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網紅點心千層餅(臺灣沒有手抓餅,溫州沒有大餛飩)

时间:2024-06-11 01:51:17 编辑: 来源:

上海有哪些好吃又方便攜帶的特產?

上海本土特產種類很多,最著名的莫過于南匯水蜜桃、三林糖醬瓜、佘山蘭筍、松江四鰓鱸、楓涇西蹄、城隍廟五香豆、崇明金瓜、南橋乳腐、高橋松餅、嘉定大白蒜、嘉定竹刻、崇明水仙花、碩繡、蘭印花布、張江腰菱、南翔小籠饅頭、鼎日有福建肉松、新長發糖炒栗子、稻香村鴨肫肝,浦東三黃雞等等。

南匯水蜜桃,上海市南匯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南匯水蜜桃果體個頭大、色澤紅潤、皮薄肉厚、入口甜美多汁,在各項比賽中屢屢折桂。

南匯水蜜桃細軟絨毛,白里透紅,果香四溢,柔嫩多汁,入口甘甜,沁人心脾,潤入肺腑。南匯水蜜桃的最大特色是皮薄肉厚、汁多味甜,且核心稍帶紅色。

南匯水蜜桃果實碩大,很漂亮,皮呈乳白色、易剝離,果肉纖維少,香味濃,是桃子中難得的優品。

“佘山蘭筍”因得康熙垂青而聲名遠播,佘山因而也被賜名為“蘭筍山”。自2002年首屆佘山蘭筍文化節的舉辦起,至今已開展了6屆,引起了廣大市民的極大反響和熱情參與。

自此每年4月“蘭筍文化節”便成為佘山的特色主題活動之一。“蘭筍文化節”以筍、竹和茶文化為主題,以“挖筍、品筍、采茶、品茶”為主要內容。

崇明金瓜,上海市崇明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金瓜又名金絲瓜、攪瓜、茭瓜等,為葫蘆科南瓜屬美洲南瓜中果肉經攪拌呈絲狀的一個變種,一年生草本植物。金瓜以食用老熟瓜為主,成熟瓜皮金黃色,故名金瓜。

又因其瓜肉經攪拌自然形成晶瑩透明的金黃色細絲而稱為“金絲瓜”。金瓜絲味形似海蜇,鮮嫩清香,松脆爽口,因此又有“植物海蜇”、“素海蜇”的美稱。

崇明金瓜食用方法頗多,最為常見的是涼拌,亦可與海蟄絲、蘿卜絲、萵苣等相拌,均是宴席上的冷盆珍品;金瓜絲還能做湯,嫩金瓜去皮切片與香菇、筍、肉片炒食,也可干制、速凍、鹽漬、制罐,并可出口。

高橋松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四大名點,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

高橋松餅通常用精白粉(面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經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制作而成。

成品形如月餅,餅面呈金黃色,油潤光潔,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結發硬,酥皮層次分明,餡心無雜質,皮薄餡足,酥松香甜。具有蔥香、麻香、脂香風味。油而不膩,甜而爽口,香氣濃郁,皮酥餡糯,細軟可口,余味無窮。

臺灣沒有手抓餅,溫州沒有大餛飩

-風物君語-

在臺灣,手抓餅是天津的

在天津,手抓餅是臺灣的

不用懷疑,就是這么神奇

作為臺灣同胞,有時候我真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個 假臺灣人 。

比如,在祖國大陸的 任意一座城市 ,我隨時會遇見 “從來沒見過的臺灣小吃” :臺灣手抓餅,臺灣烤腸,臺灣冰粉,臺灣椰奶,臺灣炸魚餅,臺灣便當(這是小吃嗎?!)……

在游人如織的景點前,在食客比肩的夜市里,在上班族奔走的CBD,甚至是地鐵站邊的早餐鋪子,它們都可能冷不丁地出現,讓我的內心微微一顫, 仿佛故鄉的氣息撲面而來 ,然而緊接著是 滿臉問號 :

這攏是啥米碗糕?(翻譯:這都是什么鬼東西?)

