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上海外灘金色建筑(上海外灘建筑的特點)

时间:2024-04-29 22:19:37 编辑: 来源:

分界線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大廳的墻沿及暗角有暖氣設備與冷排風系統。大廳的屋頂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塊玻璃鑲拼,十分牢固。 

三,20世紀初至20、30年代——裝飾藝術風格的加入。

這段時期外灘開始了大規模的建造時期,這一時期由于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的采用及世界“現代主義”建筑潮流(其特征是追求高度與實用)的影響,進一步向高空發展。隨著裝飾藝術風格在歐美的流行并向世界范圍傳播,上海也緊隨其后,給老舊的街景平添了全新的氣象。

外灘22號沙遜大廈(和平飯店北樓)。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設計,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現的第一幢完全意義上的近現代派建筑。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廈高10層,局部13層,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頂端的高度為77米,是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線條為主,在腰線和檐口處有雕刻的花紋。外墻除第9層和頂部用泰山石面磚外,其余各層均用花崗石作貼面。高達19米的墨綠色金字塔造型銅頂,類似于古埃及金字塔的神廟形式。建筑的里面以豎向線條作為裝飾,通過讓人的視線沿著豎向移動來增加其垂直高度感,這是裝飾藝術風格中的常見處理手法。檐部和基座都使用了樣式化的抽象幾何圖案裝飾。室內各種精美的幾何形燈具、大理石地面、墻面的風格化裝飾造型以及欄桿扶手等都與室外的造型相呼應。由此,隨著外灘裝飾藝術風格的高層建筑陸續建造,上海建筑開始全面走向裝飾藝術派時期。

外灘13號海關大樓(現在使用單位:上海海關)。建于1927年。建筑風格為歐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結合的折中式。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沿外灘高7層,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層,二層以上用紅機磚砌筑。沿外灘大門前為希臘多立克式柱廊,入口為大廳,內有繁復的石膏花飾和腳線,鑲金和彩色馬賽克的平頂。最高處為鐘樓。

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總工會)。交通銀行新大樓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灘最后建成的一幢樓。由鴻達洋行設計,大樓主體6層,中間為8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正面和側面均以垂直的線條來突出建筑的立體感。底層門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貼面,其余墻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門原為轉門,入內是彩紋人造大理石鋪成的過道,兩側靠墻為環狀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臺階,紫銅作欄桿。經扶梯上2樓平臺,過4扇鋁框玻璃門,進入高大寬敞的大廳。大廳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撐。大樓內有庫房、發電機、空氣調節機、2部奧的斯電梯。整幢大樓的內部設計強調實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