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海外安全利益工作年度報告(美國《2004年度國防報告》包括哪幾條具體內容是什么?)

时间:2024-05-29 03:08:15 编辑: 来源:

實施聯合作戰追求的效益目標。美國軍隊以通訊和協調為基礎的聯合一體作戰思想在伊拉克戰場上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除了打擊手段更加先進以外,指揮控制系統使軍事力量與指揮中心得到有效結合,諸軍兵種行動得到高度聯合,降低了未來挑戰的風險。

充分網絡化是未來聯合作戰的前提,因此,各軍兵種網絡互聯、信息實時共享成為聯合作戰的基礎。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之所以能順利實施聯合作戰,主要是依靠聯合作戰網絡中心實現了信息的聯合,能夠統一指揮所有參戰部隊進行作戰。該網絡系統聯結了數以千計的指揮機構,并存儲了大量的數據信息,使美軍各指揮員可以及時、快捷地了解戰況。網絡中心戰遵從無限潛能的“曼特卡爾費法則”的網絡原理,因此,網絡能力是部隊戰斗力的倍增器。網絡中心戰從理論上說具有無限的作戰潛能和發展前景。2003財年國防預算對12個網絡中心戰開發項目進行投資,2004財年增加到33個,國防部希望在2005財年進行約50項網絡中心戰開發項目。

作戰方式轉型的重點在于未來聯合作戰理論的發展。美軍認為,未來聯合作戰理論是國防部轉型戰略的關鍵,涵蓋了所有支撐美國軍事能力的領域。美軍將分三階段繼續發展聯合作戰轉型,近期(2-3年)聯合作戰行動,對作戰司令部的戰爭計劃、作戰和訓練的經驗教訓和聯合條令進行修訂;中期(5年)聯合方案,制定出聯合作戰理論總框架,并指導發展四個下一級聯合作戰理論,即本土安全、維護穩定行動、戰略威懾和大規模作戰行動;遠期(15-20年)聯合構想,要對當前的聯合構想進行修訂,使其成為長期性聯合作戰的綜述文件。可以預見,美軍的聯合作戰理論在中長期將會有較大突破。

建立更為有效的機構,進行聯合作戰訓練,加強聯合行動。在全球各個作戰司令部建立永久性聯合司令部,這些司令部將配備最先進的指揮、控制、計算機、通信、情報和監視裝備,司令部人員將接受聯合作戰訓練。2004財年,完成常設聯合部隊司令部(SJFHQ)的模型概念測試,在2005財年向全球范圍內的地區性司令部進行推廣,常設聯合司令部有利于快速使用跨軍種的能力業應對世界各地發生的突發事件和危機。訓練軍人具有聯合作戰的知識和技術,建立聯合國家訓練能力,有利于聯合部隊在戰役和戰術層次上開展訓練并獲得相差經驗。“聯合國家訓練能力”一旦實現,將能夠為聯合部隊提供真實的訓練,并且支持戰場態勢感知功能,這項新的訓練能力將使聯合部隊對非對稱挑戰和各種威脅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五、裝備采辦向未來作戰需要轉變

為配合部隊建設,需要發展適應未來作戰的新型武器裝備。最近的幾場戰爭,使美國人深切認識到,高科技武器具有無比巨大的威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國一直在加快新武器研制的步伐,并取消不適應未來作戰需要的裝備。2005財年更加注重采辦適應未來作戰需要的新型武器裝備和技術,用于軍事科研、開發、試驗與評估費投入689億美元,比2002年的474億美元增長45%;用于購買新型裝備的費用達749億美元,與上年的742億美元相比增長不大,但結構有所調整。

