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阜外醫院買粉絲掛號到醫院怎么取號(在高血壓“臨界點”的2億人)

时间:2024-05-21 04:36:39 编辑: 来源:

較而言,按現有標準估算,國內高血壓控制率僅15.3%,農村地區不足6%,有很多高血壓患者有待治療。下調后,國內高血壓控制率降到3%,降壓藥治療會對現有醫療資源造成擠兌。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下調標準,基層的醫生和醫療機構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17日,記者聯系到入行18年、身處基層公立醫院的心內科主任張醫生時,在他看來,目前國內高血壓診治的一大問題還在于“三率”不高,而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很難通過標準的改變調整;或者說,即便在現行的高血壓診斷標準之下,臨床上高血壓患者的診斷治療尚不完美。

例如,醫生會建議部分血壓值異常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方式將血壓控制到140/90mmHg以下,每日測量血壓、服藥,血壓平穩后也應該到醫院復查、調整用藥劑量,但很多患者并不會遵循醫囑,而是在不適癥狀消失后自行停止用藥或減少用藥。

“醫生只能去勸導,但有些患者不管怎么說,都不會接納你的意見。他們的觀念是只要身體沒有不舒服,就不吃藥,導致很多患者再來看病時已經出現了并發癥。”張醫生說。

此外, 高血壓作為典型慢性病,全國患者數量超過2億 ,人力、財力有限的基層醫院更難實現患者隨訪。據張醫生感受,目前基層醫院的臨床上,高血壓患者“發現較晚”的問題比“用藥過量”的問題更加突出,大多是出現癥狀或健康體檢指標異常后才到醫院就診。

浙江基層醫生戴其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目前當地執行的規定,對于當地高血壓人群的規范管理率要達到61%以上。在其中,還有45%的人群需要滿足控制率,即使其血壓管控結果把控在合理范圍內。

在針對高血壓病人的日常管理中,戴其樂需要根據病人血壓高低、腰圍數據、生活習慣是否不良、有無并發癥等多個維度,將管理的高血壓病人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三級為高危高血壓病人。對于這類人群,戴其樂需要進行一個月一次的隨訪,要求對方定期到醫院復查的同時給予長期的用藥及生活指導。同時還需要對這類人群建立高血壓專項檔案,將用藥情況、體檢結果、評審結果等一一錄入其中。而相對輕度的高血壓患者,到醫院復查的周期相對更長,如一級高血壓患者需要三個月進行一次面對面隨訪。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93306

如果將標準從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像戴其樂這樣的基層醫生需要面對的高血壓病人基數就大大增加, 同樣的百分比要求下,管理的人數規模將大大提升,管理難度一并增加 。

更重要的是,在基層醫生的工作中,130/80mmHg到140/90mmHg的人群其實已經納入管理范圍。在電子檔案中,他們被稱為“高血壓高危人群”,對于這部分人,戴其樂也會建議他們定期體檢、檢測血壓及隨訪、告知生活習慣改善等,防止變成高血壓。

“從實際工作層面來講,我們是不愿意標準下調的,因為增加的工作量會非常多。但從醫學和患者角度講,我更傾向于對心血管危險分層為高危的患者而言,一定程度下調是好事。尤其是對高危因素的年輕患者,更需要調控。因為從治未病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人從血壓130/80mmHg就開始接受干預,不管是生活方式調整還是小劑量藥物,很可能就不會達到140了,無論是從個人健康風險還是發展成腦梗、心梗之后的醫療負擔來說,下調是好事”。

但他同時強調,無論是在歐美還是在國內,都不能簡單地以數字區分是否是高血壓病人,以及是否該用藥。“就算患者血壓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間,也需要結合危險分層,是高位還是低位,有沒有合并癥,還要結合患者的年齡,不能一概而論”。

曾慶春也對國內高血壓的“三率”偏低有些頭疼,他認為受限于此,哪怕國內高血壓診斷標準變動,也許對提高知曉率有一定積極作用,但對治療率和控制率不一定能起到預期效果。尤其在農村或者偏遠地區,人們對于疾病和健康管理的認識還相對落后,對高血壓新診斷標準沒有足夠的敏感性,能否因為高血壓診斷標準下降而注重健康管理還是個未知數。

記者 |林姿辰 陳星 金喆 許立波

編輯 |段煉 統籌編輯 |易啟江

視覺 |鄒利

視頻編輯 |張軼

排版 |段煉

記者手記 | 將高血壓標準討論看作一次“健康提醒”

一場高血壓標準之變,在公布之初或許并沒有料想到竟能引發了一次涉及學界、產業界、政策制定方的大討論。

真理越辯越明。無論是主張標準下調的學者專家,還是聲明標準未改的主管部門,其依據立場均有可取之處。高血壓標準變動與否,既牽涉個體生命身體質量,也牽涉衛生經濟學、醫療資源、產業格局變化等方方面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