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訂閱節點轉換工具英文數字大寫(xstream xml轉化java時,節點大小寫轉化)

时间:2024-06-02 06:33:03 编辑: 来源:

的網絡教育應用,學習者不再是置身于互聯網絡之外的個體,藉由Blog這樣具有很強身份標識作用的網絡節點,把不同的學習者在網絡中互聯在一起,并且通過“自鏈、他鏈”以及其它如“tag”等方式進行學習群體類聚,形成以人為中心的不同主題內容的學習社群。在學習社群中學習者之間可以分享信息源、切磋學習心得,提升信息獲取效率,促進隱性知識傳播轉化,深化主題挖掘功能,增進知識創新可能。

二、社會互聯網絡學習能力發展動因——自主選擇

以人為中心的網絡化社會互聯學習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學習的最大特點是所有學習行為都是學習者自主選擇的過程和結果。

就從我們自身成長的學習經歷可以進行體會,無論我們是在校讀書學習,還是走向工作崗位接受繼續教育在職培訓等,我們除能夠選擇自己回應環境的內心態度,我們無法選擇周圍一切的“給予”,我們無法選擇學習課程內容、無法選擇學習時間、無法選擇學習方式、無法選擇老師和同學……,我們的學習能力是被限定在規定的框架中。

但是,網絡化社會互聯學習卻需要學習者必須不斷作出選擇,完全自主的選擇,投入多少時間、學習什么內容、選擇怎么的學伴,包括經常閱讀哪些Blog……,這些都是選擇,學習者所有的一切都是其選擇的結果,學習過程就是不斷作出選擇的過程,學習路徑沉淀就是選擇的過程和結果的見證。

社會互聯網絡學習,可以從選擇簡單網絡工具的學習開始,每一種社會互聯網絡工具的掌握,對學習者來說,都會進一步擴大選擇范圍、提高選擇可能性、提升選擇復雜度,而選擇的復雜程度的增加反之又會促進學習者選擇能力的不斷生成、促進學習者網絡學習能力的增強。

學習者選擇的過程是學習者與環境互動的過程,是學習者內部發生“同化、順應”的過程。雖然,我們目前還無法度量學習者內部“同化、順應”發生過程的能力狀態水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者與環境互動中所表現出的選擇行為的變化來度量學習者網絡學習能力水平及其發展的進階規律。

為了清晰形象說明體現在選擇判斷中學習者網絡學習能力水平的發展進階,我們用孩子搭積木的過程來做引入類比說明。

我們為一個從沒有搭過積木的孩子,提供一堆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拱門形等五顏六色、大小各異的積木元件,這些積木元件將會隨著孩子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被選擇組合成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別致的積木作品,它可能是張小桌子,也可能是棟小房子,還可能是座城池。

同樣,對于一位從沒有接觸過網絡的學習者來說,當環境條件允許他能夠利用網絡展開交流和學習,那么對網絡中存在著的各種有助于學習的工具和資源的應用,將會隨著學習者對工具的駕馭能力、對資源的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產生出越來越大的學習應用效應,使得學習者獲得不斷的發展和成長。

選擇,創造了可能,拓展了范圍,發展了需求,早就了復雜,提出了進一步發展要求,據此,我們把選擇認為是社會互聯網絡學習能力發展的動因,并將網絡化社會互聯學習能力發展分為三進階,即網絡學習的線性思維進階、網絡學習系統思維進階、網絡學習自適應進化進階。

三、網絡學習線性思維進階

前面我們提及用孩子搭積木過程作為引入,來分析體現在學習者不斷自主選擇判斷過程中的網絡學習能力水平的發展進階。對孩子搭積木來說,無論是依據可能提供的積木組合圖案樣本說明書進行按圖索驥,還是由孩子自己去創造性地思考完成某件有一定復雜度的積木作品,孩子都需要經歷對單個積木元件以及單個積木元件之間可能的簡單組合的了解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了解到積木元件的不同大小、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甚至能將之與現實世界中的物體進行聯想,如紅色圓積木塊像太陽,大三角形橙色積木像尖尖的屋頂,等等。另外,孩子在對單個積木元件了解過程中,還發展出把幾個積木元件進行簡單組合的能力,也就是在某幾類元件之間建立關聯,組合出簡單的作品。

