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宣傳(知識產權總體規劃布局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

时间:2024-06-03 15:22:17 编辑: 来源:

可以了解現有技術的狀況,又可以初步判斷發明是否具備授予專利的前景。如果國際申請經過了國際初步審查,專利申請人還可以得到一份國際初步審查單位作出的高標準的國際初步審查報告。如果該國際初步審查報告表明,該發明不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工業實用性,則專利申請人可以考慮不再進入國家階段,以便節省費用;如果該國際初步審查報告表明,該發明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工業實用性,則專利申請人很有可能會得到一個"強"專利,從而考慮進入國家階段。

4、只需向受理局而不是向所有要求獲得專利保護國家的專利局繳納專利申請費用,簡化了繳費手續。

5、某些國家對國際專利申請的國家費用比普通申請要低。

6、國際專利申請的語言可以是中文、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等。

中國申請人提出國際專利申請可以使用中文和英文,這為中國的外資企業申請專利提供了方便。

請問大家企業應該如何布局知識產權?

引言: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法治社會在不斷健全,人們的法律意識也不斷提高,這就是眾多企業和個人都非常重視自身權利的維護。不少企業表示,不知道該如何布局自身的知識產權,才能使自身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而知識產權的布局與其他產權也有著不同之處,這也使眾多企業感到疑惑,所以在此過程中企業應該如何布局呢?

一、確定范圍

首先就是要選擇項目的相關范圍和比較大的名稱,這就要根據我們企業所經營的商品范圍進行確定。也要對比較小的商品項目進行確定和選擇。從而達到用最小的成本來實現最大的保護效果。例如在尼斯國際分類中,將日化用品又分為化妝品組群,又包括了洗澡用化妝品,唇膏,化妝品等。都可以進行相關的分類,然后確定其項目。在此過程中就可以對我們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調整項目

這就需要我們選擇與經營產品相近的項目,如果我們需要確定的商品較小,在相關區分表上沒有明確的商品項目名稱,就可以選擇與此相近的商品項目進行確定。從而達到保護產品知識產權的效果。例如一些帽子用首飾,耳環,鞋用首飾以及鑰匙鏈等小飾物都可以進行注冊保護,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要明確的分好類。

三、注冊商標

為了我們自身的品牌能得到更加全面的保護,就可以注冊與本企業主營產品相近的商品。因為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消費者很容易已將同類產品混淆,所以這樣做也顯得尤為必要。例如酒和含酒精的飲料,雖然在本質上看似不同,但是卻都是酒。在實際售賣的過程中也是非常的相似。如果我們在注冊的過程中只注冊了一類,進入市場后就很容易會混淆,對于企業而言就會造成一定的損失。

遼寧省知識產權局的規劃計劃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和占據市場優勢地位的重要工具,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過程中的關鍵支撐作用和助推器作用愈發突出,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科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也是我省知識產權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推動我省創新型社會建設,特制定《遼寧省知識產權工作十二五規劃》。

一、發展環境

“十一五”時期,我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2008年,國家和省頒布實施了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知識產權戰略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戰略。全省知識產權工作緊緊圍繞服務與促進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這一中心,以提高市場主體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為重點,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逐步健全地方性法規、規章、政策體系,知識產權執法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

專利數量和質量躍上新臺階。“十一五”時期申請專利133392件,年均增長16.9%,授權專利56967件,年均增長22.5%,其中申請發明專利36659件,居全國第七位,年均增長24.8%,授權發明專利8150件,年均增長20.1%。職務申請量61569件,非職務申請量71823件。向境外申請專利逐年大幅度增加。到2010年底,全省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9件。

專利有效運用能力不斷增強。通過在全省實施知識產權“興業強企工程”,涌現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了一批對全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知識產權工作有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試點企業,高新技術產值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產值的比例不斷提高,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明顯提升。專利技術交易活躍,“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專利新技術對接洽談會”規模不斷擴大,大批優秀專利項目落戶遼寧并得到實施與產業化。

