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貿易公司人均產值(商業企業年產值怎么算)

时间:2024-06-02 14:25:15 编辑: 来源:

/p>

別人認為合理或者不合理,沒任何意義。您對于自己的能力、付出、價值等等評估后,認為自己收入180萬是否滿意才是根本!合理或者不合理沒什么意義。反正你掙了180萬。你認為合理或者不合理,又能怎么樣呢?

四、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是:你的各方面綜合支出是否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與持續、穩定的獲得更多的收益——這是衡量純利潤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

企業經營是要有各種成本支出的,而各種支出是為了產生收益并為未來的長期持續產生利潤服務的。

單獨一個年份純利潤以及純利潤率的多少不是重點,重點是要站在經營者、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分析、評估企業在各個版塊的支出是否合理!

有些企業可能由于在一些版塊支出較少,對于企業持續盈利不利;有些企業可能存在成本浪費,沒必要對某些方面進行大資金投入,那就可以通過壓縮支出的方式增加純利潤率。具體題主所在的企業是什么情況,老鬼不知道,需要自己去全方位檢視、評估。

謹記:作為老板,絕不應該簡簡單單的拿出“50人、1200萬營業額、15%純利潤率”這種參數來讓別人評價,而且這不是老板的思維方式啊!

以上供參考吧。

越多分享,越多收獲!

我們公司8個人,兩名研發人員,四個裝配工,兩名售后,配件全部外協,去年營業額6000多萬,凈利潤2400多萬,三個股東,各分800W多

不合理,50人的團隊,一年光工資就要發多少啊?

還有房租,水電,。。。

看數據挺合理的!公司員工50名,年營收1200萬以上,凈利潤15%,如果是正經生意,這樣的利潤率從數據上來看也是挺合理的。

1、利潤率比較合理

1200萬的營收,15%的凈利潤率,也就是說,大概一年公司能夠賺到凈利潤180萬。這個從實際情況來看,能夠達到15%的凈利潤率也是相當不錯的業績,也算是比較正常的生意了。

2、50人確實不少

公司擁有50個人,相對于1200萬的年營收來說,人數確實不少。要知道,如果50個人年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7.5萬,一年就是375萬工資了。如果再算上五險一金等,每年薪酬這一塊可能就要達到450萬左右了。

3、公司毛利率可能要達到200%左右

從上述數據反推一下,公司的毛利率可能要達到200%左右了。

每年凈利潤180萬,人工薪酬成本大概在450萬,還要算上廠房機器折舊,租金,等等費用,還要算上產品的成本。

年營收為1200萬,減去180萬利潤和薪酬成本450萬,還剩下570萬,如果再考慮廠房機器折舊,租金,水電費等等,以及產品的成本,那么公司毛利率最低也要200%左右的毛利率了。

也就是說,產品成本大概40元,需要賣到120,也就是說毛利率要達到200%,可能才能夠賺到15%的凈利率。

因此,從數據來反推的話,公司毛利率可能要達到200%的樣子。

4、這樣的企業也挺多的

毛利率達到200%的企業可能也不少的,比如一些服裝企業,還有一些餐飲企業等,這些企業中有些是用人比較多,毛利率很高,但是凈利率卻不算很高的企業。

這個挺正常的,要是生產制造業大把這樣的。認識一個鈑金加工廠23人年產值900萬,年利潤140萬左右

還有一個朋友在廣東做小機械設備的,一年產值2300萬左右實際利潤200萬左右。工人42個,廠房面積3000多平米租金也不少

貿易公司相對比做實體的要好多了。這年頭有錢人都不喜歡開實體開廠的。不少實體工廠又苦又累的,利潤不高,也賺不到什么錢。

比較合理,我們公司最多時60個人。年產值5000萬,明年可能達8000萬。利潤達60%。大多是幾個股東的。90%的員工就領死工資。漲工資還得磨來磨去。

五十名員工,年營收才1200萬,人均產值才二十四萬,這樣的情況出去人員成本、生產經營成本、稅率等等不可能會有百分之十五的凈利潤,會虧到老板破產。一個公司如果不能保證百分之三十的毛利率,在中國是必定虧損的,不要問我,可以去問問專業的財務人員。

存在即是合理!

當下的中國已經不是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中國了。

可以說,中國的許多企業和許多創業方式,已經從線下轉到了線上,甚至出現了線下+線上的模式。

所以,曾經那些靠著幾千人,幾萬人來維持營業額的工廠類創業方式越來越少。

未來許多自主經營,小規模的公司會越來越多。

這就是互聯網帶來的改變和魅力。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他們就在一些很小的企業里上班,看似一個公司只有十幾人,甚至幾十人,但是卻創造了幾百萬的利潤,幾千萬的業績,甚至上億。

這不是什么新鮮事,這既是互聯網帶來的 風口。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微小型公司”,卻可以取代成千上萬人的大廠,創造出你難以想象的收入。

舉個例子:

李佳琪的團隊目前也不過幾百人,但是他能夠創造出的業績和利潤甚至擊敗了許多上市公司;

同樣的,一個網紅的團隊可能只有十幾個人,但是他們創造出的價值比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還要高;

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所以,我認為公司員工50名,年營收1200萬以上,凈利15%,合理么?

