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萬達海外并購有何風險(海航被收拾的原因海航被收拾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4-06-01 02:29:22 编辑: 来源:

幾點:美國政客為了選舉利益犧牲了中國企業的商業利益,這些案例的背后是一些國家利用政治手段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中國企業存在濃厚歧視和敵視心態等等

這些分析固然有合理之處,但卻未能反映真實情況的全貌

由這些分析所引發出來的受害者心態、對抗報復情緒則更加不是中國該有的大國心態,也無助于中國企業未來更加順利地出海

自2000年國家把走出去上升到國家戰略以來,中國企業出海正呈現井噴式增長

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實則是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互為表里,這是中國大國崛起的必經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從企業到百姓,我們該有何種大國心態呢? 其一,所謂大國心態,乃指以大局觀看待個體案例,不以偏概全無視大局

如果我們光看華為、中興和三一案例,或許以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收購阻礙重重

但權威買粉絲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中國企業在美國的并購額已達62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多,更創下同期歷史最高值

其中大案包括大連萬達2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

從1988年至2010年這23年間,在外國企業向美國負責投資審查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通報的近兩千起投資項目中,被否決的只占3

5%

從整體來看,美國依然是開放度較高、投資安全性較大的理想投資目的地

中國企業不應以個別交易受挫而誤判全局形勢

其二,所謂大國心態,乃指以平常心對待失敗

海外投資并購屬客場作戰,自然要適應客場的規則特色

任何國家政府都對投資并購設立一定的門檻并享有審查批準權力,對涉及能源、安全、通信等敏感行業的并購嚴加審查乃屬國際通行做法

因此,對企業來說,一旦涉入這些行業,就應當提前將政治風險納入總投資風險來統籌考慮,即便失敗也應有平常心

就像當初外企進中國需適應“中國特色”一樣,如今中國企業走出去也應適應“外國特色”

其三,所謂大國心態,乃指以包容心冰釋誤解

一國在國際舞臺之崛起,必然伴隨著被誤解和敵視

以日本為例,當“日本第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如日中天之際,同樣遭遇美國不少政治和輿論勢力的敵視阻撓

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議員甚至怒砸松下收音機來表達對日本制造搶奪美國市場份額的憤怒

中國今天經歷的正是日本當年經歷過的

一個后發崛起者必然會沖擊到既得利益格局,因此必然會招來敵視和誤解

但化解這種敵視和誤解要靠寬容心乃至忍辱心,通過不懈地交往和溝通來化解,如果一味高調回擊,搞硬碰硬,只會加劇敵視,加深誤解

其四,所謂大國心態, 乃指以耐心等待時機

有鑒于中國登上全球經濟舞臺才短短十數年時間,中國模式也尚未被外界所真正理解,體制、國情和企業股權結構也和西方均有所差異,因此未來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必然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要真正為全球所真心接納也仍需要較長時間

改變需要時間,耐心也是一種勇氣

中國企業系統性地走出去不過是新世紀以來的事,雖然發展很快,但目前也仍只能算是學習期

走出去的過程一波三折,曲折往復都是很正常的事,這既有外界的原因,也有自身經驗不足、應對不當的因素

(金旼旼)

海航集團破產了,從前的巨頭為何會落到這步田地?

問題在公司有了一定的資產積累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并購擴張,之后資金鏈出現斷裂,引發連鎖反應,海航最終爆雷。其實海航選擇破產早就在意料之中,從2017年開始,海航這艘擁有萬億資產的超級航母出現了資不抵債的困境。要知道,曾幾何時海航一度在世界五百強里面排到了前兩百名,包括其在海外大量并購資產,都讓其品牌影響力無與倫比。

事情還要從1992年開始,海航經過改制成為了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其通過獨特的杠桿融資模式,迅速增長,幾乎每一部海航的發展都使用了大量的金融杠桿,幾乎是“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從市場融到大量的錢。有了錢之后,海航自然不愿意安分,選擇在全世界范圍內,不斷并購,并購對象從地產,金融到旅游,航空都不錯過。與其資產一同增長的是,其巨額的負債。

從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海航累計債務超過12萬億人民幣,其中包括理財產品和其他類型的債券。要知道即便是國內最大的航空公司總資產也只有三千多億,海航的負債已經比國內前三大航空公司的資產總和還要高了,不要說還債,光是梳理出這些債券,都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

海航不是沒有想過自救,最早發行理財產品給自己員工,希望員工可以將閑置資金用于公司發行的理財,但該措施并沒有起效果,最后海航不得不用兌換機票的方式來還錢。還好國家及時出手,排除了專案小組,入駐海航解決債務問題,原本在2019年,海航緩過來了一口氣,本想著接下來能夠慢慢還債務。

但沒有想到一場疫情下來,航空業遭到了重挫,海航自然也無法幸免,即便前期工作組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海航的經營狀況,但一場疫情下來,海航最終還是無法挺過去,只能選擇破產了。

破產之后,現在來看市場對海航還是比較有興趣的,雖然海航依然負債累累,但其經營多年,擁有不少優質資產,其中境內12張、境外2張客運牌照,4張貨運牌照,這些都是優質的航空資源。而且最重要它擁有大量海南當地的航線。