這些 “臺灣小吃” ,我不僅沒吃過,也從未在故鄉見過。每一次遇見,都會激發我的人生第一問: 我來自哪里?

就說這 “臺灣手抓餅” 吧。它看著,有點像雞肉卷和煎餅果子的中間體,一張油煎千層餅,卷著香腸、青菜和雞蛋。重點是,我在記憶中搜索了半天,也沒找到它在我國寶島臺灣的對應。

故鄉的餅,是什么味道呢?我想起了老家附近的夜市,小小的蔥油餅攤,店家為鐵板刷上厚油,幾塊餅在蔥香中滋滋作響。在昏黃的燈光下,一股蔥香和煙火氣撲面而來,我想起了那個人,那個忘不了的夏夜……

突然,一句熱情的“來了老弟”, 把我生生拽回現實 。

哎媽呀。老姨別這樣,不帶這么毀氣氛的呀……

臺灣真的沒有手抓餅。它在寶島的真身,是轟轟烈烈的五個大字: 天津蔥抓餅 。

2001年,在臺北永康街,原有一家做鞋的店鋪。老板是個外省人,碰巧那年飛大陸游山玩水,在天津邂逅了令他神往不已的 美食 —— 濟南油旋 。他發現,這油旋餅看似簡單,制作起來卻很考手藝,整張餅因 分層起酥 而松脆無比。這,是當時 寶島臺灣沒有的味道 。

這位老板回臺北后,簡化了油旋的制作手法,讓餅面變大、層數減少、變得蓬松,再加入當地人喜歡的椒鹽味, “臺灣手抓餅”的雛形 就誕生了。

至于怎么取名字,還真是難題。在臺灣叫“臺北手抓餅”,必然沒有市場;若叫“山東油旋”,當地標榜的“山東 美食 ”實在太多(山東大饅頭、山東老水餃……),也沒優勢;不如,就叫 天津蔥抓餅 ?

鞋店收掉,開始賣餅。不出老板所料,“天津蔥抓餅”果然一炮而紅。臺北永康街,本就食肆林立,這回有了 新晉網紅 美食 ,還是全新口味,更加人滿為患了。2004年,上海一位柴姓老板,慕名來到臺北,品嘗了這款 膾炙人口 的“臺灣小吃”……

隨后,柴老板回到大陸,大力推銷這款“天津蔥抓餅”,不僅將它改名為 “臺灣手抓餅” ,還請了周杰倫做代言。那時候,“臺灣小吃”在大陸并不多見, 新鮮感+明星臉=流量密碼 ,“臺灣手抓餅”立刻占領了大街小巷。接下來的故事,你們也都知道了……

一張餅,從山東到天津,跨洋過海去了臺灣,又回到大陸。這感覺,仿佛是 亂點鴛鴦譜,卻結下好姻緣 。

至于正不正宗,已經不重要了。大家吃得開心最重要,能為我的故鄉增加曝光度也不錯。

只是……老姨呀,要不我教您兩句 臺灣腔 ?

“臺灣手抓餅”的故事,有點荒誕不經,細想又覺得有意思。一張餅,繞了一大圈,依舊萬變不離其宗; 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有著相似的味覺和好惡 。

但是, 臺灣烤腸 的真身,卻是另一副面孔。

各位在大陸見到的“臺灣烤腸”,多半是在烤腸機上轉呀轉,等熟透了拿竹簽一串,香噴噴油滋滋的烤腸。它用的是 火腿腸 ,或者叫“熱狗腸”,淀粉是很重要的原料。

而真正的 臺灣香腸 ,是用肥瘦相間的 豬絞肉 ,加入香料、米酒腌制(酒香很重要),再灌入天然腸衣后風干、熏制而成,有點像加量版的廣式臘腸,淀粉那是 一點都沒有 。烤制臺灣香腸,一定要用 明火 ——這樣才香啊。