當今這個時代,合理!!

生產產值怎么計算?

問題一:生產產值是等于生產成本嗎?怎么區分? 生產產值和生產成本不是不一樣,

生產產值就是核算國民產值的時候才用 一般企業是不計算的!生產產值=當期各類產品×相應單價 的合計數,

生產成本并不等于生產產值。

因為:

企業生產總值=企業生產成本+企業利潤

生產成本=當期為生產投入的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等

問題二:企業產值怎么計算 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等于農、林、牧、漁各業總產值之和。用產品法計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一般采用產品法進行計算,即凡是有產品產量的,都按產品產量乘以其產品單價求得每一種農產品的產值,然后將四業產品的產值相加求得。農林牧漁業的總產值的計算范圍,是指在日歷年度內行政轄區內各種經濟類型及各種經營方式所生產的農林牧漁業產品總量。包括農民和集體龔機關、團體、學校及國營農林牧漁場生產的產品。但是不包括農業科學試驗單位作為試驗用的農產品和軍事部門的軍馬生產。農、林、牧、漁業各自的統計范圍是:

產值

(1)農業產值:

A、種植業:從事農作物栽培獲得的產品產值;

B、其它農業:采集野生植物產值和農民家庭兼營的工商業產值;

(2)林業產值 = 營林產值+采集林產品產值+村及村以下采伐竹木產值

(3)牧業產值指飼養牲畜、家禽產值和出售蓄禽產品產值。

(4)漁業產值包括從水域中捕撈的野生或人工養殖的動、植物產品產值。

2、工業總產值 = 成品產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制半成品、在產品期初期末差額價值采用工廠法計算:企業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企業之間可以重復計算。

3、建筑業總產值 = 建筑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房屋構筑物修理產值+非標準設備制造產值。其中:建筑工程產值包括建筑工程產值和裝修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不包括被安裝設備本身的價值; 房屋構筑物修理產值不包括被修理房屋本身的價值;計算方法是用實際完成的實物工程量乘以單價(結算價格)

4、運輸業總產值 = 營運收入+服務收入 郵電業總產值 = 全部營業收入

特點:運輸郵電業的生產活動是一種不直接生產具體貨物的服務活動。它擔負著把貨物從生產地轉移到使用地的職能,從而使產品的使用價值得以實現,價值得以提高。

5、 批發零售貿易業總產值 = 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價―外購運費和裝卸搬運費

餐飲業總產值 = 全部營業收入

特點:批發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業不生產貨物,而是在完成貨物由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轉移過程中,使貨物的使用價值得以實現,價值得以提高。

6、 盈利 *** 業總產值 = 營業(業務)收入非盈利 *** 業總產值 = 經常性支出 + 虛擬固定資產折舊費(指沒有經營收入或不能以收抵支的單位)

問題三:產值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產值屬于統計中一名詞,核算一公司的銷售情況.一般上報的時候,控制在銷售收入的1.05倍以內.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和提駭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表明工業企業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反映的是生產總成果,并不說明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濟效益。企業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潤總額的增長。利潤總額是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利潤(虧損以“-”號表示)。它集中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的效益,是企業最終的財務成果。企業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只有把生產的產品提供給社會,才能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如果生產的產品很多,但銷售的很少,不能實現盡產盡銷,甚至根本銷不出去,就很難實現增收,如果實現了盡產盡銷,但成本費用過高,利潤率很低,甚至虧本銷售,也不能實現增收,甚至造成虧損。因此,企業在報告期內工業總產值增長了,利潤總額不一定增長或不一定同步增長。表明企業是否增產增收的一個主要指標就是產值利潤率。計算公式如下: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100%產值利潤率的提高或降低,決定于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快于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大于1),則產值利潤率必然提高;利潤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同步增長(兩者的速度比=1),則產值利潤率持平;利潤總額增長速度慢于產值增長速度(兩者的速度比小于1),則產值利潤率降低,說明增產未增收。由此可見,實現增產增收,就要保持產值利潤率指標的穩定和提高,既要抓生產,更要抓效益。

問題四:人均產值如何計算 以月人均產值為例

首先要計算出人數 人數=總工時除以標準工時(176小時每人每月)

訂總產出除以人數就是月度人均產值

問題五:年產值與年銷售額的區別與計算方法? 兩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年產值是按生產數量計算的;銷售額是按銷售數量計算的。往往生產數量大于銷售數量,以保證一定的庫存,防止市場斷貨或退貨補貨。

產值有不變價和現行價兩種,不知你指哪個?

年產值(不變價)= ∑ (每個產品不變價*全年產量)

年產值(現行價)= ∑ (每個產品售價*全年產量)

銷售額=售價*銷售數量

例如,A產品售價50,產量80,銷售了60;B產品售價100,產量200,銷售了200;C產品售價20,產量800,銷售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