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網織紅細胞和不成熟網織rbc偏高(血常規檢查異常)

时间:2024-06-09 15:16:13 编辑: 来源:

證明,紅細胞更新率幾乎達到每天每公斤體重25億個,并保持紅細胞生成和破壞處于動態平衡

也就是說,人體在正常情況下,紅細胞每天新生的數量與消亡的數量是相等的

如果由于種種原因使紅細胞數量減少,就會發生貧血

相反,紅細胞過多則會出現紅細胞過多癥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簡稱真紅)是一種克隆性以紅細胞增多為主伴有白細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總血容量絕對增多;血液粘稠,臨床表現皮膚紅紫、頭昏、頭暈、頭痛、高血壓、肝脾腫大,嚴重患者可出現血管、神經并發癥出血、梗塞等

一、臨床表現:患者多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緩慢,可在病變若干年后才出現癥狀

有的在偶然查血時才被發現

臨床表現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是血(紅細胞)總容量增多,血液粘滯度增高,導致全身各臟器血流緩慢和組織缺血

早期可出現頭痛、眩暈、疲乏、耳鳴、眼花、健忘等類似神經官能癥癥狀

以后有肢端麻木與刺痛、多汗、視力障礙、皮膚瘙癢及消化性潰瘍癥狀

本病嗜堿粒細胞也增多,嗜堿顆粒富有組胺,大量釋放刺激胃腺壁細胞,可導致消化性潰瘍,刺激皮膚有明顯瘙癢癥

由于血管充血,內膜損傷,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減少、血塊回縮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傾向

在血管性癥狀方面,約半數病例有高血壓

Gaisbock綜合征指本癥合并高血壓而脾不大

當血流顯著緩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時,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靜脈炎

血栓形成最常見于四肢、腦及冠狀血管

嚴重的神經系統表現有癱瘓等腦血管損傷引起的癥狀

患者皮膚和粘膜顯著紅紫,尤以面頰、唇、舌、耳、鼻炎、頸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魚際)為甚

眼結合膜顯著充血

統計資料顯示約有79

9%患者肝腫大,部分系因充血所致,大多為輕度,后期可導致肝硬變,稱Mosse綜合征

87

8%患者有脾大,大多較明顯,可發生脾梗塞,引起脾周圍炎

二、輔助檢查: 血象:血紅蛋白≥180g/L(男),≥170g/L(女);紅細胞計數≥6

5×1012/L(男),≥6

0×1012/L(女)

白細胞計數>12

0×109/L(無發熱及感染)

血小板計數>400×109/L

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粒、紅及巨核細胞系均增生,以紅系增生顯著

紅細胞容量增加:51Cr標記紅細胞法:男>39ml/kg,女>27ml/kg

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55%,女性≥50%

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增高>100(無發熱及感染)

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92%)

血清維生素B12增高(>666pmol/L) 三、診斷要點: 1.臨床有多血癥表現

①皮膚、黏膜呈絳紅色,尤以兩頰、口唇、眼結合膜、手掌等處為著

②脾腫大

③高血壓,或病程中有過血栓形成

2.血紅蛋白測定及紅細胞計數明顯增加

①血紅蛋白:男性>180g/L、女性>170g/L; ②紅細胞計數:男性>6

5X10^12幾、女性>6.0X10^12/L

3.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無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細胞計數多次>11

0X10^9幾

5.血小板計數多次大于300X10^9/L

6.骨髓象示增生明顯活躍,粒、紅與巨核細胞系均增生,尤以紅系細胞為顯著

7.能除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特別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腎、肝、小腦及婦科腫瘤等所致者

此外病史中要注意有無嗜煙癬,是否居位高原地區,有無遺傳性疾病等

四、鑒別診斷 應與高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心肺疾博 異常血紅蛋白病;某些腫瘤(腎上腺樣瘤、肝癌、腎癌等)、囊腫和血管異常引起的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鑒別 五、治療原則: 治療目的是盡快使血容量及紅細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從而緩解病情,減少并發癥

1、靜脈放血 可在較短時間內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癥狀減輕,減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機會

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紅細胞數在6

0×1012/L以下,紅細胞壓積在50%以下

放血一次可維持療效1個月以上

本法簡便,可先采用

較年輕患者,如無血栓并發癥,可單獨放血治療

但放血后有引起紅細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復放血又有加重缺鐵傾向,宜加注意

對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謹慎,一次不宜超過200~300ml,間隔期可稍延長

血細胞分離可單采大量紅細胞,但應補充與單采等容積的同型血漿,放血時應同時靜脈補液,以稀釋血液

2、化療: (1)

羥基脲 系一種核糖核酸還原酶,對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有良好抑制作用,且無致白血病副反應,每日劑量為15~20mg/kg

如白細胞維持在3

5~5×109/L,可長期間歇應用羥基脲

(2)

烷化劑 有效率80%~85%

環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馬法侖)作用較快,緩解期則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為長,療效可持續半年左右

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減少,為其優點

烷化劑也有引起白血病但較放射性核素為少

烷化劑的用量和方法:開始劑量環磷酰胺為100~150mg/d,白消安,馬法侖及苯丁酸氮芥為4~6mg/d,緩解后停用4周后可給維持劑量,環磷酰胺為每日50mg,白消安等為每日或隔日2mg

(3)

三尖杉酯堿 國內報告應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續或間歇應用到血細胞壓積及血紅蛋白降到正常為止

