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霸權國家往往支持自由貿易(美國推行的孤立主義政策違背了當今政治、經濟發展的哪些趨勢?)

时间:2024-06-03 00:33:20 编辑: 来源:

共目標的實現。進而,愛德華·卡爾指出,解釋個人行為的這些原則也被用于國家。沿著這條思考線索可以看出,自由貿易的迅猛發展,促使國家在議事日程和規則的制定方面要考慮普遍利益的重要性,因而國家利益的國際意義有了明顯提高。

在一個日趨開放的時代,國際貿易活動密切了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各國對合作利益的維護開始成為國家利益的應有之義。一國的經濟發展不再以其他國家受損或落后為前提,而是以雙方的共同發展作為基礎。每一個國家在注重自身利益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國家的實際利益和正當關切,立足從自身利益與其他國家利益的結合中,有效地制定對外政策,靈活地處理國際事務。即使是實力超群的大國,也難以無視中小國家的利益,而愈來愈需要國家之間的合作。一國只有實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才能更好地為該國的發展戰略服務,其利益才能得到更大限度地增長。

國際貿易規則的H趨統一客觀上要求國家之間不斷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二戰后,雙邊貿易政策的協調,區域性的政策協調,尤其是致力于國際貿易體制的多邊貿易政策的協調,使各國貿易政策趨于統一,體現了全球經濟關系的秩序化,給各參加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國際貿易規則的加強,突出了國際貿易環境對國家利益的制約作用,對“主權讓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主權國家融入自由貿易進程需主動(而不是被動)接受外部限制,自覺將自身利益與其他國家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如果一國未能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國際貿易的規則以及自身所處的國際地位,那么有時就無法準確地判斷自身的利益需求。

自由貿易的發展影響了國家利益與國際義務之間的關系。多邊(或雙邊)貿易體系的形成,對一個國家利益的認證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國家利益的實際范圍要與國際義務的履行情況盡可能保持一定比例。正如約瑟夫·奈所指出的那樣,“國家利益的重新定義實際上是由國際通用的規范和價值決定的。這些規范和價值構成國際生活并賦予其意義。簡言之,國際體系的制度化和普遍化給國家帶來了新的利益層面。”在自由貿易時代,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本國利益的合法性,甚至偏離通用的國際貿易規則,那么就很容易走向兩種極端:一是,過分偏愛本國利益而不顧及他國利益的“激進民族主義”;二是,把自己的國家利益追求看作世界普遍利益而對他國橫加干涉的“霸權主義”。

自由貿易的發展凸顯了全球利益的重要性。自由貿易在給相關國家帶來普遍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負面效應。可以說,與自由貿易的快速發展相聯系,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一些全球性經濟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影響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障礙。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密切協調,將國家利益的訴求和維護上升到全球層面。

總之,如何認識國家利益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間的復雜關系,如何處理好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之間的復雜關系,成為自由貿易時代界定國家利益的重要課題。

2.國家利益的內外界線日趨模糊

傳統國家利益觀認為,國家利益是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準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決不容許他人占有、分享和侵害。但是,隨著自由貿易的發展,國家管理市場的權力日益受到侵蝕,尤其受到金融貨幣市場的反常行為的侵蝕。全球問題、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等正在對傳統的國家利益觀造成沖擊,使國家利益的內外界線日趨模糊。

一些市場自由主義者指出,國家疆界對經濟活動的行為和組織顯得越來越不重要。他們關注自由貿易的增長,關注通過跨國合作擺脫政治規則和國家權限的能力,并且關注資本免除國家和領土的限制。激烈的國際競爭使利潤的平均化進程大大加快,導致微利時代的到來,空間層次的國際貿易利益逐步縮小,時間層次、產業鏈層次的貿易利益成為貿易商追逐的主要目標。當然,這種觀點自然會引起國家主義者的強烈反對。在國家主義者看來,國家利益幾乎不可能被界定為一種連接網絡,以此可以將國家的不同部分與世界范圍內地理和文化上。截然不同的地方連在一起。

由此可見,自由貿易的迅猛發展,對理解國家利益的空間范圍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國家利益的基本構成發生明顯變化

當今時代,自由貿易打破了許多傳統界限(國際與國內的界限、政治與經濟的界限等),導致國家利益的基本構成更具變動性。可以說,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交叉、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的融合、軟實力層面的利益對其他利益的整合,較為具體地反映了國家利益的基本構成在自由貿易條件下的變化。

自由貿易使經濟利益在國家利益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為了在當前和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世界各國都在自覺、主動地調整自己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政策。一般而言,自由貿易突出了經濟利益在國家利益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現在:經濟利益的維護成為各國對外政策的主導因素;經濟安全開始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之中;經濟手段成為解決國際政治問題的重要途徑;經濟外交成為當前各國外交工作的重要內容。發展經濟貿易關系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國對外關系中的重要目標之一。許多國家紛紛以地緣、民族、宗教關系為紐帶,積極開展經濟交流與合作,尋求和開辟經濟貿易關系的途徑。

