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荷蘭壟斷海上貿易時間(請問葡萄牙,西班牙 荷蘭 英國成為 海上霸主德 時間順序。越具體越好)

时间:2024-06-10 06:47:37 编辑: 来源:

洲國家之間的貿易。荷蘭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保護其商船隊免受海盜和其他國家的攻擊。

3. 18世紀,英國開始崛起。英國擊敗了荷蘭,奪取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國通過發展強大的海軍和商業船隊,控制了歐洲大部分的海上貿易。英國還在殖民地擴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總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紀早期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海上霸主,荷蘭在17世紀逐漸崛起,而英國則在18世紀擊敗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了海上霸主。

16~18世紀荷蘭的興衰變化

荷蘭的領土西、北兩面瀕北海、東臨德國、南接比利時。荷蘭從南到北長約300公里、從東到西寬約200公里,面積為41526平方公里。在地理上屬于“尼德蘭”。“尼德蘭”意為“低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萊茵河、馬斯河和斯海爾德河下游,特別是在中世紀,由意大利北部翻越阿爾卑斯順萊茵河而下,及由法國的羅訥河北上,經香檳大道往北是尼德蘭,所以它長期以來就是南北貿易大道的北端。中世紀開始,這里的沼澤地得到開發,風車的應用,筑堤工程的開展,使該地成為歐洲農業最發達地區,也成為農業經濟作物最集中地區。另外,其海岸位于歐洲從葡萄牙大西洋沿岸往東北,轉向波羅的海,往北經北海到挪威沿海,又與英國隔狹窄的海峽相望的,面向大西洋的海洋交通的十字路口。因此,該地是背靠南北商道,面對海上十字路口,農業、手工業發達,人口密集,很自然成為商業貿易交通樞紐,經濟發達地區。素有"歐洲大門"之稱。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議會制君主立憲國家。

在中世紀時,該地是許多獨立封建領主的領地。在13、14世紀時為勃艮第大公占領。1477年歸屬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516年又為哈布斯堡西班牙的西屬尼德蘭。在龐大的西班牙帝國內,相比之下,尼德蘭面積很小,但當地工商業十分繁榮,多數居民都居住在大大小小城市里,那里是歐洲當時城市數量最多又最集中的地方。在稅收上,占西班牙包括拉丁美洲殖民地及歐洲所占之地在內全國的一半,所以查理五世稱尼德蘭是其“王冠上的一粒珍珠”。

尼德蘭問題及荷蘭的獨立原因有二。一是查理五世在多年頻繁的對外戰爭中,不僅耗竭了從拉丁美洲掠奪來的金銀,而且弄得國庫空虛,為籌措費用,就在尼德蘭地區實行重稅,結果使商業衰落、經濟蕭條,引起當地人民不滿。其次,在歐洲中部,宗教革命發生地的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以衛道者身份進行鎮壓活動,但是其在與信仰新教的諸侯戰爭中失敗,于1955年,簽訂《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承認圣羅馬帝國內新、舊兩教信仰自由,同權平等原則,按“教隨國定”,諸侯在其領地內享有決定本人及其居民宗教信仰的權力。可是,并不按此原則處理尼德蘭地區內信仰新教問題,反而采取嚴厲鎮壓措施,甚至用殺頭,活埋酷刑對待新教徒。在經濟與宗教高壓政策下,忍無可忍的群眾遂于1566年爆發反對舊教、反對西班牙的群眾起義。

雖然西班牙實行血腥鎮壓,但不能扭轉局勢,尼德蘭的北方七省遂于1573年宣布獨立。在經過20多年曲折斗爭,特別是西班牙在無敵艦隊于1588年徹底敗于英國后,海上力量元氣大傷,在內無財力支持、外無海軍支持下,戰場上屢被挫敗,不得不于1609年締結12年休戰協定,事實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這里在DOL中的西班牙和荷蘭的主線劇情有所交代)

西班牙的失敗給荷蘭在世界爭奪殖民地、壟斷東西方貿易提供了機遇。荷蘭的優勢首先表現在貿易上。那時荷蘭已成歐洲的貿易中心。比斯開灣來的鯡魚和鹽,英國和弗蘭德斯(即比利時北部)來的布匹,地中海地區來的酒,瑞典來的銅和鐵,波羅的海地區來的谷物、亞麻、大麻、木材以及荷蘭提供的煙熏魚和腌制魚、紡織品和各種手工業工場提供的多種商品。這些商品都在這里進行交易,既有現貨又有期貨。即使東方與美洲的商品也是通過葡萄牙與西班牙轉運到這里來銷售,同時阿姆斯特丹的寶石工藝也是占據領先地位,所以,某種程度上,這里成了國際性的貿易中心。

