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美國對華貿易制裁下的啟示(如何看待中興被美國制裁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时间:2024-05-29 08:13:02 编辑: 来源:

短短幾天,先是創維邀請TCL、康佳、海信共同聘請律師,結成聯盟與美國談判;而后被排除在外的長虹、廈華、海爾3家立刻反戈,率先自立陣營,聯手機電商會聘請美國律師應訴;此后,創維、海信、TCL加緊結成另一戰線。6月5日,一直沉默的康佳卻突然宣稱“獨立應訴”。攻守同盟徹底分裂。

在美國商務部的第一次聽證會上,力挺中國彩電沒有傾銷的是美國經銷商APEX和沃爾瑪,而機電商會聘請的律師的做法卻讓人費解,不知會同一陣營的廈華等廠家,就徑自出庭應訴。而此時國內的彩電巨頭們正忙著合縱連橫,懵然不知。6月1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中國彩電構成傾銷。

直到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的聽證會上,中國彩電巨頭們才意識到問題所在,聯合組成律師團辯護。然而大勢已去,4月13日,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維持初裁,判決中國彩電傾銷。

官司未了。廈華的反傾銷稅從31.70%大幅下調到4.35%,“個別中國彩電廠家與五河電子達成幕后交易,才致使中國彩電最終失利”的消息迅速傳遍各大媒體,并言之鑿鑿稱廈華與五河電子有幕后訂單交易,通過出賣國內企業獲得最小損失。發動這場“陰謀”的還是同行,“因為業外人士誰能說得這么‘逼真’,而且知道詳細的內情”。而事實卻是,廈華由于走高端路線,獲得了較低稅率。外患未平,又來了一次內部傾軋的“陰謀”。

和中國企業不同,美國人卻用“陽謀”。盡管他們利用中國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所作的判決,不公之處昭然若揭,但其思維方式和行事手段始終遵循法律規則,整個訴訟程序并沒有明顯的不公。尤其是美國商務部核查小組在中國的實地核查,其精細程度令國內企業咂舌。廈華發言人孫光榮說,調查包括制造中使用的每一個零部件、螺絲釘、小紙片和消耗性的物料,甚至產品的性能、功能、分類、尺寸。此外,還要對這些物件提出來源解釋與證據。核查小組在長虹的近20天里,去了所有相關部門,查遍了所有資料。長虹發言人劉海中在被問及調查的內容時,一連說了幾個“太多了!”。

反觀國內企業的習慣思維卻是規則外的暗箱操作,在長期不成熟的市場體制中,規則的缺失讓他們習慣用“陰謀”手法獲取利益,如八大彩電廠商的價格聯盟,惡意降價攪亂市場等等不一而足。

中國敗訴,而與中國同為此次反傾銷被告的馬來西亞彩電業卻大獲全勝。馬來西亞政府與彩電企業一致對外,援引世貿組織有關條文,并以墨西哥等國對美彩電出口高于馬來西亞,卻未受指控為例,據理力爭。美方最終裁定馬來西亞彩電不構成傾銷。在市場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尤其是在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打交道時,“陰謀”終究是要吃虧的。

買粉絲://買粉絲.51sobu.買粉絲/dongtai/買粉絲ntent/200469181087522691593.買粉絲

知識產權保護_世界知識產權競爭的新動向及對我們的啟示

摘 要:目前世界知識產權發展的動向是知識產權保護與貿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跨國公司在知識產權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專利與技術標準的結合越來越明顯。面對世界知識產權發展的新趨勢,我們必須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一是把技術創新作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基礎,二是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前提,三是把科技成果的專利化和產業化作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中心,把提升海外維權能力作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關鍵。

關鍵詞:知識產權戰略;技術標準;337條款;技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D91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12)08/09-0083-05

作者簡介:喬桂銀(1958- ),男,江蘇靖江人,中共南通市委黨校經濟學教授,科研處處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發展經濟學。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要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近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不景氣,加劇了行業間乃至國家和地區間貿易的不平衡,使得新貿易保護主義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個新特點。技術壁壘、反傾銷和知識產權保護等非關稅壁壘成為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形式。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典型代表,面臨的知識產權糾紛日益增多,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了解和掌握世界知識產權競爭的新動向、新特點,采取相應措施,使我們的企業在世界知識產權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世界知識產權競爭的新動向

1.知識產權保護與貿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

關貿總協定確定了WTO成員國貿易活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最低標準,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掛鉤,通過采用多邊協商方式,把貿易制裁作為保護知識產權的有力武器。主要發達國家憑借知識產權優勢地位在國內外市場上維護本國企業的利益,對與其形成一定競爭影響的國家和企業進行打壓。例如,美國《貿易法》中的“特殊301條款”和《關稅法》第337條款就是專門用來打壓有競爭影響的相關國家和相關企業的法律規定。美國“301條款”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修訂《貿易法》制定的第301條。廣義的301條款包括一般301條款、特別301條款、超級301條款及其配套措施。特別301條款是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規定;超級301條款是針對外國貿易障礙和擴大美國對外貿易的規定;配套措施主要是針對電信貿易中市場障礙的“電信301條款”及針對外國政府機構對外采購中的歧視性和不公正做法的“外國政府采購辦法”。實際上,“301條款”法律制度是美國人憑借其大國市場地位利用貿易政策推行其市場制度的一種手段,它的核心是以美國市場為利器,強迫其他國家接受美國的國際貿易準則。按照“301條款”的有關法律規定,如果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商品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以同等條件開放市場,一旦美國認為開放國和地區的貿易政策不符合美國利益和標準,美國就可以動用“301條款”進行制裁。[1]“337條款”因美國的《1930年關稅法》的第337節而得名。“337條款”授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在美國企業起訴的前提下,對進口中的不公平貿易做法進行調查和裁處。若判定違反了“337條款”,ITC將簽發排除令,指示美國海關禁止該批產品的進口,其結果是特定企業的相關產品乃至全行業的相關產品都無法進入美國市場。“337條款”將進口中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分為一般性不公平貿易做法和有關知識產權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但幾乎所有的“337調查”案件都涉及知識產權問題。

