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網紅韓非子資料(此人67歲做官獲乾隆敬重,可與李白相提并論,他是誰?)

时间:2024-06-01 16:48:53 编辑: 来源:

佳話如本文主角67歲考中進士的清代名臣沈德潛。

老頭兒晚來發跡,一生參加17次科舉考試,終于位極人臣,享受的無上之尊崇,與乾隆帝像一對好基(詩)友相互唱和,90多歲還封官做太師。

辛苦遭逢起一經

沈德潛(1673年—1769年),是蘇州人。家里五代不仕,父母早逝,衣食不周,與范進一樣苦。早早就學完全部四書五經,到16歲時,已熟讀了《左傳》和《韓非子》等名著。

23歲時,因為科舉不第,只好承父業,開館授徒做了私塾先生。這與絕大多數科舉不中的人的歸途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別人隨著年事漸長,心氣下降,也就走上娶妻生子謀生度日的庸常之路了。而沈先生沒有這樣,他不放棄!

無奈命運不濟,一晃“三十而立”他沒立,再一晃“四十不惑”他倒是惑了。那一年生日,沈德潛寫了首名為《寓中遇母難日》的詩,表現了外出投考,陰雨孤寒,客棧里正逢生日的感慨。格調相當寥落凄苦,充滿孤獨寂寞冷的消沉情緒。

當然了,他的詩作還是經常在票圈流傳的,但這樣充滿負能量的文字是要被拉黑的。人家說了,“我們人到中年,像韭菜一樣過得夠悲慘了,不想看這些影響心情。”1734年,已經61歲的沈德潛,居然像大V一樣被朝廷封殺,禁止傳閱他的詩。

沈德潛半生坎坷,遭遇多種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夢想,年年堅持參加考試。從22歲參加鄉試起,重重復復斷斷續續地考了四十多年,共17次。

皇天不負有心人,時來運轉,厚積薄發,多年付出終獲回報。沈德潛于1739年,67歲時終于考中進士,如愿進入官場。

簡直是漫卷詩書喜欲狂啊!

躋身乾隆爺榮寵系列

在朝中,沈德潛以詩詞方面的造詣,獲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睞。公元1742年,沈德潛負責翰林院的編修工作,次年就升遷為左中允。

乾隆皇帝喜歡做詩,吃喝拉撒都隨手寫一首,就像在票圈“曬臉盤子菜盤子方向盤子”一樣,叫御書房傳給大臣們瞧,然后靜靜地等著別人夸他。據說他一生寫了四萬首,詩,除了悼念亡妻富察皇后的百余首詩有真情實感外,其余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乾隆雖然詩才平平,并不影響附庸風雅的心情,他經常詔令沈德潛入宮交流詩歌理論及創作。好在年過七十的沈德潛,對各種詩詞佳作倒也非常熟悉,賞析起來頭頭是道。對乾隆帝的各種異想天開或荒誕不經的問題,還都能對答如流。

于是龍顏大悅,“惜才憐才”之心頓起,尊沈德潛為“江南老名士”,時常招致入朝,挽著“沈老”的手,穿行于翰林院里,共相唱和。

一朝得中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棲。沈德潛升遷很快,歷任侍讀、內閣學士、上書房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升禮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已經八十多歲退休了,還加禮部尚書銜;乾隆三十年(1765年),九十歲了,又意外地獲封光祿大夫、太子太傅。

其實,早在1749年,沈德潛76歲時就請求告老還鄉了,但是好基(詩)友不舍得。乾隆爺挽留他以“原品致仕”,大意就是光拿錢兒不干活兒吧。還寫幾十首“御制詩”贈給他。就是在這些詩中,他被乾隆大帝的御筆比為李(白)、杜(甫)、高(啟)、王(士禎),加以高度贊美。沈德潛八十歲大壽的時候,乾隆皇帝又給他賜了一塊匾。

這對詩友真是情意綿長啊!1757年,乾隆皇帝在給沈德潛的一首贈詩中,竟然出現“我愛德潛德,淳風挹古福”的肉麻句子。由此,沈德潛名氣又上新臺階。上行下效嘛,皇帝欽點看好的大詩人,能有差池嗎!

