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韻達海外布局不包含那些國家(未來的順豐快遞會不會倒閉?你怎么看?)

时间:2024-06-13 01:24:38 编辑: 来源:

個人快遞,切入這塊市場。

2,快遞量中電商件占比越來越大,順豐形不成有效流量入口。

大家的公司每天是不是有兩股人流,一是順豐上門收派商務件,二是 同事們要下樓去取京東或四通一達的電商件。

現在,電商件的占比越來越大,2019年快遞電商件占比將達到81%。當 京東或四通一達的時效性和安全性獲得認同時,用戶會將商務件直接 交由京東或四通一達投遞,而無須再遞順豐的人上門了。

這場流量入口的競爭中,順豐很難贏得過京東或四通一達,畢竟電商 件成為常態,而商務件需求在減少,被取代性可能性更大。

3,順豐成本過高,不能有效整合 社會 資源而且缺乏用戶供需平臺。

2017年順豐利潤是6%,均低過四通一達,這說明四通一達一是有著電 商件的規模效應,從而邊際成本低,二是加盟制一定程度上相對高效 。

沒有高利潤,順豐很難加深護城河。

相對于京東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順豐沒有電商平臺,無法 感知 社會 物品的供需關系,做不到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和物流的統 一,從而難以構建“點對點”這種更高效的物流網絡。

4,順豐的新業務開拓并不容易。

順豐四項新業務,重貨是一個紅海市場,難賺錢,冷鏈大頭是海鮮產品,受控于線上線下齊頭并進的阿里巴巴和京東,國際業務早有物流巨頭在把控,而同城快遞,我更看好高頻次的滴滴和美團。

因此,順豐的發展會遇到挑戰,但個人看好順豐的企業文化,所以認為會成為一家小而美的快遞公司。

表面看似順豐大公司,上市公司其實并非如此,順豐上海同城更爛,層層外包!頻繁變動薪酬方案,強行取消保底工資,取消房補,取消餐補!導致一線配送員大量辭職已走了幾千人,給員工辦異地保險!內部管理混亂,投訴無門!

從現在的快遞發展勢頭看,我覺得順豐短時間內不會倒閉。

作為行業老大的順豐,從人員服務,業務水準,投遞速度方方面面都堪稱行業楷模。只要不是液體,可以走航空的貨物,基本最遲2天就到,近一點的,更是隔日就到,這樣的速度,除了京東的本地倉,其他快遞,都還遠遠達不到。

從設備的配備來看,順豐的發件員是最我見過的早用電子設備下單的,不用填寫快遞面單,也不用電腦操作,直接一個手持機器解決發件問題,很溜很牛,其他的快遞紛紛仿效,陸續使用。

人員的服務質量,順豐的派件員,發貨員都是工裝上陣,干凈整潔。工牌佩戴包括服務態度等方面都讓人覺得很整齊,很舒服。其他快遞的派送員就參差不齊了,被投訴的幾率非常大。

唯一不足,但是卻可以接受的,就是收費略高,然而,這對于現在這個要求速度和質量的 社會 ,價格高,自然有高的理由,可以被大眾接受。

像現在這個發展勢頭下去,順豐會越做越好,絕對不會被其他快遞淘汰的。現在唯一需要優化的就是價格如果能更平民化,一定會秒殺其他快遞,在正式的較量中,游擊隊是干不過正規軍的,武器配備都不可同日而語,順豐也算是有良心的企業了,不然以它的實力做個壟斷也是很輕松的事。

合理的競爭和有實力和對手才能保證順豐能夠不斷進步,保持活力,祝順豐越來越好。

我跟同事幾年前,在此問題上有爭論,

我看好順豐,同事則看好四通一達,都不看好EMS;

但到今天,大家都看到,在強大的需求增速面前,兩種路徑都獲得充分成長,無需硬懟各自的市場,至于成長質量如何,有無差異,不去評價,

未來會如何,就像我的簽名一樣,冷眼旁觀就好,

順豐為什么會倒閉?順豐93年成立,至今不過25年,公司正值年富力強,傳統行業動輒綿延幾十上百年,順豐的壽命還很長。

并且,時代總是向前發展的,快遞行業發展了幾十年,如今尚且還有大量有待完善的地方,十八線城市還有下沉和完善的空間,快遞提速和服務升級都還有進步空間,一切仍大有可為,順豐還沒有發展到巔峰,里倒閉還遠著呢。

并且,順豐十大股東實力強大,看看順豐股東名單,這些股東能坐視順豐倒閉么?

別的不說,在快遞領域,順豐的地位十分出眾,其他同行起碼被順豐甩開一個身位。同行是沒有一個能和順豐一戰的。順豐一路飛速發展,電商巨頭們也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開始擼起袖子自己干,京東自建倉儲,阿里推出菜鳥,但兩家電商家大業大,干起物流來還是不如順豐專一、專業。

順豐都直接買飛機,建航線了,其在役全貨機達47架,未來三年內順豐自有機隊規模預計達到80架。據順豐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半年度報告期末,順豐控股全貨機加散航總計航空線路1977條,覆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及海外等34個國家和地區。

老大難的生鮮冷鏈在順豐這都不是事,網購最令人動心的話,除了馬爸爸的幫你清空購物車,就是順豐包郵了。

快遞只是表象,順豐的護城河已經足夠深了,飛機、航線、冷鏈、大數據,構成了順豐的核心競爭力,阿里和京東都不敢說在物流方面比順豐強。

順豐的高鐵運營線也在穩步開發中,并且,順豐也早早布局出海業務,一帶一路開拓國際市場。順豐正在變得越來越強。

創業型的跨境電商怎么樣

【研究結論】

1、跨境電商產業鏈可以拆分為前端(用戶)、后端(供應商)以及中間通路(貨源組織、倉儲和物流)。創業公司可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選擇不同的環節作為切入點進入行業,并以此為基點向產業鏈上下游逐漸延伸,從而最大限度的掌控供應鏈。