對于網絡學習者來說,初期也會經歷類似這樣認識了解“積木元件“的學習階段,即逐一認識網絡學習工具元件以及進行工具之間簡單組合應用的階段。比如學習使用即時交流工具,如QQ、MSN等;學習使用郵件收發工具,如foxmail、gmail等;學習使用RSS新聞訂閱工具,如bloglines、topim等;學習使用收藏夾分享工具,如delicious、365key等;學習使用社群交流的工具,如BBS、maillist等;學習建立個人網志的工具,如BLOG。另外還有很多社會性互聯的網絡交流的平臺,其服務功能各有特色,如LinkedIn、Orkut等。還有一種以媒體類型為實體對象進行社會互聯的軟件服務平臺,如以圖片收藏為互聯服務的flickr平臺。這些工具的學習和掌握,一開始是逐一進行的,但是這些單個獨立的工具學習運用,在學習進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涌現出構建多維復雜學習空間的可能。

發展在不同學習工具之間建立聯系的能力,也是一個漸進過程,用最簡單和常用的工具word和google來舉例說明。比如學會用word編寫文案和用google搜索資料的學習者,在用word寫文章時,遇到需要查一段資料時,他首先想到的不再是原先的參考書不在身邊,而是立刻到網上去查詢相關內容,于是我們說這位學習者建立了word和google之間應用線性關聯。

對學習者來說,網絡學習工具增進學習發生的可能。當工具掌握得越來越多,學習者所須應對加工的信息也會越來越多,但是,如果學習者還僅僅只是依據“用word寫文章、在需要的時候去google查資料”這種簡單線性關聯模式來學習,則學習者就會無法應對伴隨工具掌握所帶來信息量的遞增和需要處理問題的復雜性的遞增的局面。學習者需要突破原先基于單個工具以及工具之間簡單組合使用的線性思維學習模式,發展出一種能夠處理大量信息和復雜問題的學習能力,即不斷優化組合學習者內外知識節點網絡的能力、發展出基于知識管理系統思維的學習能力。

四、網絡學習系統思維進階

1.基于知識管理的系統思維學習能力的提出

如果說網絡學習線性思維進階,是學習者為構建多維學習空間積累和準備“積木元件”材料的過程,那么網絡學習系統思維進階主要功能就是基于“積木元件庫”的學習管理和優化。

學習者如何才能對越來越復雜情境和問題作出優化決策?這就是習得和發展面對復雜情況基于知識管理的系統思維學習能力。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如果沒有前期網絡學習線性思維模式學習的積累,沒有學習者的“積木元件庫”的豐富程度,學習者是不會產生基于知識管理的學習需求,也不會發展出進行系統思維的能力。

2.理解知識管理的三要點

為了問題闡述的清晰性,這里先把理解知識管理的三個要點做一下介紹。

第一是關于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分類,這一分類最初是邁克爾.波蘭尼提出,也就是把個人知識分為能夠表達出來易于傳播的那部分和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不易顯性化傳播的部分。比如個人出版書籍、文章等都認為屬于個人的顯性知識范疇,個人的那種經驗沉淀下來卻難以用類似文字來表達的東西則屬于隱性知識的范疇,比如特級教師,他的那種“特級技能”中無法用文字表達的那部分內容就是個人的隱性知識。

第二是關于什么是知識管理,不同的流派對此有不同的具體界定,比較通俗化的可以借用著名的安達信管理買粉絲公司(Arthur Anderson,2000)知識管理界定公式來表述,如下圖(圖2)所示:

圖2 安達信管理買粉絲公司知識管理公式

根據公式原先所表達的意思了解到,知識管理是在信息技術將人與知識充分結合的過程中,透過分享,知識的積累和沉淀會呈現指數倍的效應,即如果分享深度、廣度、速度越大,知識管理所成就的價值就越大。