在寶島臺灣,烤香腸是很常見的 街頭 美食 。通常是一個小攤,支著炭火,香腸烤得 金黃紅艷 ,滋滋地冒油。細心一點的店家,會將剛烤好的香腸切開,拌上 大蒜和九層塔 調味。一口咬下去,各種爆汁,肉香、油香和酒香在嘴里炸開,哦……

至于烤腸機做出來的,我們一般叫它 “熱狗” ,這是一種 舶來品 ,通常出現在 便利商店 里,可以單吃,也可以夾面包,擠上西式醬料,權當是一種 廉價西餐 。西式熱狗腸也好,大陸特色火腿腸也好,與土生土長的臺灣香腸,真的是不一樣的。

曾幾何時,一杯珍珠奶茶,在海峽兩岸也是截然不同。2010年代,大陸的“臺灣珍珠奶茶”,通常是用 粉末調制 而成,只需根據口味按比例混合粉末,沖上熱水搖一搖,再加入煮好的粉圓,一杯 “珍珠奶茶” 就做好了。

而臺灣當地的珍珠奶茶,拒絕粉末。2011年,臺灣爆發 塑化劑危機 ,許多奶茶粉被驗出致癌成分,直接導致了“奶茶升級”:店家必須強調自己是 茶葉沖泡 ,“珍珠”要現煮,鮮奶要用指定品牌,才能讓消費者放心。

只用鮮茶、粉圓Q彈、只加鮮奶,這曾經是臺灣珍珠奶茶的特色。

兩岸 美食 ,此消彼長,這也是一種 歷史 的輪回 吧。

臺灣 美食 ,你肯定聽過它的 美名 。

然而,當你去了 臺灣當地 ,卻很容易被各種奇妙場景 搞糊涂 ——溫州大餛飩、山東大饅頭、云南米線、北京烤鴨、福州魚丸等等,經常共存一街;外加穿插其中的菜頭粿、燒肉粽、蚵仔煎等閩南風味,你一定會問: 臺灣菜,究竟是什么 ?

臺灣的味道,是一鍋風味絕妙的 大雜燴 。這座島嶼并不大,卻接納了五湖四海;人們遠道而來,也帶來了故鄉的飲食文化。漫漫時光中,各種各樣的味覺喜好,在這座島上逐漸生根發芽,因特殊的風土人文而變化,最終開枝散葉,融合成 獨特的臺灣味道 。

我們熟悉的 臺灣牛肉面 ,就是這種獨特飲食文化的產物。

它起源于高雄岡山,眷村之中。 “眷村” 是指1949年后,隨國民黨退至臺灣的各省軍人及眷屬所集中聚居的村落,整體自成一派,可以理解為臺灣版的 “部隊大院” 。由于居民來自大陸各省,眷村飲食也是五花八門,川菜粵菜東北菜,饅頭油餅蒸餃子,緊緊依偎在一起。

岡山眷村,集中居住著西南地區的眷屬。老兵們為了營生,用臺灣當地的黃牛肉,改良川菜的 “小碗紅湯牛肉” ;他們找來西北老兵,用美軍援助的面粉,制作 手搟面 ;最后,他們用當地的 辣豆瓣醬 調味,最終做成了一碗 滿載著鄉愁與思念 的牛肉面。

這,就是 “眷村牛肉面” ,也是臺灣牛肉面的起源。

后來,這碗“眷村牛肉面”流傳開來,又經歷了一系列改造。為了照顧各地食客,它的辣味降低、鮮味增加; 山東人 的蔥燒技法, 閩南人 的香料鹵汁,加入其中;以及 上海人 的甜醬油, 客家人 的酸菜, 南洋客商 的沙茶, 臺灣本地 的紅蔥酥……

這也是眷村口味,改造寶島本地風味的典范。傳統上,臺灣當地人多為福建移民后代,有深厚的 農耕傳統 ,也有 不吃牛肉 的民俗信仰;臺灣不適合小麥生長,當地 缺乏面食傳統 ,“吃面”一度是外省人的象征。

結果,一碗眷村牛肉面,不僅改變了寶島的飲食習慣,更成為了

搜索关键词: