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網絡用語與社交媒體的互動(網絡詞語寫作文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5-23 15:56:22 编辑: 来源:

彌補缺失的年輕小伙兒么?

國慶節前收看某電視臺的一期節目,第一部分內容是主持人接二連三地用小學6個年級教科書中的一些常識性問題向嘉賓提問。

那天的嘉賓是一個體體面面的年輕小伙兒,他在答題板上不時寫錯答案,其中一題的正確答案本是“減輕”二字,可在小伙兒手持的碳素筆下,“減”字的左邊寫成了“氵”,“輕”字索性以漢語拼音qing替代。

盡管是一不留神把自身“提筆忘字”的缺陷暴露給了場內外觀眾,小伙兒卻毫不在乎地與主持人開著玩笑。

依我看,那小伙兒即使只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他的漢字書寫能力也不至于如此低下。

但是,如今書寫漢字時頻頻依靠手機或電腦“救助”的大學畢業生也不在少數,身陷“寫字困境”的他們,一遇到結構稍微復雜點兒的漢字就寫不完整,至于寫錯別字,更如家常便飯。

電腦打字的書寫方式日益流行,正悄悄改變著人們讀寫漢字的傳統習慣。

每個人讀書時的理解、欣賞和感悟,寫作中的評述、描寫和抒情,無不依賴于小時候跟老師學認的一個個漢字。

正如清代學者戴震所言:“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詞也,所以明詞者字也。

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一言蔽之,人生學問識字始。

然而,在電腦哺育下長大的一代人普遍出現的漢字書寫障礙問題,不能不引起有識之士的憂慮和關注:如果不在學校的每一個階段加強漢字書寫方面的教育,傳統漢字所承載的中國語言文化就會離我們漸行漸遠。

從我國 *** 在世紀之交宣布基本實現“兩基”至今,“普九”的人口覆蓋率已從85%擴大到98%。

教育部官員介紹,中學課程標準之一是初中畢業要會讀會寫漢字3500個。

而在現實中,初中畢業生語文達不到應有程度,很難做到漢字的正確拼寫和閱讀的比比皆是。

這到底是讀圖時代文化的錯,還是教學方式的錯呢?筆者曾聽到一位教初中二年級的老師抱怨:“20年前教給學生的語文練習,現在的學生做都感到太難了。”回想20多年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還是那樣的歷歷在目:以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聯想運作,在經由師生切身體會的親和感中引發學生主動學認漢字的興趣。

那個年代小學教師的用心求索,難道真的時過境遷,成了令人懷戀的往事?

在現實中探索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的教育改革后來者,解答了這個疑問。

一所12年一貫制民辦學校的教改實驗,在優化課程的縱向結構方面,采取了與眾不同的“語文學科重心下移,數理學科重心上移”策略。

校方解釋:在小學和初中低年級這個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段,多安排課時學習語文,到初中高年級和高中,再多安排課時學習抽象思維要求較高的數理,過早或過晚,都會導致事倍功半。

這樣的教改,促使師生的主要精力從以往那些看似熱鬧卻令人厭煩的課文分析,轉移到了實實在在地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上,結果使初中畢業生全部通過了國家規定的上述漢語言課程讀寫標準。

同樣令人欣喜的還有一名小學老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糾錯的不懈努力。

她每接一個新班級,總會讓孩子們準備一個記錯本,用來記載平時寫過的錯別字。

比如有的把“不勝榮幸”的“勝”錯寫成“甚”,把“情有獨鐘”的“鐘”錯寫成“衷”,還有的把“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韙”錯寫成“畏”,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錯法。

有了記錯本,孩子們不僅可以隨時記下自己寫的錯別字,而且可以經常回頭看看自己曾經的錯。

期末復習詞語時,這名老師還逐個拿來孩子們的記錯本,到課堂上念出那些容易出錯別字的詞供全班聽寫。

就這樣,孩子們作業中的錯別字越來越少,因為每個孩子寫過的錯別字,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孩子再也不會重蹈覆轍。

走進各所大中學校,我們隨處可以聽見“恐龍”“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這樣的網絡語言,有的學生甚至把它們當作書面語言,在作文中使用。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網絡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游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

簡而言之,網絡語言其實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數字、符號來表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由于網絡的特點,網友之間幾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通過鍵盤輸入來完成。

基于需要快速輸入的原因,網絡語言的特點就是要快速、便于理解、溝通方便。

是什么使網絡語言具有如此魅力?一般認為網絡語言流行主要有四大原因。

1.節約時間和上網費用。

數字、符號、拼音、漢字、英文字母雜糅在一起,比原來更加簡單易用,也就更節省時間,更節省上網費用了。

2.蔑視傳統,崇尚創新。

網友不僅主動地使用網絡語言,而且積極創作網語。

3.張揚個性以引起別人重視。

網上真實的或自稱的美女、帥哥數不勝數,你要脫穎而出,就必須與眾不同。

風趣幽默、新奇的網語自然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4.掩飾個人身份、年齡、性別和語言習慣。

網上沒有身份、年齡、性別門檻,只要你學或者只要你心年輕,你就可以像年輕人一樣“神侃”

