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貿易非效率模型(標準貿易模型的優點)

时间:2024-06-02 02:52:45 编辑: 来源:

,但與此同時、外來資本仍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市場, “雙缺口”模型指出,國內資金不足和外匯缺乏是吸引外國資金的主要原因。按照這一規律、在目前中國的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都不再存在的情況下、外資流入的數量應減少、至少不應占據重要位置。但上述情況表明。現實的情況卻與此相反。迄今中國的外來直接投資數量已經連續10年占據世界第二位。發展中國家第一位,僅次于美國。而在2002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這種現象已經完全不能用“雙缺口”模型來解釋,這也意味著“雙缺口”模型在中國出現了明顯的失靈現象。

1/3頁

二、雙缺口模型失靈的原因分析

1.對外貿易的重商主義傾向重商主義是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早的理論研究,又是關于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最早的理論闡述。重商主義者把貨幣作為國家財富的代表、未能全面分析國際貿易及資本流動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其理論存在重大缺陷。

但是,時至今日,重商主義的貿易觀點及政策主張仍然影響著世界上許多國家。中國的對外貿易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具有濃厚的重商主義色彩。這其中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指中國對外貿易片面強調貿易順差、運用各種手段積累外匯,其二是指巨額外匯過分追求安全性而忽視收益性。未能充分發揮頂替外資的作用。使中國在積累高額儲備的同時。仍然吸收大量外國投資。

重商主義的對外貿易觀點存在許多缺陷、而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在實踐中反映了這種缺陷。首先在理論上說。一國不能長期保持貿易順差、因為一國的順差意味著另一國的逆差。長期的貿易赤字會削弱逆差國的進口能力、最終減少順差國的貿易盈余。雖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深及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一國的貿易收支受許多因素影響,但中國的大量貿易順差來自美國的貿易逆差卻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一點。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非熟練勞動力豐富而生產技術較低的國情也使中國在積累大量外匯的同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中國的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占到一半,而在出口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又占一半。中國寶貴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卻從事附加值較低的產品生產,而附加值較高的部分如試制研發,零部件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部分則往往被外商控制。落后的出口商品結構造成的另一后果則是貿易條件的不斷惡化。大量中國的出口產品如棉花。蔬菜。打火機。鞋等陷入了出口創匯——價格下跌——增加出口——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總之,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的重商主義行為已經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負面效應。

它使中國的經濟資源配置扭曲、與貿易伙伴的磨擦加劇,并最終削弱了中國企業提高潛在競爭力的積極性。

2.引資行為錯位在國內儲蓄過剩的情況下。外資仍大量擁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我國利用外資的過程中,各個引資主體和利益目標錯位導致引資行為的錯位。在我國利用外資過程中。作為宏觀主體的國家的引資利益目標與作為微觀引資主體的地方政府和作為直接引資主體的企業的引資利益目標發生錯位、使國內資源出現結構性過剩。對于作為引資主體的地方政府而言,吸引外資不僅要為宏觀經濟利益服務,還要為各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服務。也許用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分析地方政府引資行為更加符合實際情況。在改革開放已成基本國策的情況下,引進外資的數量目前幾乎已成為各地方對外開放程度的一種標志,也成為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的一種指標。這種潛在的利益誘導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員表現對外來投資的濃厚偏好。

2/3頁

三、對策及建議

“雙缺口”模型無法解答中國利用外資的現實、與中國的具體國情密不可分。因此要糾正其所出現的偏差、也須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就目前中國外資流入。國內儲蓄和外匯儲備三豐裕的狀態而言。本文認為。應該內外結合。外堵內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在利用外資和內資方面所出現的結構性失衡問題。

其實,錢納里和斯特勞特在其論文中、除了論述發展中國家的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外,還提及了發展中國家的第三個缺口。即吸收能力缺口。它一般是指發展中國家將外來資本轉化為自身生產能力的不足。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他們未能對此做比較深入的分析。但本文認為、恰恰是這第三個缺口。在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的過程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各種經驗數據表明。東道國國內資本形成能力與對外資吸收能力轉化能力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東道國國內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效率越高,資本形成能力越強、對外資的吸收能力要求越高。相反。如果東道國國內的轉換渠道存在梗阻。對外資的吸收能力要求也會隨著降低。外資也就更容易進入東道國國內市場。因此。本文認為,要糾正中國利用外資實踐與“雙缺口”模型之間出現的偏差,就需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國內資本形成能力,一方面提高對外資的吸收轉化能力、同時。采取措施努力糾正對外貿易中的重商主義和招商引資中的行政化傾向。只有這樣、才能穩固自身經濟發展的基礎、逐步減少對外資的依賴傾向。

參考文獻,

[1]丹尼斯, R.阿普爾亞德、小艾爾弗雷德J.菲爾德, 《國際經濟學》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克魯格曼、奧伯斯法爾德。 《國際經濟學》 [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3]米德、 《國際經濟改革理論。 第一卷, 國際收支》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4]譚崇臺。 《發展經濟學》 [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5]陳岱孫厲以寧、 《國際金融學說史》 [M]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

[6]李揚、 《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宏觀經濟穩定》 [J] 、 《經濟研究》 1995年第6期

經濟模型是什么?

