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專家(中晚期直腸癌治愈后能活多少年)

时间:2024-06-02 07:03:02 编辑: 来源:

的科研設施,開設專科病房,有床位46張。建立血管外科和放射介入科,并開設了病房。同年中山科技開發公司購置上海松江天馬鄉神龍康復院產權,建立中山醫院天馬山分院。1989年建立老年病科,內分泌科和風濕病組。

1991年12月,楊秉輝教授任院長。同年外科病房大樓正式啟用。經衛生部核定全院病床數從原有840張增加到1000張。完成科研樓建造,為肝癌研究所、血管和顯微外科等科室提供和創造了良好的實驗研究條件。

1992年按照上級要求,上海醫科大學黨委決定各附屬醫院實行院長負責制,由正副院長和正副書記組成的院務會議為決策機構。10月施榮范任中山醫院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香港新聞代表團在訪問途中發生重大車禍,醫院各級醫務人員組成搶救小組,取得搶救成功,獲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表彰。同年建立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和全科醫學科,心胸外科分為心外科和普胸外科兩個科室。11月普外科引進德國全套腹腔鏡設備,在經過動物實驗后應用于臨床,次年泌尿外科開始將該項技術用于泌尿外科手術。之后,召開海峽兩岸泌尿系統腹腔鏡手術研討會。12月中山醫院成為上海市第一批第一家被評審通過的三級甲等醫院。1993年建立醫學心理科,11月泌尿外科率先在網內成功進行對前列腺增生患者置放尿道內網狀記憶合金支架術治療。同年4月施榮范任中山醫院黨委書記。1994年7月31日在中山醫院內又建立了一所滬港合資的逸仙醫院,是中山醫院與香港保健協會有限公司合資建立的一所綜合性醫院,開設床位46張。1994年9月中山醫院獲市愛嬰醫院稱號,全面實施母乳喂養,母嬰同室。同年開設皮膚科病房,成立中西醫結合紅斑狼瘡治療中心。1995年建造磁共振樓,安裝了1.5T磁共振機和快速螺旋CT,使醫學影像學診斷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同年改造原內科大樓(8號樓),使之成為有中央空調設施的病房大樓。醫院又投資400余萬元,建立了實驗研究中心,還在中國首家建立和開通了多媒體遠程醫療會診中心。

1996年新建放射治療樓,引進美國GE公司生產的新型直線買粉絲等放射治療設備,建立放射治療科。同年,陳中偉院士主持了世界第一例游離第二足趾再造拇指術手術成功。1997年擴建逸仙樓和心血管病研究所大樓。

1998年中國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中山醫院組建由副院長王玉琦教授為隊長的抗洪救災醫療隊奔赴湖南災區救援。同年心研所大樓加層改造工程完工。1999年院內感染中心經市衛生局評審通過為上海市院內感染質量監控中心,并掛靠醫院。6月血管外科在國內首創“對動脈瘤患者實施腔內支架術治療”獲得成功。8月由血管外科和波士頓科學國際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中山-波士頓腔內血管外科培訓中心。11月成立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同年醫院斥資6000萬元人民幣購置門診部以西的10畝地,籌建7.2萬平方米的門急診醫療綜合大樓。

2000年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在國內率先開展“腺體置換方法”治療乳腺癌,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同年在國內首例機器人輔助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及機器人輔助后腹腔鏡腎囊腫切除手術獲得成功。同年建立高壓氧科室和乳腺疾病與健康研究中心。由陳灝珠、葛均波教授主持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等主辦的“第一屆東方國際介入心臟病會議”召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掛靠中山醫院。

