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貴州元鼎合貿易有限公司(梧州市簡介及詳細資料)

时间:2024-06-01 08:19:05 编辑: 来源:

私營和個體商業,恢復農副產品市場,開放日用品集市。室內市場逐步取代露天市場,較大型的市場有南中、錢鑒、桂北、大東、孔廟里、萬壽宮市場。新落成上檔次的酒家、飯店和市場有白云、北山、新世界、五豐、梧州、中環、國泰、電信、東盛、中山、南方、新洞天等10多家。建成服裝、家電、家具、珠寶、糧食、蔬菜、水果、畜禽、水產、建材等10大專業批發市場和五金家電、日用百貨、糖煙副食等18條商品批零專業街。利用沿江一帶開設夜間飲食一條街。在民主路、西江路開發總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的購物城和美食城。2001年,投資1000萬元,在大東上路建成一條600多米長具有嶺南騎樓特色,集旅游、觀光、購物、飲食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首條商業步行街,自當年6月開業一年,已有100多萬游客到此觀光購物.2002年10月20日,地處中山路的恒業國泰廣場開業,場內共有店鋪499間,知名品牌店有麥當勞、機車沙龍、茶莊、咖啡堡、書店、珠寶等近30個,為培育和發展梧州商業市場、創建優秀旅游城市和建設東大門,打開東通道創造更有利條件。

財政稅收

1987年前,城區財政由市財政局管理。1988年成立萬秀區財政局.當年財政收入716.70萬元。1993年,市場稅收實行“誰投入,誰收益”的管理辦法,當年完成2915.70萬元。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推進了財稅收入增長,同年稅收2226.50萬元。1995年,稅收4149萬元,比上年增加1.86倍。1996年以后,受經濟環境影響,財政收入逐年減少。1999年以后,城區經濟有序發展,財政收入逐步回升。2001年,財政收入6905萬元,比1995年增加1.66倍;比1988年增加9.63倍.2002年,財政總收入6082萬元。

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工商稅收、企業所得稅和專項收入。主要支出用于基本建設、企業挖潛改造、文教衛生、部門事業費用、行政管理費用、城維費用、撫恤、社會福利救濟、民兵事業費用等項目。

人民生活

民國時期,民眾收入微薄,度日艱難。解放后,1950-1957年,組織居民開展生產自救,就業機會增大,生活較為穩定.1958-1961年,受自然災害影響,居民節衣縮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維持溫飽,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費水平緩慢增長.80年代后,尤其1989-2000年,居民生活收入大幅度提高。截至200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1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04元。其中食品2046元,是1989年810.50元的2.52倍;衣著用品233元,是1989年91.36元的2.55倍;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338元;醫療保健248元;交通和通訊314元;娛樂教育和文化服務432元;居住841元。每百戶擁有空調機20臺、電冰箱66臺、家用電腦12臺。此外,彩電、洗衣機、音響、高級照相機、摩托車、汽車、手機等商品,已為眾多居民家庭所擁有.200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7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116元;每百戶擁有空調機29臺,電冰箱71臺,家用電腦17臺.翌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2元.

社會福利業有所發展。至2001年,開設有老人福利院10家(其中公辦2家、民辦8家)。人住福利院人數332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432人(其中區屬企業職工517人),達100%,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的要求。

市政建設

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城區境內開始建城筑墻,周長424米,面積1.12萬平方米。唐武德四年(621年),城墻擴展為周年880米,面積4.84萬平方米。宋開寶元年(968年),始建磚墻,周長1120米,面積7.84萬平方米。明清年間,城墻幾經構筑,擴展到周長2750米,高7.26米,有5門,東、北、南3面環境。民國14年(1925年),折城墻,建馬路,在原城墻基及水塘上建成北環路、南環路、西環路、東環路、塘基街等30多條街道。解放前,市政建設比較落后,竹木結構民房居多,馬路較狹窄。

20世紀50年代,先后建筑了河堤路大渠、中山路大渠、居仁市場和架設桂江浮橋及修建北山公園。到60年代,相繼開辟錢鑒、塘源等工業區。修建了百花、北山2條隧道和中山路地下商場,擴大了城區的范圍。1978年后,城區建設按照市統一規劃,邊建設邊調整。1992年后,在“拓寬大通道,發展大市場,建設大梧州”的思想指導下,改造舊城區,在沿河邊和市商業中心興建起國泰廣場等多棟高層建筑。城區政府投入100多萬元,整治小街小巷道路、美化綠化小區。建成和平三期工程,步行街一期工程。東正二期工程正加緊施工。新的住宅樓房遍布城區。2001年2月25日,河東防洪堤開始施工,投資總概算為3.24億元,到2003年6月,工程已完成總投資2.90億元,達到總投資計劃的89.50%,全長3.71公里的擋水墻已按設計要求完成。2002年8月,梧州騎樓第一城納入梧州建設廣西東大門的第五項大工程。

截至1996年,城區有車行道44條,長3.62萬米,面積31.73萬平方米.其中水泥路面長7200米、面積8.60萬平方米;瀝青路面長1.08萬米、面積10.18萬平方米;泥石路面長7800米、面積5.08萬平方米.人行道面積8.25萬平方米.小街小巷42條,由1949年長度4.11公里、面積1.18萬平方米,發展到1995年長度70.27公里、面積26.90萬平方米.至2001年,城區道路有48條,道路總長度為25.88公里,面積24.07萬平方米。

