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自由貿易政策演變階段(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過程)

时间:2024-06-02 07:32:21 编辑: 来源:

司第一次在國內面臨激烈的外國競爭時,尤其是進入20實際80年代中后期,美國貿易地位迅速衰落,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其貿易政策和尋找新的理論依據。1980-1988間,美國占世界進口份額從13%迅速增長到16%,而出口則在11%左右徘徊,結果導致美國經常項目從1980年的20億美元順差變為1988年的1200億美元逆差,同期,歐洲國家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于是美國和歐洲市場的保護要求暴發,于是新的貿易理論——協調貿易理論應運而生。

協調貿易理論認為:政府國內尋求的是本國國民福利,而不是世界或外國消費者、生產者福利的最大化。政府的干預能幫助國內企業獲得可能會被外國企業搶占的利潤。如果政府政策有利于國內企業貸款以增加生產設施,外國企業的擴張就會受到阻礙,結果便是國內企業的利潤和市場份額增加。同時,由于政府干預往往是基于對國內企業和政府的相對不公平競爭行為而實行的,因此這種干預也將迫使外國政府開放受保護的市場,進而實現貿易的目標。在這一理論的支持下,發達國家的外貿政策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1)保護措施是針對某些進口商實施的限制性措施,這些措施之間可以是互不關聯的,形式和內容也有不確定的特點,往往是一些臨時性的保護措施。而保護貿易措施本身已制度化即隨著政府管理貿易活動的加強而不斷充實和調整。并且這些措施彼此相互配合,具有綜合性、系列化優點,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貿易體系。

(2)管理貿易的法律已由原來的單一的法律發展成為以對外貿易法規為中心,與其他方面的國內法規相配合的統一整體。管理外貿法律的整體化主要表現在涉及范圍廣并且有一定的彈性,如西方國家用法律條款規定處理不同國家、地區和多邊貿易關系的準則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和控制、外匯管理、對外經濟援助、技術轉讓等多項內容。

(3)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經濟一體化組織內部貿易、投資的化。無論是歐洲的經濟一體化還是美洲的經濟一體化發展,都為協調貿易政策的實行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

(4)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得到增強。貿易化和開放貿易體制成為全球貿易的主流,發達、發展中國家都在努力地實施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協議、協定,并以這些協議、協定為核心、協調本國貿易政策,以便推動貿易與投資的化,促進全球貿易的發展。

貿易保護主義歷史階段劃分方法

其中三分法和四分法都認為貿易保護政策出現過四種典型的形態,即重商主義政策(15世紀到17世紀)、幼稚產業保護政策(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超貿易保護政策(從19世紀末到二戰)和新貿易保護政策(20世紀70年代以后)。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岳蛟興(2006)在他的著作《國際貿易政策》中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古典重商主義政策、近代貿易保護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超貿易保護政策和新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三個階段。王傳麗(2004)則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重商主義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和超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以及新貿易保護政策三個階段。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薛榮久在《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概論》、任烈在他的著作《貿易保護理論與政策》中認為貿易保護政策經歷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貿易保護政策(重商主義政策)、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后進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世紀末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的超貿易保護政策以及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興起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四個階段。

也有學者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五個階段,即認為WTO成立以后貿易保護政策呈現出新的特征,因而將WTO成立以后的貿易保護政策作為貿易保護政策的第五個階段。如劉燕玉(2006)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演變及對中國外貿的啟示》中總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歷史演變過程,介紹了各階段主要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實踐,在此基礎上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及保護政策的時代背景、政策手段、特點和理論支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歸納。她將演進階段分為五個部分:15世紀到17世紀重商主義下的貿易保護→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英國先行自由貿易→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的保護貿易→20世紀中期到70年代自由貿易趨勢形成與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也有部分學者進行了六分法。張巖(2004)在《國際貿易保護的演進與發展特點》中梳理了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的演進。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重商主義的經濟學基礎是建立在金銀等貴金屬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一國對其的擁有量是國家富裕與否的標志。②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論。其中德國李斯特幼稚產業保護的觀點最為著名。③資本主義壟斷時期(大危機時期):凱恩斯主義的新重商主義。凱恩斯的鼓勵出口,實現適度的貿易收支順差,是“蕭條經濟”條件下的貿易政策。④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這是在“二戰”以后,日益強大的美國開始宣揚自由貿易,發展中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則舉起了貿易保護的旗幟。⑤新貿易保護。⑥國際貿易保護目前的發展態勢。

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過程

1、16到18世紀的重商主義的保護貿易政策。16到18世紀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也是西歐國家開始開辟世界市場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為了促進資本原始積累,西歐國家在重商主義的影響下,紛紛推行強制性的貿易保護政策。

2、19世紀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保護貿易政策。19世紀70年代以后,美國和西歐的一些國家紛紛從自由貿易轉向保護貿易,逐步實施了一系列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的保護性措施。

3、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超保護貿易政策。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資本主義處于壟斷階段。

4、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保護貿易政策。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國家限入滯漲之中。

5、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加快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進程、促進貿易全球自由化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引起了新的貿易保護主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