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及特點(美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时间:2024-06-02 13:56:34 编辑: 来源:

作為國庫正當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來源。1789年7月4日新政府首次頒布的“關稅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增加國庫的收入,但是它也具有保護性質的特點。在八十一種列舉征稅的物品中,有三十種以上征收特種關稅,其余的征收7.5%到15%的計價稅。對于許多沒有被列舉的進口物品則征收5%的計價稅。雖然稅率很低,平均都沒有超過8.5%,但是已經起了保護的作用。可是,不久就發現1789年的關稅并沒有提供足夠的政府收入,因此便在1790,1792和1794年提高了稅率。

華盛頓總統就職后不到兩個月就通過了美國的第一個關稅法令,1816年以前的各種關稅,主要仍然是為了增加國庫的收入,只起了偶然性的保護作用。從1816年到1833年,保護關稅運動在穩步發展著。1832年到“南北戰爭”時的關稅,一般是趨于下降的,雖然保護的原則從來沒有被放棄過。美國實行高額保護關稅制度的時期,可以說是從“南北戰爭”時開始的。當然,在那個時期以前已經有過保護關稅,但是稅率并不太高,而且在戰爭剛要開始的前幾年,一直有降低的趨勢。1861年通過了莫里爾法令,這個法令從開始生效以后就實行了高額的關稅制度。“南北戰爭”開始以后,不僅保留了“莫里爾法令”,而且沒有一次國會的會議不把稅率提高的。

此后,美國的關稅稅率有升有降,隨需要而變動。早期的美國對外貿易政策是為保護國內產業服務的,因而是以保護主義為特點的。1934年是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發生改變的關鍵性一年。這一年,美國《互惠貿易協定法》建立,它標志著自由貿易主義在美國政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也是美國走向多邊貿易體制的起點。該法案宣布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減讓關稅,并提出了“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條款,規定美國政府與任一國家簽訂的關稅減讓協定,均自動地適用于其他與美國訂有互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而降低關稅壁壘和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日后成為了關稅總協定的基石。

從1776年到南北戰爭期間,美國主要實行的是保護貿易政策,促進了農產品的生產和農業技術的進步,為美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南北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美國的貿易政策由保護主義向自由主義演化,這促成了一次完全成熟的工業革命,促進了農業機器的發明和科技耕種方法的日益推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這段時間,對外貿易政策促進了美國進出口的增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