逃過壽高則辱的魔咒

老頭子真是晚來發跡,洪福齊天,高壽又盡享榮華富貴與名望。沈德潛年老回到蘇州后,乾隆每次下江南,幾乎都要他來陪王伴駕,酬唱詩詞。公元1769年,97歲的沈德潛去世時,乾隆皇帝還追封他為太子太師,親筆為他寫了挽詩。真是位極人臣,享受無上之尊崇。

文學為政治服務,也為皇權服務。文人做到這般境界,恐怕也算登峰造極了。

不過,皇帝是最有條件任性與善變的人了。公元1778年,江蘇省發生了徐述夔的“文字獄”詩案,早已死去多年的沈德潛也遭到了牽連。起因是徐氏著有《一柱樓詩集》,內有“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的句子,被當做反動口號查處,查到了故人沈德潛頭上,他為這個集子寫過序。

沈老是當朝網紅嘛,被別人請去為書稿寫序裝點下門面,掙“四千塊錢”面子折損費也算常情。但乾隆不干,罵他“昧良負恩”“卑污無恥”。下令追回封給他的所有榮譽,鏟平墳墓。做了這些還不夠,又意氣難平,吹胡子瞪眼地說:“朕于德潛,以詩始,以詩終。” 說道點子上了,還是沈老爺子論詩的某句點評,傷了皇帝的顏面。

幸好沈老爺子已經作古,否則晚節不保,從人生巔峰再重重摔下,得有多難堪啊!那樣的話,可真踐行了“壽高則辱”的古訓了。

火爆抖音的“海淀小紅書”,最終歸宿是“積灰”?-

文丨團媽

你買 “海淀小紅書” 了嗎?

如果你現在已經一臉茫然,非常抱歉地告訴你,你可能和團媽一樣已經進入了一個家長鄙視鏈的底端。

“海淀小紅書”據稱是牛娃人手一份的大語文學習寶典,原名《中華古詩文誦讀》(舊版名稱叫《中華古詩文讀本》),因為這一系列書的封皮都是紅色的,被家長和學生們昵稱 “小紅書” 或者 “紅寶書” 。

這套書把古代比較有名的詩文編纂成12冊,按子、丑、寅、卯……十二地支命名排列, 有拼音注音,另配三冊導讀,第二版還有配套音頻。

因網傳這本書是北京東城區部分小學語文老師,給小學孩子用作內部資料,要求學生朗讀和背誦且效果不錯,因此被家長們慢慢傳開,逐漸變成了“ 該書為北京某些小學指定用書,一個學期要求背完一本”“北京的孩子在地鐵里背小紅書” ……

最后這套紅彤彤的《中華古詩文誦讀》甚至被貼上了 “海淀媽媽雞娃神器” 的標簽, 與RAZ、高思導引、傾聽者并成為“海淀四大神器”。

這套書的出版經歷也讓家長平添一些猜測。“小紅書”第一版的出版時間是1998年-2000年,僅僅面市2年就停止出版,直到21年后,才有了現在的第二版。這種“絕版”后終于再版的經歷,似乎也讓這套書,蒙上了一層“ 不買也許哪天又買不到了” 的不確定性,更讓家長們更加為之追捧。

為什么偏偏是這套書會被冠以這么高的頭銜?主要還是在它的 編輯團隊 。

現在市面上的這套《中華古詩文誦讀》實際是第二版,內容由 北京大學中文系程郁綴教授 選編,集齊了中國古詩文精粹,共收錄了300余篇(則)古詩文,主要為《論語》《莊子》《荀子》《韓非子》《詩經》《尚書》等中國典籍中的名篇,或唐詩、宋詞、元曲里,許多為人稱道的名作。

譯注、導讀、譯文分別 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的專家完成,并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專業編輯團隊把關出版。

在重視語文尤其是國學經典的大背景下,這套書確實非常值得認真閱讀。

正因此,讀背“小紅書”,似乎開始成為了牛娃的一個新標志,背得越早、背得越多,就意味著將處于這條 “鄙視鏈”的高端 。

而抖音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博主在鼓吹著這套書到底有多絕,稱其為“風靡海底和媽媽圈的學習古詩文的寶典”“被北大附小、史家小學列為必讀書目”。

仿佛入手了這套書,就可以直接解鎖孩子的古詩文學習能力,讓團媽都開始心動了起來。畢竟,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牛娃”呢?