美軍軍事科研、開發、試驗與評估費(RDT&E)預算主要投向作戰研發、系統研究及演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先進技術發展、先進元件研發及樣機等方面。在2005財年的軍事預算中,研究、發展、測試及評估(RDT&E)費重點支持未來作戰所需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同時,用于軍事轉型的資金也主要列在研究、發展、驗證和評估項目(RDT&E)中。這些資金將主要用于美軍軍事轉型工作軟、硬件技術的開發和改進,尤其是在戰備訓練、部隊保護、行動速度、協同能力、情報信息、精確武器、無人平臺及指揮控制能力等方面,以便在全球反恐戰爭中充分發揮先進無人作戰平臺提供的新作戰優勢和能力。

美軍削減常規裝備,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于發展導彈防御體系(NMD)、遠程隱形轟炸機、無人駕駛飛機等高科技裝備。在這種氣氛下,五角大樓2002年5月砍掉了價值高達110億美元的陸軍“十字軍”自行火炮合同,2004年又取消了RAH-66 “科曼奇”直升機計劃,轉向無人機的研發上。其原因是當年“科曼奇”的設計是為對抗前蘇軍大規模坦克群作戰,顯然已不符合現代戰爭的要求,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蓬勃發展,“科曼奇”這一的致命武器已經遠遠落在了時代的后面。具備打擊能力的無人機恰恰具備了“低成本、效能高”的特點,雖然仍處于不斷完善中,但為了提高戰場實時偵察能力,美軍已經明確提出了新一代無人機的發展方向:長航時、隱形、空中預警,標志著無人機成為戰場打擊的主力已經為期不遠了。

另外,2005財年國防預算還將投資100億美元保障導彈防御系統,比去年增長20%,增幅處于所有武器系統之冠。其中,為導彈防御局提供91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導彈防御系統的研發和部署,處于所有武器系統之冠。布什政府已經決定在兩年內部署一個具有有限攔截彈道導彈能力的防御系統,其具體計劃是:在 2004財年,部署10枚地基攔截彈;在2005年,計劃建立起20個陸基導彈攔截系統(ground-based interceptor)和10個海基導彈攔截系統(sea-based interceptor),同時,早期導彈預警雷達和指揮控制系統的軟硬件設備也將得到升級。在2005財年還投資4.87億美元采購108套“愛國者- 3”型導彈,98億美元用于導彈的研究、發展、測試及評估(RDT&E)。此外,根據預算案,2005年導彈防御局還將投入2.39億美元資金,專門用于研發和改進聯合地基巡航導彈防御系統,并把地基中程防空導彈融入巡航導彈防御系統的架構中,加速開發綜合火力控制系統和網絡傳感器系統,力爭到 2010年建成第一支具備綜合火力控制能力的導彈防御部隊。

六、國防部管理向“高效運作”轉變

在對部隊建設和武器裝備開發進行投資的同時,改組國防部管理方式,減少浪費,降低機構風險,高效地利用軍事資源也成為2004財年國防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增大國防投入的同時,提高軍事資源的利用效率也可增強美軍的軍事實力。美國國防部認為,目前國防部公務處理程序過多,效率不高,不能及時有效地對不確定的威脅做出反應。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稱,在1962年,美國有關防務問題的審批手續只需1頁紙,而到2001年,竟需534頁。美國國防部每年向國會提交陳述理由的文件就達2.6萬頁紙。因而,辦公程序的轉型,要“產生適應21世紀安全挑戰要求的及時效果”。此外,美國防部在計劃制定、武器裝備研制的“螺旋式發展”、采購周期、資源配置計劃制定等方面都力求面向未來需求,高效運作,從提高美軍能力出發不斷提高辦公效益。

國防部改革的重點是簡化決策過程,改進財政管理,優化采購程序。美軍在伊戰中得到的教訓是采辦系統不能及時應對作戰指揮官的緊急裝備需求,因此,2004 年進行戰時快速采辦改革,目標是:從收到作戰指揮官需求之后,應在15日內簽署合同。改進業務流程,使國防部業務過程和財政管理系統標準化和一體化,改進后的財政運作將保證國防部決策人員及時獲得可靠的財政數據,從而有效地管理國防費。精減機構,減少重復,區分國防部的核心與非核心職能,對非核心職能作出合理外包,并為核心職能配備相應人力資源,以提高作戰能力。對一些國防資產進行評估,減少不必要的設備,提高重要設施的戰備與質量。加強國防部電子化建設,減少交易成本,提高資源效率。優化采購過程,縮短國防采購周期,可以容易地控制整個計劃的開支。

