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上海外灘一日游攻略 小紅書(Hi- 千萬別去西安旅游,回來后我寫了3天攻略(上篇))

时间:2024-05-20 08:21:55 编辑: 来源:

以看,街區適合逛。既有國際風格,又有東方韻味。這是大量中外游客喜歡上海的一個原因。

每天在武康大廈打卡的數萬游客,為這座城市的“軟實力”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感覺像上海”

“傾斜你的頭。沒關系。用你的左手握住你的丈夫。拿著它。不要動。微笑。微笑。非常好。換個姿勢。”劉昂(化名)像洪流一樣發出指令,快門咔嚓一聲。

每周,婚禮攝影師劉昂至少要跑兩三次武康大廈,客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的是自己要求拍外景,有的是他推薦的。原因很簡單:要好看,要出片。

6月23日,他拍下了余(化名)和他的女朋友。雖然被攝影師折磨,在武康大廈周圍反復擺姿勢、過馬路、接吻、擁抱、牽手,“有點尷尬”,但這對情侶始終露出燦爛的笑容。

27歲的黑龍江人余(音譯)六年前大學畢業,帶著女朋友來到上海打拼。他一到就接到了寶顏的通知,回去讀三年研究生。他女朋友在上海等了他三年。

研究生畢業后,余再次飛往上海,現在他從事計算機行業。他女朋友在他們住的浦東惠南一家醫院當護士。

余告訴記者,他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她在上海的三年。因為大家都喜歡上海,所以他選擇在戶外拍攝。“武康樓有上海的感覺”。他說上海工作機會多,加班時地鐵公交都很方便,還有24小時便利店。

余憨厚地笑著,小眼睛瞇成一條縫。他希望婚后能在上海扎根,白頭偕老。

德國人彼得拿著冰淇淋,看著武康大廈的入口。冰淇淋快要見底了,沒有離開的意思。

他25年前來到上海。他說,夏天的晚上,武康大廈沒有空調的住戶會搬出床,睡在通風良好的門廊里。彼得笑著說,很遺憾上海在過去的25年里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但他不能離開當時的形象。

這次來武康大廈看風景,吃冷飲。彼得覺得自己又成了一個眼光新奇的游客。在他眼里,這座建筑很特別,具有典型的上海風格。

十有八九,打卡的人會來這里。刷微博、紅寶書、朋友圈,武康大廈周邊的“大片”經常出現。如果你不來看他們,你會后悔的。在小紅書APP上以“武康路”“武康大廈”為關鍵詞搜索,涉及到上萬條筆記。最流行的“打卡手勢”是讓一個冰淇淋成為圖片的主角,武康大廈和舒朗天際線暴露在它的后面。

李先生和女友6月21日從杭州來上海一日游,事先在小紅書做了攻略。“武康樓有名,讓我們看看它的真面目”。拍完武康大廈,他準備去參觀1933年的外灘和老廣場。

“我會發朋友圈。”21日,另一名游客張潔茹笑著說,她被網上的照片吸引,和朋友一起在武康樓拍照。十天前,他們剛剛結束高考。

這條路,“一網打盡”

大多數在武康大廈打卡的游客,拍照只是一個開始。和朋友們合影后,張潔茹立即去網上名人店買冰淇淋,然后去參觀宋慶齡故居。

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廈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樓。底層南面是筆直通透的玄關,既能為行人遮風擋雨,又能提供暫時的休息。游廊沿線的許多商店已經成為網上名人商店老麥咖啡館,酷礦手工霜,龍源音樂書店和尹達書店,每天迎接和發送大量的顧客。

“你站在這里,我給你拍照就心滿意足了。”6月21日上午,張家銘指導何家耀擺造型,青春的笑臉與復古的建筑相映成趣。他們四個都是從小到大,特意從成都請了年假來上海玩,拍完武康大廈,沿著武康路走了一圈。

