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上海久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詹天佑資料)

时间:2024-05-20 07:59:08 编辑: 来源:

。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墻以外通過。京張鐵路建成典禮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于提前兩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余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京張路完成之后,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于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于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并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范例。”

1919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趕赴會議,與企圖霸占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鄉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鍥而不舍,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后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少年時代

詹天佑是婺源縣廬坑村詹氏的第四十代傳人。詹氏的第三十七代世組、詹天佑的曾祖父詹萬榜,字文賢,生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詹萬榜的父親詹錦千是個商人,在本鄉開了個名為“大昌”的雜貨鋪。他生有八個子女,詹萬榜居三。由于子女多、花費大,雜貨鋪不敷家用,詹家負債累累,諸兄弟只好分家自謀生路。詹萬榜頗有志氣,在父母故世之后,決意不受祖遺產業攜眷搬到下村高胡山另居,因小時讀過幾本醫書,便掛牌行醫。正值乾隆盛世,人民在長期戰亂中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農業有所發展,商業也漸為興旺。婺源茶葉銷售日增,而且飄洋過海,成為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上層人物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那時的婺源綠茶都是就地加工,再運往廣州口岸出口。由于收價低廉,出口銷價很高,不少茶商發了大財。詹萬榜竟也心動,販了一批茶葉前往廣東。

誰知經商不利,不僅倒賠了血本,而且連回家的路費也無著落,只好羈旅廣州,靠故友鄉親接濟以度時日。當時在廣東的徽州商人為數眾多,亦有婺源人經商發了財的,經他們慷慨解囊,詹萬榜遂在廣州西關外開了一家名為“萬孚”的小茶行。小茶行日漸興旺,逐漸歸還了欠債,而且還用余錢捐了一個太學士的官。

此時,詹萬榜雄心勃勃,把兒子也帶往廣東,決心依附廣州十三行的勢力,打開更大的局面。兒子詹世鸞不負父望,佐父經商,生意更為發達。詹世鸞意識到,經商不能沒有官帽,也捐了一個侯選布政司經歷的官,列授儒林郎,有了六品頂戴。

到了詹天佑父親詹興藩時,遇上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侵略者的大炮把長期控制外銷貿易的“十三行”轟掉了,在廣州的外貿小商人,開始衰落。不久,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產。詹興藩一家由廣州遷往南海,一邊讀書,一邊種田,以維持家計;1861年3月27日,太平軍與清政府鏖戰的炮火正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余煙未盡,詹天佑在廣東南海的一個農民家里呱呱墜地了。

同治六年湘系軍閥曾國藩就任兩江總督。中國第一個留美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容閎,向他獻了一個選派幼童出洋赴美的“條陳”。三年后,這個“條陳”終于得到清政府的批準。留學生共分四批,名額為一百二十人,年齡為十二至十五歲。清政府并指定容閎到香港主持“選送幼童出洋肄業”的招生工作。

此時,詹興藩有個同鄉在香港經商,名叫譚伯村。他非常喜歡詹天佑。1871年春天,譚伯村特地從香港趕到南海,勸詹興藩不要放棄詹天佑留洋的機會,說這是“洋翰林”,一輩子的“鐵飯碗”。而詹興藩遲疑不決,直到譚答應把自己的第四個女兒(詹天佑的夫人譚菊珍)給詹天佑配親,這事才算定了下來。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投考幼童出洋預備班。不久,被錄取。詹天佑自己在回憶這一段歷史時寫到:“余十二歲,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隨香山道臺容閎大人由香港搭上海火船,于三月二十八日到上海。奉大憲招入上海出洋局內讀唐番書。高州主事陳蘭斌老師教唐書,容大人教番書,于七月初八日出洋學習,奉旨欽賜官生,賞賜袍、頂戴,是日隨陳蘭斌老師拜別上海,下船往花旗國肄業機藝。”

詹天佑到美國的第二年,通過一個時期的外語補習,進了西海文小學。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詹天佑又考進了紐海芬的海濱中學。就在這一年,國內的第一條鐵路,即吳淞到上海的小鐵路,方才通車。而當時所謂讀圣賢書的士紳們,看到這龐然大物,全都大驚失色。認為這怪東西破壞了山水,危及自家性命,居然聚眾把鐵路全部拆毀,將鐵軌投入湖中。

國內環境是如此昏暗,而詹天佑居然選擇了被人咒罵的鐵路專業。光緒四年(1878年),他在老師諾索卜夫人和容閎的支持下,考取了美國耶魯大學。進了土木工程系,就讀鐵路工程一科。三年后畢業,數學考試為第一名,得了學士學位。在一百二十名官學生中,他是最優秀的一個,也是以后最忠于所學的一人。

