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世紀50年代前期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前期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

时间:2024-06-03 22:27:55 编辑: 来源:

由化發展。尤其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和世貿組織的創立,將促使世界多邊自由化貿易進入一個新階段。

針對如上這些變化的大趨勢,這里談些對策建議:

(一)積極發展市場經濟,一方面是順應時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運作機制。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成為指導我們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對其的駕馭把握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二)要看到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分離造成泡沫經濟的不良影響,及早進行對策研究,協調二者關系。時下我國經濟的過熱、波動及通脹有很多因素就是在虛擬層次上產生的。同時這方面也要注意減少和避免外來因素的影響。

(三)積極發展我國的跨國公司,走實業化、專業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的跨國經營之路。目前,我國已有中化、中信、首鋼、華潤等跨國經營性的公司,但總的來說還處在初級水平,與國外跨國公司不可同日而語。究竟如何加快跨國經營的步伐,在理論界和實業界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針對國際貿易領域層次的變化,即向生產和投資的變化。大力優化環境,引進外資,理順融資渠道,轉變傳統的借貸方式,鼓勵協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

(五)針對國際貿易多邊自由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一方面積極但又審慎地加入世貿組織,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加入一些區域集團化組織。順應國際貿易內趨化的特點,打入內部集團,進入區域市場,以獲得發展貿易的新契機。一句話,要發展多元化的市場。

(六)針對國家作用在貿易中上升的特點,我們也要綜合運用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文化的各種手段,發展國家關系,推動經貿發展,更好地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方針,繼續貫徹外貿外交相配合的原則。

(七)把握國際分工的導向,大力發展我國的高精尖技術產業,改變我國因垂直分工造成的不利地位。同時不斷深化外貿體制改革,使其逐步向國際規范靠攏。

(八)針對服務貿易上升的趨勢,要及早作好準備。烏拉圭回合《服務貿易協定》的生效,為其進入國際市場掃清了道路。它與GATT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義務(MFN)同具體承諾(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相分離,即具體承諾不是自動生效的,必須通過談判來達成,故我們需要在全國范圍內作好統一的戰略規劃,以便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

1913~1928年中國對外貿易的特點及其影響?

1913~1928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具有以下特點:

1. 貿易規模有限:這一時期中國處于軍閥混戰時期,國內政治局勢動蕩不安,導致對外貿易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整個貿易規模相對較小。

2. 出口以農產品和礦產資源為主:在軍閥混戰時期,中國缺乏工業和制造業基礎,因此主要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這些產品通常被用于滿足外國的需求,并且成為中國賺取外匯的主要手段。

3. 進口以槍炮彈藥為主:由于軍閥混戰,中國需要進口大量槍炮彈藥來滿足戰爭需求。這些進口商品主要來自歐洲和美國,幫助中國維持軍隊的戰斗力。

4. 貿易逆差較大:由于出口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礦產資源,這些產品的附加值較低,而進口產品主要是工業制成品和軍用物資,這些產品的附加值較高,因此貿易逆差較大。

對外貿易的影響:

2. 促進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盡管貿易規模有限,但這一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系仍然在繼續。通過對外貿易,中國與西方國家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系,也加速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3. 對中國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盡管這一時期中國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但對外貿易仍然為中國賺取了一定的外匯,幫助中國維持軍隊的戰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