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海外青年人才項目單位推薦信怎么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書怎么寫)

时间:2024-05-29 05:05:33 编辑: 来源:

作,年收入稅后6-8萬,有的提供住房

,服務n年后給產權,一般有博士津貼。科研啟動費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

博士為副高。生活滋潤度,最好。

發展前途:

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無所有,三本與四流院校最滋潤,但是職業發展最受限。

申請課題難度

一流高校與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學校非常困難,后文將對項目申請有詳細敘述,但

是對于大多數青椒來說,沒有項目=沒有職稱

2.兩年后的考驗, 副教授=項目?

博士工作兩年后可以申請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

一流高校與研究所:主持并完成1-2項國家級項目(國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

影響力的文章若干。由于這個限制,國內畢業青椒想在工作后2年順利拿下副高簡直是做

三流高校:主持并完成1項廳級項目(例如教育廳項目)或作為主要參與人(前三)參與

完成省部級(地方省級基金委、科委或者國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項目一項或者完成橫

向項目達到一定經費數額,例如我所在學校要求橫向一次到位經費10萬以上。SCI/EI檢

索論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注意,要求是完成結題的項目,論文有的要求是

必須署名為工作單位的,有的沒要求,也就是你在讀博士期間發的也可以。由于項目的

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項目,因此,想在工作兩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個大

額橫向,然后與企業商量迅速結題。縱向項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

三本與四流高校:參與完成廳級以上項目,幾篇文章即可

對于女博士來說,可以考慮三流與四流院校,工作壓力小,有利于家庭穩定,收入很不

對于有志于有所成就的博士,那么下面的問題,就需要仔細考慮了

影響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兩個東西,項目和文章,文章各個行業不同,很難說清。

項目,這個是每個大學青年教師頭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沒有項目,一事無成。下文將就

項目仔細評說

對于青椒來說,若無導師幫忙或者相當的人脈積累,橫向項目(企業項目)是基本無望

的,現在企業已經很狡詐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過來,可轉化為生產,才會給錢。

不象以前了,不會支持前期探索的。

縱向項目:973,963,國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地方省市自

然科學基金,教育廳基金,中醫藥管理局基金等

973,863那是誰拿項目誰寫項目申請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慮了。地方省部級自然科

學基金與教育廳項目,限項申報。也就是規定了每個學校能申報多少項。以我所處學校

為例,每年允許申報30項左右,最后批準3-6項不等。由于限項,所以很多人的本子連學

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博士點新教師基金,

這兩個自由申請,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所在的院系沒有博士點,那么只有國家自然科

學基金一途了。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往職稱的華山一條路?誰是你的伯樂?

號稱國內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請到全看個人本事。08年以后,國基將青年科學基金

從面上項目中分離出來,列為人才基金,總體命中率25%左右,各個學科不盡相同,其中

生物醫學類是死亡之組,地球和數學好些。國基在本人眼里,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難

度低于省部級基金和教育廳基金,教育部新教師基金沒申請過,不知難易。

申請要求:博士學位35歲以下,在職博士需要導師推薦信

國家基金考察什么:創新點,排名第一,其次為研究基礎,課題組組成等。

評審方式:3個以上匿名專家評審人(簡稱函評),評審人的意見為三種,優先資助,資

助,不予資助。根據三個評審人的意見決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學科組開會評議(簡稱會

評,需要至少一個優先資助),會評通過,則獲得國家基金,上會率,據說今年青基是1

30%,也就是會評時還需要滅到30%的人。

國家基金與博士期間的工作

創新點,國家基金的靈魂,如果你在博士期間完全依賴老師,老師交代什么做什么,很

抱歉,你無法提出能夠讓評審人欣賞的idea,那么你的博士是失敗的。

申請青基的思想來源一般為三種:博士論文的延續,工作單位的新方向,以上兩者結合

為什么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很簡單,國基要求,創新+工作基礎,雖然國家基金委一直

強調說,對于青年基金申請者,可以放松對工作基礎的要求。但是,這條相當于無用,

因為很多人有工作基礎,你沒有工作基礎申請,簡直是找死。什么是工作基礎,就是你

的文章和項目與現在申請課題的緊密度,你現在單位的條件是否能夠滿足你完成改項目

,還有你的課題組成員搭配是否合理。

因此,最容易讓青椒入手的是,博士論文的延續或者將工作單位新的方向與以前博士課

題結合起來,這樣所有的文章都能用上。文章越牛,希望越大。

4. 博士的訂單式培養---以科研創新與文章為主體,死亡賽跑的起點

我的警告:浪費博士3年,等于浪費你的未來

目前現狀:中國博士產量世界第一,以我所在學校為例,06年,我們學院兩人申請副教

授,07年,13人,08年,24人,全院接近100教師,近三年引進博士約60人

課題現狀:省自然基金全校每年限報30項左右,教育廳項目限報25項左右,全校每年新

引進博士約100人

如何才能申請到國家基金?

