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行業內貿易指數計算題(國際貿易計算題)

时间:2024-06-02 12:13:22 编辑: 来源:

在貿易實踐中,常常體現為東道國從母國輸入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加工后輸往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這種產業內貿易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國的外貿競爭力。

因為在技術含量低的產業鏈環節上,我國只能變相地收取一點加工費。這在中國的突出表現就是加工貿易比重的迅速提高。從短期看,加工貿易固然可以增加我國的貿易利益,但從長期看,這種兩頭在外的貿易形式,對前后產業的帶動作用很小,對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不大。但如果是跨國公司的水平一體化投資,如前所述,由于東道國從事的不是產業鏈中低附加值環節的生產,而是整個產業鏈的生產,東道國就可以在這種平行分工中獲得規模經濟、吸收來自母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這對促進東道國的產業升級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與垂直一體化投資相比,水平一體化投資引起的產業內貿易可作為一國外貿競爭力提高的標志。

3、擴大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提高我國的外貿競爭力

積極進行產業升級,重視發展高新技術,把發展高新技術與勞動力資源優勢這兩個因素很好地結合起來。我國與發達國家間的水平型產業內貿易之所以沒有發展起來,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的高新技術發展相對滯后,無法同發達國家在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上形成水平分工。跨國公司之所以不對我國進行水平一體化投資,原因也在于此。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競爭優勢不在技術水平上,而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上。

因此,一貫以來我國的傳統貿易模式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即在資源稟賦基礎上實行分工,我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從發達國家進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誠然,為了解決就業壓力問題,我們必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仍需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但從長期來看,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些領域形成壟斷性技術優勢卻是勢在必行。因為只有我國的技術水平有了長足進展,我們才能與發達國家進行水平型產業內貿易。

改善商品結構,實現產業內貿易的升級。用錢納里和泰勒對產業發展三分階段劃分的概念來描述我國現有的產業發展水平,我國的產業正處在早期階段向中期階段過渡,并兼有向后期發展的特征。這種產業結構對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發展的約束主要表現在商品結構的低層次上。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資料,雖然現在工業制成品在商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已遠遠超過初級產品,但制成品中高附加值、高技術、深加工的重化學工業產品、機電產品所占比重甚小,而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居多。可見,這種出口商品結構與水平型產業內貿易要求的產品特征相去甚遠。要改善我國現有出口商品結構,就必須在某些戰略性領域趕超,形成有中國獨特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時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提高生產技術,改進工藝流程,實現注重產品質量和技術的內涵型擴張,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符合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的要求,最終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貿易計算題

因為:

公量=商品的實際重量×(1+標準回潮率)/(1十實際回潮率)

所以:

商品的實際重量=公量×(1十實際回潮率)/(1+標準回潮率)=100×(1+21%)/(1+10%)=110(公噸)

答:我方應裝運110公噸才能達到合同規定的公量數。

關于幾道國際貿易的計算題

希望可以幫到你 凈貿易條件

它是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之比

其計算方法是: N=(Px/PM)*100 式中 N——凈貿易條件 Px——出口價格指數 Pm一進口價格指數 舉例說明:

國際貿易計算題

根據你提供的信息,我得出如下計算公式。

1)CIF凈價=含傭價-傭金=含傭價-含傭價*傭金率

650-650*0.02=650*(1-0.02)=637(美元)

答:凈價為637美元。

2)因為對方要求增加傭金率至5%因此得出如下公式。

CIFC5%=凈價/(1-5%)

CIFC5%=637/(1-5%)≈670.52(美元)

首先解答疑問,計算百分比單位的時候,計算期間是不能超過100%,這是鐵律。換個說法,這個百分之百已經包括了cif價格和傭金的價格了,不可能超過百分之一百了。如果說是105%的話那就超出這個范圍了,計算出來的結果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它出現了額外計算量,不屬于計算圓圖中的東西了。建議提問者好好研究研究百分比圓圖,因為我這么解釋是很難解釋清楚的,還是要依靠你自己的理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