第三是關于知識管理轉化理論,即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內光隆(Tadeuchi)在邁克爾.波蘭尼關于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分類基礎上,發展出的關于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相互轉換的理論,如下圖(圖3)所示:

圖3 知識轉化理論

知識管理轉化理論為我們個人、群體如何進行挖掘隱性知識使其顯性化傳播分享、如何將顯性知識內化生成隱性知識形成能力提供了在個體與群體之間進行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不斷轉化的理論過程模型。

3.發展基于知識管理的系統思維學習能力

學習者在經由線性思維進階學習工具的習得和使用,拓展了交往范圍,造就了學習的復雜局面,需運用知識管理來提升學習效能。由上述關于知識管理三個要點可以看出,學習者需要參與在群體中的分享,整理總結個人學習的心得和成果,形成顯性知識,促進整個群體知識的積累和沉淀,同時充分吸納群體的知識,內化成個人的隱性知識。學習者面對復雜情境的學習能力表現在與環境互動中所體現的知識轉化能力。

網絡學習者在發展知識管理技能的同時,也是增加對環境信息的吸納能力、增進隱性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知識管理的能力越強,進行自主選擇的空間和范圍就越大,獲得的學習自由度就越大。

學習者如何針對復雜情境的具體問題作出優化選擇的知識本身就是隱性知識,這種隱性知識如何習得?網絡空間學習是個性化的學習,難以存在固化的學習模式,因為每個學習者的成長背景、學習期待、學習目標都不一樣,每個學習者的選擇行為也不一樣。但是,網絡發展由內容互聯走向社會互聯、走向人的互聯、思想的互聯,因此,對每一個學習者來說,藉由社會性軟件,個體學習的發生不是孤立的,通過建立一些學習伙伴關系,或加入到一定主題的學習社群中,學習者總是能夠將自身置于一定的學習交流的群體中,在這樣或那樣的學習交流群體中,那些蘊藏在每個學習者身上的隱性知識就能夠通過“社會化”交流活動得到傳播,為其他學習者習得和繼承,這樣一種開放的“言傳身教”為學習者發展隱性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另外,針對復雜情境的具體問題作出優化選擇,還需要掌握思維的“軟工具”,這就是學會系統思考、系統看世界的“思維工具”。對此,一方面我們在知識結構上要拓展系統論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們在意識中要逐步運用系統思想指導學習實踐,進行系統思維模式的有意識轉變。

網絡互聯,在為學習者提供充分選擇自由的背后,就是它的不確定性、它的復雜性,對每一位學習者來說,駕馭知識管理技能和系統思維模式,就可能充分利用網絡空間的優勢進行進一步的自主學習,發現自我、實現自我。

五、網絡學習自適應進化進階

網絡學習的自適應進化進階,是建立在前兩個進階基礎上的網絡學習能力的飛躍。沒有“積木元件庫”基于社會工具的“積木元件”的積累學習,是不可能躍入對“積木元件庫”基于知識管理系統思維的學習。同樣,沒有前兩個階段的基礎,學習者是不會躍入自適應進化的學習進階。不同的進階代表了學習者不同的判斷選擇水平、不同的網絡學習能力水平。

1.構建更龐大的學習網絡關系

自適應進化的學習,表現出怎樣的特點呢?學習者在前兩個進階基礎上所構建的學習網絡關系能夠以類似“全息”方式不停地拓展,形成了更加龐大但卻有序的個人學習空間網絡關系,學習關系網絡的不同序列層次代表學習網絡關系結構自適應發展進程中的一種狀態。

何以斷言自適應進化階段的學習會形成更加龐大但卻有序的關系網絡結構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其可能性。

第一,學習者繼續利用在第一階段習得社會工具的技能,不斷拓展學習邊界。如果用進化的術語,我們可以把網絡上這樣的每一個新學習工具的掌握看作是個人網絡學習系統中的“變異基因”,這樣的變異基因為學習者變革和改進學習帶來了可能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