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長江自由貿易市場(自由貿易港的影響和意義是什么?)

时间:2024-06-02 13:11:08 编辑: 来源:

區加強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有利于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

加強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的直接目的是促進區域內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提高區域的整體實力。然而,更深遠的意義在于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在更廣的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長江三角洲地區比國內其他地區具有更廣闊的輻射空間,它不但處于我國沿海地區的中端,有利于沿著“ 黃金海岸”向全國輻射,而且是長江流域的龍頭,以長江這條天然的“黃金水道”,通過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可以一直輻射到我國的內陸地區和西部地區。這對于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推動西部大開發,促進全國經濟的協調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強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的目標設計

(一)直接目標: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

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強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的直接目標是以加強區域內15 個城市的聯系合作為重點,掃除有關體制障礙,促進區域內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將資源爭奪轉變為資源共享,由產業惡性競爭轉變為有效的產業分工和合作,從而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大幅提高區域內的生產效率,使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我國在新世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二)重要目標:促進長江三角洲周邊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最終目標: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

加強長江三角洲地區內部經濟的緊密聯系和合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長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必將使區域內生產效率、社會福利大幅提高,區域的整體競爭力也將得到大大增強,這將影響國內其他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渤海灣經濟圈及其他地區的發展也會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互補,在互動中促進各地加強區域內的聯合和區域間的合作,將使原本分散的國內市場逐漸演變為幾個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區域性大市場,從而最終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

四、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的若干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長期以來,雖然長江三角洲地區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加強經濟聯系和合作的意識較強。但是,由于計劃經濟的影響,一些地方從自身利益出發“劃地為牢”,阻礙地區間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資源配置受到扭曲,惡性競爭、相互內耗時有發生。因此,實現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與時俱進,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再局限于地方利益的得失,而從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整體利益出發。企業尤其是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應當為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服務、為加強區域內外經濟聯系和合作服務。

(二)建議政府進一步轉變職能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的聯系和合作,應以企業為主體進行。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資源配置的主體,企業通過市場競爭選擇合作伙伴,進行重組聯合,優化資源配置。建議政府主要抓規劃制定,明確發揮地區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方向,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維護公共秩序,為企業加強經濟聯系和合作創造公正、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在投融資、產權交易、人才流動、地方稅收等方面提供條件,不要進行“拉郎配”,也不要干預企業間聯系合作的談判、協商和作出有關規定。

(三)建立強有力的推進機構

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建設工程,需要建立包括指導機構、協調機構、執行機構在內的強有力的推進機構:

1、建議由國家計委、經貿委、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領導和區域經濟專家組成“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提出戰略性、方向性的指導意見,并協助解決與國家規劃、有關政策的銜接事宜。

2、 建議進一步提升目前已有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市長聯席會議”的功能和職責,使之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協調機構,就區域內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并對關系共同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打擊經濟犯罪、維護市場秩序等作出規劃或決定。

3、建議由長江三角洲地區15個城市的協作辦、計委、經貿委、財政稅收、 金融等部門和若干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組建“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協作辦公室”,可下設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處、產業結構協調處、區域環境綜合整治處等分支機構,貫徹落實“市長聯席會議”作出的規劃和有關決定,負責組織區域內加強經濟聯系和合作的有關業務。

(四)加快建設區域性要素市場

為促使生產要素在區域內實現自由流動,必須要有發育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區域性的要素市場。建議在目前已有的區域內各產權交易中心的基礎上,聯合組建區域產權交易中心;建議組建長江發展銀行,幫助長江三角洲地區企業實現異地融資;建議聯合各地人才交易中心,組建長江人才市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并且建議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北和蘇南地區允許開展一些民間的資本融通。通過這些區域性要素市場的建設,來促進區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

(五)充分發揮跨地區大型企業集團的作用

在加強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的過程中,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應成為區域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力量。通過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整合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并通過市場交易內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否考慮,對長江三角洲區域內的幾個重點行業加大企業間的購并活動,并形成較大規模的跨地區的企業集團,建議通過收購、兼并、合并等方式在鋼鐵、汽車、石化、服務貿易等行業組建超大型的企業集團。同時,支持和依靠像“長江聯合發展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長發集團)這樣跨地區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促進地區經濟聯系合作,并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幫助其做大做強,使之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支柱性企業。

在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整合形成過程中,建議各地政府給予支持指導,并協助解決有關問題。如果經過努力,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內形成十幾家到幾十家的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則長江三角洲地區率先成為全國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的重要經濟區就指日可待了。

FDI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

買粉絲://買粉絲.買粉絲ki.買粉絲.買粉絲/Article/CJFDTEMP-JJSS200709182.htm

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需要更新哪些觀念?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

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二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3239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

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四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

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五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

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

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