其次,該地也是歐洲的金融中心。由于大批商人在這里進行交易,當然集中了大量的資金。為了便利資金的流動,有利于商業活動,荷蘭于1609年創辦了阿姆斯特丹國家銀行,它是歐洲第一個資本主義類型的國家銀行,經營存、貸、匯及各種票據交易。到18世紀,荷蘭的金融地位仍十分強大,它仍是英國的債權國,曾一度掌握了英格蘭銀行和英屬東印度公司股票1/3,英國國債的40%。一度掌握了英格蘭銀行和英屬東印度公司股票

第三,荷蘭擁有世界上的最龐大的船隊。那時,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蘭的造船廠已充分使用機械,造船速度相當快,幾乎一天可以造一條船。早在1600年,荷蘭就擁有1萬只船。按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數的3/4。世界各地的貿易貨運大多由荷蘭承擔,有“海上馬車夫”之稱。

正是這三點優勢使荷蘭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紀以來所形成的殖民帝國的地位。由于葡萄牙于1580年被西班牙所吞并,使葡萄牙在東方的勢力大為削弱。為了搶奪葡萄牙在東方的殖民地與貿易,荷蘭于1602年成立荷屬東印度公司。該公司除從荷蘭政府那里獲得在東方貿易壟斷權外,還享有開戰、講和、建立殖民地和鑄幣等特權。雖然英國組織的英屬東印度公司成立比它早二年,但前者資本為后者的十幾倍,使后者無法與前者爭雄。

荷蘭人把葡萄牙人從東印度群島、馬六甲、錫蘭等地趕走,在巴達維亞(現雅加達)建立大本營。另外,還占領了好望角、毛里求斯、臺灣,并在印度等地建立據點。其印度洋上航線是從好望角開始,經毛里求斯到印度轉馬六甲,再延伸就進入南中國海達到中國與日本。(鄭成功收復臺灣,就是最好的證明,至于日本,荷蘭人只是開辟了長崎貿易港,開設傳教等)另一條則是由好望角直航巴達維亞。從好望角裝好食物與必需品,沿南緯40度以北借順風東駛而達巴達維亞。這是一條捷徑,而且從壟斷香料群島貿易及兼顧印度洋與太平洋西岸貿易來說,該區位要比印度優越。荷蘭人取代葡萄牙人的貿易壟斷地位,還在東印度群島一些地方開辟種植園,種植咖啡等作物,后來成為重要的貿易商品。

在非洲的西海岸,荷蘭于1595年沖破葡海軍封鎖進入黃金海岸。后來,又利用軍事力量打敗葡軍,強占其由塞內加爾到安哥拉一帶的葡萄牙販奴商站。在美洲,荷蘭占有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在紐約的曼哈頓島,1664年被英國人占據改名紐約),西印度洋上的庫拉索島和巴西東北部的圭亞那及伯南布哥(伯南布哥后被葡收回)。直到現在位于加勒比海地區的荷屬安的列斯群島與阿魯巴島仍然還是荷蘭的領土。由于葡失去西非販奴商站影響巴西的種植園。荷蘭組織的西印度公司的作用雖不如東印度公司,但在左右向美洲的販奴活動、發展種植園和向歐洲運送蔗糖等方面卻起著重要作用。

荷蘭的這種在經濟、貿易和商船方面的發展,受到英、法的挑戰。英、法兩國為了與荷蘭競爭,都在國家支持下發展自己的船隊。另外,在航運上通過歧視性法律,來照顧自己船隊。如英國與其殖民地間商品運送規定要用英國船只,以降低荷蘭船只在航運上的份額。

由于這種競爭及其他原因,荷蘭于17世紀后半期先后與英、法之間進行一系列勞民傷財的戰爭。在戰爭中,英、法利用荷蘭船隊回國必須經過英吉利海峽的機會掠奪其船上財物,并把船只作為戰利品沒收,使荷蘭遭受巨大損失。上述原因導致荷蘭的經濟地位、軍事勢力的下降,失去其取代西班牙的而在貿易與殖民方面所獲得的壟斷地位。

