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過年必備的年貨南方人(南方過年傳統食物有哪些)

时间:2024-06-01 11:09:22 编辑: 来源:

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潮汕地區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么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里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里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發,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么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藥。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西江水上人家春節風俗

在粵西北的西江肇慶段“小三峽”水面上,至今還生活著一些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這些漁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們大多在船上做飯,大多依然燒木柴。漁民們還喜歡在江岸邊空地上種上番薯、油菜、蔥、蒜苗等,補貼生活。

過春節了,漁民們在住處貼上了吉祥祝福的紅幅,他們喜歡在船頭貼上“一帆風順”,在船艙上貼“萬事順意”和“老少平安”,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此外還要在船頭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祿)、芹菜(勤勞)、大蔥(聰明)、生菜(生財)、桔子(吉祥)、蘋果(平安)和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節

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本地的特色。農村春節,一般從準備到結束約一個月時間,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作準備,內容包括整修房子、購置家具、添換新衣裳、采辦各類年貨等。年貨有蔗糖、糯米、年畫、對聯、糖果、餅干、炮竹之類,一年所掙之錢大部分用于春節。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傍晚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對聯大多與福財之類有關,軍烈屬則在大門貼上由民政部門發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對聯,廚房、豬、雞欄則貼"足食"、"六畜興旺"等橫批。團圓飯后則是分壓歲錢。12時正,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送舊迎新。

大年初一,農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殺生、忌倒水、忌掃地,部分農村尚習慣吃齋。年初二開始走親串友,你來我去。此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均有舞獅、游神、飄色游行、做大戲、武術表演、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延續半個多月。

南方人過年吃些什么?

南方過年吃的東西如下:

1、湯圓,南方人過年的時候都會吃湯圓,在我們老家,在大年初一的時候,那天早上家家戶戶都會煮湯圓,湯圓里面還會放一個硬幣,但是,不是每一個湯圓里面有一個硬幣,是在眾多湯圓里面只放一個硬幣,吃湯圓的寓意在于團團圓圓,如果誰吃到硬幣,就代表他今年有很好的運氣。湯圓可以去超市里買速凍的,也可以自己做湯圓,自己做的可能比較新鮮,但是早上要起很早來忙碌,不過一家人在一起就會很好,可以一邊聊聊天,一邊一起包湯圓。

2、粽子,南方人過年會吃粽子,尤其是紹興人,他們粽子會包很多種類,寓意著五谷豐登,寓意著生活甜蜜,健健康康,他們一般用箬竹葉片來包粽子,粽子有一股濃郁的香味,清香味。

3、火鍋,在南方過年少不了火鍋,為什么吃火鍋呢,一家人團圓之際,一定有很多話要說,這一天,大家會準備很多好吃的,吃火鍋在于能夠吃很久,在我們那邊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年夜飯吃得越久,來年就會越好,所以火鍋既可以保證菜不會冷,熱熱乎乎的,也能夠延長吃飯的時間。火鍋也有另一種寓意,火鍋火鍋紅紅火火,熱氣騰騰的,讓人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暖暖的情意,會有很好的氣氛。

過年南方有什么習俗

1、貼對年,在春節這天,每家每戶都會撕下去年的就對聯,貼上今年的新對聯,貼對年的寓意在于平平安安,每年都順順利利的,有一個好彩頭。

3、掛燈籠,這寓意這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而且在夜晚,家家戶戶門前都是紅紅的,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給冬天又增加了一分溫暖。

南方人過年吃什么?

年糕:在南方,吃年糕是過年時必須要做的事,過年必備的年貨就是年糕,就算不吃也得在家多備上那么幾塊,圖個好彩頭

年糕有很多好的寓意:年高,發大財,步步高升,甜甜蜜蜜

寓意著新的一年能過著圓滿甜蜜的生活,年糕年高,節節高升

糖環:糖環由于形狀別致,因此在節日食品中算是最吸引人眼球的

糖環外面一個圓環,里面像個五角星,寓意著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糖環還有著悠久的歷史

古時中原地區,糖環用面粉制作,后來到了嶺南則改為糯米粉,放到油鍋里炸至熟透后,呈金黃色,亦有黃金滿屋的寓意

湯圓: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的早晨,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湯圓的習俗

不像我們平時認為的元宵節才吃湯圓

據說湯圓象征著闔家團圓,大部分人元宵節這天吃元宵都是為了討個好彩頭

湯圓也有典故: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面上

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

南方的和北方春節的習俗

南方

吃年糕

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制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并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2.吃火鍋和魚

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吃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余帖》記: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

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北方

供佛

一些北方地區地地道道的當地人家,幾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觀音、關圣、財神等。不過佛堂的規模相差懸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層小樓,或一間正廳,而貧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個小佛龕。

不論佛堂規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數量,自然是隨著佛堂的規模而異的。供品最豐富者為“九堂”,即9類供品,綜合起來有:豬頭、雄雞、羊肉、饅頭、蜜供、套餅、面鮮、水果、百果、花糕、年飯、素餃、素菜等。

此外供桌前還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爐、一對燭臺、一對花瓶(筒)。燭臺上插素蠟,香爐內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擺齊,正午開燃蠟點香,俗稱“起香”。從此時起香火不可中斷,直到“破五”。

2.祭祖

祭祖也是北方一些地區除夕夜的內容之一。北方的一些地區拜年是男人們的事,各家婦女不到“破五”不許出門送賀,即便很近的鄰里,只能在院中說話,也不許進屋,即所謂“忌門”之陋俗。每當除夕夜,院內鋪上芝麻秸時起,即等于宣布“忌門”開始,正月初六,婦女才開始互相道賀。

如一旦打碎器皿,要說“歲(碎)歲平安”。除夕夜不掃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財神掃出或倒出;不動刀剪,動則主兇殺或口角;還有不準吃藥的習俗,否則會一年生病。(其實需吃藥者,已經生病了,耽誤病情,豈不更重!)至于大年初一須吃素,現在可能很少見了,誰家不是大魚大肉。

3.吃年糕餃子

明崇禎年間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

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中國社會科學網-春節飲食習俗:南方篇

中國社會科學網-春節飲食習俗:北方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