它不倫不類,不能登大雅之堂,等待規范化來化掉它

新新網絡語言幽默詼諧、風趣生動,很快成為許多學生的“新寵”,并迅速傳播流行起來。

它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多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一種語言,只要仍在為人類的交際服務,就是活的、變化的語言,就必然會隨時進行新陳代謝。

網絡語言已真切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如果能積極引導,驅利避害,網絡語言對于漢語言的發展肯定是有利的

對作文中出現如“QQ”、“MM”、“886”等網絡語言的學生,南京市語委要求教師不僅要批評,而且還要幫助其改正,并將把語言文字規范納入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目標。

(《江南時報》4月22日)

筆者對南京市語委所作出的這一規定頗為不解。

在電腦使用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在網絡影響無處不在的情況下,網絡語言的

流行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作為上網的學生一族,深受網絡影響更是不可避免,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是再正常不過的。

對此,老師感覺到無奈,正說明了問題的合理化,也說明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差距在增大。

如何正視這種不斷增大的差距,從根本上關系著師與生之間教與學過程的能否正常進行。

而南京市語委的這一做法,無視這一矛盾所產生的根源,企圖借助取消矛盾的一個方面,即禁止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而不是把禁止與引導結合起來,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顯然難以達到“禁用”的目的。

同時,筆者更為不解的一點就是,能不能借不符合語言規范作為禁用網絡語言的緣由?網絡語言是不符合現行的語言文字規范,但是不要忘了,語言文字規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也是在現實中不斷發展變化的。

借助不符合語言文字規范來禁止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實質上是思想僵化的一種體現。

進而言之,這種做法可以歸因于對網絡的無知,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對網絡的畏懼使然。

不可否認,當前是有許多青少年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并且導致了令人憂患的后果。

可是,通過禁止學生上網,并不能使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同樣道理,禁止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并不意味著就能禁止學生繼續在私下里使用網絡語言,既然不能禁止學生使用網絡語言,那么禁止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這一做法又有何意義?

正視網絡語言,正確引導而不是“批評”使用網絡語言的學生,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社會學中有兩道論述題,現代化和網絡互動的。

這個買粉絲上有很多字,也是問這個問題的:買粉絲://..買粉絲/link?url=-ii64KrGOAEiG3zKRmNKxv0L_mBZmNPm0EYsBrdybPAjC5P2glzMVANKu_a34jXOGRzoDpZbg7K2XrWaLH8M2K

中國有中國自己的國情,這個國情是和他國所不一樣的,所以使得他國好的經驗在我國,由于國情的不一樣,所以在我國就行不通。例如養魚,在淡水中可以養淡水魚,但是用海水就養不了淡水魚了。

二,面對面的交流有一個詞叫做氣質,氣場,假如是網絡互動,就感覺不到氣場了

面對面互動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

買粉絲://news.163.買粉絲/11/1025/07/7H6OPDRQ00014AED.買粉絲

把這里的群眾改成對方就行

網絡互動在人際關系交往中的作用

互聯網對人際交往的作用分析 1

互聯網對人際交往的作用分析 2

互聯網時代的新特點 3

互聯網對個人的影響 3

1.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3

2. 張揚人的個性 5

3. 人際疏離的作用 5

4. 網絡社交成癮 6

作為新的社交群體的影響 7

1. 網絡民主與“網絡和諧時代” 7

2. 網絡交往中的從眾現象及意見領袖的形成 8

互聯網時代的新特點

近十年以來,互聯網在中國迅速普及,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大地上也出現很多影響深遠的新變化。從九十年代末痞子蔡、安妮寶貝等第一批網絡作家興起開始,到現在各大網站有規模有組織的雇傭寫手、以商業化機制推出作品,網絡文學已經成了一種相對成熟而極富有生命力的新興文體;十年以前,一個會用msn的家庭婦女都值得報紙大書特書,而如今,我70多歲的外公都整天忙活著在QQ上偷菜、在論壇上發帖。

網絡交往中人際交往方式的主要工具有電子郵件、公共網絡交流平臺、網絡聊天工具三類。在網絡時代以前,我們與遠方的聯系方式主要通過寫信、打電話等手段。電話往往會產生較為昂貴的資費,而通信的即時性又比較差。電子郵件比起寫信來速度更快、更加方便即時;而如QQ、MSN等即時通信工具兼具面對面交流的即時性特點和書寫的條理性特點,并且具有豐富的多媒體載體。前兩種通信方式主要作用于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而目前正風靡全球的公共網絡交流平臺(如facebook、微博、人人網)則極大的推廣了網絡交往方式和流行動態,并且為網民意見群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另外,網絡通信大大降低了人際交往的成本,使人際交流更為便捷,故而在人群中迅速普及開來。

正是由于網絡交際工具所具備的這些新特點,互聯網深深的影響著交往方式和人群的心理與行為。

互聯網對個人的影響

1.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互聯網能夠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拓寬溝通的渠道,促進人際交往的新方式的產生。以前一些由于地域阻隔難以相識,或是由于性格原因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成為朋友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在虛擬外衣的保護和支持下找到新朋友,極大的滿足了人對社會交往的需求。而由于網絡交友的目的比較單純,我們能夠更加迅速的獲得友誼。互聯網的特性給人一種相對安全、隱秘的感覺,使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