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隆基海外銷售(bipv是什么概念)

时间:2024-06-02 17:05:33 编辑: 来源:

之后,只剩下不到50家,損失慘重。

中國第一代光伏企業在短暫的輝煌之后,折戟海外市場,成為了歐美資本的獵物,最終不得不退回國內市場。

無錫尚德在2013年破產重整,次年從紐交所退市,這也是第一代光伏產業發展的縮影,但中國光伏產業并沒有從此一蹶不振。

中國光伏企業再次崛起,實現國產化替代

中國第一代光伏企業折戟海外市場之后,中國光伏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以隆基股份和保利協鑫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光伏企業崛起,完成了中國光伏產業的國產化替代。

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讓歐美經濟衰退,歐美光伏產業也受到巨大沖擊,產業市場大幅萎縮,而美國和歐盟的光伏巨頭也失去了補貼和產業扶持,開始走下坡路,甚至破產倒閉。

而這個時候中國光伏企業回到了中西部光伏產業的基地,在西藏和新疆等地區繼續發展光伏產業,不僅解決了西部地區缺電問題,而且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開啟了西電東送模式,用西部新能源支持東部城市和產業經濟區發展,也為西部地區帶來了新能源產業的回報。

在第一代民營光伏企業敗走海外市場之后,扎根西部新能源基地的國企比如中電投和中國華陸公司等并沒有放棄,10年磨一劍,以西部地區為光伏產業基地,東部沿海城市實現產業技術迭代,著手解決中國光伏產業“三頭在外”的產業問題,打開了光伏產業在國內的市場需求,開啟了內循環模式,不在依托海外市場。

這個過程中,金太陽工程和江蘇計劃為中國光伏產業在國內發展提供了市場支撐,在中國西部推動光伏風電產業發展的中電投,轉戰東部沿海地區,與中國硅王之稱的保利協鑫達成合作,開辟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第二戰線,完成了市場和產業技術的迭代升級,解決了市場和技術兩頭在外的問題。

而在多晶硅材料領域,第一代光伏企業尚德借著歐美太陽能產業擴張的風口,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但實際上歐美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定價權,我們在光伏原材料領域進口依賴超過90%。

中國華陸公司的一個工程師陳維平帶領團隊,不到一年時間突破了多晶硅領域的冷氫化核心技術,并且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打破了歐美多晶硅技術的壟斷,最終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民營光伏企業和市場,光伏產業成本進一步降低,同時解決了多晶硅材料對外依賴的問題。

在單晶硅領域,一直低調的隆基股份,沒有盲目擴張,躲過了海外資本圍獵,成為中國早期光伏企業的幸存者,并且選擇了不被看好的單晶硅材料市場,最終在單晶硅原料和技術領域取得了新突破,進一步降低了中國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

至此,中國用3年時間完成了光伏產業的國產替代,中國掌握了市場,技術,原料的主動權,2011年也成為了中美光伏產業的一個分界點,中國光伏產業的市場份額和技術優勢,開始主導全球光伏產業鏈。

而經歷了08年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后,歐美光伏企業一直沒有緩過來,錯過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第二次擴張紅利,并且開始深度依賴中國光伏企業提供技術和產品,歐洲一半以上的光伏產品和組件需要從中國進口。

另外在光伏電池板領域,逆變器這一關鍵產品,中國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華為的光伏逆變器占了全球市場份額的23%,連續多年穩居市場第一位置。

當中國第二代光伏企業再次席卷歐美市場的時候,歐美產業資本不愿失去光伏市場的主動權和利潤,再次圍獵中國二代光伏企業,但他們發現行不通了,無論是產業技術,還是多晶硅原料,中國都領先歐美了。

最后在自由競爭比不過中國光伏企業的時候,歐盟和美國商務部聯合起來,對中國光伏發起了雙反調查,認為中國光伏低價沖擊了歐美市場,通過貿易保護的形式,再次把中國企業趕出歐美市場。

美國和歐盟制造貿易壁壘的方式,來打壓第二代光伏企業,成功了嗎?

中西部新能源經濟崛起,中國光伏主導全球光伏產業鏈

中國二代光伏企業再次退出歐美市場,但已經完成國產化替代的二代光伏企業并沒有退縮,而是以國內市場為依托,提高國內光伏產業集中度,并且繼續中國光伏產業的全球擴張,打開了亞洲和非洲市場,光伏產業的市場份額再次增長,夯實中國光伏在全球光伏產業的主導地位。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中西部新能源經濟崛起,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為西部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也意味著中國西部地區未來有望成為中國的新能源中心,甚至是亞洲的新能源中心,對全球新能源經濟產業產業重大影響。

在全球能源碳中和趨勢下,太陽能產業再次迎來高增長,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可以優化我們的能源結構,減少對煤電的依賴,而在水電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未來中國要提升新能源發電量,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光伏風電將是關鍵。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沙漠,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西部地區風光資源,提高沙漠戈壁地區的光伏發電裝機量,我們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將會得到解決,甚至可以完全擺脫煤電。

比亞迪的王傳福認為中國1%的沙漠鋪滿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就可以解決全國人民用電問題。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問題,還需要配套的新型電力系統,解決綠色電力并網發電問題,發展儲能產業,形成源網負荷一體化的現代能源體系。

今年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量突破11億千瓦,超過了煤電裝機容量,光伏發電比例進一步提升,在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量中,中國連續多年保持第一,美國次之,而光伏發電成本也遠遠低于歐美經濟體。

在全球光伏供應鏈體系中,硅片幾乎都來自中國市場,中國新疆已經成為全球多晶硅材料的供應基地,目前全球太陽能電池工廠銷售和使用的硅片97%來自中國。

第二代光伏企業打開了東南亞市場,如今東南亞乃至全球的光伏制造商都離不開中國生產的晶圓和多晶硅,全球太陽能行業需要的多晶硅74%都是中國生產的。

美國太陽能一直高度依賴進口,國內光伏制造商產能無法滿足需求,其中85%以上的進口太陽能電池板都來自東南亞地區,而這個地區的光伏供應鏈體系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這也是為何今年美國商務部啟動對東南亞光伏產業調查,結果不到一個月取消調查,給予關稅豁免的原因,無論是制裁中國新疆,還是對東南亞光伏產業雙反調查,都會沖擊全球光伏產業鏈,最終沖擊美國自身的光伏產業,歐美已經無法擺脫對中國光伏產業的依賴了。

中國已經是歐洲最大貿易伙伴,歐洲深陷能源危機,開始了激進的清潔能源產業轉型計劃,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這意味著中歐未來的光伏產品貿易比重會大幅提升,歐洲需要中國的光伏產品和技術體系,來完成歐洲的能源轉型計劃。

在雙碳經濟時代,全球能源經濟的增量市場在新能源領域,而光伏太陽能產業將是新能源產業的支柱,中國光伏將成為新的世界名片,幫助中國贏得未來新能源經濟的話語權,主導全球新能源經濟的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