這套“雞娃神器”,定位是中小學生,但有些博主聲稱,幼兒園小朋友也可以接觸。團媽看了下里面的內容,很想對這些博主說一句:“Excuse me?”

書,的確是好書,但真的不適合所有的孩子!

“小紅書”的篇目,是根據課本選材,但是 跨度很大 ,從小高年級,跨度到了初中、高中,而且文言文 生僻字多 ,雖然有注音、字詞釋義、注釋、作者介紹,但依然無法掩蓋它閱讀起來枯燥和難度較高的問題。

有些內容,團媽看了后都不得不搖頭,因為就算有拼音注解,讀是沒有問題, 但是想要讀懂,并且能夠理解背后的故事,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就不是那么簡單了。

而且, 通篇都是文字,沒有任何插畫,很難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 特別是對于低齡的小朋友,能多翻兩頁都不錯,想讓孩子堅持閱讀甚至背誦,團媽可以大膽斷言,買來 “積灰”的可能性絕對更高 。

也就是說,這本書,并不只是簡單地買給孩子背完就好了,它是需要家長進行消化吸收后,再引導孩子共同閱讀,可以理解為, 這更像是一本給家長的工具書,幫助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如果你指望孩子拿到書后就能認真閱讀、全文背誦,那這本書最后的歸屬,多半就只能積灰,最多偶爾想起,可以拿來壓泡面、墊桌角。

當作為家長的你被這套書種草的時候,應當考慮的是,你準備讓孩子在什么年齡階段閱讀?以什么樣的方式,用多少時間來閱讀?如果孩子很抗拒或者根本看不懂,作為家長該怎么辦,有沒有能力講解并以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你希望通過這套書,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海淀家長”這四個字,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個標簽,他們高知且自律,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舍得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且樂于分享各類教育信息,可以說是雞娃界的天花板。用上“海淀神器”,似乎無形中可以抹平那么一丟丟信息差,緩解焦慮。

但團媽想要說,北京海淀區有著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 科技 大學等等著名高校,有著近400個研究所,海淀區的家長們的平均學歷和人文素養本身就比較高,他們有能力將內容繪聲繪色演繹給孩子,將 歷史 故事融匯其中。

事實上,就算是海淀區的家長,也有很多表示,不僅是“小紅書”太難了,很多網上瘋傳的各種“海淀媽媽”雞娃寶典、雞娃秘訣等等,都只適合極少數孩子。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育需要量體裁衣,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網紅教育產品。

其實當年“小紅書”第一版出版的目的,就只是作為 青少年經典古文讀本 ,希望能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前面團媽有提到,如果種草“小紅書”,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核心實際上是,我們 如何給孩子做文言文啟蒙?

現在小學語文從三年級就開始接觸文言文學習,整個小學階段,大約會學習文言文12篇。大語文時代,對孩子的語文綜合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文言文閱讀的確是需要家長重視長期培養的能力。

成都某小學語文張老師建議:“可以先明確階段性學習目標,再根據孩子的學習反饋,適當調整學習進度,不要強制孩子背誦超出他能力的內容。”

不同的年齡段,有著特定的身心發育特點,設置階段性的學習目標,會讓家長更清楚每一步該怎么走。

比如,前期啟蒙可以多給孩子聽讀比較有韻律感的內容,小朋友會覺得很有意思,非常有趣。 這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也可以強化孩子對高頻詞的認知。 此時不要強求孩子理解內容或者強制背誦,大聲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