張家銘在來之前制定了一個策略。“這一路,從武康樓到上影演員劇團,黃興故居,弗格森巷,開普敦公寓,巴金故居,到弓塔,我們都要趕。"

漫步在武康路,道路兩旁的梧桐樹帶來絲絲涼意,幾乎每棟建筑都掛著“歷史建筑”的招牌,堪稱上海現代建筑博物館。“它突然變得安靜,有了生命的氣息。”何家耀走進武康路深處,不禁感慨。

這種快樂不是她一個人的。“走在這里(武康路),不會寫詩的人想寫詩,不會畫的人想畫,不會唱的人想唱。感覺很奇妙。”早在1933年,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就這樣說過。

何家窯也路過了不久前很火爆的“弓陽臺”。現在弓早就摘掉了,但來這里的人還是能認出弓奶奶的身影。早上,奶奶撐著傘走出門,試圖有認出來的游客小聲說話,但沒有太打擾。

每天從上午10點開始,星巴克武康路店的店員就看著沿街的游客越來越多,直到夜幕降臨,游客才逐漸散去。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使附近充滿活力。6月中旬,她在經營咖啡教室時,認識了一位鹽城老鄉。“感覺很親切”。

6月24日下午,一個女生從安福路一路騎到武康大廈。她說這個地區很容易參觀。與武康路一樣,安福路是許多網絡名人中的西餐廳,咖啡館和二手時裝店的所在地,近年來成為文清熱門的打卡場所。甚至有網友稱,安福路-武康路一帶是“當代文清的宇宙中心”。

“總有驚喜”

每天晚上八九點以后,武康樓附近的“原住民”逐漸浮現。相比白天為“顏值”而來的游客,他們的目的很實惠,乘涼,吃飯,散步。

6月23日晚,上海建筑規劃設計公司的門先生在散步時,遇到了幾個朋友,他們在一起聊天。他剛入手一臺新相機,想拍武康樓,但是太暗了拍不出效果,讓朋友們都笑了。

從建筑的角度來說,老師說武康大廈是一個很漂亮的歐式建筑,風格不止一種,有些角度非常適合拍攝。但他也很納悶,上海那么多漂亮的建筑,武康大廈怎么突然就火了?

還有20多個“城市徒步團”要來。“在這次徒步旅行中,我們計劃了九個景點。第一個是武康大廈”6月23日晚8點,主辦方講解了武康樓的歷史

“程序員圈子小,想多交些朋友,就加入了。”成員鄭老師說,他之前在豆瓣加入了一個讀書群,建了一個買粉絲群。他們有讀書俱樂部、城市漫步、劇本殺等活動。“群里有些朋友來上海不久,從武康大廈了解上海是個不錯的選擇”。

韓棟,1981年出生,武康樓人。他在這里度過了小學、中學和大學歲月,結婚后才搬出去。他經常回武康樓看望父母。對他來說,武康樓有一種鄉愁。

像許多從小就住在武康大廈的人一樣,韓棟十幾歲時喜歡爬到屋頂的露臺上。在那里,他可以俯瞰整個浦西,看到藍天,并在春節期間觀看遠處的煙花。

武康大廈承載著豐富的城市發展史。韓棟說,現在它突然成為網絡名人,這也與城市發展密切相關。

2000年9月,武康樓完成了保護性修繕,復古如初的理念讓這座經典建筑的原貌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隨著電線桿的整改和架空線入地,武康大廈前不再有障礙物和遮擋物,有了一片寬敞的天際線。

韓棟說,此外,與以前相比,現在武康大廈周圍的人文和商業設施都不一樣了。不斷發掘上海文化,吸引和服務每一個市民。

小紅的書里有一句很高的贊美分享,大意是:漫無目的地走在武康路上,午后的陽光透過梧桐樹的縫隙,下一個路口總會有驚喜。這種感覺太好了。

人們在武康大廈打卡,而不是閱讀關于一棟樓,一個街區和城市。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