交通運輸

民國17年(1928年)和26年,城區有公共汽車營運,開辦不久先后停業。1959年,有公共汽車2輛,營運線路長4.20公里。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相繼興建了桂江一、二橋,溝通河東與河西的交通.1995年9月,梧封(廣東封開)一級公路通車,與廣東省一級公路貫通.還建有百花隧道、北山隧道、龍船沖隧道、中山路地下商場(隧道),城區轄境架設有云龍大橋、鴛江大橋。桂江一橋、桂江二橋、蓮花大橋和紫竹大橋.轄區內的水運,溯江而上623公里,經桂平、貴縣,可達首府南寧;順流東下408公里,可達廣州。至香港、澳門等港,終年有300-500噸級船舶行駛。內河航線上常年航行著120-500噸級船舶。陸路的營運路線由50年代的梧(州)八(步)線、梧(州)玉(林)線擴展到桂、粵、湘等省區的地市城鎮和鄉村。1994年2月,轄境內梧州至廣東,封開二級公路動工興建(至翌年9月建成)。4月,“梧州號”客輪首航香港.1996年4月,動工修筑東環路和西江云龍大橋(1998年7月竣工通車)。2002年9月5日,城區東出口道路拓寬改造工程開始施工。全長1.4公里,始于云龍橋頭北岸,接于龍泉沖加油站.道路按照一級公路標準設計,4車道,水泥混凝土結構。整個工程建設期為12個月,于2003年9月工程竣工。

2019年11月,萬秀區上榜廣西2019年度自治區級生態縣(市、區)名單。

2017年2月21日,萬秀區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廣西柳州窮嗎

完全不窮。

廣西看上去確實是比較落后一些。但是不代表廣西人就是很窮,其實廣西人的真正經濟水平,不是gdp能夠完全表現出來的。說廣西人都很窮,其實不是完全對的,相反的,你所碰見的廣西人有可能會很有錢,比如以下幾種情況:

1.獲得扶貧資金支持的地區,這幾年貴州、云南的經濟發展都很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家扶貧支持,廣西也有扶貧資金支持,但是從數量上來看沒有那么大,但是只要是獲得支持的地區,經濟發展在未來也一定是很快的。

2.欽州北海防城港等沿海地區:北海和防城港目前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7000元以上,這樣的水平已經趕超東部的一些城市了。所以廣西的北部灣沿海地區,完全不窮。

3.柳州這樣的工業城市,柳州是廣西最大乃至西南地區都屈指可數的大型工業城市,工業產值超過廣西的四分之一。人均GDP也是遠超首府南寧,如果說南寧像是一個農村蓋上幾座高樓組成的大都市,那么柳州可以說天生就是一個城市,完全沒有農村的樣子。

4.桂林等旅游業城市。旅游業是個暴利行業,看上去產生的gdp不高,但是帶來的錢一定是非常多的。旅游業還往往與房地產捆綁,景區周邊的房價一定是一般房價的10倍以上。如此暴利的產業雖然在GDP數字上顯得不高,但是卻讓當地人很有錢。柳州地處廣西中部偏東北,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重要鐵路樞紐,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與東盟雙向往來產品加工貿易基地和物流中轉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樞紐城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門戶的重要節點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和核心城市,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是面向東部、南部沿海和東南亞的區域性制造業城市,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四大汽車集團整車生產基地的城市。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早古人類之一的“柳江人”發祥地,有2100多年建置史,古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嶺南后,屬桂林郡。秦末漢初柳州屬南越國地。西漢元鼎六年,在此設郁林等郡,置潭中縣,為柳州建置之始。

柳州怎么樣?

柳州別稱:

龍城、壺城

旅游:

柳州是國家甲級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柳州的自然景觀千姿百態,奇峰環列,風景秀麗,柳江如帶,蜿蜒回流,把柳州半個市區擁抱其中,繞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歷代文人游客被柳州的山清水秀石美洞奇所陶醉。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在《粵西游日記》中描寫到,柳州一帶“兩岸山土石間出,土山逶迤間,忽石峰數十,挺立成對,此異陽朔桂林。”和他同時代的名士王啟元稱贊道:“柳州山川甲天下”。

柳州市區內有柳侯公園(4A級)、大龍潭風景區(4A級)、都樂巖、柳州奇石城、鵝山公園、魚峰山公園、柳州白蓮洞、箭盤山奇石園、蟠龍雙塔、柳州東門城樓等著名景點(區)

其他六個縣分別有程陽風雨橋(三江縣)、融水貝江風景區(融水縣)紅茶溝森林公園(融安縣)、龍懷風景區(柳江縣)、香橋巖風景區(鹿寨縣)等景區(點)

郵政編碼:

545000

電話區號

0772

汽車號牌

桂B

市樹、市花:

市樹是小葉榕,市花是月季。

行政區劃:

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

全市總面積1861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為658.31平方公里,建成區約為115平方公里。

下轄4城區:柳南區、魚峰區、城中區、柳北區

下轄數個開發區:柳東新區、基隆開發區、舊機場開發區、高新開發區、陽和開發區

下轄6縣分別為:柳城縣、柳江縣、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

人口:

截至2007年底全市總人口362.5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約為102萬人,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

地區語言:

普通話、柳州話

柳州橋梁:

柳州共有十余座跨江大橋,被稱為橋的博物館,這些橋分別是:柳江大橋(一橋)、河東大橋(二橋)、壺東大橋(三橋)、壺西大橋(四橋)、文惠橋、紅光大橋、柳州鐵橋、雙沖大橋、文昌大橋、三門江大橋、陽和大橋、靜蘭橋、洛維大橋等。

立交橋六座,分別是,勝利立交橋、龍屯立交橋、陽和立交橋、蓮花立交橋、飛鵝立交橋和潭中立交橋等。

現任市領導:

市委書記:陳剛

市長:鄭俊康 民族編輯本段柳州市是漢、壯、瑤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和嶺南土著民族經濟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匯聚點,具有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