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美國的貿易伙伴有哪些(美國歷史上曾發動過哪些貿易戰)

时间:2024-05-29 05:34:15 编辑: 来源:

貿易壁壘,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例子:

1、關稅:中美之間相互征收關稅是最常見的貿易壁壘之一。雙方互相對彼此進口商品征收關稅,以保護本國產業和產品。

2、非關稅壁壘:除了關稅外,還存在其他非關稅壁壘,如配額限制、進口許可證、技術標準、認證要求等。這些措施可能會增加進口商品的成本或限制其市場準入。

3、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是中美貿易爭議的一個重要方面。雙方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方面存在一些分歧,包括盜版問題、技術轉讓要求等。

4、技術壁壘:一些技術壁壘也可能影響中美貿易。例如,某些行業可能對外國公司進行技術審查或強制要求合資伙伴關系,這可能對跨國公司的市場準入造成限制。

5、匯率政策:匯率政策也可能被視為一種貿易壁壘。當一國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提高自己的出口競爭力時,可能會引發貿易爭端。

需要注意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壁壘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多個領域和利益,而且貿易政策也在不斷變化。因此,以上僅是一些常見的例子,并不能窮盡中美貿易壁壘的全貌。

誰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后,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并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并更依賴于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探明原油儲量270億桶。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交通運輸

美國擁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運輸工具和手段多種多樣。2000至2003年產值分別為3137億、3061億、3104億及3178億美元。與運輸業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約占美經濟總量的3%,吸納了1/8的就業。

由于汽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早(比較起其他西方國家),美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提前顧慮到了將城市和住宅區搭配道路網絡的設計。為了連結廣闊的國土,美國設計并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國家交通系統主要便是依賴這些高速公路網。當中最重要的是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經由當時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授權建造。根據2004年的數據,美國的公路總長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網絡,用以在48個州之間運載貨物。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鐵路網也橫貫了48個州中的46個,專門用于客運用途。美國的鐵路貨運系統是世界最繁忙和先進的,且美國的鐵路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鐵路的客運并不如西歐和日本那般發達,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國國土的遼闊;若要到達數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飛機會比搭乘鐵路還要省時。美國政府的分析便認為空中客運是導致客運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連倒閉的主因。

空中運輸是長途旅行的更好選擇。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就有17個位于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杰克遜國際機場。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里,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就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

許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于美國;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也有許多船運交通,每大湖都與密西西比河的河網絡廣泛連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個連接五大湖與大西洋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則促成了美國中西部的快速農業和工業發展,并使得紐約市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

財政金融

20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的赤字財政政策,大幅增加社會福利和軍事支出。80年代,里根政府一方面減免稅收,另一方面擴大政府支出特別是軍費開支,導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急劇擴張。1992年,美聯邦財政赤字達到290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峰,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高達4.9%。1993年克林頓政府上臺后將“減赤”作為施政重點之一。90年代美經濟持續增長使稅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時克林頓政府加強了稅收征管,美聯邦財政于1998年財年轉虧為盈,出現692億美元的盈余。布什政府2001年1月上臺后,面對經濟頹勢,力主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復蘇,加之反恐及軍費開支大幅增加,2002財年美聯邦財政重現赤字,達1578億美元。2004財年美財政赤字達412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04年底,美國公債總額為75962億美元,公眾持有額為44084億美元。(數據來源:美國財政部)

美國歷史上曾發動過哪些貿易戰

1、拖垮蘇聯的貿易戰

蘇聯和美國這一場貿易戰可謂曠日持久。雙方自二戰結束后開始就明爭暗斗,1949年正式開始,80年代進入白熱化。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暫時穩住美元霸權后,開始對蘇聯發動更加全面的貿易戰。

具體做法是,抓住每一次機會限制西方對蘇聯的技術出口,遏制并打擊蘇聯可以換取外匯的經濟領域。經過精心策劃,美國把蘇聯的石油產業作為打擊對象。

2、四招重創日本

盡管美國和日本現在是貿易上的好伙伴,兩者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間也曾產生過貿易摩擦,而且與現今中美貿易摩擦有相似之處。日本在1955年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后逐步實行“走出去”戰略,伴隨著制造業的迅速崛起,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與美國頻繁發生貿易摩擦。

在出口導向經濟戰略引導下,日本連續10多年對美保持貿易順差,并且數額逐年增加。1970年,日本出口貿易額為189億美元,16年后增至2108億美元,基本與美國(2173億美元)持平。在此期間,日美之間貿易摩擦進一步尖銳,范圍也逐步擴大。

50年代摩擦的焦點是紡織品,60年代轉而變為鋼鐵,70年代時,彩電成為摩擦的中心。美國不斷對日本實行貿易限制的同時,日本也同樣限制來自美國的農產品進口,包括牛肉、有機食物等。

80年代,美日貿易的摩擦對象導向汽車產業,嚴重觸及美國國內的支柱產業。1978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超過150萬輛,在1980年達到192萬輛。美國從日本進口的汽車占汽車總進口的80%,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高達20%。

來自日本的競爭使得美國政府不得不為本國汽車行業提供10億美元的補助。1979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完全開放國內汽車市場,日系汽車制造商在美國建廠以及自愿接受出口規模限制。

1980年5月,日本政府統一減少對美汽車進口關稅,并在1983年同意對出口美國汽車輛數設定上限,1981年的出口上限為168萬輛,1991年為230萬輛。盡管如此,日本對美出口仍然優勢巨大,恰逢美國國內經濟出現衰退,經歷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的重創,還面臨著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的雙重困擾,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優勢逐步喪失。

3、因香蕉和歐盟齟齬

相比東歐和日本,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的起源更“生活化”一些,雙方因香蕉進口配額的矛盾在食品領域展開貿易戰。

1993年,歐盟成立統一的內部市場,制定了一整套香蕉進口制度,通過許可證制度、配額制度等對香蕉進口進行限制,并給予歐盟國家原來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國家以特殊優惠待遇。

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認為歐盟的規定偏袒了與歐洲國家關系密切的一些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香蕉生產國,因此向世貿組織起訴歐盟。

擴展資料:

中美貿易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