自由貿易凸顯了科技因素對國家利益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來,貿易自由化不斷朝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對于貿易參與國而言,國際信息網絡能夠降低貿易成本,減少進入市場的壁壘。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科學技術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為此,各國競相調整科技戰略和政策,旨在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實力,從而使科學技術成為一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先導。

自由貿易增強了國內利益群體相互博弈對于國家利益的影響。自由貿易給國內各利益群體帶來的利潤不盡相同,直接影響著它們對國家整體利益的認知程度,進而影響它們對國際貿易政策的傾向性。相對而言,從國際貿易中獲益較多的群體往往支持自由貿易,獲益較少或者利益受損的群體則往往支持保護貿易。上述兩種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使國家利益更加趨于綜合化。因此,在自由貿易時代,國內利益群體的相互博弈對國家利益的整合作用越來越明顯。

4.無條件的自由貿易損害國家利益

在2·2(兩個國家、兩種產品)模型中,要求相互貿易的兩個國家分別專門生產具有絕對優勢或比較優勢的一種產品,放棄另一種不具有優勢產品的生產。

按照這種貿易理論進行國際分工,其結果必然導致各國的經濟部門都是殘缺不全的。如果這個部門、這個行業恰恰是該國的命脈,就會危及其國家安全。如果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一個國家的劣勢行業將受到嚴重損害,甚至摧毀一個經濟部門和一個行業。

在2·2·2·2(兩個國家、兩種產品、兩種資源、兩種貨幣)模型中,要求相互貿易的兩個國家實行自由的貨幣兌換制度,以適應自由貿易。而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伴隨而來的貨幣自由兌換需要健全的金融體系。

如果一個國家金融體系很脆弱,無條件的自由貿易很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實際上,自由貿易理論未能準確地解釋自由貿易發生和運轉規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片面夸大了自由貿易為參與國帶來的利益的統一性,而沒有重視自由貿易條件下的國家利益之間的差異,沒有充分意識到無條件的自由貿易對國家利益的損害。貿易條件能夠直接影響貿易收益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分配,進而有可能導致國家間的利益沖突。無條件的自由貿易會對一國的產業、能源、環境和金融等領域的安全利益構成威脅、埋下隱患。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考試題的答案

《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個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B 2、D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 )是世界經濟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A.各國軍事力量的支撐 B.各國經濟的發展 C .各國政治體制的改革 D.跨國公司的快速發展

2、當今世界的核心問題是( )。

A.維護和平 B.解決貧困 C.調整大國關系 D.促進發展

3、日本的經濟發展模式屬于( )。

A.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 B.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模式 C.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D.以上三種都不是

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 )。

A. 遵循實行議會領導 B. 遵循政黨領導 C. 遵循三權分立、相互制衡 D.遵循總統領導

5、現代資產階級議會制的鼻祖是( )。

A. 美國 B. 英國 C. 德國 D. 芬蘭

6、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核心是( )。

A.主張國家全面干預 B. 主張政府和市場之間建立一種契約 C.維護資產階級的個人自由 D. 維護社會生態系統的和諧與平衡

7、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 )。

A.20世紀50到60年代初 B.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C.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D.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

8、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則是( )。

A.維護世界和平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加強和鞏固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D.獨立自主

9、( )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世界經濟從美國獨霸的單極格局向多極格局轉變。

A.西方七國首腦會議 B.華沙會議 C.西方六國首腦會議 D.萬隆會議

10、第二次科技革命產生所建立的科學基礎是( )。

A.經典力學 B.電磁學說 C.基因論 D.相對論

二、多項選擇題(每個2分,共10分,每小題至少有一項以上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1、ABD 2、BE 3、ACE 4、CD 5、ABCDE

1、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 )特點。

A.經濟全球化 B.經濟市場化 C.經濟局域化 D.經濟信息化 E.經濟停滯化

2、當今時代主題是( )。

A.世界貧困 B.世界和平 C.政府改革 D.世界戰爭 E.世界發展

3、戰后國際舊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

A.強權政治 B.和平共處 C.大國主宰世界 D.發展中國家掌握實權 E.西方壟斷資本

A.社會效率 B.政府能力 C.社會公正 D.社會保障 E.政策的力度

5、戰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涌現出了眾多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

A.新自由主義 B.新保守主義 C.社會民主主義 D.綠色和平主義

E.西方馬克思主義

三、名詞解釋(每個5分,共10分)

1、 世界經濟格局——是指活躍于世界經濟領域并充當主角的國家和國家經濟組織之間在一定時期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其核心是大國或國際集團之間的經濟力量對比關系和支配世界經濟的權力分配狀況。

2、 世界政治——是指國際關系行為體在政治領域中相互關系的總和,它反映著國際社會中各種政治力量在不同時期分化、組合的矛盾運動狀態,呈現著世界范圍內戰爭、和平、民主等種種政治現象和問題。

四、簡答題(每個9分,共36分)

1、 簡述戰后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答:戰后,世界經濟格局演變過程:第一,戰后美國通過美元外交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