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重型再障網織紅細胞絕對值(下列哪一項符合重型再障I型)

时间:2024-06-01 05:53:32 编辑: 来源:

p>

國外療效標準

1976年Camitta制定的標準:

(1)完全緩解:所有血細胞恢復正常水平。

(2)部分緩解:患者不須輸血,血象有改善,血象和骨髓象均不符合重型再障診斷標準。

預后評估

再障的預后依分型、骨髓衰竭程度、病人年齡及治療早晚而定。重型再障近年來已有多種治療方法,總的效果還不夠滿意,約1/3~1/2病人于數月至1年內死亡。死亡原因主要為感染和出血,尤其是腦出血。慢性再障治療后約有80%的病人病情緩解,但仍有不少病人病情遷延不愈,少數病人能完全恢復。

本信息只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推薦或指引,不能做為任何的診斷及醫療的依據。如果您有健康問題請到醫院專家門診就診或與您的醫生聯系。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飲食療法

1、蔥燒海參:水發海參500克,清湯250克,油菜心2棵,料酒9克,濕玉米淀粉9克,熟豬油45克,蔥120克,醬油、味精、食鹽各適量。將水發海參洗凈,用開水氽一下,用熟豬油將蔥段炸黃,制成蔥油;海參下鍋,加入清湯100克和醬油、味精、食鹽、料酒,用微火燉爛。將海參撈出,放入大盤內,原湯不用。將菜心碼放在海參上。鍋內放清湯150克,再加醬油、味精、食鹽、料酒等調料,用濕玉米淀粉勾芡,澆在海參、菜心上,淋上蔥油即成。佐餐食。滋肺補腎,益精壯陽。適用于肺陰虛所致的干咳、咯血;腎陰虛所致的陽痿、遺精;血虛所致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及糖尿病等。

2、補髓湯:鱉1只,豬骨髓200克,生姜、蔥、胡椒粉、味精各適量。將鱉用開水燙死,揭去鱉甲,去內臟和頭爪;將豬骨髓洗凈待用。將鱉肉放入鋁鍋內,加生姜、蔥和胡椒粉,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將鱉魚煮熟,然后放入豬骨髓,煮熟加味精即成。吃肉,喝湯,亦可佐餐食用。滋陰補腎,填精補髓。適用于腎陰虛、頭昏目眩、腰膝酸痛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癥。

3、海參散:海參250克切片,焙干研末。日服3次,每服9克。適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之頭暈、腰酸、足軟者。

4、花生衣湯:花生衣10克,水煎服。日服3次。適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之出血者。

5、二味糯米粥:薺菜花、血糯米(或粳米)各50克,藕粉30克(或鮮藕15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煨稠粥。每日早、中、晚三次分服,宜涼服。用治再生障礙性貧血之各種出血者。

下列哪一項符合重型再障I型

【答案】:E

血象:血紅蛋白下降較快之外,須具備下列三項中之二項:①網織紅細胞<0.01,絕對值<15×10^9/L②白細胞明顯減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③血小板<20×10^9/L。

再生障礙性貧血如何診斷和治療?

1.診斷依據

(1)診斷標準:

①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百分數<0.01,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②一般無肝、脾大;

③骨髓多部位增生低下(<正常50%),造血細胞減少,非造血細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虛;

④除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其他疾病,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2)分型診斷標準:

①SAA—I,又稱AAA,發病急,貧血進行性加重,常伴嚴重感染或(出血)。血象具備下述三項中兩項:網織紅細胞絕對值<15×109,中性粒細胞<0.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廣泛重度減低。

②NSAA,又稱CAA,指達不到SAA-I型診斷標準的AA。

2.鑒別診斷

(1)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臨床上常有反復發作的與睡眠有關的血紅蛋白尿(醬油色尿)及黃疸、脾大。

(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血象呈現一項或兩項減少,不一定是全血細胞減少。骨髓象呈現增生明顯活躍,三系細胞有病態造血現象。

【治療】治療原則為防治感染,加強支持,合理運用免疫抑制藥、雄激素和造血生長因子;條件允許,則行造血干細胞移植。

1.一般措施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皮膚及口腔衛生,必要時應采取保護隔離。

2.對癥治療包括成分輸血/止血及控制感染。

3.雄激素治療大劑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對NSAA療效較好,但對重型再障無效。常用藥物:

①睪丸酮衍生物司坦唑醇(康力龍)2mg,3/d;

②十一酸睪酮(安雄)40~80mg,3/d;

③丙酸睪酮100mg/d;

④達那唑200mg,3/d。

4.免疫抑制治療為AA的“根本”性治療,通過抑制T淋巴細胞,降低T淋巴細胞產生的造血負調控因子,解除此類因子對造血細胞的抑制和(或)破壞,進而重建造血。主要包括淋巴細胞球蛋白/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LG/ATG)、環孢霉素(CSA)、腎上腺皮質激素、大劑量靜脈人血丙種球蛋白(HDIVIG)、環磷酰胺(CTX)及干細胞移植(特別是“微移植”)前的“預處理”等。。

5.造血生長因子尤其適用于重型再障,一般在免疫抑制藥治療后使用。

6.造血干細胞移植對于40歲以下的重型再障,無感染和其他并發癥,可考慮。

7.中醫辨證論治急性再障和重型再障Ⅱ型多見氣營兩燔和熱人營血證,可參照“血證”論治,其他證型再障常為虛損病證,尤其見于脾腎兩虛證,參照“虛勞”診治。

【預防】加強勞動和生活環境保護,盡量避免接觸各類有毒有害物質。

再障診斷標準

您好: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簡稱再障,是一組骨髓造血組織減少,造血功能衰竭,導致周圍血全血細胞減少的綜合病征。臨床上常表現為較嚴重的貧血、出血和感染。

目前國內的診斷標準:

(1)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

(2)一般無肝脾腫大。

(3)骨髓至少1個部位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如增生活躍,須有巨核細胞明顯減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細胞增多(有條件者作骨髓活檢等檢查,顯示造血組織減少,脂肪組織增加)。

(4) 一般來說抗貧血藥物治療無效。

根據上述標準診斷為再障后,再進一步分析為急性再障還是慢性再障。

(1)急性再障(亦稱重型再障I型)的診斷

1)臨床表現:發病急,貧血呈進行性加劇,常伴嚴重感染,內臟出血。

2)血象:除血紅蛋白下降較快外,須具備下列諸項中之兩項:

①網織紅細胞<1%,絕對值<15×109/L。

②白細胞明顯減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

③血小板<20×109/L。

3)骨髓象:多部位增生減低,三系造血細胞明顯減少,非造血細胞增多。淋巴細胞百分率增多。

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多。

(2)慢性再障的診斷標準:

1)臨床表現:發病緩慢,貧血、感染、出血均較輕。

2)血象:血紅蛋白下降速度較慢,網織紅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值常較急性再障為高。

3)骨髓象:3系或2系減少,至少1個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紅系中常有晚幼紅比例升高,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加。

病程中如病情惡化,臨床、血象及骨髓象與急性再障相似,則稱重型再障Ⅱ型。

重型再障與慢性再障的比較

1.重型再障 起病急驟,出血、感染嚴重,常發生在內臟,內臟感染和敗血癥,網織紅細胞絕對值、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數明顯減低,骨髓增生極度減低。

2.慢性再障 起病緩慢,貧血常為首發癥狀,出血較輕,感染偶有發生,病程較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