2、跨境電商之間的競爭集中在三個方面:資金、流量和用戶營銷能力。其中資金和流量決定了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而用戶運營能力則能讓平臺把供應鏈上的優勢轉化為最終銷售。

3、巨頭入場后,基于B2C模式的資源爭奪會越來越激烈,現階段 B2C 模式已經不再適合一般創業公司輕易涉足,現有B2C創業者從細分市場和細分用戶入手或能占得一席之地。

4、平臺型玩家還有一定的時間窗口,消費個性化和消費場景化是重要趨勢,且最終都會形成C2C+M2C混合模式。

5、舍去C端用戶,做B2B供應鏈服務解決方案也是一個方向。把流量獲取和運營交給那些擅長的人,可以更專注的深耕供應鏈,而供應鏈是利潤的來源。

一、跨境電商風口中的玩家

1、電商市場中的新紅利

在電商行業格局已定、以淘寶和京東為首的4、5家大電商已徹底瓜分掉現有市場的時候,創業者們仍沒有放棄在電商這片紅海中尋找新的機會。電商行業的“下一片藍海”在哪?而從貿易政策、消費者、創業者和資本等各個層面來看,這片藍海都無疑是“跨境電商”,并且不少從業者認為,這也是電商行業中的“最后一塊肥肉”。

根據海關總署和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2014年海淘的用戶數達到1800 萬,成交規模 1400 億。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別。商務部公布的全球貿易格局報告則顯示跨境出口電商市場規模的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

跨境電商巨大的市場紅利背后是出現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的消費升級趨勢。以80后和90后人群為主的消費人群的消費觀念和需求已經發生變化,安全放心、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優質服務等成為了消費升級過程中用戶的核心需求。同時,中國的出境游人群規模逐年增長,境外消費將增強國內用戶對海外品牌的認知度,并刺激回國后的跨境消費。

同時,從2014年開始政府便不斷釋放跨境貿易利好,這也促進了跨境電商基礎設施的加速完善。首先,2014年7月發布的《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從政策層面上承認了跨境電商,也認可了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其次,從上海成立自貿區并實施跨境人民幣結算,到上海、杭州、鄭州、寧波、深圳、天津等地蜂起的“保稅區運動”是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完善的過程。

2、創業者與巨頭的共存與競爭

2011年,洋碼頭從跨境物流服務商轉型進入跨境電商市場,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始涉足跨境電商業務并順利發展至今的創業公司。從2013年開始,做跨境電商業務的創業公司多了起來,包括蜜芽寶貝、蜜淘、小紅書、笨鳥海淘、海蜜、街蜜、洋蔥淘、波羅蜜等。當然,這些創業公司的切入點和玩法各有不同,比如做B2C跨境自采模式的蜜淘、蜜芽寶貝、洋蔥淘;做C2C買手模式的洋碼頭、海蜜;從社區延伸至電商業務的小紅書;從物流切入的笨鳥海淘、街蜜;從視頻直播切入的波羅蜜等。

扎堆的創業公司承擔了早期用戶教育工作,跨境電商市場被迅速撕開的一道口子。在政策紅利、市場紅利逐漸明朗起來的時候,電商巨頭、物流服務商、大型互聯網企業等諸多角色也開始相繼進入該市場。舉幾個例子:

·2014年2月,天貓上線“天貓國際”,在模式上復制了一個海淘版的“天貓商城”。

·2014年12月,聚美上線其跨境電商頻道“極速免稅店”。與天貓不同的是,聚美采用的是海外直采的自營模式,通過把控貨源避免再次陷入售假風波。

·2015年1月,網易和順豐相繼涉足跨境電商:考拉海購和順豐海淘,分別從內容和物流切入該領域。

·2015年4月,京東正式上線“全球購”,采用B2C的方式做自營跨境電商,延續了京東自身電商業務的基因。

·亞馬遜也在積極布局針對中國市場的跨境電商,從2014年開始相繼上線了直郵、海外購、進口直采和國際精品店等多項業務,用不同的模式匹配不同類型的商品和用戶。

電商巨頭和創業者擁有著不同的流量基礎、品牌基礎、資金實力和供應鏈掌控力,巨頭的入場對創業者已經拿下的市場將造成明顯的沖擊。對于創業者來說,如何在這個共生與競爭的環境下找到一個合適的市場切入點以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活下來的關鍵。

3、跨境電商產業鏈

跨境電商產業鏈可以拆分為前端、后端以及前后兩端之間的通路。其中,前端是用戶;后端是供應商;中間通路則是打通供需兩端的貨源組織、倉儲和物流三大環節。所以,跨境電商的基本鏈條從上游至下游可以描述為:供貨商(品牌商、貿易商、經銷商、商超、買手團隊等角色)——貨源組織(直接采購或招商入駐)——國際倉儲物流(自建或合作)——保稅清關——國內物流——用戶流量(流量獲取和流量轉化)——售后(退換貨等)。

其中,最下游的用戶流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商平臺在上游供應商的話語權以及對供應鏈的掌控力。而平臺在上游獲取貨源的能力和在下游銷售商品的能力又影響到中段的倉儲和物流解決方案設計(主要受制于成本)。因此,這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創業公司則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團隊基因選擇不同的環節作為切入點進入行業,并以此為基點向產業鏈上下游逐漸延伸,從而最大限度的掌控供應鏈。本文也將從不同的產業鏈節點入手,分析目前跨境電商玩家們的策略與商業邏輯。

二、前端流量:做社區

天貓、京東、聚美等電商平臺具有天然的流量優勢,當它們在做跨境電商業務時,手中已有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