在中美貿易歷史上,美國曾多次對中國發起特別301條款和337條款調查。301條款主要是針對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制裁規定,而337是針對企業貿易行為的制裁制度。1986年12月29日,美國對原產于中國、韓國和希臘的皮大衣及毛皮類產品發起337調查,這是美國發起的首起涉華337調查案件。到2008年底,美國發起的涉華337調查共計90起,占美國1986年之后337調查總數(430起)的209%。據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到2009年為止,中國遭受美國技術壁壘的商品有100多種。2010年4月30日美國《2010年特別301 調查報告 》將中國列入知識產權黑名單。2012年2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三類產品發起337調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數十家美國國內外企業涉案。截至2011年9月30日的2011財年,美國共發起了70起337調查,同比增長37%。[2]

2.跨國公司在知識產權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目前,跨國公司在全球知識產權領域占有絕大部分核心知識產權資源。多數跨國公司在一國申請專利權之后,常常將專利移至所在國之外的國家或地區進行產業化,或者使“專利內部化”,在本公司內部使用。在計算機、醫藥、生物、通訊和半導體等高技術和前沿技術領域有80%甚至高達90%以上的專利被跨國公司占有和控制。以中國市場為例,跨國公司為了長期有效地控制中國市場,普遍采用知識產權作為開拓和壟斷市場的重要手段,對我國內資企業進行圍攻和打壓。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先申請專利后再進行投資,憑借技術和專利優勢實施對市場的控制。例如,美國杜邦公司早在1990年就開始在中國大規模有針對性地進行專利申請,然后才開始對中國進行投資。到1997年杜邦累計在我國設立了9家分支機構,其中一半以上是1996年后才設立的。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在華專利申請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1998年國外在華獲得專利授權7141件,2003年就上升到32638件,6年增長了4.6倍。而國內同期獲得的專利授權數則從61378件上升到149588件,只增長了2.5倍。[3]近幾年,國內企業知識產權創新成果有了發展較快。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統計,2011年,我國受理的三種專利申請量163.3萬件,同比增長33.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2.6萬件,同比增長34.5%,實用新型專利申請58.5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52.2萬件;三種專利授權量共96.1萬件,同比增長17.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7.2萬件,同比增長27.4%。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們的專利申請的質量并不高,國際PCT申請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歐專局最新公布的2011年專利申請受理統計數據顯示,日本為46,934件,中國為16,153件,美國在歐洲專利申請所占份額為24%,日本為19%,中國為7%。[4]我國企業國際PCT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華為、中興、大唐等少數企業,以2010年為例,我國PCT申請為12,337件,其中中興通訊為1863件,華為1528件,兩家占總數的28%,[5]而許多大中型企業基本沒有發明專利申請和PCT申請。我國企業由于技術儲備不足,在與國外跨國公司的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中國受到哪些西方的反傾銷

中國加入WTO后,便和所有的WTO成員國一樣充分享受相同的最惠國待遇,WTO各成員國對我國出口產品不再收普通稅。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受“國民待遇”,加之勞動力資源豐富和低廉的明顯優勢,中國許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為此,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極力阻止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占領他們的本土市場,于是針對中國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現象日趨嚴重,我國的出口產品越來越多遭遇反傾銷。所以,讀懂國際貿易游戲規則,進而在國際貿易中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就成為中國企業一門必修的功課。

———編者

傾銷,是指在正常貿易過程中進口產品以低于其正常價值的出口價格進入別國市場。

反傾銷通常是指一國反傾銷調查機關實施與執行反傾銷法規的行為與過程,是國際上通行的進口國政府對進口傾銷產品依法進行調查并征收反傾銷稅的一種法律制度,是從根本上消除價格歧視、維護公平競爭和正常貿易秩序、保護國內產業的有效措施。但是,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反傾銷國的目的日益變得多元起來。■

A篇 中國企業頻頻踏入反傾銷“雷區”

今年5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以5:0投票結果認定中國部分彩電的出口已對美國彩電業構成了實質性損害。這意味著中國彩電業將受到美國反傾銷制裁。

其實,外國對華反傾銷由來已久,這起對華彩電反傾銷案不過是冰山一角。世界貿易組織在去年的年度報告中曾指出,近年全球貿易有所恢復,但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中國已成為反傾銷的重災區。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6月中國出口到歐共體的糖精鈉被投訴傾銷以來,到2002年底共有33個國家及地區對中國貨發起544宗反傾銷案,受影響的外貿出口總值達160億美元,涉及五礦、化工、輕紡、土畜、機電、醫保等方面的數千種商品,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