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網紅經濟是什么經濟工作要穩(網紅經濟是什么?)

时间:2024-05-30 12:41:30 编辑: 来源:

。中商產業研究院則預計,2022年網紅經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

通過社交網絡爆紅的張大奕在2014年就為個人店鋪“吾歡喜的衣櫥”創下單店上億元的年銷售額;2017年“雙11”,張大奕網店日銷售額突破1.7億元;2018年“雙11”創造28分鐘銷售額破億紀錄;到了2019年,該店鋪“雙11”當天成交額已經達到3.4億元。知名電商主播薇婭、李佳琦甚至能在一場直播中就取得上億銷售額。

這讓入局者越來越多。除了如涵、微念這些元老,星期六這樣的傳統零售企業也在簽約孵化網紅,在網紅經濟產業中混跡已久的IMS天下秀雖然也參與其中,但并沒有復制相同的商業模式。

與其他MCN機構不同,將自身定位為業內“送水者”的天下秀在2019年8月份推出IMsocial紅人買粉絲,業務主要是為入駐的紅人和MCN提供紅人培訓、粉絲運營、商業托管、IP孵化等業務。

不簽約網紅的天下秀就像是一個純粹的服務商,這也意味著該公司無法通過網紅電商或者與品牌商合作的方式獲得大筆營收,但同時相比如涵等MCN機構,其風險也大大減少了。

在推出IMsocial紅人買粉絲前,該公司主要針對企業需求構建出SMART、WEIQ、TOPKLOUT克勞銳三大業務板塊,相應的為中小企業提供紅人廣告投放工具、大型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以及為紅人搭建價值評估體系。天下秀積攢的品牌資源、建立的網紅評估體系已經能夠幫助自身打造出一個MCN機構,但構建一個紅人買粉絲要比成為第二個如涵保險很多,因為一旦頭部網紅“翻車”,背后的機構將損失慘重。

紅人自身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可控風險,如涵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張大奕與知名互聯網公司高管因個人作風問題陷入輿論風波,導致吾歡喜的衣櫥商品銷量大幅下降,嚴重拖累了如涵的自營業務。

如涵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商品銷售收入下跌至1.67億元,跌幅33%。而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如涵商品銷售收入的跌幅也不過11%。不僅如此,作為公司獨家簽約KOL,張大奕的商業價值屬于公司的無形資產。在評估事件未來的影響后,如涵確認了5320萬元的無形資產減值費用,進一步腐蝕利潤。

這不是如涵一個企業面臨的危機,每個MCN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張大奕。

“口紅一哥”李佳琦今年在微博上為各種事情道歉,保安“推人”、對楊冪言行不當、在直播間懟人……盡管這些問題與銷售的產品無關,但依然被大眾指責稱人設崩塌,李佳琦幾乎隨時面臨著掉粉的危機。

微念旗下的頭部網紅李子柒也因近期遭遇“螺螄粉吃出刀片”事件受到影響,盡管微念表示是自家網紅遭遇陷害,但是否能夠徹底平息質疑聲還很難說。事實上,微念為了維護李子柒這個IP,在商業變現上一直很克制。李子柒從2016年就開始做視頻,但2018年才在淘寶上線自營店鋪。目前,李子柒的微博粉絲已經超過2000萬粉絲,Youtube粉絲超過700萬,但仍然沒有接廣告、做代言。

但不管MCN怎么謹小慎微,都難以杜絕張大奕、李佳琦身上出現的問題。對于MCN機構來說,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是當一個頭部網紅遭遇危機后,還有其他頭部網紅可以撐場,這是對平臺最大的考驗。

艱難的MCN機構

在如涵簽約的100多個網紅中,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的頭部KOL僅有張大奕、莉貝琳、大金,他們都曾為如涵帶來過億的GMV,但在人氣上,另兩位遠不及張大奕,張大奕微博粉絲已經達到千萬級別,莉貝琳和大金只有百萬級別。

因為李佳琦受到關注的美ONE以及因為薇婭受到關注的謙尋文化也處于這一狀態。這意味著很多MCN公司可能都出過爆款,但具有持續性和規模性的機構卻很稀少。

對于短視頻賽道來說,團隊要能持續輸出優質作品,題材要能引發大眾興趣和共鳴,網紅本人可能要具備專業度、更有個性和特色;在直播賽道,不同的細分領域有不同要求。電商直播要求團隊會選品、主播需要更了解商品和消費者心理;危機公關也是MCN需要繼續深造的部分。

這些都是MCN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網紅不斷更新換代的大環境下,對于行業內的公司來說,網紅經濟是一門好生意,但卻不是一門容易的生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