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貿易術語中英文全稱(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中十三種貿易術語的中英文全稱和英文縮寫是)

时间:2024-06-10 19:04:36 编辑: 来源:

的風險臨界點。

2.多式聯運帶來的變化

由于集裝箱在國際物流中越發充當主流角色,很多貨物即便使用海洋運輸方式也往往在集裝箱堆場進行交接,甚至進行“門到門”的交接。因此,新版本刪除DEQ,DES,而增加了DAT和DAP。對于進出口商來說,尤其是歐盟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貨物貿易,可多采用D組的術語以便更加明晰風險和費用,畢竟在C組的術語中始終存在兩個臨界點,即風險和費用的臨界點分別在裝運地和目的地。國際商會也多次強調FOB,CFR和CIF術語越發不如FCA,CPT和CIP等術語更加實用,尤其是在集裝箱帶來的多式聯運條件下,后三種術語更加方便當事人對貨物的交接。我國很多進出口企業長期固有的習慣使用FOB,而對FCA等術語仍不習慣使用,在新版本實施后應加強認識,廣泛使用更加便利的術語。

3.DAT的添加

從In買粉絲termsRrules2010的描述中不難發現,DAT和DAP的差異并不明顯,除了在指定目的地的卸貨費用的分擔不同外。因此,不禁要質疑,有必要添加DAT嗎?從我國的外貿實踐看,D組的條件實際業務中很少使用,而DAT中也明確表示“TERMINAL”可以是任何一個地方,如此,與DAP中在指定地點交貨實在沒有太多差異。如果僅因為卸貨費的負擔不同而設置DAT,筆者認為大可不必。當事人完全可以將有關裝卸貨費的分攤問題以更具體的形式寫進合同條款。

如何選擇合適的貿易術語

針對兩大類共11種不同貿易術語,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貿易術語是進出口商需要研究和學習的內容。建議從以下思路考慮選擇:

1.適合任何運輸方式的貿易術語的選擇

如賣方僅想使其責任限于在其所在地或另一指定地點將貨物置于買方處置之下,而不承擔任何其他義務包括不承擔出口清關手續時,可考慮使用EXW。

如賣方愿意自己辦理出口清關,且在承運人指定地點將貨物交付于買方處置之下時,應考慮使用FCA。

如賣方除承擔FCA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外,還愿意簽訂到目的地的運輸合同時,可考慮選擇CPT。

如賣方除承擔CPT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外,還愿意承擔到目的地的最低保險時,可考慮選擇CIP。

如賣方欲在目的地指定地點交貨,且愿意承擔貨物運送到該地點的費用(卸貨費除外)和風險時,可考慮選擇DAP。

如賣方除承擔DAP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外,還愿意承擔貨物運送到該地點從運輸工具上卸貨產生的費用時,可考慮選擇DAT。

如賣方除承擔DAP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外,還愿意承擔貨物的進口報關和有關關稅時,可考慮選擇DDP。

2.適合水上運輸方式的貿易術語的選擇

如賣方愿意在裝運港船邊交貨或者獲得所要交付的貨物時,應考慮使用FAS。

如賣方愿意在裝運港船上交貨或者獲得所要交付的貨物時,應考慮使用FOB。

如賣方除承擔FOB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外,還愿意承擔費用提供到指定目的港的運輸合同時,應考慮使用CFR。

如賣方除承擔CFR所必須履行的義務外,還愿意承擔到指定目的港的最低保險時,應考慮使用CIF。

外貿流程

干貨 | 徹底搞懂外貿流程,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2021年,外貿形式一片大好,越來越多的新伙伴紛紛加入了外貿行業。但是,小編最近也接觸了很多外貿人員,尤其是想要入行或者是剛剛入行的小伙伴,對整個外貿的全流程都不太熟悉,本篇文章小編就帶你輕松了解外貿全流程哦!

外貿全流程總結概括下來就是“約—貨—款—運—單”,從客戶開發、詢盤、報價、簽訂合同、訂貨、備貨、報檢報關、裝船、結匯等等。

1、客戶開發

1、客戶開發前期準備(公司、產品&行業分析)

外部準備:所處行業了解、產品當前市場容量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和前景。

內部準備:公司的產品類型、英文功能描述、市場定位、公司優劣勢、同行業產品優劣勢

2、客戶開發渠道

搜索引擎找客戶、社交平臺、B2B平臺、分類信息網、論壇、線上&線下展會、行業協會、海關數據、黃頁名錄、電話直接溝通等方式都可以進行客戶渠道開發。

3、發送外貿開發信

一直以來開發信都被稱為外貿的敲門磚,不管是擴展外貿業務量,還是開發培養新客戶,開發信都是十分重要的。開發信怎么發可以參考下文哦!

