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過度依賴社交媒體的危害(上網 壞處 30條)

时间:2024-06-03 18:10:06 编辑: 来源:

眠焦躁,容易發脾氣,不愿上學等癥狀,目前患“網絡依賴癥”的學生比較多,其中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學生患上“網絡依賴癥”主要是因為假期里整日上網,打游戲、聊天。

網絡依賴癥的特點總體有二個特點:有依賴性、社會功能障礙。精神空虛、情感受挫、無所事事的人最容易患上網絡依賴癥。

心理癥狀

在網絡性心理障礙的早期,患者先是感到上網其樂無窮,隨之不斷延長上網時間,有些人晚上起床解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到網上“溜達溜達”。

他們開始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而后可發展為軀體依賴,表現為每天起床后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和食欲不振,上網以后精神狀態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該病晚期,患者會出現與生理因素無關的體重減輕、

外表憔悴,一旦停止上網還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殘或自殺手段,危害生命安全。

網絡性心理障礙的發病年齡介于15-45歲,男性患者占總發病人數的98.5%左右,女性約占1.5%,20-30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心理醫生稱之為“網絡依賴癥”。要想治愈網絡依賴癥,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對網絡上癮;其次是將上網后便不再去做的事列出清單;第三是認清無節制地上網給自己帶來了多少麻煩或嚴重后果:比如視力下降、身體變差、頭昏腦漲、食欲不振、學習成績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沒有熱情、家庭失和甚至破裂等,從而認清其危害性。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逐步擺脫對網絡的依賴,臨床也可應用抗抑郁藥物及精神療法等綜合治療。

尤其對少年兒童的網絡依賴癥,當家長的要及早采取措施,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避免因高壓而產生逆反心理。網絡給人帶來了好處,但同時也給人帶來了壞處。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健康上網,不要對網絡成迷,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助長網絡暴力

北大法學院教授近日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訪時稱:中國當下的公眾參與存在一種網絡依賴癥,沒有哪個西方國家的互聯網承載了這么大的顯示民意的功能。

賀先生的觀察很敏感,“網絡依賴”確實是當下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一個鮮明特征,這表現在許多方面:許多重大事件都是通過網絡曝光并產生影響的,公眾也是通過網絡留言和跟帖的方式參與和推動事件的,上網看新聞、到論壇灌水和發帖已成為公眾參與政治的主要方式;公眾的許多權利是通過網絡動員來激活、實現和凝聚的;許多官員都把網絡當成聽民意的重要通道,領導開博客、上網聽政成為政治時尚,等等。

網絡民意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當然是一種進步。但網絡成為公眾參與的主流渠道,公眾參與對網絡形成過分的依賴,就絕不是什么好事了。

確實,網絡民意有著開放性、民主性、草根性等許多優點,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視,比如:容易滋生小道消息和謠言;缺乏理智和建設性,攻擊性很強,容易發展成多數人的暴力;網絡表達缺乏約束力,代表性也非常弱,等等。這些缺點使得這種參與的民主質量非常差,并容易滋生社會紊亂因素。基于這一點,當代世界政治發達的國家根本不會讓網絡成為主流的民意表達和政治參與渠道。其間必須設置中介,民意必須通過代議制等制度化的參與渠道,才能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見,并最終影響政府的決策。這樣才是健康的、制度化的過程。

在我國,民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期待越來越高,公眾越來越多地借助網絡尋求表達空間,但這種表達方式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明顯:

其三,網絡缺乏制度和道德約束,又容易滋生小道消息和謠言,這種無責任約束的表達很容易變成極富傷害性和以暴易暴的網絡暴力,對公民的私權利形成威脅。典型如去年的虐貓事件和銅須事件中殺氣騰騰的網絡追殺,今年燒狗事件和辱師視頻事件中的網絡圍剿。其四,由于缺乏理性的參與渠道,對網絡的過度依賴正在網民中激起一種原教旨式的民主情緒,網絡已經成為“失控的陪審團”。

因此,僅靠網絡,顯然不能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參與要求,網絡單通道只會滋長網絡民粹暴力,必須有更制度性的參與渠道。

治療方法

網絡依賴癥“網絡依賴癥”是新近出現在學生群體中的一種心理疾病。這種疾病起源于網絡空間的無限與學生兒童自身辨別能力的有限之間所存在著的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學生的自控能力差,模仿能力強,因而,致使許多學生上網后便極易墜入“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上,學生們往往有如一只迷途的羔羊,無意識地將網絡看成是自己最好的家,把上網當成人生的最大的快樂。早有網絡專家指出,一個原本無邪的學生完全有可能因為鏈接了一個不合適的網站而闖入完全陌生甚至有害的領域,終致沉迷其間無法自拔。眾所周知,進入21世紀后,大部分的學生和孩子都是伴隨著電腦長大的,學電腦、用電腦、上網是他們在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和體驗。可正是這個“不可或缺”,卻使不少患上了“網絡依賴癥”的孩子為了能夠上網,有的人對家長說謊,有的人偷錢上網,有的人為網友離家出走,有的人終日恍恍惚惚萎靡不振,有的人甚至走向色情,走向暴力對于患上了網絡依賴癥的學生,光靠幾句說教是不夠的,而一些懲罰措施也只能起到短時間的效果。要從根本上治療其病癥,還必須運用現代心理學的“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又叫“對抗性條件反射療法”,它是應用懲罰的厭惡性刺激,即通過直接或間接想象,以消除或減少某種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厭惡療法的特點是,治療期較短,效果較好。

