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蒙古進出口貿易怎么做(牛肉這么貴,蒙古才10元一斤為什么不進口?)

时间:2024-05-10 09:09:47 编辑: 来源:

區域來管制。屬右翼一帶的部族有馬米貝子掌管。屬右翼的有科布多兩個吾庫爾岱部族和清河。富蘊兩個吾庫爾岱部族,共四個吾庫岱部族,由切如什部族出身的蘇庫爾拜,吉合什掌管。實行此權制后,苛捐雜稅增多,勞苦大眾不堪重負,在喀刺烏斯滿帶領下廣大牧民紛起抵制,終迫使取締了該管轄制度,由科布多與阿勒泰辦事長官即大巨帕勒塔王掌管,從此帕勒塔王駐承化寺(今阿勒泰市)統管阿科區域。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滿清王朝衰落崩潰。1912年沙皇俄國策劃外蒙軍占領科布多,此時科布多活佛達木、加木薩輔嘩變,向科烈吾拉斯臺辦事處宣布獨立、成立所謂科布多可汗蒙古園。同時沙俄,外蒙軍虎視眈眈威脅著阿勒泰。為抵御外敵侵略行經,從烏魯木齊由姓馬的率兵,從伊犁姓魏的帶兵出發,合并有兩千人,及時趕到承化才保住了阿勒泰。這一次事件后,北京政府和沙俄使館于1913年簽訂了《對中俄原界約的補充協定》即割讓科布多歸外蒙古的不平等條約。從此科布多分離了阿勒泰地區,隸屬外蒙。阿勒泰直屬中央政府。

1918年北洋政府決定阿勒泰改為新疆省管轄。從烏市委派周學道尹,實行地、縣行政機制。

1926年清河設治局,縣址駐于布勒根河畔。當時阿勒泰東北方邊境由哈那皮亞貝子負責。有一個營的兵執行邊防巡邏。沒有固定的邊防哨所。在從后的1929年-1933年查干郭勒邊界的科克玉依有馬大人率領邊防士兵守衛。

1933年東干騷亂,四月初承化行政長魏鎮國率部逃走。承化被呼稱“總指揮”的東干馬如龍掌管。這時馬大人駐扎的查干郭勒科克玉依由葛子馬來亞帶領的20來名東干占領。并欺壓當地牧民。1934年夏熱甫汗督統獲悉后,立即派兵,由沙買多拉、葉斯克加依帶30名兵力,其中就有名叫塔克什肯的戰士,趕抵查干郭勒。葛子馬來亞一伙逃往北塔山。他們在查干郭勒守邊一直到1935年。后來領導馬買都拉調紅山嘴哨所,由熱斯別克、胡斯別克接替。

我國阿勒泰以北,1936年以前因沒有正式邊界線界標。科布多與阿勒泰之間多次發生邊境沖突。外蒙軍侵入到塔克什肯山頭以北的木恩吉克山頭,制造邊境爭端。1936年4月外蒙有300名士兵到邊境喀喇巴什克,強迫在吾什庫勒、喀喇巴什克、喀騰敖包等地的青格勒牧民反遷,并將布勒根邊防戰士哈馬太、于斯甫江、塔克什肯等抓走做人質。當時布勒跟邊防站只有35名戰士,無法與他們對抗。邊防站領導熱斯別克(哈巴河人)、居塔、別尕岱(哈巴河人)向承化派人通報,要求救援。夏熱甫汗當即出兵支援。援兵到后,在首領居馬爾特帶領下也抓獲外蒙9個人(居馬爾特1942年死于盛世才獄中。妻小1956年遷居蘇聯)。并在喀喇巴什克托列部落的古牧地支起氈房,邀請蒙方對話談判。蒙方應邀由巴特索仁達爾合帶五人來。阿方代表由夏熱甫汗指派承化警察局局長居馬爾特和居塔、賽依特等三人去參加。談判進行到第三天雙方爭論非常激烈,形不成共同意見。阿方代表作為歷史依據提出,1929年在馬依恒塔斯因邊境爭端發生武裝沖突。外蒙軍與我方守邊的馬大人的士兵發生交火。在這場交戰中馬大人的士兵打死俄羅斯士兵班克扎尼和蒙古兵頭領沙拉達爾合,尸體留在我國領土里。后作為標志性物證埋葬在邊界線什力克的等事實,據理力爭。最終蒙方服輸,經打電報請示蒙古國主席索依巴森同意調和。歸還了被蒙軍侵占的烏什力克、喀喇巴什克、喀騰敖包等地,談判第五天雙方邊界線基本確定。雙方交換了被抓人員,握手和好。談判中青格勒本地人加合斯拜始終擔任通事。此人精通蒙古語,有一定的文化。協定由參加談判的警察局局長居馬爾特起草。用蒙、哈兩種文字準備。參加談判的雙方人員簽名。從此這條國界線正式成了中蒙邊界線。