4、回復詢盤

收到買家的回復詢盤,需要辨別詢盤的類型、用戶身份,解析買家詢盤信息,明確買家需求,著手回復詢盤并后期跟進。

報價&議價

報價,是外貿流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報價直接決定了你是否促成這個訂單的關鍵因素。外貿業務員接到詢盤后第一時間確認用戶來源,對客戶需要的產品進行報價,列明交易的條件,回復客戶的 提問的價格和提出的條件以及各項資料數據的提供。

如果報價完之后跟了一段時間客戶就不回復了,先檢查一下你回復的郵件里有沒有公司簽名、標明產品并且最好做個前封郵件的小概述。

3、樣品寄送(視客戶需求)

1、新客戶索取樣品,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寄樣前需做的工作

樣品確認、取樣原則、寄樣地址、費用承擔以及運輸方式對比(快遞名、價格、速度、服務、優勢)

2、寄樣后的跟蹤事宜

4、簽訂合同

貿易雙方就報價以及付款條件等達成一致之后,雙方即可簽訂合同。一般合同需要確認的內容包括:確認書(Confirmation) 、協議書(Agreement)、備忘錄(Memoranm)、定單(Order)、委托訂購單(Indent)等。

5、備貨生產

合同簽訂,收到定金之后,就可以下訂單到工廠生產或采購。這個環節,所有的貨物上規格、顏色、數量、包裝必須按照客戶要求或確認樣品做,最后與買家確認。

6、驗貨

在交貨前1周,需要通知驗貨員來驗貨。一般有3種情況:

1、國外客戶親自驗貨:一般提前1-2周,根據客戶的行程來安排驗貨。

2、客戶委托國內貿易公司驗貨:一般出貨前1-2周,提前安排人員驗貨。

3、第三方機構驗貨:提前1-2周,根據客戶要求或者是雙方協商,選定一家第三方機構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驗貨。

7、商檢

出口產品進行法定檢驗的,必須取得出口商品檢驗證書。提供出口合同和信用證復印件、商業發票、包裝單、報關單、出口商檢申請表等商品檢驗所需資料。

8、訂艙送貨

據合同或信用證上的裝運條款發訂艙委托書給貨代幫忙安排訂艙。FOB條款下,賣家提前聯系客戶的貨代公司,將貨物交付到指定地點。CIF,CFR情況下賣家貨運承擔,提前安排訂艙、確定船期等內容。

9、投保裝船

根據價格術語,對商品進行投保,在裝貨期限之前發運貨物。

10、報關

貨物離境前一般要經過5個環節:出口申報,審核單證,查驗貨物,辦理征稅,清關放行。將海關需要的單據,單證準備好通過貨代或代理報關公司代理申報、然后海關對貨物進行查驗、海關開出稅單收取關稅、最后放行。

手續通關手續極為繁瑣又極其重要,如不能順利通關則無法完成交易。

11、交單結匯

1、采用L/C(信用證)收匯的,應在規定的交單時間內,備齊全部單證,并嚴格審單,確保沒有錯誤,才交銀行議付。

2、采用T/T(電匯)收匯的,在取得提單后馬上傳真提單給客人付款,確認收到余款后再將提單正本及其他文件寄給客人。

3、如果T/T收匯(電匯)的,要求收全款才能做柜的,要等收款后再安排拖柜。拿到提單后可立即寄正本提單給客人。

12、核銷、退稅

第一次申領出口收匯核銷單,需要提前開戶領單(不然無法報關),憑海關注冊登記證明書、申請書、營業執照、外經貿部門批準經營進出口業務批件等材料到外匯局辦理登記。

報關時,核銷單是不可或缺的。報關后,自報關起兩個月內,要憑商業發票、核銷單和海關出具的出口報關單,到外匯局辦理存根手續。

最后就是核銷了,您需要在收到外匯之日起的一個月內憑核銷單、銀行出具的"出口收匯核銷專用聯"和其它材料到外匯局辦理出口收匯核銷。

13、業務善后

1、每單出口業務在完成后要及時做登記,包括電腦登記及書面登記,便于以后查詢,統計等。

2、所有的文件、L/C和議付文件必須留存一整套以備查用。

3、單證員平時應注意收集運價變動,船期,航線,等信息,為業務員報價提供幫助。

聊天流行語ddp啥意思

聊天流行語ddp是貿易術語。

DDP:DDP的全稱應該是Delivered Duty 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是一個金融貿易術語,中文意思為稅后交貨。

連起來翻譯后的意思是:ddp貿易術語:完稅后交貨價,是一種實際交貨,在買方所在地由賣方完稅后交給買方,賣方的責任風險極大,不建議使用該外貿術語。

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是指從網絡中產生或應用于網絡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

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網絡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絡語言并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并不具備教學意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