厭惡療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學習的原理,把令人厭惡的刺激,如電擊、催吐、語言責備、想象等,與求治者的不良行為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條件反射,以對抗原有的不良行為,進而消除這種不良行為。

厭惡治療的形式以有下列三種:

電擊厭惡療法、藥物厭惡療法、想象厭惡療法。

對學生應以想象厭惡療法為主。具體做法是:

1、在班上開展“我和網吧”的演講比賽。要求寫出網吧的好處和害處,寫出上網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好處呢?是為了辨證的思考問題,也是為了避免學生的抵觸心理。通過演講比賽,同學們認識到了網絡的魅力,也認識到了網絡對青少年有害的一面。

2、把學生演講中關于網吧環境的烏煙瘴氣、關于網吧中不良少年的語言污穢與行為放蕩、關于上網后的頭昏腦漲視力下降精神萎靡等等描述集中起來,每天放學時在班上反復宣講,讓學生在反復的刺激中對網吧產生厭惡心理。

3、對個別癥狀較為嚴重的學生,可以以橡皮筋代替電擊。只要心中一有上網的念頭不能消除就拉手腕上的橡皮筋,直到消除上網的念頭為止。

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以減輕學生對網吧的依賴。

;

短期內過度沉溺手機短視頻的危害有哪些?

1、注意力分散:刷短視頻時,我們會不斷地跳轉、切換,這種行為會讓我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長期下去,我們的專注力會越來越差,難以專注于一件事情。

2、記憶力下降:刷短視頻時,我們的大腦主要關注的是視覺刺激,而忽略了記憶力的鍛煉。長期下去,我們的記憶力會逐漸下降,難以記住一些重要的信息。

3、創造力減弱:刷短視頻時,我們接受的信息大多是已經被加工過的,這種行為會讓我們的創造力逐漸減弱。長期下去,我們可能會失去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

4、社交能力退化:刷短視頻時,我們主要與虛擬世界打交道,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長期下去,我們的社交能力可能會退化,難以與人溝通、交流。

很多網友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少人感覺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現象,甚至還有人說:“現在豬都沒我笨”[捂臉] 。

那該如何避免呢?

1、控制刷短視頻的時間:我們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時間限制,每天刷短視頻的時間不要超過1-2小時。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在睡前刷短視頻,因為這會影響睡眠質量。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可以嘗試學習一些新技能、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做運動等,這些活動可以鍛煉大腦的各個功能,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成長自己。

4、學會專注: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冥想、注意力訓練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專注力,這樣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5、避免過度依賴社交媒體:我們應該意識到社交媒體只是一個工具,不能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應該多關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積極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屏蔽社交媒體,你的生活會怎樣?

社交媒體現在關系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和生活都與社交媒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說是在工作上屏蔽社交媒體,那大部分工作將無法開展,工作將陷入一片混亂,進而會影響你的生活。我覺得,這道題目應該是據工作之外的空余時間,在自己可供支配的時間里屏蔽社交媒體,會給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一、只屬于自己的安靜時間

當你屏蔽了社交媒體,qq、買粉絲、微博這些平日里占用你大量空余時間的東西將不再會影響你,你會覺得自己多出了很多時間,可以安安靜靜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這段時間里,你不再會被各種信息打斷,也不會去花時間關注別人怎么樣,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你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信息而影響自己的心情,更不用為那些本來不應該由你操心的事情而操心。屬于一個人的安靜,在現在真的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你要好好享受這份安靜。

二、有利于自我提高

屏蔽社交媒體,其實真的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沒有這些東西,你的生活也許會過得更好。

上網 壞處 30條

1.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學沉溺網中,不能自拔,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2.網絡良莠并存,容易接觸不良網頁,如色情、暴力等。又因為中學生常常容易受人影響、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們常常會因為網上不良內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長時間上網容易造成大腦缺氧,從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近視。

4.一些長期長時間上網的學生容易產生孤獨癥,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脫離現實,而當他真正面對社會和人群的時候,就會因為想像和距離的問題產生退縮感,不敢正常與人溝通。

5.許多中學生因為打一些暴力游戲使自己模糊了真人與游戲對象的區別,常常無意識地模仿游戲來對待身邊的人。

6.長期上網需要大量金錢,沒有錢的時候,自控能力弱的人會采取違法的方式,不擇手段地獲取金錢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7.網吧這些上網的地方往往是無業游民、癮君子、罪犯的藏匿地點,在這些地方逗留時間太久往往會出意外,或受人引誘。

8、同看電視一樣,上網多了,也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以下幾種病是長期上網的人最容易得的病:

A、眼部疾病:電腦屏幕亮度較高,畫面又經常跳動,如果用戶長時間目不轉睛盯著屏幕,會使眼睛過度疲勞,輕者引起近視,重者導致視網膜脫離甚至失明。

B、頸椎病、腰椎勞損、肩周炎等病變:通宵不離網,肩膀要下崗。長時間伏案工作或埋頭于電腦的人,特別在夏季易發肩周炎。

C、導致精神疾病患:專家指出,過度使用網絡常常會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在心理方面,會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記憶力減退,對其他活動缺乏興趣,為人冷漠,缺乏時間感,情緒低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