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越南外貿形勢最新分析(行業成本高過越南印尼 “紡織名城”面臨停產)

时间:2024-05-20 00:23:09 编辑: 来源:

、沈陽、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昆明、南寧等。這些腹地中心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工業城市,有力地支持和帶動了邊境口岸的建設和發展。

從宏觀上看,對邊境口岸產生影響的腹地系統應由國內外兩大腹地區域系統構成。與中國邊境口岸相對應的境外口岸與境外腹地系統的構成,在理論應與我國腹地系統相對應,依層次包括鄰國邊境口岸城鎮所在地區級區域構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鎮所在省(州、邊區)構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經濟區或大區(如俄羅斯遠東經濟區)以及全國范圍構成的遠域腹地系統等。

3 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邊境口岸的設立,帶動了中國沿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前發展,然而這種口岸超常規的發展,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政策環境,采取特定的貿易形式與方式等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下實現的。以中俄邊境口岸的吞吐能力為例,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從1988年到1993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了90倍,1993年達到21億美元,該指標使占該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占中國對(蘇)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國各省邊貿之首[7]。產生這種形勢的特殊歷史環境條件是80年代中蘇剛剛恢復邊境貿易,口岸體系初步完善,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的獨立,因其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消費品嚴重短缺,鋼材、木材、水泥、化肥、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相對過剩。中俄雙方都存在外匯短缺、兩國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以特定的易貨方式進行商品交換,中國以其商品優勢即以日用工業品、農副產品換取俄方生產資料,形成了高額差價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比較利益。然而時過境遷,中俄邊境貿易獲得的高額差價的特定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俄方可供易貨的長線商品貨源急劇減少,加之其它條件與因素的變化使中俄邊境貿易1994年出現急劇滑坡,邊境口岸的發展受到限制[8]。這種狀況迫使我們思考制約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發展完善的復雜區域經濟因素,既有境內區域經濟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時還存在著中外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3.1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外因素

(1)邊境貿易風險性的存在使邊境口岸的發展受限。獨聯體國家國內政局動蕩、經濟狀況惡化使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邊境貿易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集中表現在對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這些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某些限制邊境貿易的政策或通貨膨脹,有可能將邊境貿易的利潤減少到所剩無幾,從而限制口岸的完善與發展。

(2)周邊的政治經濟環境對沿邊口岸的發展直接影響也很大。 如東北地區的沿邊口岸的發展受俄羅斯、朝鮮、蒙古國的影響。俄羅斯的政治形勢不夠穩定,而遠東又是俄經濟的后進地區,原有的邊境管理體制變化緩慢,因而,在邊境口岸的建設方面缺乏規范化。朝鮮的羅津——先鋒地區早已開辟為自由經濟貿易區,為對外開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于多年來經濟的嚴重衰退和朝鮮半島的形勢仍不明朗,影響了口岸經濟的發展。蒙古國東北地區基本未開發,因而口岸的經貿活動還很有限[9]。

3.2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內因素

盲目開放新口岸,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受國內對外開放大環境的影響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沿邊開放熱潮,許多新口岸應運而生,各種商品競相出口或進口,從而使沿邊口岸數量猛增,僅東北地區就達到40多個口岸,分散了建設資金,且各口岸相互爭腹地爭貨源,嚴重影響了口岸的整體效益。此外,口岸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條件。

3.3 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雙邊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提高關稅稅率等嚴重制約了口岸的發展,琿春口岸禁止進口整車與鋼鐵和禁止出口糧食等限制了口岸規模的擴大。另外一些毗鄰國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生產要素稟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邊界線兩側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從而影響了口岸的規模和職能(見表2)。

表2 東北邊境毗鄰地區資源要素及產品優勢互補簡表 輸出方 中國東北 朝鮮 俄羅斯遠東 蒙古

吸納方

中國東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鮮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羅斯遠東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資料來源:袁樹人,黃巖君,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與中國東北產業開發前景,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

表中符號為:A1資本,A2高技術,A3冶金、機械、化工產品等,B1勞動力,B2能源與礦物原料,B3建材與木材,B4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紡織工業產品,B5鮮活農畜產品,B6糧食。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賦存的資源要素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工農業產品在本區可大體分為兩類。其中,A類屬于資本和高技術資源要素及其工業制成品;B類包括勞動力和依托勞動力以及礦、林、草、土等自然資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級產品。在東北邊境毗鄰的國家地區中,這兩大類的資源要素及其產品的賦存就總體而言,均相當豐富。各類資源要素的賦存及其比較優勢分布在各國各地區極不平衡,B類資源集中于朝鮮、蒙古,而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兩種資源均豐富,但俄遠東以A類資源占優勢、中國東北以輕工業及糧食資源占優勢。形成了東北邊境兩側資源賦存的互補性[4]。

在政治、經濟及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組建跨國邊境自由經貿區,把邊境地區經濟納入雙向循環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做服裝外貿是不是很辛苦啊

做外貿非常累,你要做好準備。

但是我眼中有兩種外貿人:

