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網織紅細胞增高嗎(血液體檢報告單怎么看)

时间:2024-06-11 03:48:25 编辑: 来源:

貧血,MCV<80fl,MCH<27pg,MCHC<32%。

知識點1:缺鐵性貧血

知識點2:診斷

14.世界衛生組織診斷貧血的血紅蛋白標準是

A.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婦低于110g/L

B.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30g/L,孕婦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婦低于13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婦低于120g/L

E.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婦低于130g/L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1972年WHO制訂的貧血診斷標準認為在海平面地區Hb低于下述水平診斷為貧血:6個月到<6歲兒童110g/L,6~14歲兒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婦110g/L。

知識點1:貧血概述

知識點2:診斷

15.我國診斷貧血的血紅蛋白標準是

A.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婦低于100g/L

B.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婦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00g/L,孕婦低于11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婦低于100g/L

E.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婦低于100g/L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我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我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110g/L即可診斷貧血。

知識點1:貧血概述

知識點2:診斷

16.判斷骨髓幼紅細胞增生情況最簡單的方法是

A.血紅蛋白測定

B.外周血涂片檢查

C.網織紅細胞計數

D.血清鐵測定

E.骨髓檢查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網織紅細胞計數可以幫助了解紅細胞的增生情況及作為貧血療效的早期指標。

知識點1:巨幼紅細胞貧血

知識點2:實驗室檢查

17.判斷低血紅蛋白性貧血最簡單的方法是

A.血紅蛋白測定

B.外周血涂片檢查

C.網織紅細胞計數

D.血清鐵測定

E.骨髓檢查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

外周血涂片檢查可觀察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數量及形態方面的改變,對貧血的性質、類型提供診斷線索。

知識點1:溶血性貧血-血紅蛋白病

知識點2:實驗室檢查

18.下列哪種情況是缺鐵最肯定的依據

A.有慢性失血史

B.血涂片可見典型小細胞,低血紅蛋白性紅細胞

C.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

D.血清鐵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骨髓涂片作鐵染色后,鐵粒幼細胞極少或消失,尤以細胞外鐵為明顯,是診斷缺鐵性貧血的可靠指標。

知識點1:缺鐵性貧血

知識點2:實驗室檢查

19.診斷缺鐵性貧血,轉鐵蛋白飽和度的診斷標準應該是

A.<0.30

B.<0.10

C.<0.25

D.<0.05

E.<0.15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解析:缺鐵性貧血鐵代謝檢查提示血清鐵<8.95μmol/L,總鐵結合力>64.44μmol/L,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15%。

知識點1:缺鐵性貧血

知識點2:診斷

20.下列診斷缺鐵的無創性檢查,反映儲存鐵減少,以哪項檢查準確度最高

A.血清鐵

B.血液鋅原卟啉

C.血清運鐵蛋白濃度

D.血清堿性鐵蛋白

E.紅細胞游離原卟啉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紅細胞游離原卟啉的增高提示血紅素合成有障礙,血清堿性鐵蛋白是反映機體鐵儲存的敏感指標。

知識點1:缺鐵性貧血

知識點2:診斷

貧血有幾種類型?

貧血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缺鐵性貧血:由于缺乏鐵元素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致。

這種貧血癥狀多見于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對于女性而方,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如果不是十分嚴重的貧血,沒有必要去吃各類補品,只需要調整飲食,即可改變此類貧血的癥狀。

對于缺鐵性貧血,首先要注意飲食,就能改善此種癥狀。改善飲食就是要均衡攝取肝臟、蛋黃、谷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制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應該多吃些各種新鮮的蔬菜。這是因為許多蔬菜中含有非常豐富的鐵質,如黑木耳、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紫菜、發菜等。

2.出血性貧血:此種出血性貧血是指因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的,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

3.溶血性貧血:由于紅細胞受到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但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常伴有黃疸,又稱為“溶血性黃疸”。

4.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由于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

此種貧血是由于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所引起的。這種貧血多見于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巨幼細胞貧血是指骨髓中出現大量巨幼細胞的一類貧血。實際上,巨幼細胞是形態上和功能上都異常的各階段幼稚紅細胞。這種巨幼細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結果,核的發育和成熟落后于含血紅蛋白的胞漿。其實,人體內的多種組織細胞都受DNA合成缺陷的影響,但以造血組織最嚴重,特別是紅系細胞。正是這種原因,嬰兒和孕婦常會出現巨幼細胞性貧血。

大家知道,這種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由于缺乏葉酸、維生素B12所引起的。所以,此類患者要想改變這一癥狀,首先要補充大量的葉酸及維生素B12。如果不加應治療,到了后期很有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樣以來,病癥就相對嚴重了。此時,不僅僅是補充葉酸、維生素B12,還要注意及時補充鐵劑。

5.惡性貧血:由于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而造成的。

6.再生障礙性貧血:由于造血功能出現障礙所引起的貧血。

此類貧血常伴有胃酸缺乏、脊髓側柱、后柱萎縮和病程緩慢等癥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這種貧血病理變化表現為紅骨髓的脂肪化。這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繼而被脂肪所取代,若取代的數量越大,其貧血也就越嚴重。

再生障礙性貧血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這是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破壞程度和轉歸等而劃分的。在我國經部分地區調查,每10萬人中有1.87~2.1人發病,與日本報道的發病率相近。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與慢性型病例的比例為1∶4.6。再生障礙性貧血與中醫上“虛勞”、“虛損”及“血證”的范疇相似。在古代,此類病癥為不治之癥,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后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此類貧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此外,此類貧血還要禁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藥物。

血液體檢報告單怎么看

問題一:如何看血液常規檢查報告單 血常規的一些化驗項目的臨床意義作一簡要說明,供參考:

1、血紅蛋白(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臨床意義: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較少見。

減低:可反映貧血的程度。病人的營養狀況不佳、手術后失血過多、化療后等均可出現。

2、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萬/mm3)【0.01】

女:(3.5~5.0)×1012/L(350~500萬/mm3【0.01】

臨床意義:診斷各種貧血及紅細胞增多癥。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缺氧等。

減低:手術后失血過多、化放療療引起的紅細胞減少、其他情況引起的貧血、血液稀釋后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臨床意義:

增高:急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惡性腫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這是化療病人最常見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可出現。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單核性和淋巴性三類白細胞。粒細胞又根據胞漿中含有的顆粒性質不同,分為嗜酸性、嗜堿性及中性粒細胞三種。

(1)中性分葉核粒細胞(N):

正常參考值:0.50~0.70(50%~70%)【0.01】

臨床意義:

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惡性腫瘤。

中性粒細胞減少:放射線或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傷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等。

(2)中性桿狀核粒細胞(N):

正常參考值:0.01~0.05(1%~5%)【0.01】

臨床意義:用于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和判斷感染輕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細胞(E):

正常參考值:0.005~0.05(0.05%~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