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貿易無差異曲線名詞解釋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 無差異曲線凸向x軸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1 10:01:05 编辑: 来源:

16.若歐元對美元的匯率由EURl=USD1.2053變為EURI=USD1.1876,則說明

A.美元升值、歐元貶值 B.美元貶值、歐元升值

C.歐元不變、美元升值 D.歐元不變、美元貶值

17.在國際收支統計中,若經常項目借方總值大于貸方總值,則經常項目為

A.順差 B.逆差

C.出超 D.收支平衡

18.一國貨幣貶值后,該國的貿易收支將會

A.改善 B.惡化

C.無影響 D.不確定

19.設c為邊際消費傾向,s為邊際儲蓄傾向,m為邊際進口傾向,則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外貿乘數為

A.1/s B.1/(1-c)

C.1/(s+m) D.1/(1-s-m)

20.根據資產選擇匯率決定理論,對下列選項的持有量中,不屬于資產總額的是

A.本國貨幣持有量 B.國內有價證券持有量

C.特別提款權持有量 D.外國有價證券持有量

21.“自動穩定器”指的是

A.融通資金 B.外匯管制

C.浮動匯率制度 D.調整經濟

22.針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美國提出的解決計劃是

A.布雷迪計劃 B.休克療法

C.凱恩斯計劃 D.格林斯潘計劃

23.認可浮動匯率合法性的國際協定是

A.牙買加協定 B.史密森協定

C.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D.多種纖維協定

24.在不存在風險和交易成本的前提下,若兩國之間存在資本流動則

A.兩國不能實現更高的效用水平 B.兩國均可實現更高的效用水平

C.只有一國可實現更高的效用水平 D.結果不確定

25.假設勞動力可以完全自由流動,當移民的實際所得低于他們的名義所得時,它們之間的差額正好是

A.移民所得 B.移民成本

C.勞動力的流動利益 D.勞動力的流動成本

二、多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O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

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6.匯率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

A.匯率的確定依據 B.匯率的波動幅度

C.匯率的調整原則 D.匯率的傳導機制

E.利率的調整機制

27.影響勞動力跨國流動的主要因素有

A.較高的生活水平 B.較多的工作機會

C.較高的工資水平 D.良好的社會環境

E.良好的教育設施

28.下列各項中應計入國際收支平衡表借方項目的有

A.本國居民進口商品

B.本國居民向外國進行投資

C.外國居民收回其在本國的投資和貸款

D.本國居民收回對外投資和貸款

E.本國居民向外國居民單方面轉移

29.任何國際貿易理論都要解決的基本理論問題是有關國際貿易的

A.原因 B.結構

C.技術差異 D.利益分配

E.要素稟賦差異

3O.廠商要采取傾銷戰略,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A.自由競爭

B.壟斷國際市場

C.國際國內市場連通

D.國際國內市場完全分割

E.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彈性不同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先判斷命題正誤,然后說明正確或錯誤的理由。判斷1分,說明2分;判斷錯誤,全題不得分。

31.亞太經合組織的建立開創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組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先例。

32.要素價格均等化會使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33.在國際收支統計中,任何跨國的黃金收付都應全部計入官方結算項目中。

34.通過資產分散化不能消除國際投資中的所有風險。

35.當世界主要國家均實行金本位制時,無論外匯供求如何變化,匯率總是等于鑄幣平價。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羅伯津斯基定理

37.經濟聯盟

38.可預見性原則

39.外匯即期交易

40.實際匯率

五、簡答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生產要素稟賦論的局限性。

42.簡述現實世界中沒有出現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原因。

43.簡述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內容。

44.簡述國際收支調整的彈性論的假定條件。

45.簡述國際收支調整的吸收方法中,貨幣貶值對吸收的直接影響。

六、論述題 (本大題共1小題,1O分)

46.試述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內容、局限性及其彌補措施。

國際經濟學 無差異曲線凸向x軸是什么意思

首先需要回顧一下定義,無差異曲線:使消費者處于同一個效用下的所有消費組合的集合

換句話說,對于一條無差異曲線而言,上面的每一個點對于消費者來說帶來的效用都是一樣的,是“沒有差異的”

如果給出了消費者效用函數,給定一個效用水平,形象地來看,我們可以通過描點的方式把這些點在坐標圖中一個一個找出來,它們共同構成了一條無差異曲線

通過上面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效用函數決定了無差異曲線的形狀

無差異曲線其實類似于等高線,等高線是在二維平面上描繪具有相同高度的空間中的點對應到地表上的情況,無差異曲線則是在二維平面上描繪具有相同效用值的消費組合

(當然這里我們把問題簡化為只有兩種消費品的情況,也就是書上常見的例子

)那么為什么凹的效用函數會導致凸的無差異曲線呢,我用低維空間的例子來說明

簡單地講什么叫凹函數和凸函數:想象一個函數曲線,如果在函數上任意兩點之間連接一條直線,倘若這條直線完全處于兩個端點之間的函數曲線的下方,那么這樣的函數就叫做凹函數