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取得成效。全省知識產權執法隊伍不斷壯大,專利執法人員總數達500人。通過實施遼寧省專利保護“雙百工程”,促進工業企業建立企業專利維權的長效機制,商品流通企業建立重點打擊假冒專利行為的專利保護長效機制。為維護權利人合法利益,先后成立了中國(遼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中國(沈陽)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中國(鞍山)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中國(本溪)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中國(大連)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開通了“12330”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公益服務熱線。

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初步建成省、市、縣(區)三級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通過每年舉辦“4.26知識產權宣傳周”等活動,知識產權文化建設穩步推進。加大了知識產權管理和實務的培訓力度,培養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全省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十二五”時期,經濟全球化趨勢將持續深入發展,以高新科技為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陸續涌現,綜合國力的競爭將越來越由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來決定,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成為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因素。知識產權作為破解經濟發展難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著力點的和切入點,其重要性越來越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共識。新形勢下,我省知識產權工作面臨新的考驗:體制與機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部門在宏觀決策和重大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參與度較低,全社會創新激勵機制不夠完善,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有待全面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度仍顯不足,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有較大差距,社會公眾知識產權意識有待提高。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全面實施國家和我省知識產權戰略;以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社會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為基礎,以提高市場主體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為重點,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特色突出、核心競爭力較強的技術、產品和企業,全面提升我省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和整體水平,為建設創新型遼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支撐。

“十二五”時期,全省知識產權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

——促進知識產權與經濟的融合。圍繞服務與促進加快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這一中心,加強知識產權在產業、區域、科技、貿易政策的導向作用,推動知識產權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市場主體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加快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激勵自主創新,加快推動專利技術信息的傳播運用,加快專利技術轉化體系和投融資機制的建設,增強企業掌握和運用專利制度與專利資源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開發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與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

——推進知識產權保護。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保護創新中的作用,完善地方知識產權法規,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長效機制,重點打擊專利假冒和侵權行為,提高執法效率,改善自主創新的法制環境。

——加強知識產權工作能力建設。發揮政府在制度創新、宏觀調控、營造市場環境、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關鍵性作用。加快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知識產權中介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和社會中介服務體系。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使我省成為創新活力強勁、要素市場齊全、轉化渠道暢通、知識產權保護有力、知識產權人才集聚、知識產權制度對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為把遼寧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強省打下堅實的基礎。

——穩步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量及質量。全省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年均增長率保持14%的水平,向境外申請專利逐年增加,在高新技術領域有相當數量的發明創造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不低于3.3件。

——運用知識產權的效果明顯增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明顯提升。加大對高技術領域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專利有效實施率保持在25%左右。培育一批熟練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

——加強知識產權法治建設。完善地方性知識產權法規規章和政策體系,初步建立起適應全省經濟、社會和知識產權工作發展需要的執法體系,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和環境明顯改善,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加快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完善“一個體系、二個機制、三個平臺”。即建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跟蹤預警機制和重大經濟、科技項目知識產權審查機制;不斷完善政務信息發布平臺、專利信息服務公共平臺和知識產權展示交易平臺建設。

——加快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完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與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培訓,建立知識產權工程師評審、聘用機制,培養一支適應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發展需要的知識產權管理與運用人才隊伍,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適應全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需要。

三、工作重點

(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大力推進專利戰略的實施。進一步發揮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作用,加快把我省建設成為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步伐。以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為契機,深入開展“興業強企工程”,深化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優勢領域和支柱產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與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大幅度提升全省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比例。

加強產業的專利布局。加強對我省優勢產業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發展趨勢、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狀況研究。建立對我省優勢產業、重大項目的專利預警機制,指導行業和企業注重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專利布局。推動我省產業發展由產品“制造”向知識產權“創造”轉變,使知識產權成為我省企業、產業、區域發展的新動力。

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重點培育信息產業、軟件和創意產業、現代裝備制造業、造船工業、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工程與制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服裝家具以及現代服務業中的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密集型商品比重顯著提高。

全面提升沈陽經濟區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以做強裝備制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為重點,促進數控機床、裝備制造、鋼鐵冶金、石油化工、汽車制造、航空航天、高速鐵路、創意產業、信息產業、生物醫藥與現代中藥,以及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中知識產權的開發與擁有,依靠自主知識產權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與升級,運用知識產權的效果明顯增強。

扶持遼西北地區著力培育發展一批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