2001年購進斜土路1609號原上海泰康食品廠地塊,并且對原泰康食品廠的辦公樓進行改造,作為門急診醫療綜合樓建設期間門診部過渡臨時用房。完成門急診大樓地塊108戶人家動遷工作,拆除老門診樓。12月28日舉行門急診綜合大樓的奠基儀式。先后成立了上海市臨床營養研究中心、上海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復旦大學器官移植中心以及中山睡眠呼吸障礙與鼾癥診治中心。在中國首先引進TPS計劃系統開展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治療前列腺癌,取得良好療效。2003年3月,王玉琦教授任中山醫院院長。新班子以建成上海市標志性醫院為目標,以深化改革,機制創新為措施,堅持抓防治非典這件大事不松勁,抓經濟建設、醫、教、研、管理等工作這個中心不動搖,穩步推進醫院發展。

三月底遇到天災SARS,中山醫院作為市監測點,嚴格按上級指示,采取了思想、組織、場地和設備等方面的堅決措施。本著“一個不漏、一個不染、一個不倒”的工作目標,“嚴”字當頭、橫下一條心,共闖難關,全力做好“非典”防治重中之重的工作。先后建立務實的SARS防病工作例會制度。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個發熱專病門診;急事急辦,用最快速度引進安裝了一臺x光DR成像系統;關閉院內招待所的所有房間,改為工作人員的隔離休息用房。加強全員培訓,對涉及8個科室五個梯隊的人員進行重點培訓。組建兩支由17位醫護人員參加的醫療隊,支援上海市傳染病醫院。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鍛煉了一支隊伍,順利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為了嚴格管理,加快干部隊伍建設。建立“干部管理公示制”,讓科室主任在全院干部工作例會上展示對科室管理的情況。改變以往年度考核形式、方法和內容,實行公開述職、考評小組打分、職工參與的形式,用4個半天時間,分別對科主任、副處級干部和部門負責人共64位中層干部進行年度述職考核,促進了管理工作。積極儲備干部資源。成立醫務二處。建立回國人員學術交流制度。讓回國人員在醫院或者科室作專題匯報交流發言,便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國際動態。重視醫學教育評估工作。全院動員,積極參與,充分準備,醫學教育工作得到醫學評估專家的肯定和贊揚。

醫院成立了經濟管理委員會,建章立制,實行財務、設備、藥品和工程建設中物資采購、招標議標等規范化管理。完成藥劑、設備和器材的成本核算,基本實現了藥品實庫存網絡管理。把心內科等7個臨床科室作為成本核算試點,為全院推行成本核算打基礎。

先后完成中心供應室、營養廚房、雙層連廊一期工程和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建設工程;實施對急診有限的空間充分的“挖潛”和改造。增加急診醫療用房717 m2,增設急診留觀察床位90張;完成1號樓外科病房大樓的大修和10號樓醫生辦公室的改建工程;改造和完善無障礙設施工程;門急診醫療綜合大樓建設工程8月28日完成結構封頂;進行天馬山分院改造工程,順利完成分院中生產車間的搬遷和改建工程的奠基。

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中山醫院總部占地面積109畝,建筑面積177800平方米,核定床位1272張,現有工作人員2200名,其中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士3位,正副高級職稱近360名,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津貼的專家76名。門急診人數每年約110多萬人次,住院22000人次,其中40 %來自中國各地。中山醫院是“211工程”和“985”重點建設項目的單位。設有7個研究所,即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康復研究所、上海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復旦大學核醫學研究所、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有31個臨床科室,有7個醫技科室,10個診治中心,3個上海市衛生局臨床專業質量控制中心。病毒性心臟病實驗室為衛生部重點實驗室。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有內科學(心血管病、腎病、傳染病)、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和中西醫結合臨床。肝腫瘤科和心內科是上海市領先學科和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肺科為衛生部重點建設學科,麻醉科為上海市領先學科。

中晚期直腸癌治愈后能活多少年

中晚期直腸癌治愈后能活多少年

只要不復發就沒事,平時要注意休息和保養,另外最好做好一下生物免疫治療,就是提取病人自身的抵抗細胞,通過細胞培養后,再移植到自身,便其抵抗和殺死病變細胞,這方面北京武警二院生物腫瘤中心做得最好,你可以買粉絲一下