荷蘭的衰落與西班牙情況有所不同。西班牙的壟斷地位建立在政治上,國內缺乏經濟基礎,一旦政治上的地位垮了,就一落千丈。荷蘭在經濟方面有較深厚基礎,雖然失去其貿易與殖民上壟斷地位,但仍有相當經濟實力,而并不是“一蹶不振”。其以后的繼續衰落則只是過于注意商業而忽視工業,加上其國土面積小,人口不多,遂逐漸落后。

從DOL的設定來看,荷蘭的領地確實少的可憐,充分的體現了對同盟港的重要依賴性,但是同時阿姆斯特丹-海爾德之間的近港交易在后期實力不凡,可見光榮為了各國之間的平衡,還是下了不少的心血。

16世紀哪個國家壟斷了從西方到東方的跨洋運輸?

如果只是嚴格的指16世紀那就是西班牙,16世紀的歐洲是西班牙的世紀,但是西班牙并沒有完全壟斷東西方貿易,它只是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海軍,再加上西班牙面臨的是因新教與天主教斗爭和各個國家崛起而日新月異的歐洲,所以在16世紀末大概1588年左右西班牙就衰落了。

如果說東西方的貿易壟斷,那就是荷蘭了,由于被英國擊敗再加上國力日漸虛弱,西班牙在1609年不得不承認了荷蘭的獨立,荷蘭發展為當時歐洲強國的主要原因就是貿易,荷蘭當時是歐洲的經濟中心,并壟斷了東西方貿易,這也就是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原因,但嚴格的從時間上來說荷蘭的貿易壟斷應該是從16世紀末17世紀初左右開始的。

荷蘭進入和結束黃金時代的原因?

一。國家獨立

1568年,荷蘭七省結成烏特勒支同盟反抗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統治,爆發八十年戰爭。在低地國家完全戰敗之前,英格蘭與西班牙爆發戰爭,逼使腓力二世所率領的西班牙軍隊停下腳步。此時,腓力二世的軍隊已占領了布魯日和根特等重要的貿易城市。安特衛普,可說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在1585年8月17日被西班牙攻陷。此時,南尼德蘭(大約是現今的比利時)完全被西班牙占領。荷蘭共和國(今日的荷蘭)則持續對抗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為止。

南尼德蘭的戰敗讓許多喀爾文教派商人逃往北方。許多人移居至當時只是個小港口的阿姆斯特丹。到了17世紀,快速發展的阿姆斯特丹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這次的移居可稱為“建立新安特衛普”。來自法蘭德斯和布拉班特的大量移民是荷蘭黃金時代重要的驅動力。

除了南尼德蘭的大量移民,還有大量逃避宗教迫害的難民涌入,特別是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塞法迪猶太人,以及法國的雨格諾派。

其他幾個因素也促成了這時期貿易、工業、藝術和科學的繁榮。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風力和泥炭等便宜能源的供應,可借由運河輸送到各城市。鋸木場的問世,可建造大規模的艦隊至世界各地貿易,也可透到軍事手段保衛共和國的經濟利益。

二。。財富

17世紀,荷蘭優秀的船員和制圖師有很長一段時間支配了世界貿易,取代原來占據此地位的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之后與英格蘭長時間競爭,爆發數次英荷戰爭(主要在海上),最終失去其支配地位。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是史上第一間跨國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亞洲貿易長達兩百年,成為17世紀最大的商業企業。香料的大量進口帶來了龐大利潤。1609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比倫敦證券交易所早了一個世紀。

約在1640左右,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長崎海灣內一座的人工島嶼出島建立貿易據點,壟斷與日本的貿易。直到1854年為止,荷蘭一直是日本對西方的唯一窗口。西方科學與產品傳至日本,導致了蘭學的興起。荷蘭將西方所發生的科學革命及工業技術傳至日本。日本向荷蘭購買及翻譯了許多科學書籍,獲得西方的珍品及制品(如鐘),并接受了各種西方創新的論證(像是電象的證明,與19世紀初熱汽球的飛行)。17和18世紀,荷蘭可說是歐洲在經濟上最富裕、科學最為進步的國家,讓他們有著特權地位去將西方知識傳至日本。

荷蘭也支配了歐洲各國間的貿易。低地國家剛好占據東西及南北貿易路線上的有利位置,借由萊茵河可連結廣大的德國腹地。荷蘭商人將法國與葡萄牙的葡萄酒運至波羅的海,并將谷物運回地中海周遭的國家。1680年代,平均每年有將近1000艘荷蘭船只進入波羅的海。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 Trippenhuis,為現今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