1、每天愁眉苦臉,群發郵件,沒有收獲。一年沒有訂單,非常茫然。

2、香港、美國逛逛,星巴克坐坐,喝喝咖啡,回回郵件,和買家聊聊天,非常愜意,收入可觀。

這個行業前景不錯,據《中國服裝O2O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服裝不管是外貿還是之前的內貿,不管哪個時代都是有發展的,快速消費品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只要有敏銳的眼光,獨特的審美,都可以慢慢的發展起來。

按國內目前的形勢看,單純的從國外來料給國內加工的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了,國內的各項資金都在上漲,比如,員工的工資也在逐月的增長,就算是這樣的增長,工人還是不好找的,還有就是房租、水電費等相關費用都在上漲。好多國外來料都已經轉移到越南朝鮮等不太發達的國家,中國的外貿市場形式很不樂觀。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市場還是很多都在內貿,節約成本。珠三角的外貿業發展很好,可以相應的引用他們這些技術和管理經驗,來補充自己企業不足的地方。

拓展資料:

服裝外貿公司接單流程

1.入職前須掌握必備職場技能,如外語口語比較流利,能和老外口語,郵件等無障礙溝通,熟悉服裝外貿流程等。

2.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各種展會,如廣交會,國外時裝展等,和老外采購商洽談業務。因此,參展前準備好服裝新品樣衣是非常重要的!

3.按需定制。根據老外的樣衣,核算成衣出口成本。在價格基本談攏的基礎上,積極為老外打樣衣,直至老外確認并下單。

4.選擇面輔料供應商。供應商要選擇信譽良好,配合好,產品性價比高的。像南京波濤工藝品公司,專業從事線繩,織帶和腰帶類服裝輔料的生產和經營,和省內外三十多家大型服裝外貿公司長期合作,品質和信譽有保證。選擇供應商可以是朋友介紹,也可以通過其它渠道來挑選。

5.和老外簽訂服裝出口合同,并讓老外開具出口信用證。客戶下單后,積極準備大貨生產。包括面輔料的品質,成衣的做工,水洗工藝等都要符合老外的要求。同時要把握好服裝交期,盡量不要逾期。否則信用證有不符點,會有扣款和索賠風險。

6.成衣生產好以后,聯系船公司,安排好服裝的出運,以及服裝的安全收匯。

行業成本高過越南印尼 “紡織名城”面臨停產

曾經號稱日賺一輛寶馬的福建長樂縣棉紗企業停產以應對日漸減少的訂單。曾經宣稱接單接到手軟的廣東棉紡類外貿企業減產以應對訂單無利潤。

中國出口類企業的困境從棉紡行業可見一斑。美國繼續上調債務上限,歐債困局短時間內難見轉機,外部市場的需求日漸萎縮,長期依靠出口的中國眾多生產型企業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更何況還有人民幣升值和國內緊縮政策帶來的資金壓力,棉紡企業會否成為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在庫存消化難、生產資金周轉不開的情況下,企業暫時性停產是一個無奈卻又不得不做出的決定。”長樂棉紡行業協會秘書長林寶廣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8月16日至18日,長樂市棉紡協會組織35家會員企業召開全體會員大會,一致同意于8月22日至24日采取停機壓產措施,以減輕庫存壓力,加速資金周轉。

有“紡織名城”美譽的福建省最大棉紡基地——長樂市在找不到訂單的情形下遭遇整行業大幅停產。這個傳說中不產一斤棉的“無棉之鄉”從零開始,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目前全國三大針織布面料的重點區域之一和三個百萬紗錠基地之一。

曾經,在市場繁榮的時候,長樂不少中小紡織企業主,只要能請到工人,每天都滿負荷生產,一天就可以賺一輛寶馬。

訂單銳減棉紡企業被迫停產

“在國內服裝業出口形勢良好時,我們的產品絕大多數是銷往廣東、福建本省、浙江、上海等生產外貿服裝的企業,內地幾乎沒有銷售額,而如今為了應對沿海各省市的訂單下降,我們不得已在中西部地區去尋找我們并不熟悉的客戶。”長樂一家較大的棉紡企業董事長告訴記者。

8月19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家長樂棉紡企業,有數家棉紡企業已經提前停產或處于半停產狀態,有的小型企業“船小好調頭”,轉為生產一些目前市場上較好銷售的化纖類紡織產品。幾家大的棉紡企業的總經理則跑到成都、西安等內地尋找訂單客戶。

“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關注廣東省服裝企業的出口形勢,以那邊的出口狀況好壞來作為我們是否增產的風向標。”長樂市華源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宗立告訴記者。

據廣州海關8月17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7月廣東出口紡織服裝24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6%,但4月起增速逐月放緩,7月出口紡織服裝的增幅更比3月回落28.5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還顯示,1~7月廣東出口紡織服裝到香港58億美元,增長2.9%,出口到歐盟52.3億美元,增長30.2%,出口到美國38.5億美元,增長15.9%,出口到東盟20.6億美元,增長32.4%,以上四者合計共占廣東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69.2%。同期,廣東對拉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