要知道這幾年,海南開始自貿區建設,未來在免稅市場的帶動下,海南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開放期,而海航擁有這么多航線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目前市場還是有不少企業想要參與海航的分割,如果未來喲足夠多的資金,注入海航,也許海航會迎來新的希望。

按照此前公布的時間表,6月底海航清算組或將完成包括戰投選擇在內的重整草案。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最終有意參投海航的資本方將很快陸續浮出水面。

鑒于海航重整難度大,嚴重資不抵債,時間跨度長,無論是重組方案還是后續的戰投還都將經歷復雜的協調和整理過程。

海航系325家公司進入破產重整

作者/星空下的饃饃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菠菜的星空

  

這則公告可急壞了熱心網友們,大家紛紛熱議,海航集團破產重整了,海航的空姐還好嗎?

   

網友的熱議反映出兩個問題:

為了替廣大熱心網友澄清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先從引起此次破產重整事件的源頭說起。

1993年,名不見經傳的海航還不能被叫做集團,只有1000萬元身家。

那一年,海航通過內聯股份制(接近現在私募的方式)籌到了公司第一桶金——25億元,開啟了海航最初的賽道。

得益于美國人的資金和海南政府的背書,海航終于在1999年登陸A股市場。后來,正是靠著國內A股市場資金的支撐,海航才得以在2000年前后,國內航空業兼并重組的大浪中一路拼殺、存活下來。當年,海航通過收購陜西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山西航空、美蘭機場、海南機場等,成為國航、南航、東航之外的第四大航空集團。

   

躋身四強的海航,還沒有走上風平浪靜的航道,就突遇了2003年“非典”的不測。這讓原本因兼并收購而空前緊張的海航,在“非典”爆發的當年虧了近15個億。

也許正是這次“非典”的黑天鵝事件,讓海航的決策者意識到,海航單一的航空業務使得公司抗風險能力太弱,唯有多元化的道路才能夠對沖風險。這個多元化,在海航看來,既要有行業的多元化(跨界),也要有地域的多元化(出海)。

自此,海航在買買買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在航空相關領域:

2011年

收購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49%股權;收購全球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之一的SeaCO股權;

2015年

收購南非商務航空集團6%的股權;收購瑞士空港公司100%股權;

2016年

收購世界第一航空餐飲企業GateGroup;收購維珍澳洲航空13%股權;

2017年

收購巴西里約熱內盧機場51%股權。

在金融領域:

2009年

收購澳大利亞All買粉絲金融集團的航空租賃業務;

2016年

收購全球第四大飛機租賃公司——愛爾蘭飛機租賃商Avolon100%股權;

2017年

先后收購德意志銀行10%股權;收購美國資產管理公司OM Asset Management 100%股權;收購奧地利C-Quadrat 投資基金。

在地產/酒店領域:

2011年

收購凱雷集團旗下的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1180號90%股權;收購悉尼約克街1號辦公樓;

2013年

收購歐洲第三大酒店連鎖集團NH酒店集團20%股權;

2016年

收購美國ShorenStein房地產公司90%股權;收購美國卡爾森酒店集團100%股權;收購比利時Rezidor酒店集團;同年,還收購了英國倫敦、美國舊金山部分核心地塊房地產。

除了航空、金融和地產,海航集團還收購了 科技 、消費、 娛樂 等海外資產。

十余年之后的結果證明,多元化之路的方向如果偏了,無異于飲鴆止渴。瘋狂買買買之后的結果一定是債臺高筑。這些年,海航集團整體的負債率一直超過70%,遠遠超出同業平均水平。2020年三季度末,海航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89%,超出同業13個百分點。

那到底海航前幾年是如何維持資金運轉、支撐豪橫收購的呢?

1上市平臺不斷定增

以2015年為例,海航集團旗下5家上市公司陸續拿出定增方案。其中,海航控股(600221)定增240億元,海航投資(000616)定增120億元,凱撒 旅游 (000796)定增8億元,渤海租賃(000415)定增160億元,西安民生(000564)定增9億元,合計定增537億元。

2兄弟企業相互擔保

在海航控股(600221)2019年年報中,僅關聯方擔保的表述就有21頁之長、168項之多,合計擔保總額433億元,擔保總額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高達6972%。這其中,為其母公司海航集團擔保總額就有274億元。

3非經營性關聯占款

   

海航系上市公司為母公司海航集團、其他關聯企業提供非經營性占用資金情況更是多有發生。例如,海航控股2018年就曾為海航集團提供657億元流動性資金用于清償其債權;海航基礎也曾于2019年出現關聯方占用資金情況,且未履行任何公司治理程序。

換言之,一家上市公司給關聯方輸送資金,沒有召開董事會、股東會討論,更沒有發布任何通知,悄無聲息的就辦了。

   

海航基礎(600515)于2019年出現違規的關聯方資金占用和資金擔保情況

放出去的杠桿,終究要收回來。

如何收?海航靠的是旗下眾多的上市平臺的“互幫互助”。所以這幾年,海航系的上市子公司沒少上演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溫情”戲碼,只不過買單的,最終還是手拿海航系股票的小韭菜而已。

除了從年報中可以清晰看到的問題之外,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深思。比如說,海航大規模海外投資的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