經濟學模型是什么?

經濟學可以說是一個靠模型和數學建立起來的學科。平時所見的直角座標系和各種曲線當然是模型,如宏觀經濟學中的凱恩斯交叉圖、IS-LM模型、AD-AS模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等等。

什么是經濟模型

所謂經濟模型是指用來描述與所研究的經濟現象有關的經濟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的理論結構。

經濟模型是一種分析方法,它極其簡單地描述觀實世界的情況。現實世界的情況是由各種主要變量和次要變量構成的,非常錯綜復雜,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則就不可能進行嚴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復雜得無法進行。通過作出某些假設,可以排除許多次要因此,從而建立起模型。這樣一來,便可以通過模型對假設所規定的特殊情況進行分析。經濟模型本身可以用帶有圖表或文字的方程來表示。

經濟模型的內容

一個經濟模型通常包括:變量、假設、假說和預測等。

變量:

1、自變量與因變量;

2、存量與流量;

存量是指某一時點所測定的量。如人口總數

流量表示在一段時間內變量變動的值。如人口出生數

3、內生變量與外生變量。

內生變量是指由經濟模型內部結構決定的變量。

外生變量是指由外部因素(如戰爭、自然條件等)決定,影響內生變量的變量。

假設

假設是經濟模型用來說明事實的限定條件。經濟學經常使用的術語就是“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

假說

假說是經濟變量之間如何 *** 的判斷。

預測

預測是根據理論假說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和變化的方向等作出判斷,它是在理論限定的范圍內運用邏輯規則演繹出來的結果。

經濟模型的建立

建立經濟模型的一般過程:

1、對經濟現實進行歸納,形成抽象的概念;

2、概括和總結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和基本規律;

3、進一步地把概念符號化;

4、建立模型,對模型求解并對結果進行解釋。

經濟模型的應用

經濟模型主要運用于:

1、經濟實證分析;

2、經濟政策分析;

3、發展情景分析;

4、規劃嵌入分析。

經濟模型的分類

1、時間序列模型;

2、因果關系分析模型;

3、部門間平衡模型;

4、最優規劃模型;

5、最優控制模型。

經濟學里面常說的“建模型”是什么意思

經濟模型是指用來描述與所研究的經濟現象有關的經濟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的理論結構。

經濟_社會模型是什么? 30分

PEST分析模型(PEST Analysis)是戰略買粉絲顧問用來幫助企業檢閱其外部巨集觀環境的一種方法。是指巨集觀環境的分析,巨集觀環境又稱一般環境,是指影響一切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巨集觀力量。對巨集觀環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業和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經營需要,分析的具體內容會有差異,但一般都應對政治(Political)、經濟(E買粉絲nomic)、社會(social)和技術(Technological)這四大類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簡單而言,稱之為PEST分析法。

什么是簡單的市場經濟模型 5分

所謂完善的市場經濟,就是規范與實證的對稱、控制與自由的對稱、公平與效率的對稱。市場經濟是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競爭。完全的自由,是只要效率不要公平、或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自由,是無 *** 主義的自由。充分的自由,是以平等為核心、平等制約下的自由。完全的競爭,是弱肉強食、不擇手段、不按游戲規則出牌。充分的競爭,是法律、誠信制約下的競爭。因此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龔是完全自由、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完善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充分自由、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完全自由、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是平面的市場經濟,充分自由、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是立體的市場經濟。平面的市場經濟產生線性的思維方式,立體的市場經濟產生對稱的思維方式。線性的思維方式產生價格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市場原教旨主義、市場實用主義,對稱的思維方式產生對稱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對稱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就是對稱辯證法;因此只有懂得對稱辯證法,才會懂得對稱經濟學。

從經濟模型中解讀出來的變量叫什么

經濟模型是指用來描述所研究的經濟事物的有關經濟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結構。

一、內容

一個經濟模型通常包括:變量、假設、假說和預測等。

二、用途

經濟模型主要用來研究經濟現象間互相依存的數量關系。其目的是為了反映經濟現象的內部聯系及其運動過程,幫助人們進行經濟分析和經濟預測,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

三、變量

1、自變量與因變量;

2、存量與流量;

存量是指某一時點所測定的量。如人口總數

流量表示在一段時間內變量變動的值。如人口出生數

3、內生變量與外生變量。

內生變量是指由經濟模型內部結構決定的變量。

外生變量是指由外部因素(如戰爭、自然條件等)決定,影響內生變量的變量。

四、假設

假設是經濟模型用來說明事實的限定條件。經濟學經常使用的術語就是“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

五、假說

假說是經濟變量之間如何 *** 的判斷。

六、預測

預測是根據理論假說對事物未來發展趨勢和變化的方向等作出判斷,它是在理論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