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綏芬河外貿公司電話(為什么說發展是硬道理?從哪幾方面說?)

时间:2024-06-11 08:40:25 编辑: 来源:

際配套采購網絡。選擇一批已完成公司化改制或改制過程中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有計劃地向外資出售部分股份,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企業必須由中方控股外,其他企業可以由外方控股。為了規范和推進新的投資方式,國務院有關部委先后頒布了《關于設立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的暫行規定》、《關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若干意見》、《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的暫行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吸收外資參與資產重組與處置的暫行規定》、《關于外商投資舉辦投資型公司的暫行規定》、《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等法律法規。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外資的格局已經形成。外商投資在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已達到52%,工業增加值占我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5%,稅收占我國稅收的20%,為近230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占全國城鎮勞動人口的10%。

4.鼓勵大型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提高跨國公司投資比重。加大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的力度,鼓勵跨國公司向我國轉移生產制造基地、研發中心、地區營運中心,加快建立國際出口采購中心,推進跨國公司把中國納入全球的生產和采購鏈。鼓勵跨國公司通過受讓股份、買斷資產等不同方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向國有企業轉讓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鼓勵跨國公司投資改造傳統農業,通過合資合作等形式建立現代化農業企業集團,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鼓勵跨國公司投資石化、化工、建材等基礎產業,投資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鼓勵跨國公司投資中西部地區。在排名前500位的跨國公司中,已有400多家來華投資,設立投資性公司300家,設立研發中心已達400多家,其中設立的獨立研發機構已超過150家。研發中心從針對中國市場的、改進型的、專有技術的開發,開始轉向面向全球制造體系開發新產品。那些較早在中國有較大投資、在中國市場占有較高份額的跨國公司,紛紛追加在中國的投資。汽車、大型IT項目、大型石化項目、手機、制藥、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領域,成了跨國公司追加投資最多的領域。跨國公司根據全球戰略的需要,正在進一步調整在中國的經營戰略或策略,向在華投資項目系統化,投資地域集中化,投資方式多樣化,投資管理體制一體化發展,世界500大公司在華投資項目達2519個。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工業制成品的重要制造基地,2001年工業制成品出口占世界比重達7.5%。

5.努力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提高政策透明度。特別是投資軟環境有了很大改進,這是增強對外資吸引力的根本有效之舉。一是對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進行了全面清理,使吸收外商投資政策符合透明度原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或實施條例)進行了修訂。國務院有關部門已清理了涉外經濟法規2300多件,其中廢止了850件,修訂了325件。地方政府也按照國務院要求進行有關清理工作。與此同時,出臺和完善了一系列外商投資政策和法律法規,制定了一批服務貿易領域吸收外商的法律法規,如《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外商投資租賃公司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外商投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定》、《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等。二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化外資審批程序,實施規范化、標準化的審批制度;簡化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合同、章程的審批,減少隨意性,減少管理層次,改進外資項目的審批辦法;注意保持外商投資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可預見性和可操作性,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三是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取消了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平衡條款、“當地含量”條款、出口業績要求和企業生產計劃備案條款等限制,逐步統一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的稅率,取消各種歧視性政策和差別待遇,加大對外資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保護知識產權,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權益。規范招商引資行為,采用現代電子技術手段,提高招商引資的實效。

三、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實施“走出去”戰略,是中央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決策。在新的條件下擴大對外開放,就必須在“引進來”的同時,加快實施“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的戰略。

2.逐步拓寬境外投資領域,鼓勵企業采取多種形式開拓市場,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鼓勵企業從初期簡單從事進出口貿易、餐飲、勞務承包拓展到投資辦廠、境外加工裝配、境外資源開發、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設立境外研發中心、建立國際營銷網絡、提供境外買粉絲服務、開展對外農業合作、衛星通訊等眾多領域。通過合資、合作、控股參股、收購兼并、技術轉讓等多種形式進行跨國經營,涉及行業包括貿易、工業、農業、資源開發、運輸、旅游、買粉絲、承包勞務等。特別是開發利用國外石油天然氣、鐵礦、森林等資源取得了積極進展。如中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在海外開發的油田生產原油1623萬噸,超過了國內第三大油田的產量。2001年中俄簽署了從俄羅斯到中國輸油管道的協議,中國將參與俄羅斯油田的開發。中信集團、吉林和黑龍江等省的森工集團也都在非洲、南美、新西蘭、俄羅斯等地投資森林開發項目。

