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海外華僑愛國管理辦法(愛國華僑有哪些)

时间:2024-06-11 09:26:02 编辑: 来源:

特色的社會主義傾注了極大的熱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歸僑僑眷中的優秀代表人物如:新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李四光、新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愛國華僑陳嘉庚,封奕敏等等

華僑愛國之心成語

【盡忠報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忠貞不二】: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忠誠堅定,永不改變。也指下屬對上層十分忠心。

【肝膽相照】:肝膽:比喻真心誠意。比喻以真心相見。

【鞠躬盡瘁】: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推心置腹】: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忠心耿耿】: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毫無保留形容愛國的成語形容愛國的成語。

【憂國憂民】: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精忠報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為國捐軀】: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為國盡忠】:為國家竭盡忠誠。

【同仇敵愾】: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公而忘私】: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

【以身許國】:許:預先答應給與。把身體獻給國家。指盡忠報國,臨難不顧。

【以身殉職】:殉:為實現某一目標而獻出生命。為忠于本職工作而獻出生命。

【國爾忘家】:一心為國,不顧家庭。

【碧血丹心】:滿腔正義的熱血,一顆赤誠的紅心。形容十分忠誠堅定。

【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形容愛國的成語成語大全

【披肝瀝膽】: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海外華僑的赤子之心的故事。400字左右

為了母親的召喚 ——陳龍平,一個歸國華僑的平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部反映歸僑參加祖國建設的電影《海外赤子》曾轟動一時,該片的主題歌《我愛你,中國》,更是廣為流傳。在那個年代,由于新中國的建立,一大批海外華僑看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抱著報效祖國、建設祖國的決心和信心,毅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他們中間大部分人也許并無分文,有的是一顆赤子之心,就像無數的溪流一頭扎進大海的懷抱。這其中,一個叫陳龍平的人就在他們中間。

8月末一個炎熱的上午,記者來到漢口航空路社區門口,一位早已年過古稀的白發老人早就在那里等候了。穿過社區的小巷,老人指著一棟單元樓房說,這里是航空路80號,武建集團機施公司宿舍,我家就住在這里。當年建這棟房子的時候,沒有用一塊磚,采用的是結構搭板工藝,全是預制構件材料,這種房子當時在武漢市也只有兩棟。

1932年,馬來西亞北婆羅州三大根市斗湖鎮,當時還是英屬的殖民地,一個祖輩早就移民該地的華人家庭誕生了一個男孩,取中文的名字叫陳龍平。陳龍平的父親在當地開了一家理發店,母親也做點零活,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雖說在海外出生長大,因為華裔在當地的社圈眾多,陳龍平從小受的是中式教育,六歲那年,他就在當地華人開辦的新華學校上學了。

(照片1)陳龍平的少年時期

1937年抗戰爆發后,全世界的華人得此訊息紛紛聲援祖國,風潮波及各地,于是新華學校組織的抗日救國兒童團里,陳龍平成為了各項活動的骨干人物,受到老師和校長的器重。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抗日救國捐贈演出上,年僅八歲的陳龍平在劇中扮演主角。一對兄妹逃出敵人侵占的家鄉,妹妹打死了日本人,哥哥抱著她慢慢站起來唱起了《松花江上》,一時間臺上臺下群情激憤,觀眾紛紛慷慨解囊,錢幣直接撒到臺上,成龍平深受震撼。從此,愛國的情懷就在他的心底扎下了根。

1942年,日軍南遷,攻占南洋,北婆羅州被日軍統治,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后,又重歸為英國的殖民地。經過了幾年戰亂的洗禮,陳龍平這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已經成為了英國橡膠園里的一名工人,開汽車、開推土機。在眾多的華人思想中,祖國的利益和他們息息相關,一切有關國內的戰事消息和進步思想,通過華商與海外的往來,在他們中間傳播。1946年,陳龍平認識了馬來西亞共產黨的一個姓鄭的負責人,受到進步思想的熏陶,經常參加他們組織的一些罷工活動,抵抗資本家對勞動工人的壓迫,爭取人權和待遇。

(照片2)陳龍平在英國人的橡膠園里勞作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陳龍平對祖國的渴望也與日俱增。1949年,中國解放,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對于海外華僑產生了巨大的震動。雖然英屬地對信息封鎖的非常嚴格,但是在當地的華人中間,人民日報、人民畫報依然在暗地里傳閱。他說:“不能讓他們知道,讓他們知道就會被捉去坐牢啊!從大部分人來說,還是擁戶中國共產黨的。”

祖國方面的消息不斷傳來,一批又一批的華僑華人相互帶動奔赴祖國各地,作為一個年輕的中國人,多么想回到祖國的懷抱,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啊!

