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網織紅細胞降低的疾病是(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系胞升高,是再障?)

时间:2024-05-02 02:52:56 编辑: 来源:

加,總鐵結合力降低,骨髓內含鐵血黃素和鐵粒幼細胞都明顯增多,并出現特殊的環形鐵粒幼細胞,有診斷意義.

治療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 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補充體內鐵的貯存量至正常水平.

一、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復發均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重視,否則,貧血的治療可能完全無效或療效不明顯,另一方面則可能忽略嚴重的原發病,例如早期癌腫等,將延誤治療時機.

二、鐵劑治療

有口服及注射兩類鐵劑

(一)口服鐵劑 最常用的制劑為硫酸亞鐵,成人劑量為每日三次,每次0.2~0.3g(每0.1gFeSO4·7H2O含鐵20mg).富馬酸鐵(富血酸)0.2/片(元素鐵66毫克)每次1-2片,每日三次,進餐時或飯后服,可以減少胃腸道刺激,如仍有不適,可先將劑量減半,至不發生反應時逐漸增加劑量.服藥時忌茶,以免鐵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

如果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是正常的,同時如果原有的嚴重出血已經停止,上述治療對一般病人的療效迅速而明顯.治療有效的最早表現是病人自覺癥狀有所好轉.開始治療后短時期內網織紅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常于5-10天間達到高峰,平均6-8%,范圍2-16%,二周以后又降至正常范圍內,血紅蛋白常于治療開始二周后才逐漸上升.同時食欲進步,體質增強,面色好轉,各種癥狀、體征逐漸減輕以至消失,血象完全恢復正常常需要二個月時間.但即使血紅蛋白已完全正常,小劑量鐵劑治療仍繼續3-6個月,以補足體內應有的鐵貯存量.

維生素C雖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但用鐵鹽治療時并非必要.鹽酸能促進高鐵的吸收,但并不促進低鐵的吸收,故口服硫酸亞鐵時沒有必要同時服用稀鹽酸,除非病人有缺乏酸的胃腸道癥狀.有報道維生素B6能提高骨髓對鐵的利用,用量為1.5mg/kg/日,分三次口服.

如果口服鐵鹽不能使貧血減輕,須考慮下列可能:①病人未按醫囑服藥;②所患貧血可能不是缺鐵性的、考慮診斷有誤;③出血未得到糾正,失血量超過了新生成的量;④同時還有炎癥,感染、惡性腫瘤等疾病干擾了骨髓對鐵的利用;⑤有腹瀉或腸蠕動過速,影響了鐵的吸收;⑥所用藥片陳舊,以至在胃腸道內不能很好溶解及吸收.

(二)注射鐵劑 一般盡量用口服藥治療,僅在下列情況下才應用注射鐵劑:①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后、慢性腹瀉、脂肪痢等;②胃腸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鐵劑后癥狀加重,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結腸炎、胃切除后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續嘔吐等;③口服鐵劑雖經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

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及山梨醇枸櫞酸鐵.這兩種制劑各含鐵50mg/ml.給鐵的總劑量應準確計算,不應超量,以免引起急性鐵中毒.計算方法:每提高血紅蛋白10g/L(1g/dl),需用右旋糖酐鐵或山梨醇枸櫞酸鐵300mg,如果擬達到血紅蛋白150g/L(15g/dl)及補充貯存鐵500mg計算,鐵的總劑量(mg)=300×(15-病人的血紅蛋白g/dl)+500.首次給藥量為50mg,如無不良反應,第二日可增至100mg,如仍無不良反應,以后每日100mg,直至總劑量給完.給藥途徑是深部位肌肉注射.右旋醣酐鐵還可稀釋后作靜脈滴注,但易發生過敏反應,不宜推廣.

約有5%的病人注射鐵劑后可發生局部疼痛,頭痛、發熱、蕁麻疹等.右旋糖酐鐵靜脈注射后反應多而嚴重.

(三)輔助治療 加強營養,增加含鐵豐富的食品.血紅蛋白低于50g/L(5g/dl)時可輸血或紅細胞懸液;若有心功能不全時,宜多次少量輸血,且速度要慢,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預防

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可以預防的,在易發生這類貧血的人群中應重視開展衛生宣教和采取預防措施,例如:①改進嬰兒的哺乳方法,及時增加適當的輔助食品;②積極貫徹計劃生育、防止生育過多過密;③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間可每日口服硫酸亞鐵0.2或0.3g;④在鉤蟲病流行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寄生蟲病防治工作;⑤及時處理慢性出血灶.