獻身筑路

1888年,詹天佑進入天津中國鐵路公司,攜家生活在工地,從幫工程師做起。開始獻身筑路,主事的外國領導常派他到最困難工段。由于強烈的事業心和認真工作,他初入鐵路,就優質完成塘津(塘沽至天津)鋪軌工程。在津榆鐵路灤河大橋修筑中,解決了外國工程司未能解決的橋墩基礎施工困難,首次在中國鐵路采用壓氣沉箱法筑墩臺基礎建橋成功,該橋長630余米,為黃河大橋建成前中國鐵路最長鋼橋。其勝利建成,中外注目,中國工程師的創造才能,開始引起外國注意。1894年,他被選入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為加入此學會的第一名中國工程師。

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關外鐵路停工,他由關外鐵路調往津盧鐵路(天津至北京盧溝橋),率隊測量并從事修路。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中中國失利,沿海鐵路加緊修筑,詹天佑被派往錦州鐵路任駐段工程司,并指揮修筑溝幫子至營口支線(約73公里)。1900年營口支線通車后,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關內外鐵路被英、俄占領,關外鐵路停工,詹天佑被派往江西萍醴鐵路。在該路,他反對外國工程師采用窄軌軌距的主張,堅持采用標準軌距。1901年,辛丑和約簽訂后,關內外鐵路由英、俄兩國歸還中國,詹天佑參加自帝俄手中收回該路,并迅速修復通車,工作出色,引起清政府注意。

1902年,為慈禧至西陵謁陵,清政府決定修筑新易鐵路(新城縣高碑店至易縣梁各莊43公里),由于英、法兩國爭奪修筑權,相持不下,清政府只好自力修筑,派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工期緊迫,并在冬季施工,1903年4月即建成通車。該路之迅速建成,為其后自力修筑京張鐵路做了準備。這期間,詹天佑返粵奔父喪后,勘測了潮汕鐵路(潮州至汕頭39公里),歸途中路過上海,被聘為上海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參議,籌劃江蘇滬寧鐵路并調查道清鐵路(道口至清化150公里)。

為國爭光

1905年到1909年,為發展商業,清政府決定修筑京張鐵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總工程司兼會辦,后升任總辦兼總工程司。該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巨,長約200公里,為通往西北之要道。為爭奪修路權,英、俄兩國相持不下,清政府決定自力修筑,但缺乏信心。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詹天佑則以為:“中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他面對著外國人的譏諷,以大無畏氣慨,率領全體筑路人員,知難而進,齊心為國爭光。

修筑之初,工程技術人員缺乏,詹天佑率僅有的兩名工程學員,于1905年5月,自豐臺經南口、八達嶺,勘測至張家口,隨即回測,并選測了自延慶州繞過八達嶺經德勝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較線(對永定河谷路線,也曾考慮,以工程艱巨,限于經費及工期無可能采用,故未勘測)。6月回到天津總局,提出勘測及調查報告,并擬定修筑方案。計劃分三大段修筑,第一段(豐臺至南口)先行開工,以早日通車運輸而獲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張家口),再詳細勘測。特別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達嶺,地形險峻,更須進一步選測比較線。報告中稱,“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獲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覬覦;而路工之難,亦實為向來所未有。”

保路愛國

川漢鐵路開工典禮四川古稱天府之國,物產豐富,而交通不便。英、法兩國,早擬從中國西南地區入手,掠奪鐵路修筑權,從而在經濟上、政治上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京張鐵路自行建成,推動了各省自辦鐵路的發展。四川、湖北人民決心集資自力修筑川漢鐵路,計劃由成都經重慶、萬縣至宜昌,長約1200公里,并以宜昌至萬縣為首段工程,長300余公里。宜萬段沿三峽而進,沿途連山大嶺,險峻異常。兩省議決,湖北省境內工程由四川省代修。1907年,四川省商辦川漢鐵路公司成立于成都,川、鄂兩省民眾呼吁派詹天佑主持路工,1909年,詹天佑被派任川漢鐵路總工程司兼會辦,只因京張鐵路工程未完,一時不能分身。經商議,先選派副手顏德慶離京張往宜昌,任川漢鐵路副總工程師。

在保路運動發展過程中,詹天佑對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辛亥革命爆發前,廣州緊張,富者多逃香港,商辦粵路公司人員,出現離散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勸他不要留住廣州。他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宣布決心堅守崗位,任何人想走可以離開,但須把經辦工作交待清楚。在詹天佑的影響帶動下,粵路公司無一人離去,在整個革命期間,列車照常開行。而鄰近的廣三鐵路,因領導人員率先逃跑,鐵路運輸和財產損失重大。

1912年5月,孫中山從事實業建設,首先到廣州視察廣東省商辦粵漢鐵路公司,詹天佑率公司人員歡迎。孫中山指示:“粵漢干路,關系民國建設前途盛大,且大利所在,并為振興實業之首務。……望速圖之。”同年9月,孫中山到達北京時,視察了京張鐵路和張綏鐵路工程局,并向報界宣布,擬請詹天佑等人籌劃全國鐵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