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規模經濟與差異產品貿易理論的潛在影響(國際貿易與經濟的貿易理論)

时间:2024-05-13 00:35:52 编辑: 来源:

現,也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利益。

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補貼促進出口”的論點,建立了戰略貿易政策理論的基本框架。

(2)克魯格曼的“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的論點。克魯格曼認為,在寡頭壟斷市場和存在規模經濟的條件下,對國內市場的保護可以促進本國的出口。因為保護措施可以為本國企業提供超過其競爭對手的的規模經濟優勢。這種規模經濟優勢,可以轉化為更低的邊際成本,其結果增強了本國廠商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最終達到促進出口的目的。

也就是說,在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存在的條件下,一個受到保護的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本國國內封閉的市場擴大生產,獲取靜態規模效益,不斷降低產品生產的邊際成本,通過銷售經驗的積累使銷售成本沿著學習曲線不斷下降,從而降低產品的總成本。同時,通過差異價格的采用,在國外市場借助于傾銷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

在動態規模經濟條件下,進口保護也能達到促進出口的目的。這里規模經濟表現為生產的邊際成本隨著研究開發支出的增加而趨于下降,而本國廠商一旦在邊際生產成本的競爭中處于優勢,便可以達到促進出口的目的。

(3)“戰略支援產業的外部經濟效應”論點。所謂外部經濟效應在這里是指某一產業的經濟活動對其他產業產生的有利影響。新興的高技術產業往往具有這種積極的外部經濟效應。

“戰略支援產業的外部經濟效應”論點認為,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由于知識的無償占有而導致的潛在市場失靈。也就是說一些產業的企業所生產的知識被其他企業無償占用,但實際上這種知識生產所帶來的外部經濟效益并不對該企業形成有效的激勵,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偏離。在此情況下,只有依靠 *** 的補貼與財政扶持,

才能保證這些有外部經濟效應的企業不喪失投資高技術產業的原動力,這對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這一論點還認為,對合適產業提供的戰略支援不僅能促進該行業的發展,在國內外市場的擴張成功,而且該國還能獲取該行業作為戰略支援產業得到迅速發展而產生的外部經濟效應。

總之,戰略貿易政策理論的核心是干預對外貿易,扶持戰略性產業的發展是一國在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條件下獲得資源次優配置的最佳選擇

規模經濟與差異產品貿易理論的基本內容

規模收益不變是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重要假設,即假定廠商無論生產多少數量的產品,每多生產一件產品,增加的成本總是不變的,即邊際成本不變。或者說,投入增加一倍,產出也增加一倍。

事實上,現代許多工業部門具有規模經濟特點,即收益遞增、成本遞減。規模經濟愈大生產效率愈高,投入增加一倍,產出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規模經濟發展經濟學概念。規模經濟是與體現GDP增長方式的經濟規模指數相對而言的、反映經濟體經濟發展程度的綜合效益指數。宏觀上,規模經濟指一個經濟體(通常為一個國家)用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人民幸福感指數來綜合衡量的經濟發展程度。微觀上,規模經濟指用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綜合效益等來衡量的發展指數。

規模經濟也指規模經濟效益,即通過一定的經濟規模形成的產業鏈的完整性、資源配置與再生效率的提高帶來的企業邊際效益的增加。微觀的規模經濟離不開宏觀的規模經濟,宏觀的規模經濟制約提升引導微觀的規模經濟。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經濟,經濟規模都不等于規模經濟,能夠帶來規模經濟的經濟規模才是經濟發展的指標、目標和路徑。

這個問題其實依賴于許多因素,以致于我們傾向于把企業規模當做類似“國內生產總值”這樣的“結果”來分析,而不是把它當做一個“問題”提出來。大致分類,決定企業規模的外在因素是:

(1)企業所提供的商品的“市場類型”

粗略劃分為三:

第一類是基礎設施,例如朗訊(Lucent)或北電(NorTel)這樣的企業,其出售的每一臺設備的價格動輒是上百萬美元,其技術所要求的“經濟規模”幾乎沒有限度(與市場需求的規模相比),因此幾乎總是處于規模收益遞增階段;

第二類是大眾消費,由于產品很快便飽和或過時,且因市場的進入壁壘較低,初期投入的“沉降”資本較小,從而由沉降成本引起的收益遞增階段很短,這是最容易進入規模收益遞減階段的市場類型;

第三類是新興領域,這里的主要風險是“標準”(或客戶“口味”)未能確立,企業規模一方面意味著高風險,一方面意味著參與制定標準(或“口味”)的權力,因此“規模”是企業博弈的策略之一,它只在動態意義上影響資源配置效率。

(2)市場開發的階段

大致又可劃分為三:

早期、迅速擴張期、晚期。這三個階段構成產品和市場的“S”型增長曲線。企業在這一曲線的不同階段上可以有極為不同的最佳規模。

(3)技術更新的方式

大致劃分為二:

首先是連續演變型的技術。對于這類技術進步而言,企業規模似乎有助于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的風險分攤,故大企業在平均意義上比小企業有更大的技術優勢;然后是突變型技術。對于這類技術進步而言,如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騰森所論,大企業往往被官僚化傾向和既得利益集團“鎖入”現有技術的成功當中而不愿意進入新技術領域,從而與寶貴的“技術進步窗口”失之交臂,在下一輪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如何理解規模報酬遞增與產品差異化對地域分工和貿易帶來的影響?

