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進出口貿易平衡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進出口貿易?)

时间:2024-06-02 05:51:38 编辑: 来源:

蹤,執行中的項目動態(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工作流)能及時反映。

c) 強大的自定義功能,組織機構、權限設置、預警設置、模塊設置、合同模板、測算模板等多項自定義功能,以滿足業務拓展的需要。

d) 多公司、多地點的支持,采用B/S架構,支持異地辦公、移動辦公;數據集中管理;無須安裝客戶端。

e) 及時實用的預警機制,可以根據業務單據自定義預警的條件、預警的顯示,及時推動業務的進展。

f) 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充分發揮數據挖掘的優勢,多角度展現業務數據,為輔助決策提供依據。

g) 靈活且嚴謹的工作流,可根據企業需要自定義業務審批流程,同時又可設置流程中的監控點,從而實現靈活又不失嚴謹的工作流程。

h) 健全的安全機制,用戶的多重身份校驗,并可結合硬件設備;操作權限、數據權限的細化控制,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的商業機密;用戶操作的記錄備案,隨時可查。

三、系統功能:

審批管理:待辦審批 、項目審批 、物流審批 、資金審批、信息審批、

項目管理:項目一覽 、合同管理

物流管理:單證管理(進口裝船通知單、內貿到貨通知單、提貨單、報關單)、庫存管理、許可證及配額管理、保險管理

資金管理、收付款管理、發票管理、信用證管理、收付匯管理、額度管理、核銷單管理、貸款管理:資金計劃 、預警管理、預警條件設置、風險預警

報表系統:業務報表、財務報表生成;報表自定義與生成

基礎信息管理:客戶信息維護、商品信息維護、數據字典維護、模板定義

系統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模塊管理、角色管理、數據權限定義、流程管理、授權管理、操作日志維護、個人資料維護

財務接口:接口定義、憑證導出

完善的制約機制功能

項目狀態的制約:項目的不同階段對應不同的操作內容和權限

成本測算的制約:成本測算的數據作為項目用款審核的參考依據

進出口貿易平衡是看百分比還是看貿易額

所謂進出口貿易平衡,可以是看具體的進出口貿易額,也可以用進口貿易額和出口貿易總額與進出口貿易總額比并百分化

什么是貿易順差和逆差?

貿易順差逆差: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于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相反,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

貿易順差逆差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順差、逆差與貿易平衡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

貿易逆差和順差是什么意思

貿易逆差在對外貿易中,一定時期內(一般是一年)若一國的出口額大于進口額,則稱為出超,即貿易順差,表明一國外匯有凈收入,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強,在國際市場上處于有利的地位;若進口額大于出口額,稱為入超,即貿易逆差,或叫貿易赤字。表明一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弱,在國際市場上處于不利的地位。

貿易順差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于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于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伙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于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余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于出口總值,俗稱 “ 入超 ”,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3 .貿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于平衡。縱觀世界各國 ( 地區 ) 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并不多。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余,此舉有利于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貿易互補是什么?

貿易互補解釋:中國的貿易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價格低廉,貿易長期順差,而歐美的產品主要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同時,加強合作,保持貿易平衡。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通過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就是貿易互補。中美貿易互補性強,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目前,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是貿易互補性的體現。只要堅持兩國正常的經貿往來,這種互補性在自由貿易框架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拓展資料:

1、中美出口產品相似指數為了更深刻地揭示中美貿易的互補性,我們可以利用出口產品的相似性(Finger and Kreinin,1979)來衡量中美出口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相似性。如果指數隨時間上升,則表明兩國出口結構趨于趨同,同時也意味著兩國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相反,如果指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則意味著兩國在第三市場的專業分工在上升,兩國的貿易關系是互補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反映了兩國進出口產品結構一致性越高,兩國進出口貿易互補性越強。兩國進出口貿易具有互補性,兩國可以通過貿易合作實現貿易和經濟利益最大化。相反,如果兩國進出口貿易互補性小,一國出口的產品不是另一國進口的產品,那么兩國的貿易發展就會有很大的局限性。兩國要想進行貿易合作,需要進一步開放,努力營造便利的貿易政策和貿易環境。貿易競爭力,貿易競爭力失衡。貿易的廣度反映了一個國家某一行業的出口商品水平。數量越大,貿易競爭力的不平衡表明該行業生產的大部分商品已經出口。2002-2013年上海對美信息產品貿易的廣度失衡表明,上海對美信息產品出口在廣度上一直處于持續逆差狀態,貿易競爭失衡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廣度失衡最大。上海對美國信息產品貿易順差的貢獻為負。貿易競爭失衡意味著貿易廣度對整體貿易順差起反作用。2004年至2013年轉為正值,數值逐年上升。可以看出,貿易廣度對上海的美國信息產品貿易順差貢獻很大。

2、貿易競爭失衡受2008年次貸危機影響,國際市場發展緩慢。貿易競爭失衡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各國的經濟。貿易競爭失衡2008年至2012年,上海信息產業進口額逐年下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貿易競爭力失衡。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政府穩定了經濟,規范了市場,并試圖減少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上海信息產業的出口子弟在2008年達到一個小高峰,隨后世界各國逐漸從危機中復蘇。2009-2013年,上海信息產業出口站點沒有增加,但與2008年之前相比呈下降趨勢。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的持續。貿易不平衡就是貿易不平衡。全球經濟低迷,貿易失衡的消費不容樂觀。此外,隨著人民幣升值,貿易不平衡降低了外向型企業的競爭優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