反過來看,如果這條直線完全處于函數曲線的上方,那么這樣的函數就叫做凸函數

(注意這是國際標準定義,和國內的高數教材上的定義不一樣

)凹函數的具體例子:比如一個倒扣的碗,假如函數形狀和碗壁一樣,任意連接碗壁上的兩點,所得的直線一定在碗的內部,也就是在兩點之間的函數曲面下方,那么這是一個凹函數

凸函數的具體例子:一個正常擺放的碗,任意連接碗壁上的兩點,所得的直線一定在兩點間函數曲線的上方,那么這是一個凸函數

或者教科書上常見的無差異曲線,顯然也是凸函數

為什么凹的效用函數決定了凸的無差異曲線呢?回憶無差異曲線和效用函數之間的關系,大致可以想象出來

如果效用函數像倒扣的碗一樣,是一個凹函數,當然不能是整個碗,只能是豎著劈開一刀剩余一半的碗的形狀(因為效用函數是非遞減的)

那么上面所有高度相等的點的連線所對應的桌面上的位置,是不是就像地圖上的等高線一樣?如果給出了(0,0)原點,它們一定是凸向原點的

這種凸向原點的形狀不正就是二維平面的凸函數的形狀么

所以,通過這個簡陋的對比,應該會發現凹的效用函數決定凸的無差異曲線的原因了

這個結論在數學上有非常嚴格的證明,而且也并不局限于三維空間,也就是說在有多種消費品的效用函數情況下,結論也是成立的

至于另外一個問題,不是嚴格的凹或者不是嚴格的凸,形象地想象,就是函數曲線上出現了一段直線,連接這段直線上的兩點得到的直線就在函數曲線上,既不在函數的上方也不在函數的下方,所以這時候函數就不是嚴格的凹或者嚴格的凸了

那為什么一階條件有多個解呢?因為我們的一階條件一般不都是函數的一階導數等于0(或者某個常數)么?由于直線上的倒數處處相等,就會出現一旦有最優解(也就是滿足一階條件的點)在這段直線上,那么其它直線上的點也是最優解,因為它們導數相同

怎樣才能學好大學的經濟學?

怎樣才能學好大學的經濟學?

告訴你最好的辦法,不要告訴其他人:初學期,就是多看經濟學教科書,主要是一些基礎理論書籍,從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看到克魯格曼編的新的巨集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再看到羅伯特·莫頓的金融學,從低階看到高階,保證你經濟學理論基礎的扎實穩健;成長期,選擇一門經濟學深入進去,如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等,選定一門,將所有與這一門相關的國內外的經濟學書籍、論文都要看一遍,熟讀之;成熟期,完成前兩個時期的學習,你依然比普通的學生以及許多老師厲害多了,可以選定一個與成長期方向相關你感興趣的領域,進入進行深入研究,開始進行論文寫作,發表論文、觀點了。

怎樣才能學好計量經濟學

有好的數學功底 還有就是要會那個專門的軟體 同時有一個專門的計算器 200多 要學會用 平時好好聽課 學會建模

計量是被包含與統計學之中的一門學科 它以數學為基礎(包括概率與求導一類,這兩門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用于各個領域。在搭好基礎的前提下 你才有可能繼續學習計量經濟學下面的分支。計量經濟學的分支有很多 應用計量 金融計量 微觀計量 巨集觀計量 時序分析 貝葉斯計量以及計量經濟學原理等等等等一系列東西,很多方向之間是有共性的

當你打好基礎往下學習的情況下 可能會碰到某一個方向比較難理解 比如你學金融計量的時候會發現可能你不知道什么是Order of Integrating 一本書或者一個方向通常不可能面面俱到 這時候你可以多查查文獻

計量經濟的學習理解程度我覺得對我來說就像一個一個開口向下的二次函式,一開始是很感興趣的但是很多東西理解的不好 后來學的內容越來越多了發現很多東西是想通的 發現其實不是難 而是你有很多東西不知道 了解多了自然對后續學習有幫助了 比如說應用計量,時間序列加上計量經濟學原理的學習就對金融計量的學習很有幫助,金融計量的學習又對應用計量很有幫助,他們是相輔相成的。但是parametric model玩兒多了 你就想玩兒高階的 比如貝葉斯計量和金融計量后期 包括 semi 或者 non parametric 這時候難度又上來了 因為他對你的抽象思維和數學能力又有很大的要求 所以又開始比較痛

關于書籍,計量經濟學習我覺得 建議學習計量用英文版教材而不要用中文版 說實話用中文學有些時候表達會更復雜且難理解 因為我所在學校的計量專業還不錯 所以很多時候一門課的教材都不是來自一本書 有時候是好幾本書的幾部分加上一部分文獻 這都取決于老師的習慣

如果有時間和能力的話 多度一些文獻并作出總結 和提出問題 會對你今后的學習與研究做出非常大的幫助

計量學到后面對programming有很大的需求 如果你想在計量或者數量方面長期發展的話 建議開始就從STATA或者R來入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