理解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啥是規模報酬遞增與產品差異化。

規模報酬遞增

規模報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這種情形叫做規模報酬遞增。

編輯本段規模報酬遞增的原因

1、勞動的專業化分工

在大規模生產中,工人可進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協作,每個人專門從事某項具體工作的效率要遠遠高于每個人從頭到尾完成每一道工序。這就是專業化分工帶來的好處,這一點早在18世紀就由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提出。在《國富論》中,他以大頭針行業為例,一個未受到專業訓練的人,一天只能勉強做一個大頭針,但如果將生產分為18個工序,每人只承擔一個工序,人均日產量達到4800個大頭針,專業化帶來的規模經濟是十分顯著的。

2、幾何尺度的因素

某些幾何尺度的因素也暗含了規模經濟,如大型設備每單位產出的制造和維修費用通常就要比小型設備低。舉一個例子:把輸油管道的周長擴大1倍,這時油管的截面積(運輸能力)將超過1倍,每單位原油的運輸成本也隨之降低。

3、生產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有些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如電腦管理、流水作業等,只能在產量達到一定水平才能采用,也就是說,這些大批量生產的工藝和技術通常是不可分割的。在汽車制造等行業,流水線作業的成本優勢就十分明顯,據統計,一家汽車廠商如果年產量超過30萬輛,成本就能比小規模生產大大降低。

4、財務方面的因素

廠商活動的大規模化會給它帶來籌措資金、購買原料和半成品、銷售等方面的好處。例如,有時大廠商所需要的資金靠廠商本身的積累就可以滿足,同時憑借其規模優勢可以得到銀行貸款和發行股票、債券方面的便利。在購買原料和半成品時,由于數量大,除了運輸上有利,還可利用規定質量、大折扣、訂立收購合同等有利條件,使生產成本降低。

以上這些因素就是所謂的規模經濟或批量生產的優勢,在20世紀初,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率先采用大批量生產的方法,從而降低成本,擊敗對手,成為汽車工業的巨子。

但是,帶來規模經濟的各種因素都是有一定極限的,當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進一步享受規模經濟的優勢就不太可能,此時,規模不經濟的因素開始占上風。例如,生產要素的專業化分工就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無限地加以細分,分工太細會帶來副作用;一旦工人的工作成了一種機械化的運動,久而久之,就會使人產生厭煩的情緒,失去創造性思維,從而降低勞動生產率。再如,幾何因素的規模經濟含義也是有條件的。輸油管道的直徑不能無限制地擴大,直徑過大的輸油管道鋪設起來就十分困難,其成本必然增加。同時,規模的過大也可能使運輸費用增加,因為原料可能需要從更遠的地方運來,產品則需要運到更遠的地方去銷售。如發電廠的規模越大,電力輸送目的地也就越遠,結果電力輸送中的損耗也就越大,從而導致單位成本的上升。

當然,規模不經濟的原因還有可能來自其他方面,但其中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過大規模的生產帶來管理上的低效率。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生產規模愈大,管理層次愈多,企業內的協調和控制也就愈加困難;信息在上下的傳遞過程中容易丟失或被扭曲,管理者之間、管理者與工人之間的聯系與交流也日益困難。由于決策者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信息,就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即使決策已定,真正付諸實施也需要更長時間,并且執行的有效性很難得到保證。這種管理上的局限性帶來了規模經濟報酬遞減。也有的經濟學家認為,規模報酬遞減規律只不過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一個特例,因為即使在長期內,仍有一些要素的投入(如管理要素)是無法增加的。例如,無論一家企業如何擴張到多大規模,總經理只能有一個。

編輯本段什么是產品差異化?

產品差異化(Proct Differentiation) 是指企業以某種方式改變那些基本相同的產品,以使消費者相信這些產品存在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偏好。按照產業組織理論,產品差異是市場結構的一個主要要素,企業控制市場的程度取決于它們使自己的產品差異化的成功程度。除了完全競爭市場(產品同質)和寡頭壟斷市場(產品單一)以外,通常產品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企業對于那些與其他產品存在差異的產品擁有絕對的壟斷權,這種壟斷權構筑了其他企業進入該市場或行業的壁壘,形成競爭優勢。同時,企業在形成產品實體的要素上或在提供產品過程中,造成足以區別于其他同類產品以吸引購買者的特殊性,從而導致消費者的偏好和忠誠。這樣,產品差異化不僅迫使外部進入者耗費巨資去征服現有客戶的忠實性而由此造成某種障礙,而且又在同一市場上使本企業與其他企業區別開來,以產品差異為基礎爭奪市場競爭的有利地位。因此,產品差異化對于企業的營銷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本段產品差異化的類別

產品差異化分為垂直差異化(Vertical differentiation)和水平差異化(Horizontal defferentiation)。垂直差異化是指生產出比競爭對手更好的產品;水平差異化是生產出與競爭對手具有不同特性的產品。而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垂直差異化和水平差異化兩種手段交替使用而成功地推出自己的品牌的例子不勝枚舉,

比如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寶潔公司。國內現有六個寶潔公司的洗發水品牌。由于寶潔公司巧妙地運用了產品差異化,設計了六個品牌各自的個性化定位,從而實現了在洗發水行業驕人的戰績。

編輯本段產品差異化的原因

從消費需求角度來看,產品差異包括消費者對類似產品的不同態度。因而,產品差異的原因就包括了引起購買者決定購買某種產品而非另一種產品的各種原因。具體地,產品差異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①質量或設計方面的原因;

②信息閉塞或不完整的原因。即消費者對所要購買的產品的基本性能和質量不了解(例如,不是經常被購買的或設計復雜的耐用品)引起的差異;

③由銷售者推銷行為,特別是廣告、促銷和服務引起的牌號、商標或企業名稱的差異;

④同類企業地理位置的差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