創新,在博士期間對本領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級的領悟,對于每個缺點,發展方向要做到

了然于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托,這才入門而已。并且,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

每一篇文章為什么這么做,有什么缺點,有什么優點。如果你能將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

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士了,記住,合格,不是優秀。

國家基金的最高原則

優中選優,即所謂錦上添花,國家基金不是扶貧項目,也從來不會雪中送炭

在我眼中什么樣的博士是優秀的,能夠一畢業就能申請到國基的?

SCI3篇以上,影響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板越牛越好,最好是能當會評評委的那種,創

新點越新越好,解決某個領域的基礎性問題。因此,還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話,大量的

閱讀文獻,流利的英文閱讀與寫作,勤奮的工作,那么你將來的路,要平坦很多。天天

一到實驗室就上網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博士,進了高校也會被淘汰。當

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個棵大樹靠,那算我沒說。

國基會評的幾條原則:1. 有人在會上堅決支持的項目一定能獲得資助,即使全體學科組

成員投票沒過半數,而這個支持者則必須簽字表示支持,即所謂非共識項目。2. 有人堅

決反對的項目也基本通不過。

因此,博士時導師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評專家認識你導師(認識你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導師在會評時力挺,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資源。所以說,導師越牛越好,文章IF

越大越好。如何處理與導師的關系,請看我的第一個帖子。在這場死亡賽跑中,如果失

去了導師的支持,那么你就只剩下你一個人

-----------------------------------------------------------------------------

----------------------------

總結

博士期間的論文水平參加項目水平=工作基礎

博士期間的獨立能力+領悟能力+對本領域的了解=創新能力

工作基礎+創新能力+一些運氣=國家基金

國家基金=課題組的經費+你的職業發展

--------------------------------------------------------------------------------------------

博士就業兩極分化

提起博士生就業,這兩年給人明顯的印象是境況大不如前,他們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縮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

5年前,經常有企業招聘博士時會配車配房,但現在,這種特殊待遇減少了許多,甚至海歸博士的優勢也不再體現。那是因為之前博士相對較少,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學歷有一種崇拜。而如今博士越來越多,沒有那么多的企事業單位來吸納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處于教師飽和狀態。

如今在人才市場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個字——“難”。這個“難”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針對博士的崗位少,并且你也別以為自己是博士,競爭力強,其實你的對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二是對崗位、薪水、福利的預期與現實給付的差距太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預期2000元,企業給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預期普遍是七八千,企業一開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這工作還怎么找?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才發展報告(2009)》顯示,當前我國博士畢業生實際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其中不同類型單位提供給博士生的工資很不一樣,在公司企業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機構工作的博士,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博士,為4272元;最低的是高校,工資為3932元。

當“唯學歷”時代逐漸遠去時,研究生這群原來的“皇帝女兒”突然成了“行走在尷尬地帶的群體”。所以如果你這兩年準備考博,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讀博的目的是什么?2、想讀的專業是什么?3、該專業就業情況如何?4、畢業后的工作期望如何?

小邵在采訪了不少博士后發現,他們當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對學校抱有幻想。覺得清華北大中科院是科學圣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巔峰,自然前途無量;二是對導師抱有太高期望。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所報考的導師,只以為導師有名,就業就不會發愁。這樣的想法都有片面性,容易走入就業誤區。

目前,博士就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學校畢業,有對口的研究方向與課題,有海外留學經歷,收入依然會很高;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學校畢業,身上只有一份紙上談兵的論文和一張學位證,那么你的收入可能會不盡如人意,生活也會很拮據。因此想要通過讀博士改變命運的人,得慎重。

高校不再是就業避風港

從博士就業的單位類型看,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主要去向,占總數的68%;真正進入政府機關的博士并不多,比例不到3%;進入企業的博士主要進入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合資企業,其比例分別為7%和10%。

先說說國內高校的招聘情況。近幾年很多高校編制已處于飽和,大多數高校進人都很少,一般比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個人。且越知名的高校門檻越高,一般要求海歸博士,對“土鱉”興趣不大。同時,即使有招聘名額,你也很難把握。高校很多專業學科都習慣留用自己的學生。你北大畢業,北大門檻太高進不去,進個北師大北航總可以吧?這個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可能門都沒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