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網織紅細胞偏高嚴重嗎是白血病嗎(網織紅細胞計數極低,只有0.1%,其他血常規正常,請問是再障或白血病嗎?)

时间:2024-05-13 03:30:11 编辑: 来源:

血小板(PLT)

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癥狀性血小板增多癥,感染,炎癥,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后.

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血沉

正常情況: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癥,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紅細胞增多癥,脫水.

網織紅細胞計數

正常情況:(00.5-1.5)%

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嗜堿性粒細胞偏高會得淋巴癌嗎?(我血液中嗜堿性粒細胞濃度為3%)

一般情況下嗜堿性粒細胞的正常百分數為0-1%,絕對值為(0-0.1)*10^9/L,單核細胞的正常百分數為3-8%,絕對值為(0.12-0.8)*10^9,但是也和醫院的檢查方法有關,一般結果后面會附有參考值范圍,不過差別一般不大.你的嗜堿性粒細胞比例偏高,這可有多種原因引起,比如過敏性疾病如藥物,食物等超敏反應;已經其他的血液病,腫瘤,糖尿病,傳染病如流感等均可見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單核細胞比例有輕度增多,這也可有一些感染及血液病等引起.

生活護理:

結合有無過敏史及血常規其他結果,如嗜酸性粒細胞也有增多,可能是過敏引起.如無其他不適,可到醫院再復查一次血常規看是否有誤差.如有不適建議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相關檢查.另外附上血常規檢查的一些知識:(因為一般說來單向的問題說明不了什么)1.血常規簡介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a.血紅蛋白(Hb):正常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b.紅細胞(RBC)計數:正常男性為400-550萬/μL,女性為350~500萬/μL,新生兒為600~700萬/μ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c.白細胞(WBC)計數:正常成人為4000~10000/μL,新生兒為15000~20000/μL,6個月至2歲嬰兒為11000~12000/μL。

*升高:各種細胞感染,炎癥,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細胞減少癥,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藥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白細胞增多常見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癥、藥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d.白細胞分類計數(DC,以比值計):白細胞分為5類。一是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0.70,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增高:細菌感染,炎癥;

降低:病毒性感染*二是淋巴細胞(Lym),正常為0.20~0.40,增多時常見于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其減少常見于中性白細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三是嗜酸性粒細胞,正常為0.005~0.05,增多見于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

*增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四是嗜堿性粒細胞,正常為0~0.01,臨床意義不大;五是單核細胞,正常為0.03~0.08,增多時見于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增高: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e.血小板(PLT):正常情況:(100-300)%

*升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癥狀性血小板增多癥,感染,炎癥,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后.

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f.紅細胞沉降率: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快:急性炎癥,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減慢:紅細胞增多癥,脫水.g.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情況:(00.5-1.5)%

*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2.小朋友的血常規小寶寶最常見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時治療,就會發起燒來,這時候帶寶寶到醫院去,大夫就會讓先驗一下血。為什么要驗血呢?因為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的數量會發生變化。比如貧血時,紅細胞的數量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就會產生變化;身體發生炎癥時,白細胞的數量就會增加。主要看哪些指標血常規的化驗單上往往會有一長串的化驗項目,但有一些是比較專業的項目,對于它們,我們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規的化驗單,我們需要重點看三個方面: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測定(HGB)血常規的化驗單的第一項都是紅細胞計數的檢查,我們知道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并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一般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對固定的。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所以在看化驗單時,一定要首先注意這兩項的數值。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化驗單中的白細胞計數(WBC)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分類計數是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種白細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發生變化。一般而言,我們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因為在平常的生活中,醫生是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發生,然后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么類型的感染,應該使用什么類型的藥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血小板計數(PLT)我們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可能因一個小傷口而出現生命危險了。

你還看不懂血常規和尿常規嗎?

那么,認真看下去。讓我帶你看懂血常規和尿常規吧。

現代醫學血常規檢測內容通常主要包括: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形態檢查,血細胞比容測定,紅細胞平均值測定,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網織紅細胞計數和紅細胞沉降率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其分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平均值測定和血小板形態檢測。

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第一豎列代表檢驗項目;第二列是檢驗項目的數值(如果正常該數值后面無任何標注,如果該數值偏高或偏低則會在其后面相應地標注↑或者↓);最后一列為該項目正常參考值范圍。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標注↑和↓的項目。

下面,讓我們簡單認識一下主其中要幾個項目偏高或者偏低的意義吧。

一.紅細胞計數(RBC)及血紅蛋白測定(HGB)

【參考范圍】一般化驗單上會標注,然后在檢測結果后面也會用箭頭標注是升高還是降低

【臨床意義】

⑴紅細胞及血紅蛋白↑

1)相對性升高:見于劇烈嘔吐、嚴重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尿崩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

2)絕對性增多:

①原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紅白血病

②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

生理性見于胎兒,新生兒,高原地區居民

病理性見于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也可見于腎癌,肝細胞癌,子宮肌瘤,和卵巢癌等。

⑵紅細胞及血紅蛋白↓

1)生理性見于嬰幼兒,15歲前兒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女性

2)病理情況下,見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貧血。

紅細胞形態學檢查

這個記住五個字‘巨溶再地缺’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地中海貧血-正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二、白細胞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WBC及DC)

共有五種細胞:中性粒細胞N50-70%,嗜酸性粒細胞E0.5-5%,嗜堿性粒細胞B0-1%,淋巴細胞L20-40%,單核細胞M3-8%

1.中性粒細胞↑

生理性增多見于:年齡變化,日間變化,妊娠與分娩

病理性增多見于急性感染、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嚴重的組織損傷及大量血細胞破壞、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增生性疾病

中性粒細胞↓

見于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物理化學因素損傷、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桿狀紅細胞增多或出現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細胞。常見于感染

核左移伴白細胞增多為急性化膿菌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

伴白細胞不增多甚至減少提示感染嚴重,造血功能低下

中性粒細胞核右移是指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細胞核分5葉以上增多超過3%

提示造血物質缺乏或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見于各型貧血,慢性感染,尿毒癥等

2.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意義:見于過敏性疾病、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皮膚病,寄生蟲病、惡性腫瘤。

嗜酸性粒細胞↓意義: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

3.嗜堿性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見于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結腸炎、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惡性腫瘤等。

4.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見于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病毒性肝炎等,急性傳染性疾病恢復期,腫瘤,淋巴瘤。

淋巴細胞↓放射線損傷、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5.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意義:瘧疾、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三.血小板計數(PC)

血小板血小板↑意義:骨髓增生性疾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等。急性溶血,急性感染

血小板↓意義:再生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