達到緩解時間平均為60d,中數緩解期超過18個月

3、α干擾素治療: 干擾素有抑制細胞增殖作用,近年也已開始用于本病治療,劑量為300萬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

治療3個月后脾臟縮小,放血次數減少

緩解率可達80%

4、放射性核素治療 32P的β射線能抑制細胞核分裂,使細胞數降低

初次口服劑量為11

1×107~14

8×107Bq,約6周后紅細胞數開始下降,3~4個月接近正常,癥狀有所緩解,約75%~80%有效

如果3個月后病情未緩解,可再給藥一次

緩解時間達2~3年

32P有可能使患者轉化為白血病的危險,故近年已很少應用

紅細胞壓積偏低怎么治療

指紅細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就是說看你的血液中紅細胞的量是否夠。它本身只是一個測量指標,不是一種病的名稱。如果紅細胞積壓遠低于正常值,那么你可能是貧血的狀況。因為貧血的現象是紅細胞少。要看你比正常的范圍低多少了。另外,如果是女性的話,在生理期測量,往往紅細胞積壓都會比平常低很多。

至于貧血,主要分為三種,一、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溶血器官也就是骨髓為什么會生成細胞減少呢?如果把骨髓比喻為一個造血工廠的話,我們就容易理解和分析了。第一種可能是造血的原料缺乏,造血原料主要包括鐵、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及蛋白質;第二種可能是造血工廠本身癱瘓、停產了,如骨髓因感染、中毒、放射線破壞,或被其他細胞如腫瘤細胞占據等;第三種可能是使工廠機器運轉的“潤滑劑”不足,也就是調節紅細胞生成的因素缺乏,如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等。

這類貧血中常見的類型有: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性巨幼紅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性貧血、鉛中毒性貧血以及腫瘤引起的貧血等。但有一種特殊的貧血叫做“嬰兒生理性貧血”,它是嬰兒出生后2-3個月發生的一種正常生理變化所引起的短暫性貧血狀態(詳見“嬰兒生理性貧血”),不是病態,所以稱為生理性貧血。

二、溶血性貧血: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每天約有1%衰老紅細胞從血中清除,同時又有相應數量的新生紅細胞從骨髓釋放到血液中,以維持紅細胞數目的恒定。當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增加,此時雖然骨髓造血增強,但尚不足以代償紅細胞的損耗,這樣產生的貧血叫做溶血性貧血。常見的類型有:G-6-PD酶缺乏癥(如蠶豆病),免疫性溶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三、失血性貧血:顧名思義,這是由于血液丟失過多引起的貧血,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兒童中急性失血少見,多為慢性隱匿性長時間失血。如胃腸道對牛奶過敏、腸道畸形、腸道鉤蟲病、產傷(如頭顱血腫)、月經過多等可發生失血性貧血。

骨髓增生活躍,G/E=3.9:1。粒系占54.0%,各階段可見比例大致正常,嗜酸細

白細胞數目2.97,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8.24,淋巴細胞百分比36.74,單核細胞百分比2.74,嗜酸細胞百分數0.74,嗜堿細胞百分數1.7紅細胞數目1.68,紅細胞壓積20,平均RBC血紅蛋白41.11,RBC分布寬度標準76.41,血小板數目91,平均血小板體積11.1,大小血板比積34.4,網織紅細胞0.045,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73.淋巴細胞絕對值1.09,單核細胞絕對值0.08,嗜酸細胞絕對值0.02,嗜堿細胞絕對值0.05,血紅蛋白69,平均紅細胞體積119.01,平均RBC血紅蛋白345,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18.31,血小板壓積0.102,血小板分布寬度12.7凝血酶原時間13.1,凝血酶原國際標準化比1.09,凝血酶時間16.1,抗凝血酶III84.8,纖維蛋白原237,凝血酶原活動度76.6,凝血酶原比值1.0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30.8,D-2聚體257,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1.5乙肝表面抗原0,乙肝E抗原0,乙肝核心抗體0.81,乙肝表面抗體209.29,乙肝E抗體2.205,谷丙轉氨酶28,谷草/谷丙2。0,直接膽紅素15.2,轉肽酶8.1,腺苷脫氨酶8.0,堿性磷酸酶43,尿素氮6.34,尿酸324,血清胱抑素0.97,血糖5.44,鈉139.5,鈣2.23,磷1.37,鋅17.10,谷草轉氨酶56,總膽紅素35,間接膽紅素19.8,血清總膽汁酸7.3,膽堿酯酶8140,a-巖藻糖苷酶20.5,肌酐67.5,血白塔2微球蛋白3.07,二氧化碳結合力22.7鉀4.96,氮104.1,鎂0.92,血鐵清27.202012、11、15葉酸7.91,維生素B1240.2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41.56,糖類抗原199,總前列腺特異抗原0.81,鐵蛋白573.1,癌胚抗原0.85,甲胎蛋白2.71,糖類抗原12512.3濁度清晰,尿液酸堿度6.0,葡萄糖正常,尿蛋白-,比重(SG)1.03,酮體-,鏡檢紅細胞0.0,白細胞團未見,未分類管型未見,細菌未見,結晶未見,酵母菌未見,顏色無色,亞硝酸鹽-,尿潛血-,膽紅素-,尿膽原+1,白細胞陰性,鏡檢白細胞0.0,透明管型未見,鱗狀上皮細胞未見,非鱗狀上皮細胞未見,粘液未見,精子未見白細胞數目3.78,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8.54,淋巴細胞百分比35.7,單核細胞百分比3.7,嗜酸細胞百分數1.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