3.推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發展,加大開拓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在境外開展對外設計買粉絲、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重點帶動成套設備、技術和服務出口的總承包項目、大型工程和交“鑰匙”工程,推動對外承包與勞務合作上規模、上檔次。鼓勵企業采取的承包方式從分包為主逐步向施工總承包和“買粉絲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承包轉變,項目經營方式逐步向項目管理、BOT等高層次發展。據原外經貿部統計,到2002年底,我國累計簽訂對外承包工程額1147.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827.2億美元。簽訂對外勞務合作合同額295.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37.6億美元,外派勞務273.4萬人次。目前,我國已有39家企業進入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雜志評選的世界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行列,11家進入國際工程買粉絲設計商200強。中建、港灣、中油國際、機械設備、上海建工等大型專業工程公司都已進入世界10強。

4.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制定促進措施,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建立企業境外帶料加工裝配、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出口信貸及出口信用保險、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援外合資合作基金。充分發揮商業貸款、優惠貸款、無息貸款和發展援助的作用,鼓勵企業帶資承包,在境外承攬大項目。允許具備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融資,利用國際商業貸款增加資本金。二是加強信息和政策服務,引導企業選擇好目標市場和項目。發揮駐外經商機構、商業行會和各類中介組織的作用,為企業提供信息、法律、財務、知識產權和認證等方面的服務。加快建立信息服務網絡系統,擴大信息采集渠道,向企業提供境外經營環境、政策環境、項目合作機會、合作伙伴資質等信息。三是建立保障機制,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充分運用我國在世貿組織中的權利,加強多邊雙邊經貿磋商,減少和排除境外各種貿易壁壘。加強領事保護,制定境外企業和人員領事保護實施辦法,維護我國境外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

經過15年艱苦努力,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內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推進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在20多年改革開放基礎上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起點。一年多來我國在履行承諾的同時開始運用權利,變挑戰為機遇,積極參與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各種權利,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原來擔心的農產品、汽車和服務業,不僅沒有被沖跨,反而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實現了平穩運行。積極運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技術性標準等世貿組織規則,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創造了更好的外部環境。國內市場按入世承諾有序開放,對外商投資領域的限制正在逐步撤除。在降低關稅的同時,非關稅壁壘也大為減少。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為國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充滿經濟活力和投資商機的國家正在世界崛起。

關于黑龍江的一切資料

黑龍江省,系由境內最大河流黑龍江而得名,簡稱"黑"。黑龍江省位于中國的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它介于東經121°11'一135°05',北緯43°26'-53°33'之間。北部和東部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面積45.4萬平方千米。占全中國總面積的4.7%。黑龍江省現轄13個地市,其中12個省轄市,1個行政公署,65個縣(市),其中縣級市19個;877個鄉(鎮),其中鎮462個,14488個村。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地 貌

黑龍江省的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一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占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米。

土 地

全省土壤面積4437萬公頃(折合6.7億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3%。全省耕地和林地面積居全國第1位,牧草地面積居第7位。待開發土地居第4位,可墾后備耕地居第2位。2004年末,全省耕地990.5萬公頃(1.49億畝),人均3.9畝。黑龍江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宜農土壤占全省土壤總面積的40%,黑土、黑鈣土、草甸土面積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全省農業后備資源面積479.3萬公頃(7200萬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0.5%,土地待開發面積僅次于新疆、內蒙古和四川省,居全國第4位。

氣 候

黑龍江屬中溫帶到寒溫帶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4~5攝氏度。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南北差近10攝氏度。夏季氣溫高,降水多,光照時間長,適宜農作物生長。太陽輻射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一般在2300-2800小時。春季大風日最多,多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風能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耕地面積和可開發的土地后備資源均占全國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現有耕地990.5萬公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全國其它地區,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黑龍江省盛產大豆、小麥、玉米、馬鈴薯、水稻等糧食作物以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

全省草原面積約433萬公頃、草質優良、營養價值高,適于發展畜牧業。其中松嫩草場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礦產資源:

已發現的礦產達131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74種。石油、石墨、矽線石、鑄石玄武巖、石棉用玄武巖、水泥用大理巖、顏料黃土、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巖和鉀長石等。10種礦產的儲量居全國之首,煤炭儲量居東北三省第一位。黑龍江省現已開發利用的礦產達39種,各類礦產年產值居全國第二位。

森林資源:

全省林業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