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系胞升高,是再障?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您的癥狀,在有血常規檢查三系細胞減少時候,合并著網織紅細胞稍高,提示有著骨髓的造血功能旺盛,提示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的

意見建議:建議注意衛生,避免感染性疾病發生,積極血液科就診

網織紅細胞增加不見于哪種疾病

網織紅細胞是間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如骨髓造血功能減弱,網織紅細胞會降低,所以網織紅細胞增加一般不見于骨髓造血功能不好的疾病,如再障

血液病內科主治醫師練習題及答案(5)

大家做好準備迎接考試了嗎?誠意整理“血液病內科主治醫師練習題及答案(5)”,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總會有豐碩的收獲!歡迎廣大考生前來學習。

血液病內科主治醫師練習題及答案(5)

1.男性,13歲。因陣發性腹痛、大便帶血1周入院。查體:痛苦表情,輕度貧血貌,臍周壓痛并輕度反跳痛,下肢散在出血點。紅細胞3.0×1012/L,血小板120×109/L。尿蛋白(+),尿鏡檢每高倍鏡紅細胞8~12個,出血、凝血時間正常。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腸梗阻、彌漫性腹膜炎

B.急性腎炎,尿毒癥

C.系統性紅斑狼瘡

D.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患者有出血傾向,臨床表現為消化道癥狀,實驗室檢查提示有尿蛋白,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考慮過敏性紫癜診斷。

知識點1:紫癜性疾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知識點2:鑒別診斷

2.女性,20歲。月經量增多2~3年。中度貧血貌,鞏膜無黃染,皮膚散在紫癜,肝未觸:及,脾肋下1cm。血紅蛋白80g/L,白細胞4.5×109/L,血小板40×109/L。出血時間8min,凝血時間(試驗法)6min。血清鐵降低。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以紅細胞系統為主,巨核細胞系統增多,且有血小板形成障礙。診斷為

A.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B.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C.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D.慢性失血性貧血

E.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伴慢性失血性貧血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患者長期失血,有出血傾向,查體:脾大,實驗室檢查示:血小板數值低,出、凝血時間異常,血清鐵降低,骨髓象增生活躍,巨核細胞系統增多,且有血小板形成障礙。結合病史及實驗室檢查,考慮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伴慢性失血性貧血。

知識點1:紫癜性疾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知識點2:診斷

3.患者女性,62歲,因牙齦出血,鼻出血及四肢皮膚瘀點、瘀斑入院。體檢:皮膚黏膜均有糊在出血點,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白細胞5.6×109/L,Hb110g/L,BPC20×109/L,出血時間10min,凝血時間4min,PT12s(對照12s),KPTT32s。骨髓穿刺涂片示:造血細胞增生活躍伴巨核細胞易見,幼巨核細胞0.05,顆粒巨核細胞0.8,產板巨核細胞0.05,裸核巨核細胞0.10,最可能的診斷是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D.血友病甲

E.脾功能亢進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有出血表現,查體:肝脾不大,實驗室檢查示:血小板數值低,出、凝血時間異常,骨髓象示造血細胞增生活躍伴巨核細胞易見。結合病史及實驗室檢查,考慮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知識點1:紫癜性疾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知識點2:診斷

4.患者女性,62歲,因牙齦出血,鼻出血及四肢皮膚瘀點、瘀斑入院。體檢:皮膚黏膜均有糊在出血點,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白細胞5.6×109/L,Hb110g/L,BPC20×109/L,出血時間10min,凝血時間4min,PT12s(對照12s),KPTT32s。骨髓穿刺涂片示:造血細胞增生活躍伴巨核細胞易見,幼巨核細胞0.05,顆粒巨核細胞0.8,產板巨核細胞0.05,裸核巨核細胞0.10,病例需哪些檢查有助于確診,但除外

A.PAIgG,PAIgA,PAIgM

B.抗ds-DNA

C.ENA全套

D.ANA

E.Ham試驗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患者有出血表現,查體:肝脾不大,結合病史及實驗室檢查,考慮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應除外其他致紫癜原因。患者無貧血癥狀,可除外溶血性貧血,不需行Ham試驗。

知識點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

知識點2:診斷

5.患者女性,12歲,陣發性腹痛伴黑糞一天入院。體格檢查發現:四肢皮膚有散在的出血點,腹平軟,臍周有壓痛。實驗室檢查:WBC8.5×109/L,Hb110g/L,BPC100×109/L,大便OB(+++),尿Rt蛋白質(+)、紅細胞10~15個/HF、白細胞O~1個/HP。其診斷最可能是

A.急性闌尾炎

B.胃潰瘍

C.過敏性紫癜

D.腎結石

E.ITP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患者有出血傾向,臨床表現為消化道癥狀,實驗室檢查提示有消化道及腎臟癥狀,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符合過敏性紫癜診斷。

知識點1:紫癜性疾病-過敏性紫癜

知識點2:診斷

6.患者女性,72歲,發熱,咳嗽一周,伴氣急加重1天入院。體檢:體溫39℃,神志欠清,呼吸氣急,血壓60/37.5mmHg,注射部位皮膚有大片瘀斑,二肺聞及濕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齊。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2×109/L,Hb98g/L,BPC30×109/L,PT18s(對照13s),3P試驗陽性,外周血涂片可見少量破碎紅細胞。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易見。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DIC

B.再生障礙性貧血

C.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D.急性白血病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患者發熱,有上感癥狀,查體提示低血壓休克,皮膚瘀斑,肺部感染,實驗室檢查示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骨髓象示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易見。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考慮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斷。

知識點1: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知識點2:診斷

7.患者女性,72歲,發熱,咳嗽一周,伴氣急加重1天入院。體檢:體溫39℃,神志欠清,呼吸氣急,血壓60/37.5mmHg,注射部位皮膚有大片瘀斑,二肺聞及濕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