1962年兩國對邊界專門勘查做了個別調整。但主要還是以上述的協定為準建立了國界界標。

1936年4月把布勒根河上游邊界的山坡(現塔克什肯口岸)定為哨所駐址地。有戰士塔克什肯、江丕依斯和阿合太等輪流站哨。當地人見塔克什肯常年堅持在這站哨。就把有這座哨所的山坡稱謂“塔克什肯坡”。2002年《法制雜志》第五期由那波挺所譯的哈文版發表陳衛紅一篇文章中提到:塔克什肯是一名哈薩克族戰士,1938年以前就同一群戰士一起守防布勒根河口。當年冬天特別冷,氣溫降到零下45℃,他守衛祖國領土服役多年,常帶領其他邊防戰士克服邊界線上的種種困難,不怕天寒地凍,每次都能圓滿完成守邊任務。他去世以后,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勞,把這塊地命名為塔克什肯。可以看出,該文章是從海關史記中摘載的,是鐵的事實。

塔克什肯是何許人也?他是怎么到布勒根邊防服役的?原籍在哪?他的后裔和命運又如何呢?其父親江丕依斯屬齊巴爾阿依格爾部落中賀加別爾根家族人。膝下有7個兒子:馬德拜、馬合什、沙德克、塔克什肯、哈布多拉、阿依達汗、沙都。塔克什肯排行老四。于1912年生于哈巴河河谷地帶喀喇吾特克勒。1983年在木壘縣包斯坦鄉去世。

1934年夏熱甫汗在哈巴河招兵。闊克乃臺吉管轄的齊巴阿依格爾部落當兵的有:馬哈太·齊巴爾,扎合木·沙亞,胡散·阿合買提,賽依提·阿合木,依西·馬買吐拉和頂替堂兄當兵的塔克什肯。是年四月在買買吐拉·葉斯克拜(1896年—1981年)帶領下抵達青河縣查干郭勒鄉布勒根哨所服役。1936年-1937年同塔克什肯一起守邊的居塔·別格岱(1905年-1993年)在1986年的一次記述中稱:青河縣布勒根哨所的人員輪流換防多少次,但就是塔克什肯未動。為此在1937年還授予勛章一枚。

1941年伊始,哨所領導買買多拉、居馬爾特、熱斯別克等先后被盛世才逮捕入獄。哨所無人問津。當時情境越發激起了青河縣人民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反抗情緒。

在哨所服役的塔克什肯與當地居民巴勒塔拜的女兒江恩勒結婚,已成家立業。而且參加了反對國民黨暴政的游擊戰爭。

1944年2月27日,蒙古國領袖索依巴勒森,人民軍將軍多爾吉到布勒根邊界馬依塔斯,為援助起義人民,同烏斯滿簽訂有關條約。為支援富蘊、青河人民的解放斗爭。用車運來大量的輕重武器彈藥。堆在布勒根邊界露地。周圍拉了鐵絲網,上蓋帆布。由塔克什肯在內的一個班的兵守護著。塔克什肯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不分晝夜,盡責盡力完成交辦的任務,1946年授予“忠誠”勛章一枚。

1947年秋天,烏斯滿背叛“三區”革命,投到國民黨懷抱。將青河縣牧民群眾裹脅遷往哈密、巴里坤,塔克什肯隨公婆家遷移到木壘縣定居下來,無力搬回哈巴河原籍。

塔克什肯膝下有女兒:再尼什·庫勒巴克,長子吐合塔吾拜,次子哈木扎,孫子有哈帕爾。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中塔克什肯也受到了沖擊。遺憾的是在守衛國土立功授予的勛章在“文革”中別人抄去丟失。落實政策后,他想著原籍哈巴河,多么想回來看望一次故鄉。但是命運未能使他如愿以償。80年代初,謝世而去,享年70歲。

作為多年守邊戰士塔克什肯的見證,人們以他名字命名這塊邊境土地。90年代初成為向外開放的口岸,現已變成塔克什肯小鎮。這位為守國土獻青春,立汗馬功勞的愛國戰士只限于呼其名而已嗎?這使人有幾許歉意感,國泰民安的今天,作為子孫,為不忘過去,感慨之余使人產生企盼有關領導能否在其服役的邊境為其立個紀念碑,以安慰其在天之靈和教育后人的思縷。

作者:哈巴河縣信訪局退休干部:艾別 ·哈力

白山澤(撒拉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