回國的路并不順利,在英國人的領地,想要申請回國是非常困難的。英國人的審核十分嚴格,就算層層審問過關,也未必能通過申請。1952年,陳龍平已經經過了四道審問程序,最后英國人干脆單刀直入:“你回去干什么?你回去是不是打仗?”他說:“我不是回去打仗,我們祖國解放了,我回去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再一個還可以分到田地,我回去種田。” 英國人當然不信說,“你真的會去種田嗎?你不回去打仗嗎?”當時朝鮮戰爭爆發,他們認為陳龍平是回去打仗的。英國人氣勢逼人:“你回去種田,你有田地嗎?”陳龍平說:“我回去了,我的國家就會給我田地。” 又經過了近一年漫長的等待,陳龍平終于盼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消息。 1953年12月13日,搭載華人華僑的海輪停靠在香港九龍,走過通關口岸與祖國大陸接壤的橋梁,陳龍平有生第一次目睹了祖國的面貌,母親正熱情的敞開懷抱迎接游子的歸來。他回憶著當時的情景:“這邊是祖國,這邊是香港啊,這邊是人民解放軍,這邊是英國的兵呢,我們一過橋的時候,廣播里面就說歡迎你們回來參加祖國建設,并播放《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歌曲,當時我們在船上有十幾個人都掉眼淚了,多少年的期待、多少年的思念,今天終于夢想成真,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第一次踏上祖國的土地,陳龍平等人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中僑辦將他們先送到廣東臺山華僑學習班學習,然后問他想做什么。當時的陳龍平除了歸國的心和報效祖國的熱情,別無所求。他說,我回到祖國,就是想做事,想做工,做什么都行。

華僑學習班結業后,1954年,同歸的大批華僑被分配到了祖國各地,陳龍平一行兩百多人被接到了武漢。他至今還清楚的記得那天,當輪船一到漢口,在粵漢碼頭的兩邊站滿了歡迎的人群,敲鑼打鼓,舉著大幅標語“歡迎歸國華僑參與祖國建設”,陳龍平又一次熱淚盈眶,他說:“受到這樣的關懷和熱情歡迎,感到祖國真是偉大!”。從這以后,陳龍平開始扎根武漢,成為武漢市建工局第二建筑公司的一名司機。 在一張印有“1954年歸國華僑漢口一分二組全體同學留念”字樣的老照片上,陳龍平風華正茂。

(照片3)1954年分配到武漢建工局二公司的華僑合影,后排左一為陳龍平

1954年夏,武漢遭遇了建國以來長江最猛烈的洪水襲擊,陳龍平的車被派上抗洪一線,那是他剛工作不久,懷著要為祖國做事的心情,不講條件,拼了命的工作,將所有的能量撲在工作中,不分日夜奔波在抗洪搶險的路途上。當時防汛指揮部一共就只有二十幾臺車,時間緊、任務重,還要克服洪水的危險。任務猶如軍令,再大的困難,再危險的地段,物資必須送達。就這樣,這位活躍在抗洪一線的小伙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許,當得知他還是歸國華僑時,人們既驚訝又佩服。

建國初期,武漢的經濟建設如火如荼。1955年,武漢展覽館的建設中,陳龍平又經歷了他工作中一次大的挑戰。那時,連接漢口和漢陽的江漢一橋還沒有完全合龍,可是展覽館的建設需要大型的砧木,而當時的大型砧木廠卻身在漢陽,貨車根本無法抵達。重點工程工期不能耽擱,于是最后大家想了一個冒險的辦法,在尚未合龍的斷橋面上搭設跳板,現場指揮車輛通過。

陳龍平雖然接受了這個任務,可是當他的車到了江邊,看著那臨時搭設的活動板材和下面滾滾的江水,心里依然免不了害怕。現場的修橋工人看到此景,也在不斷的鼓勵他:“不要緊,我們看著呢,指揮你過,保險沒問題!”陳龍平鼓足勇氣,在工人指揮下,緩緩而順利的通過,他說,至今想起來還心有余悸。 1957年,陳龍平與在武漢工作的廣東籍姑娘結婚。由于陳龍平一心在工作中,家是他光顧最少的地方,1958年大兒子出生時,正遇妻子難產,他也無暇顧及。記得妻子難產動手術,要家屬簽字,還是人事科里面的馬科長,代他簽的字。

(照片4)陳龍平和他的車隊

由于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陳龍平年年都被評為先進,1959年他被授予湖北省勞動模范,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組織上將他由一名司機提拔為車隊隊長,兩年后正式脫離一線進入管理層,成為車隊的法人代表。當時車隊有近百臺車的規模,其中包括武漢市僅有的幾臺二三十噸的大型吊車。所有的任務調度、安全生產、自負盈虧,甚至包括所有職工的生活、福利、家庭瑣事,陳龍平都得一一掛在心上。他說,我要為黨和人民負責,我的青春全部貢獻給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我無悔當初回國外抉擇。在與陳老的交談中,記者經常能聽到他提及的一句話就是:“我沒有什么要求。。。。。。”

1992年,陳龍平退休后,住在航空路80號,武建集團職工宿舍的一棟單元樓里。這還是在單位分房子的時候他一讓再讓最后獲得的,他說,我對自己的生活很滿足了,退休工資夠用,子孫都好,平日里每天上午,都會步行十來分鐘到不遠的中山公園鍛煉身體,看人下棋唱戲,和老友聊天。

記者起身告別時,陳老指著窗外樓下一片寫字樓的草坪說:“你看,這塊地方,就是當年我們車隊的車庫,剛才你看的那張照片,就是在這兒拍的,我那個時候,已經是隊長了。。。。。。”。

凡故事

愛國華僑有哪些

陳嘉庚,詹天佑,錢學森,楊振寧,李政道,謝國民,胡志光,鄭建文,劉海燕,單聲,莊士平,成舍我,錢直向,陳香梅,牛滿江,趙無極...

華僑,亦被稱作“海外華僑”,華僑屬于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國公民,但長期居于國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國永久居民身份者,稱之為“華僑”,仍保留本國公民身份,仍然受到本國法律保護。華僑不包括因公在外工作者等其它職業的人,留學生,對外援建工作人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