大法寶。但實際上,這都取自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少年時的偶發靈感。 當邁克爾·戴爾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 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發生了興趣。在他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為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托給他,然后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這讓邁克爾 戴爾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獲,即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絕對值得采取一些行動。在嘗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后,邁克爾 戴爾在稍大后的創業嘗試中,把這一“直接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他開著用賣報紙的錢賺來的白色寶馬車,后座載著三部電腦,成為得克薩斯 大學一名另類的大一學生后不久,他認識到電腦將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機會。當時,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 戴爾則想憑借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并希望借此成為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 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戴爾計算機公司”。

正如邁克爾·戴爾在解釋公司緣何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成長時 所說的那樣,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和最大的威脅都來自員工。在挖掘了第一桶金后,團隊精神的強弱成為影響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樣,弗雷 德·史密斯(Fred Smith)也是通過對“人”的管理,來經營著聯邦快遞(FedEX)的品牌。

1971年,出身于美國海 軍陸戰隊的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退役后開始了他的快遞運輸事業,盡管這一事業起初并不被人們看好。但是如今,聯邦快遞已經建立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快速交付網絡,業務遍及全球 211個國家,擁有超過660架貨機及約9.5萬輛貨車,并且在全球聘用超過21.5萬名員工和獨立承包商,每天平均處理500萬件貨件。弗雷德 史密斯創造性的舉動是開創了隔夜交貨的速遞方式,因此被譽為是“創造了一個新行業的人”。聯邦快遞公司創建以來,許多航空公司、電信公司、金融企業也紛紛 效仿。

在弗雷德·史密斯看來,聯邦快遞的品牌管理秘訣是萬事以“人”為主。在聯邦快遞內部,無論是新來的速遞業務員還是高級的管 理階層,都一律稱呼他們的董事長為弗雷德,在聯邦快遞中國公司,這一稱呼是充滿了中國味道的“施偉德”。 弗雷德 史密斯認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做到能夠與員工順暢地交流。他說:“我可不想讓員工整天盤算著怎樣做最少的工作而又不被解雇。我希望他們想的是怎樣盡全 力把工作做得最好,能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是溝通和反饋。

員工們想知道公司對自己的期望和自己應該怎樣去做。他們必須擁有鑒定表,而且他們希望知道那里面記載了什么,以及那對自己意味著什么。因此我們制定了許多 獎勵計劃、許多利潤分成,以及許多的內部提升。 這些事情都很簡單,只是為了告訴員工他們干得不錯。 同時你也必須與你的員工溝通,并且保證他們理解他們正做的事情的意義。 我們總是告訴我們的雇員:你所從事的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商業,你每天在不停遞送著的物品不是沙子和瓦礫,它可能是某個心臟病患者的起搏器、治療癌癥的藥品、 F-18飛機的零部件,或者是決定一件案子審判結果的法律證據。” 他認為完善的企業制度正幫助他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我相信雇員的奉獻精神,是來自機構的管理層對其下屬承擔義務的言傳身教。”弗雷德 史密斯身體力行,用四分之一的時間解決人事問題。他主要的目標是盡可能授權雇員處理及決定一切事宜。他說:“當雇員知道自己被公司寄予厚望、成績突出者會 受到獎勵、相信公司會接納他的建議并允許將自己的想法實施于工作中的話,我相信雇員的工作成果一定會是不同凡響的。”為了讓雇員知道公司對他們的期望,弗 雷·史密斯倡導公司為全體員工提供培訓課程,每時每刻,聯邦快遞都有百分之三到五的員工在接受培訓,它在員工培訓方面的花費每年約有1.55億美元,成為 美國在培訓方面投入最大的企業之一。

此外,弗雷德·史密斯非常重視從內部提升人才,那些自信能做好自己工作的員工通常都能成為杰 出的經理。在聯邦快遞內部,原來從事卸貨員、機械維護員、貨件分發員、速遞業務員、司機以及檢查員工作,由于表現出色被提拔為管理層的員工比比皆是。 1976年以兼職形式加入公司的戴維·羅伯特,由于熱情肯干、全心投入的精神而不斷被提升,至今已是美國操作部的高級副總裁。他凡事親力親為,也很清楚下 屬6萬員工所做的工作范圍。他說:“我一直設身處地,這使我在做決定時能顧及員工們的感受。”

除了平等而廣泛的提升機會,聯邦快 遞還設立了一系列的獎勵制度。每個員工都明白,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得到獎勵的機會。此外,弗雷德 史密斯還發明了一個最受員工歡迎的節目,就是聯邦快遞所有的飛機都以員工的孩子來命名。員工們為了將他們寶貝兒子或女兒的名字噴涂在飛機上,把自己寶寶的 名字交給公司,每次有新飛機加入飛行隊伍時就會抽簽決定以哪個寶寶命名飛機。

弗雷德 史密斯深諳管理之道,他懂得依靠全體員工的力量來壯大和發展公司,并且,他成功地在聯邦快遞內部營造出了一個大家庭的溫暖和凝聚力。2002年,聯邦快遞 公司以上年營業額196億美元的成績,在《財富》雜志2002年全球500強中排名第246位。曾經擔任美國田納西州參議員的HOWARD H。BAKER JR。評價道:“聯邦快遞的空前成功有賴于多種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員工所表現出來的群策群力的精神和態度。”

執著于與眾不同的觀點

成為超級富翁的另一個必備要素是不但要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和目光,更要有堅持己見的執著精神。快樂羅蘭(Pleasant Rowland)所創立的快樂公司(Pleasant Company)是第一家認為7到12歲的女孩市場存在服務空白的公司,同時,它也制造了讓各種膚色兒童都喜歡的黑色和西班牙娃娃。快樂公司對世界的貢獻在于,它清楚地證明了知識與顧客口味之間的聯系,并通過捆綁銷售娃娃與相關系列叢書使學與玩的結合變得時髦。隨著羅蘭的業務增長,在 20世紀90年代,你可以看到12歲之前的女孩子們不但成為書和娃娃的中堅消費者,而且廣泛涉獵音樂和娛樂業。 也許有人會認為,如果玩布娃娃的話,45歲已經太老了。但是這對于快樂羅蘭卻是一個歷史性的開始。羅 蘭中年發起的向兒童玩具業的進軍,不但使她成為全美小女孩心中的英雄,更讓她變成了一位玩具業的巨人。每個人都認為,小女孩在超過6歲后就會拋棄洋娃娃。 但是羅蘭不這么想,她認為7到12歲之間的女孩是一個被玩具商忽視的消費群,而這里面蘊藏著數十億美元的巨大商機。在推出面向這一年齡段女孩的娃娃和書的 配套系列——“美國女孩”后,“美國女孩”以8200萬個娃娃和700萬本書的銷量成為美國市場上僅次于芭比娃娃的第二大暢銷玩具。快樂公司2001年銷 售額:3.5億美元。

但是羅蘭堅持認為是這些書開啟了“美國女孩”的成功之門。8個“美國女孩”娃娃中的每一個都有配套的6本書 來講述她的故事。在殖民地美國的幸福生活的細節、在經濟蕭條時期教授女孩怎樣長大……這些書和娃娃的絕妙搭配,給女孩們帶去了另一個世界。在熱銷的同時, 羅蘭創辦的“美國女孩”雜志也擁有了超過65萬的訂戶。“一塊富含維生素的巧克力蛋糕”——羅蘭這樣形容這段雜志、歷史和利潤的奇妙組合。她深諳母親們正 在期望這樣一種產品,既能吸引女孩作為孩子的興趣,又能容許女孩將小女孩的時光稍微延長一些。

在接下來的圣誕節,我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