6月20日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的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上獲悉:大腸癌發病率已列消化系統腫瘤首位。在大腸癌患者中,60歲以上老人約占六到七成。與會專家表示,以往醫生大多對老年大腸癌患者采取姑息治療法,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老年大腸癌患者如采取手術根除術,并輔以規范的放療、化療,其術后五年生存率可提升20%左右,達到50%至70%,與年輕大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接近。

據悉,大腸癌包括結直腸癌和直腸癌兩種。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分別位列惡性腫瘤的第三位、第四位。上海地區的調查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約為39.5/十萬,死亡率約為18.8/十萬。盡管近年來大腸癌出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但在患者人群中,60歲以上老人仍是主體。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許劍民副教授告訴記者,近五年來,中山醫院共為249例80歲以上老人開展大腸癌的手術治療,術后進行放療、化療,其五年生存率均在60%至70%之間。對高齡大腸癌患者進行積極手術治療法,一般分四步走:術前進行生理狀況綜合評估;積極治療心、腦、肺等合并癥;規范采取手術根除術,避免急診開刀;術后進行規范的放療及化療。

早期干預治療大腸癌,對患者的生存率提升有重大意義。資料顯示,Ⅰ至Ⅱ期大腸癌患者術后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1.2%,Ⅲ期為70.3%,Ⅳ期僅為10.4%。兩年前,中山醫院在徐家匯街道開展“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于社群的結直腸癌篩查方案的比較和評價》。該課題通過對10780人開展問卷調查、大便隱血篩查,發現960人呈陽性,其中近300人有癌前早期病變(如腺瘤、大腸息肉等)并給予了積極的干預措施。專家指出,從基因突變到轉化為癌癥,大約需要10年至17年時間,基于60歲以上是大腸癌的高發年齡,市民應從40歲開始,每年積極進行大腸癌篩查。

直腸癌中晚期術后能活多久_直腸癌

直腸癌的預后效果一般不錯!一般情況下早期5年以上生存率超過80%;中期也能達到50%。

直腸癌到了中晚期手術后能活多久

中晚期直腸癌的臨床治療方法同樣以手術、放化療、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為主。中晚期直腸癌的主要化療方式是采取動脈化療,在一定程度上可縮小腫瘤,但毒副反應也會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加劇。因此,化療藥物及化療時間應依據腫瘤緩解情況、癥狀緩解情況以及治療相關性毒性而定。放療可使腫瘤縮小、減輕區域性疼痛、血尿和緩解毒性癥狀,通常聯合化療應用,身體機能差的患者應慎用。鑒于放化療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在中晚期直腸癌的治療中可聯合腫瘤細胞免疫療法,以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對于轉移范圍廣,身體機能弱,已經難以耐受放化療的中晚期直腸癌患者,可直接采取腫瘤細胞免疫療法進行治療,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使直腸癌患者實現帶瘤生存。

麻煩采納,謝謝!

中晚期直腸癌的中醫治療能治愈嗎?

中醫治療講究的是辯證分型,臨床上,中醫將直腸癌晚期分為脾虛溼毒型、瘀毒內積型、癌毒氾濫三個常見型別,治療方法上也各有不同。

中醫治療中晚期直腸癌的療法也有很多優秀的,像比較有名的三聯平衡療法等,在治療中晚期直腸癌的同時注重患者身體的調理,是患者達到“帶瘤生存”的康復狀態,完全治愈的全世界好像也沒有幾例,畢竟腫瘤不同于一般的病,還要考慮到癌細胞的復發和轉移等問題。

直腸癌中晚期嚴重嗎?還能不能治愈?

晚期的話治愈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不過可以通過有效治療來延緩患者生命的,手術后多注意飲食的調理,避免高脂肪類的食物,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中晚期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病情決定吧。一些直腸癌治愈的例子可以看看{ 陳先榮鋼鐵意志}也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中晚期直腸癌能治好嗎

直腸癌發展到中期時,患者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一個關鍵的轉折點,能不能夠通過有效的治療措施控制病情呢??這也是很多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