七、結論

國防戰略向“先發制人”轉變,建軍模式向“基于能力”轉變,軍事轉型向“全面推進”轉變,部隊建設向適應任務需要轉變,作戰方式向聯合作戰轉變,武器裝備向適應未來作戰需要轉變,國防部管理向高效運作轉變都是美軍事轉型的主要內容,也是2004年美國防政策與軍隊建設的重點。這些轉變,都是美國為更好地應對國際安全環境變化而作出的,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最大可能地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同時,這些調整也遵循一條經濟學基本規律:在不同的條件下,使用最少的軍費投入,得到最大的軍事效益。

重要數據出境前如何安全評估?

(一)明確傳輸的是否為 受監管的特殊數據信息,如:

1)個人信息數據,則:

個人信息出境前達量必須進行安全評估:

1.處理個人信息達到100萬人;

2.向境外提供超過10萬人以上個人信息;

3、累計向境外提供超過1萬人以上個人敏感信息;

2)重要數據, 出境前需要進行安全評估 :

重要數據界定:

1.《網絡安全法》的規定,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重要數據 以境內存儲為原則,確需出境的,需要進行安全評估。

2.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其中第三條[6]明確例舉了構成汽車行業重要數據的數據, 例如重要敏感區域的地理信息、人員流量、車輛流量數據,車輛流量、物流等反映經濟運行情況的數據 等。

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于2021年11月14日發布的《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中列舉:

(1)未公開的政務數據、工作秘密、情報數據和執法司法數據;(2)出口管制數據,出口管制物項涉及的核心技術、設計方案、生產工藝等相關的數據,密碼、生物、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對國家安全、經濟競爭實力有直接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數據;(3)國家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明確規定需要保護或者控制傳播的國家經濟運行數據、重要行業業務數據、統計數據等;(4)工業、電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國防科技工業、海關、稅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運行的數據,關鍵系統組件、設備供應鏈數據;(5)達到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規模或者精度的基因、地理、礦產、氣象等人口與健康、自然資源與環境國家基礎數據;(6)國家基礎設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行及其安全數據,國防設施、軍事管理區、國防科研生產單位等重要敏感區域的地理位置、安保情況等數據;(7)其他可能影響國家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生態、資源、核設施、海外利益、生物、太空、極地、深海等安全的數據。

(二)數據信息出境:并不代表境內數據處理者對數據的義務的終結。 處理者應有境外數據情況清晰的了解和把控,負有報告義務。

參考《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四十條的規定, 向境外提供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的數據處理者 ,應當在每年1月31日前編制數據出境安全報告,向設區的市級網信部門報告上一年度以下數據出境情況:(一)全部數據接收方名稱、聯系方式;(二)出境數據的類型、數量及目的;(三)數據在境外的存放地點、存儲期限、使用范圍和方式;(四)涉及向境外提供數據的用戶投訴及處理情況;(五)發生的數據安全事件及其處置情況;(六)數據出境后再轉移的情況;(七)國家網信部門明確向境外提供數據需要報告的其他事項。

(二) 核實第三方數據來源的合法性、正當性( 前期安全盡調、要求第三方簽訂承諾書、保證書等):

1)《數據安全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任何組織、個人收集數據,都必須采取合法、正當的方式,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數據。

2)《數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數據,開展數據活動排除、限制競爭,或者損害個人、組織合法權益的,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從而進一步援引至《網絡安全法》、《刑法》、《反壟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規定。

(三) 設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術和必要措施保障數據傳輸安全。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認證,采取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風險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